山東名硯。龜石產于臨朐縣東南辛寨石澗溝壑中,清《臨朐縣志》:“龜石產辛寨龍巖寺石澗中,天然龜形,磕之底蓋自分,質細而潤,蓄墨數日不枯。”早年當地也曾經揀石制硯,但發(fā)展不大,生產很少。龜石多為扁平橢圓形子石,其表有風化層,磕之層層脫落,如龜脫殼而得名。中留石核,大者徑7、8寸,小的如鵝卵;石色有黃褐、赭紅、茄紫等。石中心與外邊色彩有變化,一般為外深內淺,間或有純茄紫色的小石核,質細而嫩,為最上品,但不易得。龜石制硯自然成形,只須腹背鑿出平面,根據其形狀、色彩加以雕磨即可成硯。龜石的硬度稍高于端石,理細而不滑,發(fā)墨而不滯筆,為硯材中之佳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