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作為傳統(tǒng)文化的載體之一,習練者如何從
據(jù)太極拳傳人楊露蟬和孫祿堂談論記錄太極拳境界都提到以拳入道的境界。所以,《道德經》、《莊子》、《大學》、《黃帝內經》、《孫子兵法》和中國歷史(漢朝和漢之前的歷史)出土文物等等都能作為有更高目標的太極習練者的學習欣賞工具,提高太極指導思想理論水平,從而也提高太極驗證道家思想的實際操作水平,最終成為道家理論的踐行者,從而找到真正的太極拳,讓中國傳統(tǒng)文化成為滋養(yǎng)中國人的大寶藏?,F(xiàn)代社會,各類物理、化學、生物、地理、人體解剖學、神經學、天文學、都應該成為太極拳習練者的指導書籍,讓傳統(tǒng)太極理論逐漸符合現(xiàn)代科學技術,讓更多青少年能理解喜愛。
為了中華民族復興,是不是應該從民族文化藝術抓起?
一、 從中國在世界的影響看,最受人尊敬和影響力最大的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
孔子在世界。凡有出國訪問或考察經歷的人都有這樣的體會,國外最推崇、最敬佩的是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報載,2004年以來,世界上新設立的孔子學院有26所;有100多個國家2300多所大學開設了漢語課程,學漢語的人數(shù)達到了3000多萬。中國的《三國演義》、《西游記》等四部古典小說,數(shù)百年來風靡日本、韓國、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歷久不衰,并且滲透到了軍事、政治、文化、商業(yè)、教育和宗教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春節(jié)、中秋節(jié)和端午節(jié)等傳統(tǒng)節(jié)日,也有著相當大的影響。去年一個時期,媒體報道的韓國與我國有關端午節(jié)申報世界文化遺產的爭議問題,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在世界的影響。1991年海灣戰(zhàn)爭期間,美軍排以上軍官人手一冊《孫子兵法》,世界上裝備最先進國家的軍隊,最需要的恰恰是兩千多年前中國軍事家的聰明和智慧。幾年前,人民解放軍一個代表團到瑞典訪問,其中參觀瑞方一個軍事院校,對方主動提出要與代表團討論中國春秋戰(zhàn)國時代的軍事著作《黃石兵書》。盡管瑞典的軍事裝備和軍事工業(yè)在世界上是很先進的,但中國古人的智慧對他們來說至今仍然具有相當大的影響力。還有一個反證,無論1860年英法聯(lián)軍,還是1900年八國聯(lián)軍攻占北京后,第一個動作就是到當時中國文物保存最集中、最全面、最完善的《圓明園》和故宮搶劫文物,而后運回國內充實自家的博物館。這真實一個絕妙的諷刺,那時號稱“船堅炮利”的西方< /a>列強,他們眼里柔弱不堪的大清帝國,最有價值的恰恰是中國古老的傳統(tǒng)文化。
二、從傳統(tǒng)文化的地位作用看,它是民族精神的精華和載體、是立國之本。
什么是傳統(tǒng)文化?當前眾說紛紜,沒有統(tǒng)一、完整的現(xiàn)成答案。不過,可以通過對文化定義的了解,使我們對這個概念有一個大體的認識和把握?!冬F(xiàn)代漢語詞典》對文化的定義是:“人類社會歷史發(fā)展過程中所創(chuàng)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等。“著名人類學學者泰勒這樣給文化定義:“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民族學意義來講,是一個復合整體,包括知識、信仰、藝術、道德、法律、習俗以及作為一個社會成員的人所習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習慣?!庇纱丝梢?,傳統(tǒng)文化這個概念的含義非常寬泛,它不僅包括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在社會實踐和發(fā)展過程中所形成的觀念形態(tài)和行為方式,而且為不同社會形態(tài)、不同時期社會成員所共有;是包括中華民族在內的人類認知客觀世界、主觀世界以及人類自身社會實踐的一切文明成果。傳統(tǒng)文化所反映的,是各個歷史時期中華文化對于社會的生產、生活和人們意識、道德等精神方面的密切關聯(lián)度,它不僅揭示了傳統(tǒng)文化與社會發(fā)展進程關系、與社會整體的關系,而且涉及到社會的各個層面和領域。它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無論從哪個層面強調,都是舉足輕重的。
縱觀我國幾千年歷史,傳統(tǒng)文化對中國社會政治、經濟發(fā)展的影響,以及對精神文明、物質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的推動或促進,起著基礎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早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思想文化領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敢于獨樹一幟、標新立異,不僅大大促進了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發(fā)展,而且導致了奴隸社會的最終解體,新的社會形態(tài)——封建社會的誕生,實現(xiàn)了社會形態(tài)的轉型。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后,第一件重大事情就是“焚書坑儒”,以國家機器的力量消滅了被他統(tǒng)一的另外五國的文化,意在從根本上鏟除故國復辟的精神支柱,鞏固自己的統(tǒng)治地位。這從反面印證了文化對鞏固或推翻政權的極端重要作用。漢武帝為富國強兵、強化對人民的統(tǒng)治,首先從意識形態(tài)入手,利用國家政權的力量,強制推行“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大力扶持皇家文化的發(fā)展。從此奠定了兩千多年封建社會立國的思想基礎。
宋太祖趙匡胤統(tǒng)一中國后,接受五代時期頻繁動亂的教訓,推展中華文化。其次,科學技術方面。這個領域成就和著作內容十分豐碩、涵蓋面很廣、其中不少在世界享有盛譽。如秦代李冰父子設計并監(jiān)造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漢代科學家張衡制造的天文測量器材《渾天儀》,造紙、火藥、指南針和活字印刷術等“四大”發(fā)明,數(shù)學家祖沖之、水利學家郭守敬、以及科學著作“天工開物”、“齊民要術”、“農政全書”等等,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
三,軍事研究方面。
傳統(tǒng)文化在這個領域著述可以說是群星燦爛,獨樹一幟,成果卓著。如《孫子兵法》、《三十六記》、《孫臏兵法》、和《黃石兵書 》等軍事著作享譽千古、惠及當代;還有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的著名軍事家張良、韓信、曹操、諸葛亮、謝玄、李世民、趙匡胤、劉泊溫、戚繼光、左宗堂等,已成為聰明智慧的象征、至今贊口不絕。
四,文學藝術方面。
傳統(tǒng)文化在這方面有著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精品薈萃,膾炙人口。如從古至今人們廣泛流傳的對詩詞文章的最簡練概括,如“唐詩宋詞元曲漢文章”,最形象的形容,如“學會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偷”、“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等,即是生動的證明;還有對歷史上著名文學家、藝術家的簡要概括稱謂,如“竹林七賢、”“唐宋八大家”、“楊州八怪”等,即是贊譽和贊美;至于文學、史學、散文、詩歌、小說創(chuàng)作等方面取得的輝煌成就,更是異彩紛呈、不勝枚舉。如《詩經》、《離騷》,《史記》、《漢書》、《資治通鑒》,以及四部古典小說、三言兩拍等。近來看到一首小詩,把我國19部古典小說嵌入其中:“東西三水桃花紅,官場儒林愛金瓶。三言兩拍贊今古,聊齋史書西廂鏡。”在教育、音樂、繪畫、戲劇、雕塑、體育、宗教等方面的建樹同樣成就斐然。第五,醫(yī)學、農業(yè)、建筑、冶煉、制造、旅游、烹飪、飲茶、養(yǎng)生健身等方面。傳統(tǒng)文化的積淀非常豐厚,非常難得。如《黃帝內經》、《傷寒論》和《本草綱目》,《徐霞客游記》,《茶經》等等。
五、從傳統(tǒng)文化與和諧社會建設的關系看,它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民族之魂、民族之根。 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是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提出的戰(zhàn)略任務,表達了我國對當今世界的深刻理解和戰(zhàn)略選擇;強調了文明的多樣性,賦予了中華文明和中國文化的歷史責任與時代坐標。構建和諧社會離不開文化和諧,只有造就深層次的文化和諧,才能造就“充滿活力、安定有序”、全面的、可持續(xù)的社會和諧。
從文化角度構建社會和諧,主要有兩個層面內容:一是特殊具體的文化層面,包括弘揚傳統(tǒng)文化在內的文化資源領域、精神生產領域、文化傳播領域、文化消費和文化交流領域等。二是普遍深刻的文化層面,即滲透于各個領域的共同理想、組織和行為方式的和諧問題。 構建文化和諧,需要處理好以下幾個關系。
一是處理好和諧社會建設迫切需要,現(xiàn)實生活中又普及推廣不力的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對傳統(tǒng)文化的普及推廣重視不夠,措施不力;宣傳、出版、教育等配合默契欠缺到位,聲勢不大;思想規(guī)范、行為引導、榜樣示范,和文藝創(chuàng)作、多種形式配合上差距較大,不盡人意;政策引領、資金投入、教材審定、普及方式和師資力量都尚待完善。這是需要認真加以解決的。
二是處理好吸收借鑒外來文化的合理成分和優(yōu)秀成果,使之繼續(xù)豐富發(fā)展、提高完善、? ??斷升華的問題。傳統(tǒng)文化是在持續(xù)、充分地吸收借鑒各種優(yōu)秀文化養(yǎng)分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今后的繼承發(fā)揚也必須這樣。當前,隨著對外交往的不斷增多,外來文化的影響滲透隨之加強;而且對外來文化內在需求和外在壓力雙向加大,并通過多種渠道、多個層面、多種方式,以前所未有速度和力度釋放出來,這是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只有轉變觀念,調整思路,因勢利導,借力使力,為我所用,才能使傳統(tǒng)文化在新的形勢下不斷發(fā)揚光大。
三是處理好傳統(tǒng)文化“外熱內冷”,理性把握穩(wěn)步推進問題。隨著我國綜合國力的持續(xù)增長,國外興起了一股規(guī)??涨暗?、包括了解傳統(tǒng)文化在內的漢語熱。國內對國學和傳統(tǒng)文化的地位也展開了熱烈討論,引發(fā)了人們的關注。不過,對國外的漢語熱要冷靜、客觀地看待,他們大多出于自身利益的考慮,而非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軟實力”的影響。國內對傳統(tǒng)文化的認識也眾說紛紜,各持己見,形成共識還需要一個過程。操之過急是無益的。
四是處理好傳統(tǒng)文化內涵博大精深、掌握難度較大,如何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的問題。傳統(tǒng)文化體系龐大、內容十分豐富;積累很多、感到無從下手;時空太遠、文字生辟難懂;工作很忙、難以深鉆細研。此外,傳統(tǒng)文化自身有精華也有糟粕,有優(yōu)勢也有劣勢,有長處也有短處。如何適應社會轉型期的特點,針對當代中青年和少年兒童對傳統(tǒng)文化知之不多的實際,在教材編寫、普及推廣、配套工程、激勵機制、組織領導等方面,采取切實可行措施,使傳統(tǒng)文化在工作學習、文化娛樂、日常交往之中得以潛移默化的推行,變成一種自覺自愿、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政府機構也要準確把握文化體制的價值。
河南溫縣陳家溝攝影采風,太極拳文化之旅 太極拳
巴圖
3月10日,星期六,天氣睛朗,我們一行35人參加了由尼康映像儀器(中國)銷售有限公司、 溫縣文化局、溫縣陳家溝景區(qū)、洛陽人民藝術攝影家協(xié)會、洛陽英聯(lián)攝影器材行聯(lián)合組織的"走進太極圣地溫縣陳家溝"攝影采風活動。活動組織的很成功,當?shù)胤浅V匾?,精心安排,我們先后參觀了楊路禪學拳處、太極拳祖祠、祖林、太極博物館等景點,觀看了張保忠太極武院學生的表演,太極網、報社、電視臺也作了現(xiàn)場報道。感覺受益匪淺,度過了愉快的一天。
陳家溝位于河南焦作溫縣城東5公里處的清風嶺中段,距焦作市區(qū)35公里。陳家溝原名常陽村,明朝洪武年間,山西澤州人陳卜遷至該村,因村中有一條南北走向的深溝,隨陳氏人丁繁衍,該村因此更名為"陳家溝"。之所以稱之為太極故里,不僅是因為黃河與洛河交匯孕育出太極陰陽文化,更因為在這里誕生了風靡世界的武術精粹太極拳。
太極拳是明朝末年陳家溝村民陳王廷,依據(jù)祖?zhèn)魅g,吸取民間諸優(yōu)秀拳種之精華,結合導引、吐納術、中醫(yī)經絡學,創(chuàng)編的一種新的內功拳種,按陰陽轉換之意取名太極拳。
太極拳自17世紀創(chuàng)編以來,經過數(shù)百年的不斷發(fā)展,目前已成為參練人數(shù)最多的世界第一運動。1978年,一代偉人鄧小平揮毫寫下了"太極拳好"極具號召力的題詞。1990年,北京亞運會開幕式上1500名中日太極拳選手的精彩表演震撼了世界。1992年,溫縣被國家體委首批命名為全國武術之鄉(xiāng),全世界每年都有大批的太極拳愛好者前來拜師學藝、參觀旅游,陳家溝也被中外太極拳愛好著視為"太極圣地"。
目前,全世界參練太極拳的總人數(shù)以達到1億多人,有各種太極拳組織1000多個。而在陳家溝,全村80%以上的人會打太極拳,就連小孩子做游戲也離不開太極拳招式,所以這里至今尚有"喝了陳溝水,都會蹺蹺腿"的說法。
一步入陳家溝,就猶如步入了太極文化圣地。這里有令人敬仰的太極拳祖祠,有響譽國內外的陳家溝武術館,有充滿傳奇色彩的楊露禪學拳處。
第一站:楊露禪學拳處。
楊露禪,直隸省廣平府人(今河北省永年縣),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將太極拳事業(yè)深入推廣,發(fā)揚光大的偉大武術家。他以畢生精力鉆研武學,醉心拳道,訥于言而敏于行,成就威名后仍淡泊依舊,不為浮華虛榮所累,是典型的"武癡"。自楊露禪北上燕都虎行京朝,廣為大眾聲聞起至今一百七十余年間,他之所以受到無數(shù)人的敬重仰慕,究其原因除了刻苦自強的精神,藝業(yè)精絕的功夫等等,更重要的是謙遜明德,尊師重道的珍貴品質??少潫o愧為武林中一代宗師,江湖上萬世之師表。
楊露禪 自幼好武,因家貧,迫于生計,在廣平府西關大街中藥鋪"太和堂"中干活。這藥店為陳家溝人陳德瑚所開。恰巧這段時間陳長興借陳德瑚大宅院中授徒。楊露禪在陳氏師徒練拳時,在一旁觀看,用心記下某些招式,無人時便私下練習。后被陳發(fā)現(xiàn),嘆其為天賦異稟之武學奇才,進而親自授拳。然而,陳長興果然是大格局的人物,不但沒有怪罪他偷學,反而大膽摒棄門戶之見和江湖禁忌,和陳德瑚商量,準其在業(yè)余時間正式學習陳家溝拳術。這樣,楊露禪才得以正式拜陳長興為師。
楊露禪正式拜師陳長興后,十八年中三下陳家溝,深得陳式太極拳精髓。四十歲左右,在家鄉(xiāng)永年教拳。其子班侯及健侯在武禹襄學館中習文。而武禹襄則隨楊露禪習武。后來,被武汝清(武禹襄二哥-刑部官員)推薦去北京授徒。當時因他武藝高強,清代王公貝勒學者也頗多,因而也被聘為旗營武術教師。他在北京授拳時,因弟子多為王公大臣,貝勒貴族,生活奢侈而體弱多病,又不耐艱苦。楊露禪考慮到這些人的身體素質和保健需要,將陳式老架太極拳中的一些高難度動作改動,讓拳架姿勢較為簡單,動作柔和易練,既適合穿長衫、留辮子的人練習,又有益于健身。
第二站:太極拳祖祠
太極拳祖祠是為紀念太極拳歷代宗師所建。祖祠由山門、碑廊、拳譜堂、祖師堂、揚武殿、耀德殿等組成。祖祠院內的廣場兩側塑建有太極拳創(chuàng)始人陳王廷的銅像以及歷代太極拳宗師的碑碣,碑碣上刻有歷代宗師的簡介,這是中外太極拳愛好者為紀念太極宗師名人們所鐫立的。
太極拳圣地陳家溝。陳家溝也稱為"陳溝",移居后即以陳卜為第一代。陳卜善武藝,精拳械,曾設"武學社"于村中,始開陳氏世代習拳舞械之風。
明朝末年,陳氏第九世陳王廷,創(chuàng)編了一種新的內功拳種,按中華傳統(tǒng)哲學陰陽轉換之意取名太極拳。
陳氏十四世陳長興,廣開傳拳之門,河北永年人楊露禪即是其著名高徒。之后,陳氏太極拳逐步演變出在中國具有有代表性的"楊、武、吳、孫"等各大太極拳流派。
第三站:太極拳博物館
太極十三式雕塑
祖林里拜一拜
演藝場,學習攝影大師們拍的宣傳片
第四站:看張保忠武院學生太極表演
活動花絮及攝影師風采
發(fā)幾張楊路青老師的片子,角度與眾不同,已征得本人同意。
發(fā)幾張陽光老師的手機拍圖片
河南省的一座小縣,乃兩晉司馬氏之故里,也是太極拳的起源地 太極拳
溫縣隸屬於河南省焦作市,因境內有溫泉而得名溫縣,溫縣是全國聞名的“武術之鄉(xiāng)”與“懷藥之鄉(xiāng)”。現(xiàn)下轄4街道5鎮(zhèn)2鄉(xiāng),即:溫泉街道、岳村街道、張羌街道、黃河街道、趙堡鎮(zhèn)、祥云鎮(zhèn)、黃莊鎮(zhèn)、武德鎮(zhèn)、番田鎮(zhèn)、招賢鄉(xiāng)、北冷鄉(xiāng)??偯娣e僅有481平方公里,人口約42萬。
溫縣的歷史極為悠久,西周時期,其境內有溫國,其國君為蘇氏,故溫縣也是溫姓、蘇姓的起源地。前650年,狄人滅溫,周王室便將溫地收作為畿內直轄。周襄王時期,因晉文公重耳幫助周王室平定了王子帶的叛亂,周襄王便將溫、原、陽樊、欑茅等四邑賜予晉國,而溫邑一度是晉國郤氏的封邑。
秦漢時期,置溫縣。楚漢之際,趙將司馬卬在巨鹿之戰(zhàn)后,追隨項羽進入關中。項羽分封諸侯時,分司馬卬為殷王,建都於朝歌。在劉邦出漢中平定關中后,便出函谷與項羽爭天下,司馬卬就投降了劉邦,其地被劃為河內郡。彭城一役,項羽率三萬精兵大敗劉邦56萬聯(lián)軍,而司馬卬也被楚軍所殺。司馬卬的后裔便在河內郡的溫縣一帶定居了下來,漢末三國時的司馬懿家族即是司馬卬之后。
溫縣也被稱為“武術之鄉(xiāng)”,溫縣的陳家溝是太極拳發(fā)源地。溫縣習武之風氣濃厚,陳家溝一帶,老少婦孺皆習太極拳。
溫縣的著名人物有:子夏(孔子的學生)、司馬懿、司馬師、司馬昭、陳王廷(太極拳的創(chuàng)始人)、王光遠(中國工程院院士)等等;
溫縣的著名景點有:溫城遺址、司馬故里、陳家溝、慈勝寺、梁所遺址、王薛民居、遇仙觀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