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安有哪些風(fēng)景
一、泰山
????泰山又稱岱山、岱宗、岱岳、東岳、泰岳等。名稱之多,實為全國名山之冠。泰山之稱最早見于《詩經(jīng)》,泰意為極大、通暢、安寧。泰山突兀的立于華北大平原邊上的齊魯古國,同衡山,恒山,華山,嵩山合稱五岳,因地處東部,故稱東岳,故有五岳之長的稱號。
????“?五岳之首”泰山,是中華民族的象征,是燦爛東方文化的縮影,是“天人合一”思想的寄托之地。1987年被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遺產(chǎn)名錄。泰山自古便被視為是社稷穩(wěn)定、政權(quán)鞏固、國家昌盛、民族團(tuán)結(jié)的象征,歷朝歷代,無論誰當(dāng)上皇帝,第一件大事就是朝拜泰山,泰山也因此成為中國唯一受過皇帝封禪的名山。無論是帝王將相,還是名人宗師,都對泰山仰慕備至。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傳為佳話,杜甫“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成千古絕唱。歷代贊頌泰山的詩詞、歌賦多達(dá)一千余首。
????泰山的名勝古跡眾多,主要的景點有岱廟、普照寺、王母池、關(guān)帝廟、紅門宮、斗母宮、經(jīng)石峪、五松亭、碧霞祠、仙人橋、日觀峰、南天門、玉皇頂?shù)?,其中旭日東升、晚霞夕照、黃河金帶、云海玉盤被譽(yù)為岱頂四大奇觀。
二、岱廟
????廟舊稱東獄廟或泰山行宮。位于泰安市區(qū)北,泰山南麓。它是泰山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為道教神府,是歷代帝王舉行封禪大典和祭祀泰山神的地方。岱廟城堞高筑,廟貌嵯峨,宮闕重疊,氣象萬千。
????岱廟創(chuàng)建于漢代,至唐時已殿閣輝煌。在宋真宗大舉封禪時,又大加拓建,修建天貺殿等,更見規(guī)模。其建筑風(fēng)格采用帝王宮城的式樣,周環(huán)1500余米,廟內(nèi)各類古建筑有150余間。主要建筑有正陽門、配天門、仁安門、天貺殿、后寢宮、厚載門、銅亭等。廟內(nèi)古柏參天,碑碣如林,文物薈萃,游人絡(luò)繹不絕。
????古代許多帝王都在泰山進(jìn)行封禪活動,秦始皇、秦二始、漢武帝、章帝、安帝、唐高宗、武則天、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帝、干隆帝等十二個帝王、帝后曾到過泰山。據(jù)說漢武帝7次到泰山,干隆11次到泰山。泰山自遠(yuǎn)古起就有封禪活動,據(jù)《史記.封禪書》張守義正義:此泰山上筑土為壇以祭天,報天之功,故曰封。此泰山下小山上除地,報地之功,故曰禪?!妒酚?封禪書》記載:古者封泰山禪父者七十二家。????
????三、天外村
????天外村位于大眾橋西側(cè),為西路登山之始。路口巨石上書“天外村”。北為黑龍?zhí)端畮欤?942年建,蓄水36萬立方米。又北有建岱橋,1964年建。????
????2000年開始對天外村路進(jìn)行綜合治理,首先建成“天圓地方”廣場,“天圓地方”是“天人合一”之意,古帝王封禪大典即是在泰山極頂設(shè)圓壇以告天,然后在山下設(shè)方壇以祭地,以示“天圓地方”。廣場占地總面積3.5萬平方米。主要包括方形廣場和圓形廣場(方形廣場邊長為36米,面積1000多平方米;圓形廣場直徑為108米,面積1萬多平方米,全部用泰山花崗石材鋪裝),在兩廣場連接通道兩側(cè),安置12根高7.2米、直徑0.9米的龍柱,表示從秦始皇至乾隆皇帝曾有12位帝王祭告泰山。
????在連接通道中央安置長27米、寬3米的以唐玄宗封泰山為內(nèi)容的浮雕。方形廣場四周欄板刻制歷代名人關(guān)于泰山的名言名句,并對廣場及其周圍實施綠化。
????在圓形廣場內(nèi)建六個售票亭、配備建設(shè)門禁系統(tǒng)、實行刷卡檢票,有序乘車;內(nèi)圈為行車道,能同時停靠12輛旅游車,每小時發(fā)送游客8000多人,可滿足旅游高峰期游客乘車需要。
????廣場建成后,使天外村不僅成為集交通組織、信息展示?
?售票檢票、游客購物和景觀效果等多功能為一體的示范景區(qū),而且與周圍道路相連,成為景區(qū)與城市交匯的重要交通樞紐。
Hash:ba92a0847b3dd9e33260b9b46544c6fa4278b4d2
聲明:此文由 leaf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