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門三道溝旅游景點介紹詞句(三門峽函谷關景區(qū)導游詞)
導讀:玉門三道溝旅游景點介紹詞句(三門峽函谷關景區(qū)導游詞) 玉門新市區(qū)到瓜州縣三道溝鎮(zhèn)多少公里 甘肅旅游景點導游詞 靈武的景點 陸良芳華三道溝風景區(qū)門票多少? 玉門關和陽關的歷史資料及旅游景點.
玉門新市區(qū)到瓜州縣三道溝鎮(zhèn)多少公里
駕車路線:全程約111.7公里
1.從起點向東北方向出發(fā),沿解放路行駛1.4公里,右轉
2.行駛1.3公里,左轉
3.行駛14.2公里,稍向右轉上匝道
4.沿匝道行駛1.2公里,直行進入連霍高速公路
5.沿連霍高速公路行駛60.3公里,在玉門市/G312出口,稍向右轉上匝道
6.沿匝道行駛910米,直行進入G312
7.沿G312行駛4.6公里,直行進入蘭新東路
8.沿蘭新東路行駛790米,直行進入蘭新西路
9.沿蘭新西路行駛1.5公里,左轉
10.行駛5.2公里,右后方轉彎
11.行駛2.3公里,左轉
12.行駛3.9公里,左轉
13.行駛4.4公里,右轉
14.行駛9.0公里,過左側的恒源綜合超市,左前方轉彎進入永安街
15.沿永安街行駛70米,左前方轉彎
16.行駛500米,到達終點
終點:三道溝鎮(zhèn)
甘肅旅游景點導游詞
作為一名優(yōu)秀的旅游從業(yè)人員,總歸要編寫導游詞,導游詞作為一種解說的文體,它的作用是幫助游客在旅游的同時更好地理解所旅游的景點包含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意義。如何把導游詞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我為大家整理的甘肅旅游景點導游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甘肅旅游景點導游詞1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很高興能與來自五湖四海的朋友們相聚在麥積山。我是本次旅行的導游小潘,希望我們一行游覽快樂。
麥積山地處甘肅天水東南約50公里處,是我國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景區(qū)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qū)和街亭古鎮(zhèn)。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在懸崖峭壁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難度之大,智慧之高,這在我國的石窟中是非常罕見的。下來,咱們就去看一看吧。
進了景區(qū),大家現(xiàn)在看麥積山像什么呢?對,像一個麥垛。麥積山是典型的丹霞地貌,高80米,這里薈萃著后秦、西秦、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等十多個朝代的塑像7200余尊,壁畫1300多平方米,分布在194個洞窟里,與敦煌莫高窟、大同云崗石窟、洛陽龍門石窟被譽為我國四大石窟。如果就藝術特色來分,敦煌側重于絢麗的壁畫,云崗、龍門著名于壯麗的石刻,而麥積山則以精美的塑像聞名于世。正如我國雕塑家劉開渠所贊美的:麥積山是“我國歷代的一個大雕塑館?!?/p>
大家步入棧道一定注意安全,不要擁擠?,F(xiàn)在大家看到的是憑崖而鑿的一組雕刻造像。中間一座佛,高達15米,左右兩尊菩薩侍立,喜笑顏開,迎送來往游客。這也是麥積山最大的佛像。現(xiàn)在大家看到的是最壯麗的4號窟上七佛閣。7間佛龕里有42尊菩薩塑像,神態(tài)莊嚴可親,華美而不俗。
現(xiàn)在大家來到西崖石窟,這里以133號和127號石窟為最大。133號碑洞,是麥積山最特殊的一個洞窟。洞中不僅有許多泥塑作品,而且有18塊石碑,有幾塊碑面密列賢動千佛小佛像,因此又稱“萬佛堂”。其中10號、11號、16號為眾碑之精華。127號窟更為精彩,這座雕像,不要說在麥積山,就是在世界佛教藝術中,都是稀有珍品。
麥積山的主景區(qū)我們先觀賞到這里,再次感謝大家對小潘工作的支持!歡迎大家再次光臨甘肅、光臨麥積山!
謝謝大家!
甘肅旅游景點導游詞2
天水南郭寺 南郭寺,又名妙勝院,俗稱四月八山。位于天水市城南兩公里處的龍王溝東側慧音山坳。它依山傍水,氣勢恢弘。背負幽林,古柏蒼翠,巨槐參天,泉水北流,風景秀美,是遐邇聞名的古“秦州八景”之一的`“南山古柏”所在地,被譽為天水第一名剎。 南郭寺座南面北,由三座山門自西向東組成西院、中院、東院三個院落。
西院是南郭寺的主院,它主要包括山門、鐘鼓樓、天王殿、大雄寶殿、東西二配殿、東西二禪林院以及臥佛院。其中,山門前挺拔如蓋的“唐槐”和大雄寶殿院內(nèi)南北橫逸斜出的“古柏”,被稱為“稀世珍寶”;而東禪林院則為“杜少陵祠”,塑有詩圣杜甫及其二子宗文、宗武像;西禪林院現(xiàn)為南郭寺公園接待處和辦公室;臥佛院緊臨西禪林院,建有臥佛殿一座,內(nèi)供緬甸玉體臥佛一尊,該院內(nèi)原 有七級舍利磚塔一座,已塌毀。中院有關圣殿(也叫財神殿,傳說最早曾是南郭寺的藏經(jīng)樓,毀于大火,清乾隆年間在其舊址改建關圣殿)、月季園、盆景園和花架通道。東院有馳名的“北流泉”和新建的“二妙軒”詩碑長廊以及梅園等。
甘肅旅游景點導游詞3
黃河石林生成于距今四百萬年前的第三紀末和第四紀初的地質(zhì)時代。由于燕山運動、地殼上升、河床下切、加之風化、雨蝕、重力坍塌形成了以黃褐色河湖相砂礫巖為主的石林地貌奇觀。景區(qū)內(nèi)陡崖凌空,造型千姿百態(tài),峰回路轉,景象步移萬千。石柱、石筍一般在80--200米之間。專家考察評估認定:黃河石林堪稱中華自然奇觀,極具旅游開發(fā)價值。
石林景區(qū)有八個溝之多,是在地殼強烈的抬升之下,黃河河谷形成深切峽谷,使溝谷不斷變寬,局部輕弱層在水及重力作用下迅速下切,沿溝谷兩側形成大量的石峰.石柱,同時又受到風蝕作用的改造,在崖壁上形成了許多如窗欞的構造,在水蝕.風蝕的強烈作用下形成了現(xiàn)在獨特的景觀。已開發(fā)的飲馬溝大峽谷內(nèi)有雄獅當關、獵鷹回首、大象吸水、千帆競發(fā)、西天取經(jīng)、月下情侶、屈原問天等眾多景點,形神兼?zhèn)?,栩栩如生?/p>
黃河石林景區(qū)將黃河、石林、沙漠、戈壁、綠洲、農(nóng)莊等多種資源巧妙組合在一起,山水相依? ??動靜結合,氣勢磅礴。該區(qū)適宜探險、獵奇、漂流、攀巖、休閑度假以及地質(zhì)考察并以其雄、險、奇、古、野、幽等特點成為西部影視片、科幻片的外景拍攝基地。在此拍攝的電視連續(xù)劇《天下糧倉》、《西部熱土》、《汗血寶馬》、《驚天傳奇》、《大敦煌》等播出后,更使黃河石林名揚天下。黃河石林和壽鹿山森林公園、五佛沿寺、永泰龜城構成了景泰旅游骨架,西與天祝小三峽、北與中衛(wèi)沙坡頭等旅游景區(qū)相毗鄰,形成黃金旅游線路。
甘肅旅游景點導游詞4
出橋灣古城,轉向東南行至嘉峪關市途中,在安西境內(nèi)彭家橋和玉門鎮(zhèn)一帶,少許參天的楊柳即為左公楊柳,屹立道旁,前人精心保護而能福蔭后世,令人多少有點欣慰。左宗棠開發(fā)西北,功烈長存。
左宗棠(1812-1885年)字季高,湖南湘陰人,是清代晚期著名的儒將。左公從小生活在湘江之濱,對綠樹有著特殊的偏愛。他率領的湘兵來到西北大漠,深感氣候干燥,寥無生氣,而又水土不服,左公遂命令筑路軍隊,在大道沿途、宜林地帶和近城道旁遍栽楊樹、柳樹和沙棗樹,名曰道柳。其用意在于,一是鞏固路基,二是防風固沙,三是限戎馬之足,四是利行人遮涼,凡他所到之處,都要動員軍民植樹造林,并且制定保護樹林的措施,嚴加執(zhí)行。據(jù)左公自己記載,光是從陜甘交界的長武縣境起到甘肅會寧止,種活的樹就達26.4萬株。自古河西種樹最為難事,可是在左公倡導督促下,涇州以西,竟然形成道柳連綿數(shù)千里綠如帷幄的塞外奇觀。
左公開發(fā)西北的功績不僅于此。他來到地荒人稀,民生凋弊的西北大漠,為解決軍需給養(yǎng)而效漢趙充國之法,開渠鑿井屯墾農(nóng)田,振興農(nóng)牧蠶桑,僅新疆境內(nèi)就種桑樹80.6萬株。自涇州至敦煌,教民試種水稻;鋪砂保墑,廣植棉花,以釜底抽薪之策禁絕西土,禁煙成效顯著。他創(chuàng)辦了甘肅制造局和甘肅織呢總局,開創(chuàng)了西北最早的現(xiàn)代工業(yè),并教民紡紗織布。左公還積極興辦文教事業(yè),興辦了蘭山書院,又命地方一律興辦義學,對提高當時西北人的文化素質(zhì)起到了積極作用。
甘肅旅游景點導游詞5
各位朋友:
你們好?,F(xiàn)在我?guī)Т蠹胰⒂^舉世聞名的玉門關址。我在這里,就玉門關先做一點簡單的介紹。
唐代王之渙的《涼州詞》詩中那悲壯蒼涼的情緒引發(fā)人們對玉門關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 傳說的關塞的向往。
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相傳和闐美玉經(jīng)此輸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內(nèi),位于敦煌市西北約90公里處,為漢代西陲兩關之一,是絲綢古道西出敦煌進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經(jīng)關口,自古為中原進入西域之門戶。
玉門關名稱的來歷有一個傳說。相傳絲綢之路暢通之后,西域諸國的商隊絡繹不絕地經(jīng)此入關。于闐國的特產(chǎn)"和田玉"也源源不斷地經(jīng)此運往內(nèi)地。于闐國王為換回中原王朝的大批絲綢,派了官兵,專門押解運送玉石。官兵押運了幾次后,就出現(xiàn)了怪事——馱運玉石的駱駝一進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運官對此束手無策。一個拉駱駝老人告訴押運官:"駱駝入關生病,事出有因。咱們長年途經(jīng)此地運玉石,從未祭禮關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押運官問:"依你之見,如何才能消病除災,確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說:"用上等玉石,在此池門上鑲嵌一圈,這樣關樓就有了光彩,關神也就高興了。"押運官按老人的建議辦了,駱駝災病果然消除,平安到達了長安。關城因為城門砌了一圈閃光的玉石從此就稱為玉門關。
甘肅旅游景點導游詞6
天水 玉泉觀 坐落在天水城北天靖山麓,初稱城北寺、崇寧寺、山寺,后因山上有一碧水瑩瑩、清甜透腦的玉泉,且元代秦州教諭梁公弼建寺時,吟有“卦山寺北郊,名山有玉泉”之佳名而得名,歷代為天水市的道教勝地。
建于元大德三年(1299)。據(jù)《秦州志》、《天水縣志》記載 :元長春真人邱處機的弟子梁志通西行至此,愛其美景,遂筑庵修洞,死葬庵中?,F(xiàn)玉泉觀還有梁志通于元世祖至元丙子年(公元1281年)所遺寺碑。其主要建筑有老君殿、文殊殿、文昌宮、玉皇閣、神仙洞、碑亭等。從現(xiàn)存“創(chuàng)建玉泉觀碑石”得知,最高層建筑老君殿為元大德六年(公元1320xx年)所建?,F(xiàn)存建筑大多為明清時重修。
玉泉觀內(nèi)秦州八景之一的“玉泉仙洞”,相傳為蘆、梁、馬三真人坐化埋葬之地。洞西南有一碑亭,內(nèi)藏元代書法家趙孟草書四幢,書五言絕句四首,筆法蒼勁圓渾,流朗明麗,質(zhì)樸豪放,為趙書中別一面目,觀者無不為此珍品而贊嘆。每年古歷正月初九,是玉泉觀廟會,當?shù)厝朔Q為“朝觀”。
甘肅旅游景點導游詞7
各位朋友:
你們好。
張掖大佛寺源于漢晉,創(chuàng)于西夏,興于元明,是古絲綢之路上的一座千年名剎。東晉時期,涅盤宗師曇無讖到河西 走廊一帶弘法,涅盤教義在張掖廣為傳播。
西夏時期,國師嵬咩在“迦葉如來寺”故址掘得古涅盤佛像,并在原址重修寺院,建大雄寶殿,塑涅盤佛像,形成大佛寺雛形。宋元之際,宋恭宗趙顯降元后曾避禍大佛寺,元始祖忽必烈和元順帝妥懽貼睦爾據(jù)傳都出生在大佛寺,忽必烈的生母別吉太后死后曾奉安大佛寺。
明洪武、宣德、成化和萬歷時期對大佛寺進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建和維修。當時的大佛寺主要建筑有前山門、牌樓、鐘樓、東陽樓、西陽樓、金剛天王殿、臥佛殿、大乘殿、輪藏殿、彌陀千佛塔、后山門、內(nèi)外圓殿、北廡、南廡及原迦葉如來寺遺存的建筑,僅東西中軸線上就有9座建筑,真正體現(xiàn)了“_之尊”的皇家氣魄。明正統(tǒng)年間,英宗朱祁鎮(zhèn)將《大明三藏圣教北藏》(共收經(jīng)1621部,6361卷)頒賜大佛寺。時任欽差鎮(zhèn)守甘肅等處總兵、御馬監(jiān)兼尚寶監(jiān)太監(jiān)、魯安公王貴以名貴紺青紙和金銀粉書寫600卷《大般若波羅蜜多經(jīng)》一并入藏大佛寺。至此,大佛寺以大殿、大佛、大藏經(jīng)名聞天下。
清康熙、雍正年間,張掖大佛寺雖屢有維修,但寺院已輝煌不再,開始走向衰敗。著名詩僧卜舟于康熙末年重游大佛寺時感慨之余,寫下了“那堪牲牧廠,駝馬踐苔斑”的詩句。
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發(fā)和西部大開放的實施,張掖大佛寺迎來了新的發(fā)展機遇期。為切實加強大佛寺保護,從1985年開始,原張掖市在大佛寺原址先后修復牌坊一座、鐘鼓樓兩座、山門一座、金塔殿一座、南北配殿各一座、大成殿一座、藏經(jīng)殿一座,并修復了因地震損壞的土塔塔頂,使張掖大佛寺這座歷經(jīng)千年的西夏國寺,得以重現(xiàn)歷史原貌。1986年,張掖市被國務院公布為歷史文化名城,1996年和20_年,張掖大佛寺先后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和AAAA級旅游景區(qū)。
甘肅旅游景點導游詞8
尊敬的各位游客朋友:
大家好!
蘭州城隍廟在蘭州市張掖路。建于宋代,有殿3楹,祀奉漢將軍紀信,又名紀信廟。明代重修后改易現(xiàn)名。清乾隆年間(1736―1795)毀于大火,后重修。坐北向南,占地120平方米,建筑面積4000平方米。
大門3間,為忠烈侯坊,二門為硬山頂式環(huán)廊戲樓,北有卷棚歇山頂式享殿,后為重檐歇山頂式正殿,左右有廂房、鐘鼓樓等。回廊下原有壁畫,現(xiàn)已不存。1956年辟作蘭州市第一工人俱樂部。現(xiàn)有建筑按中軸線依次為牌坊、享殿、正殿、寢官、客堂,牌樓由節(jié)園顏妃墓前的貞列遺旰牌坊改建而成(屬明代建筑),院內(nèi)石獅一對,有200多年歷史。
自1998年在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蘭州市總工會多方集資800多萬元,重建修茸城隍廟,并以嶄新的面貌向社會開放?,F(xiàn)城隍廟交易市場擁有經(jīng)營古玩的商戶100多戶,經(jīng)營的種類有古玩、書畫、瓷器、奇石、銅器、玉器、錢幣、郵品、木器等近百個品種,每天游客絡繹不絕。
靈武的景點
靈武,仿佛一顆明珠鑲嵌在寧夏平原中部,占地面積3515平方公里,轄15個鄉(xiāng)鎮(zhèn)8個國有農(nóng)林牧場,總人口達249430人,其中回族120487人,占總人口的48.3%。靈武古稱靈州,有著悠久的歷史,聞名遐邇的水洞溝遺址證明早在三萬年以前舊石器晚期,中國遠古人類就在這里繁衍生息。公元前221年,秦將全國劃為36郡,靈武屬北地郡。大將蒙恬率軍30萬北擊匈奴,取河套,據(jù)靈武,并在此戌邊,秦渠即由此而開。1949年9月22日靈武縣解放。1996年5月20日,國務院批準靈武撤縣設市,結束了靈武長達2000多年的縣制歷史。
靈武農(nóng)業(yè)歷史悠久,優(yōu)勢突出,黃河自南而北流徑市境47公里??勺粤鞴喔绒r(nóng)田27.1萬畝。國家重點項目寧夏揚黃扶貧工程和大柳樹工程上馬后,靈武尚有60多萬畝土地可供開發(fā)。靈武是著名的水果之鄉(xiāng),種植花果樹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唐朝詩人韋蟾在《送盧藩省書之靈武》一詩中贊曰:“賀蘭山下果園城,塞北江南舊有名”。靈武物華天寶,大自然無私的饋贈,使靈武這塊古老的土地更加富庶,更加多姿多彩。
靈武是寧夏地區(qū)礦產(chǎn)比較豐富、資源配套程度較高的少數(shù)市、縣之一。煤、石油、天然氣等最為可觀。靈武含煤區(qū)域達821平方公里,已探明儲量273億噸,占寧夏探明儲量的88.6%以上,是東北三省現(xiàn)有煤炭儲量的總和,居全國第六位。正在建設的靈武礦區(qū)是全國5個特大型煤炭基地之一,年產(chǎn)1190萬噸,最終年生產(chǎn)能力達到3000萬噸,屆時可與大同、開灤礦相媲美。石油儲量2300多萬噸,填補了寧夏石油生產(chǎn)的空白,天然氣儲量豐富的石油、天然氣資源,使靈武馬家灘地區(qū)成為地跨陜甘寧三省區(qū)的長慶油田的重要基地,是具有鉆探、采油、采氣、煉油等綜合功能的新型油城。著名的陜甘寧氣田的天然氣經(jīng)靈武輸往銀川,靈武每年利用1億立方米。
靈武旅游資源豐富,名勝古跡甚多。悠久的歷史創(chuàng)造了燦爛而豐富的文化遺產(chǎn)。水洞溝遺址、三道溝、橫城渡水、漢墓群、鎮(zhèn)河塔、甘露寺、高廟、西湖、鴛鴦湖、明長城等旅游景點以金水旅游區(qū)為中心相對集中。以橫城堡為基礎修建的“西夏影視城”已有多部電視劇在此拍攝,其中大型電視連續(xù)劇“賀蘭雪”從這里誕生,并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陸良芳華三道溝風景區(qū)門票多少?
最低門票30元,停車費10元,地方很普通,不好玩,就是爬一座普通的山而已。
玉門關和陽關的歷史資料及旅游景點.
玉門關故址位于甘肅省敦煌市城西北80公里的戈壁灘上(它與灑泉的玉門關是兩個地方)。相傳“和田玉”經(jīng)此輸入中原,因而得名。它是古“絲綢之路”北路必經(jīng)的關隘?,F(xiàn)存城垣完整,呈方形,東西長24米,南北寬26.4米,殘垣高薪9.7米,全為黃膠土筑成,面積663平方米,西墻、北墻各式各樣開一門,城北坡下有東西大車道,是歷史上中原和西域諸國來往過乘及時性郵驛之路。
陽關故址在敦煌市城西的古董灘上。陽關因陋就簡居玉門關之南,古以南為陽, 故稱“陽關”,是古代中外 陸路交通咽喉之地,也是“絲綢之路”南路必經(jīng)的關隘。古城關東為農(nóng)田,遠處有壽昌城廢址,三面沙丘,沙梁環(huán)抱,流沙茫茫,一望無際,北面墩墩山上有一漢代烽燧,保存完好。東為紅山口。西有南北直向的深溝,長約20米,溝中泉水涓涓,甚為甘洌。兩岸有漢墓多座?,F(xiàn)在古陽關雖已被流沙掩埋了,但從古董灘向西翻越幾道山梁,仍能看到陽關的遺址,與腳腕一樣高低的墻基隱約可辨,碎瓦破磚已散落遍地,只能令人發(fā)思古之幽情了。
黃沙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
唐代王之渙的《涼州詞》詩中那悲壯蒼涼的情緒引發(fā)人們對玉門關這座古老而富有神奇?zhèn)髡f的關塞的向往。
玉門關,俗稱小方盤城,相傳和闐美玉經(jīng)此輸入中原而得名。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市境內(nèi),位于敦煌市西北約90公里處,為漢代西陲兩關之一,是絲綢古道西出敦煌進入西域北道和中道的必經(jīng)關口,自古為中原進入西域之門戶。
玉門關名稱的來歷有一個傳說。相傳絲綢之路暢通之后,西域諸國的商隊絡繹不絕地經(jīng)此入關。于闐國的特產(chǎn)“和田玉”也源源不斷地經(jīng)此運往內(nèi)地。于闐國王為換回中原王朝的大批絲綢,派了官兵,專門押解運送玉石。官兵押運了幾次后,就出現(xiàn)了怪事--馱運玉石的駱駝一進城就口吐白沫,昏迷不醒。押運官對此束手無策。一個拉駱駝老人告訴押運官:“駱駝入關生病,事出有因。咱們長年途經(jīng)此地運玉石,從未祭禮關神。再不祭祀,恐怕下一趟也要生病”。押運官問:“依你之見,如何才能消病除災,確保人畜平安呢?”老人說:“用上等玉石,在此城關門上鑲嵌一圈,這樣關樓就有了光彩,關神也就高興了?!毖哼\官按老人的建議辦了,駱駝災病果然消除,平安到達了長安。關城因為城門砌了一圈閃光的玉石從此就稱為玉門關。
玉門關的設立,始自西漢武帝時,距今已有2千多年的歷史。秦漢以來,好戰(zhàn)的匈奴對漢民族威脅很大。漢初,匈奴東敗東胡,西逐大月氏,占據(jù)河西,并以河西為基地,屢犯漢境。漢王朝開始曾對匈奴采取和親政策,希圖換取暫時的安寧。漢武帝時,放棄了和親政策,對匈奴發(fā)動了大規(guī)模的軍事反擊。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率兵西征,沉重打擊了匈奴右部。同年,漢分河西為武威、酒泉兩郡。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又增設張? ??、敦煌兩郡,同時建玉門關和陽關。從此,玉門關和陽關就成為西漢王朝設在河西走廊西部的重要關隘。
西歸漢以后,內(nèi)地通往西域及歐洲諸國的通路打開了,中國特有的絲綢源源不斷運往西方,西方的音樂、宗教以及葡萄、石榴、核桃,苜蓿等也從此傳入中國。人們習慣把東起長安(西安),聯(lián)絡亞、歐、非3大洲,遙遙數(shù)千里的交通大道稱為“絲綢之路”。這條路自敦煌以西分為兩路,一條出敦煌向西北經(jīng)玉門關、鄯善北行,叫天山北路;一條出敦煌向西南經(jīng)陽關、安南壩,沿塔克拉瑪干大沙漠南行,叫天山南路。因此,玉門關和陽關也就成為絲綢之路上通往西方的重要關卡,是西行商旅和文臣武將的重要停息站。當時玉門關,駝鈴悠悠,人喊馬嘶,商隊絡繹,使者往來,一派繁榮景象。
現(xiàn)在的漢玉門關遺跡,是一座四方形小城堡,聳立在東西走向戈壁灘狹長地帶中的砂石崗上,南邊有鹽堿沼澤地,北邊不遠處是哈拉湖,再往北是長城,長城北是疏勒河故道。關城全用黃土夯筑而成,面積約600多平方米。西、北兩面各開一門,城垣東西長24.5米,南北寬26.4米,殘垣高9.7米,上寬3.7米,下寬4米,南北墻下寬4.9米。城頂四周有寬1.3米的走道,設有內(nèi)外女墻。城內(nèi)東南角有一條寬不足1米的馬道,靠東墻向南轉上可直達頂部。登上古關,舉目遠眺,四周沼澤遍布,溝壑縱橫,長城蜿蜒,烽燧兀立,胡楊挺拔,泉水碧綠。紅柳花紅,蘆葦搖曳,與古關雄姿交相輝映,使你心馳神往,百感交集,懷古之情,油然而生。
距玉門關15公里處,有河倉古城,為漢代玉門關守卒的糧倉,只存斷垣殘壁,但猶可見當年之氣勢。從敦煌去玉門關旅游,只有走戈壁灘上汽車軋出的便道。旅客租用越野車,要請當?shù)厥煜ぢ肪€的向?qū)?,以防迷路?/p>
位于敦煌市西南70公里外的南湖鄉(xiāng)境內(nèi),為漢武帝開辟河西,“列四郡,據(jù)兩關”的兩關之一,自古為絲綢之路西出敦煌,通西域南道的必經(jīng)關卡,西部邊境之門戶。唐代詩人王維首“渭城朝雨邑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更使陽關名揚千古。
陽關建于漢元封四年(前107年)左右,曾設都尉管理軍務,自漢至唐,一直是絲路南道上的必經(jīng)關隘。歷史的久遠使關城烽燧少有遺存,據(jù)(元和郡縣志)載陽關,在縣(壽昌縣)西六里。以居玉門關之南,故曰陽關。本漢置也,渭之南道,西趣鄯善、莎車。后魏嘗于此置陽關縣,周廢?!?a href='/bali44/' target=_blank>巴黎藏敦煌石室寫本(沙州地志)(P.5034)載:陽關,東西二十步,南北二十七步。右在(壽昌)縣西十里,今見毀壞,基址見存。西通石城、于闐等南路。以在玉門關南,號日:“陽關”(注:古人以山南水北為陽)。可見唐時陽關已毀,僅存基址。古壽昌城在今敦煌市南湖鄉(xiāng)北工村附近,陽關在壽昌故城西6里,或10里處,當指約數(shù)而言。專家考證,陽關故址就在今南湖鄉(xiāng)西面對“古董灘”的流沙地帶。
出敦煌市西南行75公里路程即可到達陽關故址:“古董灘”。1943年向達先生在這里考察時寫道:“今南湖西北隅有地名古董灘,流沙壅塞,而版筑遺跡以及陶片遍地皆是,且時得古器物如玉器、陶片、古錢之屬,其時代自漢以迄唐宋皆具,古董灘遺跡迤邐而北以迄于南湖北面龍首山俗名紅山口下,南北可三四里,東西流沙湮沒,廣闊不甚可考”。1972年酒泉地區(qū)文物普查隊于古董道西14道沙渠后,發(fā)現(xiàn)大量版筑墻基遺址,經(jīng)試掘、測量,房屋排列整齊清晰,面積上萬平方米,附近有繼續(xù)寬厚的城堡垣基。陽關故址當位于此處。
古代陽關向北至玉門關一線有70公里的長城相連,每隔數(shù)十里即有烽燧墩臺,陽關附近亦有十幾座烽燧。尤以古董灘北側墩墩山頂上的稱為“陽關耳目”的烽燧最大,地勢最高,保存比較完整。
陽關古塞何以建在這片荒漠之中?考古學家研究發(fā)現(xiàn),陽關占有“一夫當關,萬人莫開”之險要地勢。附近在古代又水源充足,渥洼池和西土溝是最大的獨立水源,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這里就已成綠洲盆地,有發(fā)達的火燒溝文化;漢唐時期,陽關軍士即借以此水而生息。西土溝平時上游干涸,下游有泉水匯成水溪北流,時有山洪暴發(fā)。洪峰過后,溝岸紛紛塌落,河床加寬,大量泥沙順流而下,遂在下游沉積。泥沙在西北風吹揚搬運下,形成條條沙壟,陽關古城送逐漸被水毀沙埋。
游客到絲路必到敦煌,到敦煌必到陽關。古跡并沒有多少好看,關鍵是去憑吊歷史,在想象的空間里去延續(xù)歷史的哀音。陽關附近有一南湖和葡萄長廊,風格殊具,可參觀當?shù)?a href='/minsu/' target=_blank>民俗。
Hash:a78b8ead53acaa70b079a717deb1dfdb4bb21e4d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