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現(xiàn)復明無望之后,東渡日本的朱舜水開創(chuàng)了什么著名學派?
提起朱舜水,中國幾乎很少有人知道他。在日本,他卻被后醍醐天皇尊為老師,開創(chuàng)江戶學派,對日本的儒學研究產(chǎn)生了重大的影響,也奠定了后來明治維新的思想基礎(chǔ)。
朱舜水,這是到日本后取的號,類似于蘇東坡一樣的尊稱。日本人不敢直呼其名,因其故鄉(xiāng)在舜水之畔,而被敬稱為朱舜水。其本名朱之瑜(1600年11月17日――1682年5月23日),字楚嶼,又作魯嶼,浙江紹興余姚人。舜水是他在日本取的號,意為“舜水者敝邑之水名也”,以示不忘故國故土之情。
朱舜水出身望族,自幼博聞強記,精研史、書、六經(jīng)。崇禎末和南明朝弘光年間,幾次下詔征他去做官,他都因“世道日壞,國事日非”堅辭不就。明亡后,清兵長驅(qū)南下,他就投入抗清復明斗爭,與浙東抗清義師首領(lǐng)王翊相佐,圖據(jù)舟山為抗清根據(jù)地。朱聿鍵被殺后,朱以海率領(lǐng)部下進占南澳島,然后攻取了舟山群島。這時的朱之瑜首次赴日本,欲圖借兵。但是當時的日本也實行海禁,外人無法登岸,朱之瑜只得返回舟山。順治七年(1650年),朱之瑜再度去日本,半途上被清兵發(fā)現(xiàn),清兵要求他剃發(fā)投降,但是朱之瑜談笑自若,誓死不降。劉文高等人被他的義烈所感動,偷偷駕舟將他送回舟山。
抗清運動屢次失敗后,朱之瑜亡命日本,輾轉(zhuǎn)于安南、交趾、暹羅等地,歷盡艱辛,意欲借兵,以資恢復。他常秘密深入內(nèi)地,與抗清名將鄭成功、張煌言等一起,北伐長江,往返于兩軍之間,親歷戰(zhàn)陣,進行反清復明活動。兵敗后,朱舜水見大勢已去,復明無望,懷抱孤憤,于順治十六年(1659年)至日本,開始他二十四年寓日講學生涯。他到了日本的時候,日本學者安東守約經(jīng)已在日定居的陳明德介紹,以手書向朱之瑜問學,執(zhí)弟子禮。朱之瑜為安東守約“執(zhí)禮過謙”的恭敬、“見解超卓”的學問所動,復信安東守約。信中,朱氏悲喜交集,悲則國破家亡,故國“學術(shù)之不明、師道之廢壞亦已久矣”;喜則“豈孔顏之獨在中華,而堯舜之不絕于異域”,表達了他有意將圣賢踐履之學傳于這位異國弟子的心情。安東守約等人為其在日定居奔走,方得日本政府批準,破40年來日本幕府之國禁。
朱之瑜
朱舜水到日本后,初寓長畸,以他的才學德行,受到日本學者的禮遇和尊敬。日本著名學者安東守約,素來仰慕朱舜水,他敬事師禮,苦心懇留;知朱舜不長期飄零,囊空如洗,便拿出自己一半俸祿供朱舜水使用。許多日本學者也紛紛慕名而來,投奔門下,爭當學生。朱舜水感于安東守約的誠意,在長畸住了九年。 當年日本執(zhí)政的首相叫德川光國。他握有國家大權(quán),但比較開明。他想培養(yǎng)人才,但缺少師資。當聽說德高才博的朱舜水時,如獲至寶,派了使臣,備了厚禮,聘朱舜水為師。于是,朱舜水就從長畸來到江戶(今東京),德川對朱舜水待以賓師之禮,受業(yè)弟子,非常敬重。在朱舜水七十誕辰時,德川特地為朱舜水造了一座庭院,取名“后樂園”,為朱舜水祝壽。日本一些學者稱朱舜水為“泰山北斗”。朱舜水講學時,許多年老的日本人都扶著拐杖前去聽講。
朱舜水和黃宗羲、王船山、顧炎武、顏元被人稱為清初我國五大學者。他在日本抱著“仆之視貴國同為一體,未嘗有少異于中國也”的精神,以中國的治學之方,簡牘之式,科試之制,用字之法,通過講學,大力傳播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文化。他在哲學上反對唯心史觀的理學,提倡“知行合一”,針對當時日本上層人士崇尚儒法、空談佛理的僧侶主義傾向,反對“專在理學窮研”,說:“宋? ??辨析毫厘,不曾做得一事?!睆娬{(diào)知識應(yīng)從日常生活實踐中求得。他重視史學研究,認為“經(jīng)簡而史明,經(jīng)深而史實,經(jīng)遠而史近”,“得之史而求之經(jīng),亦下學而上達也”。他的學術(shù)思想對日本有很大的影響,聽他講學的都說: “前皆做昏夢,今日始知耳?!?/p>
朱舜水提倡忠君愛國,以蘇武、文天祥為楷模。他主張做學問要講究實用,對自己身心有益、對社會有用。對明朝的八股取士深惡痛絕,對這種科舉下產(chǎn)生的腐朽官場憤恨不己。
朱舜水在日本的弟子非常多,這些弟子以“孔圣七十二賢”自比。德川光國創(chuàng)立日本有名的水戶歷史學派,另一個的學生山鹿素行則開創(chuàng)了武士道思想??梢哉f,朱舜水的學說,在日本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數(shù)千弟子形成了江戶學派,為將來的明治維新打下了牢固的思想基礎(chǔ)。
朱舜水寄居日本二十三年,卻從未曲意奉迎,對日本貴人的惡行敢于直言呵斥,始終堅持自己的愛國和治學理念,他的高尚品德也愈發(fā)得到日本人的敬重。
朱舜水在講學的同時,還將中國當時先進的農(nóng)業(yè)、醫(yī)藥、工程建筑、手工工藝、從圖樣到制法,傳授給日本民眾,親自加以指導和實踐。朱舜水還根據(jù)西湖和廬山的風景特色,替德川光國設(shè)計了為他祝壽的園林“后樂園”,還以他設(shè)計的《學宮圖說》,建造了東京的“圣堂”。朱舜水以自己的崇高品格和淵博學識,給日本社會帶來了深遠影響。后來的日本學者評價說:“天佑以還,儒學以經(jīng)世治民為要道,不務(wù)空理虛論,皆舜水所賜也……不惟后來明治維新受此良好之影響,即于朱氏學說本身發(fā)揚而光大之,其功亦偉矣! ”梁啟超在評論朱舜水時也說:“中國儒學化為日本道德基礎(chǔ),也可以說由舜水造其端?!?“舜水人格極為高尚嚴峻,所以日本知識階層受其感化最深?!?/p>
朱之瑜
朱舜水在日本念念不忘故國,以“單身寄孤島,抱節(jié)比田橫”自勉。身居異域,依舊身著明服,常常面朝西方,遙望流淚。他寫的《避地日本感賦》二首,抒發(fā)了他懷念故國的悲憤之情“漢土西看白日昏,傷心胡虜據(jù)中原。衣冠雖有先朝制,東海幡然認故園?!薄柏ツ昙覈窈卧??又報東胡設(shè)偽官。起看漢家天子氣,橫刀大海夜漫漫?!彼<男沤o國內(nèi)子孫,教誨他們“農(nóng)圃漁樵,自食其力;百工技藝,亦自不妨,惟有虜官決不為耳?!?/p>
朱舜水在日本講學二十余年,栽培了眾多有識之士,對日本的教育作出過很大貢獻。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四月十七日,病逝日本,享年82歲。日本學者私謚他為“文恭先生”,按明朝儀式為他建墳立碑,題曰“明徽君子朱子墓”,安葬于日本常陸久慈郡大田鄉(xiāng)的瑞龍山麓,德川光國率諸朝士臨其葬,墳墓至今猶存。日本民眾對朱舜水十分崇敬,在他死后周年時,被譽為十七世紀日本關(guān)西巨儒安東守約在祭文中哭道:嗚呼先生,知我望我。今也既逝,學殖云墮。有疑誰問!有過誰督!有事誰計!有懷誰告!”表達了當時日本學者和民眾的心情。
朱舜水一生著述甚豐,但幾乎全在日本所撰。有德川光國父子刊正的《朱舜水先生文集》,以及《安南供役紀事》,《陽久述略》等等。
朱之瑜死后,德川光國派人整理了他的遺稿,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刊行了《舜水先生文集》全28卷。東京大學農(nóng)學院內(nèi)至今立有“朱舜水先生終焉之地”(朱舜水先生臨終之地)的石碑。日本漢詩長老小野湖山在青年時代訪水戶謁朱舜水墓時曾作過一首《朱舜水先生墓》:“安危成敗亦唯天,絕海求援豈偶然。一片丹心空白骨,兩行哀淚灑黃泉。豐碑尚記明征士,優(yōu) 待曾逢國大賢。莫恨孤棺葬殊域,九州疆土盡腥膻?!?/p>
Hash:21bd088c457ee06893e77e1854132a8a3d8e4b6f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