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點刻的佛字叫什么(普陀山佛字景點)
導(dǎo)讀:旅游景點刻的佛字叫什么(普陀山佛字景點) 天工大佛是浙江四大石佛之一?在浙江什么地方了? 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是對哪一座著名石刻佛像的描述? 佛教萬字(吉祥海云)是從何而來? 橋頭有一個類似碑的柱子,上面刻了南無阿彌陀佛,有啥講究嗎? 中國最大的佛字,在哪里,有多大? 佛教寺院墻壁上寫著:南無阿彌陀佛。字樣是什么意思?
天工大佛是浙江四大石佛之一?在浙江什么地方了?
現(xiàn)在的各個城市都在積極參與建設(shè)跟發(fā)展,甚至有些城市還會根據(jù)自己擁有的特色來發(fā)展自己的旅游景點,旅游地的選擇,會讓人們疲憊的身心獲得全面釋放,壓力也能拋向九霄云外,同時對于中國的大好河山,也可以大飽眼福。佛教在中國本身就有很高的地位,在一些寺廟里面,都能看到各式各樣的佛像供游客進行祭拜。在浙江就有一尊石佛,樣式跟其它佛像很是不同,兩只耳朵里可以通人,凡是見過的游客,都會感覺很特別。
這座石佛就在浙江省柯巖峰,佛像被取了個天工大佛的名字,在浙江省已被列入四大石佛之一了,整座佛像高約20.8米,根據(jù)佛像的外表看上去就很特殊,之所以會把這尊佛稱為天工大佛,是因為它是在巨大的石塊中間雕刻而成的,這塊石頭也很特殊,并不是在山峰上呈現(xiàn),而是比較獨立的一塊,通過了解得知,這尊石佛至今已有1300年歷史了。
據(jù)專家推斷,這尊佛像早在隋代就已經(jīng)開始修建了,直到初唐才徹底完工,佛像的完成融入了石匠三代人的心血,它所經(jīng)歷的年代久遠、藝術(shù)精髓,以及文化價值是難以用語言進行描述的。這尊佛像雕刻的面目很慈祥,儀態(tài)端莊大方,雖然這是大多數(shù)佛像都具備的共同特征,但是這尊佛像很是與眾不同,因為它的佛背以及佛龕互不連接,這也因此能看得出它在江南石刻藝術(shù)中的地位,正是由于它的特殊造型,使得它有幸被列入江南最具代表佛像之一。
既然佛像是獨立呈現(xiàn)的,在風(fēng)霜雨雪的侵濕下,在經(jīng)歷上千年時間風(fēng)殘露宿以后,肯定已經(jīng)破敗不堪了。事實并不是這樣慘不忍睹,由于佛像在當(dāng)初進行設(shè)計時,把這些種種跡象都已經(jīng)考慮其中了,這尊佛像擁有屬于自己最為特殊的保護方式,佛像跟它的保護傘是融為一體的。
游客們除了對佛像感興趣以外,在距離佛像不遠處,還有一個很奇怪的石頭,它的上半截跟下半截比例剛好相反,遠遠望去,仿佛是一塊倒立的石頭似的,看到如此奇特的一幕時,所有人都會駐足對其進行拍照留念。
在大佛不遠處,還有48尊小佛像,這些佛像把水池包裹起來,顯得壯觀極了。其實這些小佛像是由廢棄石塊做成的,之后通過能工巧匠的雕刻,就變成了小佛像。位于佛像正前方,是一個供游客觀覽的小廣場,上面刻有大個字體的佛文,游客站在廣場,完全能看清佛像的正臉。除了柯巖峰以外,游客們還可以前往其它旅游景點逛一逛。
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是對哪一座著名石刻佛像的描述?
山是一座佛,佛是一座山”是對著名的大足石刻佛像的描述。
樂山大佛又名凌云大佛,位于四川省樂山市南岷江東岸凌云寺側(cè),瀕大渡河、青衣江和岷江三江匯流處。大佛為彌勒佛坐像,通高71米,是中國最大的一尊摩崖石刻造像。
樂山大佛開鑿于唐代開元元年(713年),完成于貞元十九年(803年),歷時約九十年。樂山大佛和凌云山、烏尤山、巨形臥佛等景點組成的樂山大佛景區(qū)屬于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
2019年4月1日,歷時近半年的四川樂山大佛殘損區(qū)域搶救性保護前期研究及勘測工作結(jié)束,樂山大佛正式“出關(guān)”,景區(qū)的九曲棧道和佛腳觀光平臺重新開放。
樂山大佛,地處四川省樂山市,岷江、青衣江和大渡河三江匯流處,與樂山城隔江相望,北距成都160余公里。它是依凌云山棲霞峰臨江峭壁鑿造的一尊大佛,始鑿于唐開元元年(公元713年),歷時90余年方建成,建高71米,有"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之稱,是世界上最大的石刻大佛。[1]
大佛雙手撫膝正襟危坐的姿勢,造型莊嚴,排水設(shè)施隱而不見,設(shè)計巧妙。佛像開鑿于唐玄宗開元初年(公元713年),是海通禪師為減殺水勢,普渡眾生而發(fā)起,招集人力,物力修鑿的。海通禪師圓寂以后,工程被迫停止,多年后,先后由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章仇兼瓊和韋皋續(xù)建。直至唐德宗貞元19年(公元803年)完工,歷時90年。被近代詩人譽為“山是一尊佛,佛是一座山”。樂山大佛景區(qū)由凌云山、麻浩巖墓、烏尤山等景觀組成,面積約8平方公里。景區(qū)屬峨眉山風(fēng)景名勝區(qū)范圍,是國家5A級風(fēng)景名勝區(qū),聞名遐邇的風(fēng)景旅游勝地。古有“上朝峨眉、下朝凌云”之說。
樂山大佛頭與山齊,足踏大江,雙手撫膝,大佛體態(tài)勻稱,神勢肅穆,依山鑿成,臨江危坐。大佛通高71米,頭高14.7米,頭寬10米,發(fā)髻1051個,耳長6.7米,鼻和眉長5.6米,嘴巴和眼長3.3米,頸高3米,肩寬24米,手指長8.3米,從膝蓋到腳背28米,腳背寬9米,腳面可圍坐百人以上。在大佛左右兩側(cè)沿江崖壁上,還有兩尊身高超過16米的護法天王石刻,與大佛一起形成了一佛二天王的格局。與天王共存的還有數(shù)百上千尊石刻塑像,宛然匯集成龐大的佛教石刻藝術(shù)群。
佛教萬字(吉祥海云)是從何而來?
卍,梵文Svastika,又作萬字、,卍字;意譯為吉祥海云,吉祥喜旋,為佛三十二相之一,也是八十種好之一;此為顯現(xiàn)于佛及十地菩薩胸臆等處之德相?!堕L阿含經(jīng)》卷一《大本經(jīng)》、《大薩遮尼乾子所說經(jīng)》卷六、《大般若經(jīng)》卷三八一等均記載佛之胸前、手足、腰間等處有卍字。于今印度阿摩羅婆提(Ama-ravati)出土之佛足石,亦刻有數(shù)個卍字。
卍之形,原是古代印度表示吉祥之標志;除印度外,波斯、希臘、羅馬均有此類符號。然其最初來源則為梵文,詳如后“詮論”中說。
卍之漢譯,古來有數(shù)說,鳩摩羅什、玄奘等諸師譯為“德”字,菩提流支則譯為“萬”字,表功德圓滿,萬德具足之意。武則天長壽二年(西元693年)始制定此字讀為“萬”,而謂其乃“吉祥萬德之所集”。
又,據(jù)《佛光大辭典》稱,《華嚴經(jīng)》中卍字共有十七處、但以梵文對勘,其原文共有四種:
1、Srivatsa,音譯“室利靺(mò)蹉”,義為吉祥臆,《華嚴經(jīng)》卷四十八:“如來胸臆有大人相,形如卍字,名吉祥海云?!?/p>
2、Nandyavarta,音譯“難提迦物多”,義為喜旋。《華嚴經(jīng)》卷二十七:“其發(fā)右旋,光明潤澤,卍字嚴飾?!?/p>
3、Svastika,音譯“濊(“穢”)佉(“佉”qū:同“祛”)阿悉底迦”;圓瑛法師簡稱之為“阿悉底迦”意譯為有樂?!度A嚴經(jīng)》卷二十七:“愿一切眾生得如卍字發(fā),螺文右旋發(fā)。”
4、Purnaghata,音譯為“本囊伽(qié)吒”,義為增長?!度A嚴經(jīng)》卷二十七:“愿一切眾生得輪相指,指節(jié)圓滿,文相右旋,愿一切眾生得如蓮華卍字旋指。”
《佛光大辭典》雖有如是發(fā)現(xiàn),然一般提到卍字,其原文之讀者,皆以第三種Svastika(濊佉阿悉底迦)為主,請參見丁福保編《佛學(xué)大辭典(2683頁)》。此證之《韋氏國際大辭典》,及《牛津大辭典》亦然。
又,關(guān)于卍字之寫法,《佛光大辭典》云:“卍字自古即有左右旋之別,于印度教,男性神多用卐表示,女性神多用卍表示,于佛教,現(xiàn)存于鹿野苑之古塔,其上之卍字全為“卍”,該塔系阿育王時代之建筑物,為紀念佛陀昔時于此入定而建者。在西藏,喇嘛教徒多用卐,棒教徒則用卍。我國歷代左右旋混用各半,《慧琳音義》與《高麗大藏經(jīng)》皆主張卐,《日本大正藏》亦準之而采用卐;然宋、元、明三版藏經(jīng)均用卍。”
《佛光大辭典》接著又載:“卍字產(chǎn)生左右旋之分歧,主要系由于‘立場’之差異。蓋經(jīng)中多處有‘右旋’之說,且佛眉間白毫亦右旋宛轉(zhuǎn);又如禮敬佛菩薩時亦須右繞而行,故‘右旋’一詞已成定說;惟究竟以‘卍’為右旋,抑或以‘卐’為右旋,則是爭論之關(guān)鍵。若以卍字置于吾人之前,而以吾人之立場觀望卍字,右旋則成卐;然若以卍字本身之立場而言,則卍乃符右旋之方向?!保╬p.2203—2204)
美國《韋氏第三版大辭典》(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ly of the English Langunge),解釋卐Swastika或Svastika條下云:“此為加上裝飾或象征的希臘式之十字,將十字之末端皆延長且彎曲成直角,并皆朝同一旋轉(zhuǎn)之方向,亦即是順時針之方向。”(1.a symbol or ornament in the form of a Greek cross with the ends of the arms extended at right angles all in the same rotary direction,…⒉ a swastika with arms extended clockwise.)(《韋氏大辭典》P2307)。又此大辭典,在此字之語源(Etymology)欄載:
(Skt. Svastika,fr. Svasti,welfare,fr. Su-,well+asti,being;fr. The belief that it brings good luck.)
此義為:此卍字為從梵文而來,梵文原文Svastika是從Svasti(福祉、幸福)而來,而此字則為兩個字拼起來的:Su-(好、幸)加上asti(存在),且自古素有此信仰,即見此卍字者,皆獲吉祥、幸運。
又,英國最權(quán)威之大辭典,《牛津大辭典》(OxfordEnglishDictionary),所說大略相似,茲不再引。
由此可知,西洋雖亦有卍字,然其來源系從梵文中來,此為定論。不過西洋人卻把它當(dāng)作是十字的一種變形或復(fù)雜體來解釋;羅馬帝國亦以此為十字之代表。但不論如何,此字都保存了其原文具有吉祥、幸運之義。又,西洋人對此字之讀音為“濊佉悉底迦”,此在古代及現(xiàn)代之西洋人皆然,這正好與中土傳統(tǒng)所讀的音一樣,也就是上引《佛光大辭典》的第三種,而其他三種讀音,東西方傳統(tǒng)上都沒這么讀過。
至于此字之形狀,既然⑴鹿野苑的古塔上是卍;⑵宋、元、明的《大藏經(jīng)》都作卍;則應(yīng)以卍為正。此外,更重要的是:既然此字應(yīng)為右旋,亦即“順時鐘”,則只有卍是正的,其它則為誤寫,何以故?正如《佛光大辭典》中所說,此字寫法之所以分歧之因,為由于立場的不同,看是站在我們觀看者的立場,還是卍字的立場——這就對了!須知,在佛像、及佛堂的擺設(shè)方向,所稱的左與右,都是以佛的右手邊為右,不是以我們瞻仰者的右手為右,所以:
一、在佛殿上排班時,“男左女右”的左邊即是指佛的左手那邊,非我們瞻禮者的左邊;
二、經(jīng)行佛塔、及佛殿上繞佛時,“右繞”,亦是以佛之右手為右;
三、佛的眉間之白毫相為右旋,當(dāng)然是以佛之右手為右方,循此而繞,當(dāng)然不是以我們觀者的右手為右——別忘了,那白毫相是他的,不是我們的!既是他的,怎會依我們的右方為右?否則我們的方向若改變了,怎么辦?
四、同理,那卍字也是佛身上的吉祥相,不是我們觀者的,其左右方向怎能以我們?yōu)闇剩。咳舴鸬募橄嗍且晕覀兊姆较驗闇?,便生顛倒!那么為何有那么多人弄錯,尤其是西洋人一概弄錯,日韓近代亦然,為什么?我想是眾生共業(yè)不可思議吧!因為西洋人多為外道,外道本自顛倒,所以想學(xué)佛法中的東西也學(xué)顛倒了——佛之正法多么寶貴,心不正,怎能學(xué)得到?至于日、韓、及喇嘛教等,可能也是如此吧。
附帶提到,近代德國希特勒也用此卍字,不過他當(dāng)然是用錯誤的那個寫法:卐,而且把它傾斜四十五度,且彎出去的那一畫較短
由于希特勒使用此字為納粹的標幟,因此近代西洋人幾乎無人不會讀這個字:Swastika。因此佛教徒若到西洋弘法或建寺院的,最好避免把卍字寫在墻上,或做成旗幟,否則極容易引起誤會,以為此處是納粹的信奉者或三K黨,而遭到反納粹及猶太人等的暴力破壞。
橋頭有一個類似碑的柱子,上面刻了南無阿彌陀佛,有啥講 究嗎?
就是起避邪的作用,保佑這座橋能夠太太平平的,能夠永遠堅固
中國最大的佛字,在哪里,有多大?
廣西容縣都嶠山里有一個目前世界第一大的金“佛”字,字高108米,寬88米,雕刻在一座酷似坐佛的山上,佛字的筆劃刻入石壁3~4厘米深。此佛字筆劃遒勁有力,系著名社會活動家、原中國佛教協(xié)會會長、書法家、作家趙樸初先生親筆所寫。據(jù)說雕刻這個佛字,30多名工匠耗費了4個多月時間。如此之大的佛字,堪稱世界奇觀。
佛教寺院墻壁上寫著:南無阿彌陀佛。字樣是什么意思?
【南無阿彌陀佛】
又作六字名號。歸依阿彌陀佛之意。觀無量壽佛經(jīng)疏卷一(大三七·二四六中):‘無量壽者,乃是此地漢音。言南無阿彌陀佛者,又是西國正音。又南者是歸,無者是命,阿者是無,彌者是量,陀者是壽,佛者是覺。故言歸命無量壽覺,此乃梵漢相對,其義如此?!?/p>
另梵本阿彌陀經(jīng)謂,阿彌陀有無量壽(梵amita^yus ,音譯作阿彌多廋遮)、無量光(梵amita^bha ,音譯作阿彌多婆)二義,玄奘譯之稱贊凈土經(jīng)亦準此區(qū)分;然鳩摩羅什譯之阿彌陀經(jīng)均譯為‘阿彌陀’而不別之,又支婁迦讖、支謙、慈賢等歷代譯經(jīng)家亦然。此外,深勵之阿彌陀經(jīng)講義謂,古來翻譯阿彌陀之梵語為無量壽、無量光,全稱為‘歸命無量壽覺’,即南無阿彌陀廋曬佛陀耶(梵namo amita^yus/ebuddha^ya ),亦即表示歸敬無量壽佛;若以阿彌陀婆耶(梵amita^bha^ya )表之,則為歸依無量光佛之意。
稱念六字名號,愿生西方凈土,乃廬山慧遠等所倡,當(dāng)時非純粹稱名往生,乃藉稱名而便于觀想,為專注思惟而念佛,后歷曇鸞、道綽至善導(dǎo)即倡‘念佛往生’,而主張他力念佛。六字名號乃攝彌陀因位之萬行、果地之萬德,以成就其體義、德用,故功德效驗甚大。無量壽經(jīng)謂,稱一聲此名號,具足無上功德;觀無量壽經(jīng)謂,但聞佛名,能除無量劫生死之罪;阿彌陀經(jīng)謂,念佛之行者,可得六方恒沙之諸佛護念之。
Hash:3cd40a93dd66092f353dcc55b851805eebefff9c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