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故事:臨夏的茶事和風味小吃
臨夏回族自治州,古稱河州,位于甘肅中部西南面。東臨洮河與定西相連、西倚積石山與青海省毗鄰、南靠太子山與甘南藏族自治州相鄰、北瀕湟水與蘭州市接壤。境內山巒層迭,河流縱橫,氣候溫和,風景怡人,有著名的炳靈寺石窟、劉家峽水電站、臨夏磚雕、保安腰刀、唐汪川桃杏及各種清真名小吃。全州轄臨夏市、臨夏縣、永靖縣、和攻縣、廣河縣、康樂縣、東鄉(xiāng)族自治縣、積石山保安族東鄉(xiāng)族撒族自治縣等1市、7縣,總面積7983平方公里,總人口160多萬人,是甘肅著名的民族風情游覽區(qū)之一。
臨夏不出茶。然而茶事作為一種風俗,早已滲透到臨夏的每個家庭,每個人的生活之中。
臨夏,曾是絲綢古道,唐蕃古道和甘川古道的交匯地,中國西部馳名的旱碼頭,臨夏的“腳戶哥”們從藏區(qū)馱上畜產(chǎn)品,到云南、四川易來茶葉、川糖,再銷往藏區(qū),茶馬互市。這個特點一直保留到今天。
飲茶,一直是臨夏人的嗜好,有句玩笑話:“寧丟千軍萬馬,碗子不能不刮”。臨夏人把飲茶稱作“刮碗子”,從茶具、茶葉到配料都十分講究。
茶具有癿子、火壺、三炮臺蓋碗。
所謂癿子,是一種燒水的壺,有銅制的,也有鐵皮做的。壺體狀如錐形,壺口是個較小的倒錐體,二者焊接在一起,安上把手,便成了癿子。這種水壺在城里已經(jīng)絕跡,只有鄉(xiāng)間還能見到。因為它底部較大,受熱面廣,能在很短的時間里把水燒開。
火壺用銅制成,狀如火鍋,只是多了一個倒水的壺嘴。造型古樸典雅,既可用來燒水,又是精美的工藝品。只是如今也已不多見,取而代之的是電茶壺了。
所謂三炮臺蓋碗,指的是喝茶的器皿,由蓋子、茶盅、托盤三件組成,故名“三炮臺”?,F(xiàn)在的臨夏,不論城? ??,每個家庭都備有幾套比較珍貴的三炮臺。最珍貴的是用夜光杯原料制成的,其次是景泰藍的,再就是景德鎮(zhèn)的“藍山水”。
臨夏人喜歡喝云南綠茶,最講究春尖茶和下關淪茶,有苦茶、三香茶、五香茶之分。苦茶只泡茶葉,單純品嘗茶的純味和苦香。三香茶除茶葉外,再加上桂圓、冰糖。五香茶是在三香茶中配上杏干、葡萄干或紅棗。
泡茶用的水,必須是牡丹花開水,即水滾沸得如同盛開的牡丹花一樣。泡茶的第一水一般都要倒掉,以便除去茶葉中的雜質。刮碗子又分急刮和慢刮兩種。所謂急刮就是手頭還有事情要干,沒功夫等著茶葉敗下來,因此用茶蓋不停地撥動茶葉,使茶葉不停地翻滾,過不了一會就會將茶葉泡開,可以喝了。慢刮是在閑暇時品茶,一杯茶只喝一兩口就添水,或看書、或聽曲、或聊天、或養(yǎng)神,一個碗子可以整整喝幾個小時。
臨夏的風味小吃,不僅做工考究,而且品種繁多、色香味美,令人百吃不厭。
臨夏人個個精干茶飯,婦女們施展本領的天地在廚房,男子們的陣地在飯館,故臨夏有“好廚子出在男人中間”的說法。
臨夏的風味小吃除細若發(fā)絲的長面、薄若蟬翼的面片、巧若雀舌的上花面等外,釀皮子、手抓羊肉、羊雜碎、黃酒肉、漿水面、麥索兒等,算是臨夏小吃中的佼佼者。
釀皮子是用優(yōu)等白面蒸制的切成細條狀的小吃。吃時拌上精鹽、芥末、醋、醬油、蒜泥、芝麻醬、油潑辣子等佐料,看起來白紅帶油亮,誘人食欲;吃起來咸、酸、香、辣、鮮五味俱全,特別是酷暑炎天,一碗臨夏釀皮子下肚,精柔爽口,味美色艷,全身清涼,暑氣頓消。
手抓羊肉,是選用精心喂養(yǎng),膘肥肉嫩的“羯羊”,請阿訇按伊斯蘭教規(guī)宰后,分成若干件,入鍋煮沸,再加入適量花椒、精鹽、生姜、草果等佐料,用溫火燉熟,切成大塊,食用時不用筷子,而用手抓,或用腰刀一塊塊割下來,蘸上鹽末,就著大蒜食用。其肉質細嫩滑爽、不油不膩,非常鮮美。
“桶子肉”是手抓羊肉里的上乘之作,它較之普通的手抓羊肉在選肉上更為考究,必須是小羊,所以肉質更鮮嫩。之所以被稱為“桶子肉”,是因為舊時小販把這種手抓羊肉乘熱裝在桶里,挑上擔子,走街串巷地叫賣,故而得名。
羊雜碎是指羊的里物,當?shù)赜芯渌自捊凶觥叭舛橇鹤?,蹄筋?a href='/hulu/' target=_blank>葫蘆”。說的是吃羊雜碎講究腮肉、肚塊、蹄筋,余下的小腸用面漿灌成面腸,大腸用剁成碎末的心、肝、肺灌成肥腸,蒸好后,再加爆炒,配上陳醋、辣油、蒜泥等佐料,吃上一碗,頗提精神。
黃酒肉可算是臨夏人的獨創(chuàng)。它將肥嫩的“羯羊”肉切成薄片,肥瘦搭配,放入滾沸的黃酒中,只等血水一干,便連酒帶肉倒人碗中,撒一些蔥絲之類的佐料,喝一口黃酒吃一片肉,具有活血補氣,疏經(jīng)通脈的功效,所以食客盈門。
在吃了以上油膩食物后,如果再吃一碗漿水面或痛飲一碗漿水湯,那真舒坦極了。漿水的制作方法比較簡單,幾乎家家都會制作。其方法是:先將新鮮芹菜或野菜洗凈切為寸段,置于盆內或缸內,用熱面湯沖泡2~3日(冬季則需7日左右)之后,則帶有酸味。吃時用植物油加蔥段熗鍋,將酸湯倒入,開鍋即可成為漿水湯。如果將煮熟的面條澆以漿水湯,再滴進辣椒油,就成了嫩黃柳綠、紅油浮面、酸辣適口、質味皆絕的漿水面。漿水面除了清爽味美,制作簡單,夏天能清熱解暑,冬天可消痰除火外,還對某些疾病有特殊療效。如用芹菜為原料制作的漿水,有降低和穩(wěn)定血壓的作用,用苦苣菜為原料制作的漿水,有除濕利水、化瘀消腫、健胃祛脹,增進食欲之功效;用苜蓿菜為原料制作的漿水,有清熱利尿、止血定喘,和脾利腸之功效。在民間,還有漿水配合草藥,治療燒傷病人的,所以漿水在人民心目中“身價”很高。
每當草長花盛,新麥登場,吃麥索兒的時候就到了。麥索兒系用青禾蒸制而成,吃時澆上辣油、醋、撒些香菜、青蒜,吃起來精柔耐嚼,味道極佳。如用麥索兒包包子,風味更絕。
訪雷州、食雷公、聽雷歌、酬雷神
風土人情:廣州的茶樓與飲茶習尚
風土人情:云南飲食文化形成的自然環(huán)境
Hash:fd0e1a5758cdf85f1a236f8517828a78caa2196d
聲明:此文由 華之旅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