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漳著名景點介紹 臨漳古跡介紹
導讀:臨漳著名景點介紹 臨漳古跡介紹 1. 臨漳古跡介紹 2. 臨漳古村落 3. 臨漳的歷史古跡 4. 臨漳著名景點 5. 臨漳名勝古跡 6. 臨漳古跡介紹視頻 7. 臨漳古建筑
1. 臨漳古跡介紹
說起邯鄲大家都會想到趙國古都,成語之鄉(xiāng)這些美譽,其實這只是邯鄲古代歷史的冰山一角。一提到哪個城市是六朝古都大家都會覺得這個城市很有底蘊,邯鄲比六朝古都更厲害,邯鄲是十朝古都!先后有十個古代政權(quán)在邯鄲境內(nèi)建都。
邯鄲不僅有7300多年的文明史、2300多年的城市史,還有著500多年的都城史,幾千年來,邯鄲一直是中國重要的古都,共有趙、曹魏、后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夏國、后唐、大齊十個政權(quán)在邯鄲境內(nèi)建都。包括一個半世紀的趙都史、曹魏和北朝時六個政權(quán)的鄴都史,以及三次作為都城、六次作為陪都的大名府歷史,甚至隋末農(nóng)民起義軍領(lǐng)袖竇建德也曾把廣府作為其政權(quán)的都城,這是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個農(nóng)民起義軍政權(quán)建立的都城之一。
“邯鄲”之名,最早出現(xiàn)于古本《竹書紀年》。邯鄲地名之由來,現(xiàn)一般以《漢書·地理志》中三國時魏國人張晏的注釋為源:“邯鄲山,在東城下,單,盡也,城廓從邑,故加邑云?!币馑际钦f,邯鄲的地名源于邯鄲山,在邯鄲的東城下,有一座山,名叫邯山,單,是山脈的盡頭,邯山至此而盡,因此得名邯單,因為城廓從邑,故單旁加邑(阝)而成為邯鄲。時光荏苒,幾千的歲月流轉(zhuǎn)中華大地上很多的地名不斷的變換更迭,而邯鄲二字作為地名,三千年沿用不改,是中國地名文化的一個特例。
傳說上古時期人類始祖女媧就在邯鄲古中皇山摶土造人、煉石補天。8000多年前,新石器早期的磁山先民就在這里繁衍、休養(yǎng)生息,開啟了農(nóng)業(yè)文明的新紀元。邯鄲的城池的形成起源于商殷時期。商代早期建都于邢(今邢臺),后遷都于殷(今安陽),在遷都的數(shù)百年間,邯鄲都是作為車馬物資的臨時休息地。商紂王還在邯鄲建立了“離宮別館”(古本《竹書紀年》記載)。至遲在殷紂王時期邯鄲一名就已經(jīng)出現(xiàn),證實邯鄲古城距今已有3100多年的建城歷史。
邯鄲在春秋時為晉地。晉定公十二年(公元前500年),晉國正卿趙鞅(趙簡子)已將邯鄲納入自己的勢力范圍,春秋末年三家分晉,從此邯鄲正式歸屬趙國。趙敬侯元年(公元前386年)趙國將趙都自中牟(今河南鶴壁西)遷徙到邯鄲,邯鄲作為趙國的都城,歷經(jīng)八代王侯,延續(xù)了158年的繁華。特別是一代英主趙武靈王,開改革之先河,實行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富國強兵,國勢大盛,雄踞戰(zhàn)國七強之列,使趙國成為可與強秦抗衡的國家之一。
東漢末葉,豪強并起,割據(jù)混戰(zhàn),邯鄲罹難兵燹災禍,開始走向衰落。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漢獻帝冊封曹操為魏國公,于鄴城建都(今邯鄲臨漳)。魏都的營建,以中軸為對稱法則著稱于世,并修建了銅雀、金鳳、冰井三臺。西晉左思所作《魏都賦》,正是描寫鄴城此時的繁華景象。
西晉末年,胡人作亂匈奴貴族起兵反晉,西晉滅亡,北方進入了五胡十六國的五胡亂華時代,北方的黃河流域則成為各少數(shù)民族的逐鹿之地,邯鄲境內(nèi)的鄴城(現(xiàn)邯鄲臨漳縣)成了北方重鎮(zhèn)。
319年,后趙開國皇帝羯族首領(lǐng)石勒在襄國(今河北邢臺)自稱王,329年石勒滅前趙,次年稱帝,后趙建平四年(333年)石勒死后。次年其從子石虎篡位,335年遷都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此后鄴城為后趙都城。
349年后趙國君石虎死,諸子爭立,互相殘殺。石虎的養(yǎng)孫冉閔(漢族)乘后趙政局混亂,又得大司馬李農(nóng)之助,于350年正月殺石鑒,自稱皇帝,國號魏,復姓冉氏,仍都鄴城,史稱冉魏。
352年,鮮卑族慕容儁滅冉魏占有河北, 隨后,慕容儁乃拋棄東晉旗號,自稱燕皇帝,建立前燕政權(quán)。357年前燕遷都鄴城(今邯鄲市臨漳縣)。此后至建熙十一年(370)十一月,前秦滅前燕的二十年間鄴城一直為前燕都城。
南北朝時期,北方第一個統(tǒng)一政權(quán)北魏的末年,分裂成東魏和西魏兩個政權(quán),公元534年, 十月,經(jīng)高歡和百僚的詳細商議后,立魏孝文帝曾孫,元善見為皇帝,即魏孝靜帝。即位于鄴城(今邯鄲市臨漳縣),改元天平,東魏正式建立。
東魏權(quán)臣高歡死后,長子高澄繼專魏政,將篡未篡之時,被家奴刺殺。其弟高洋襲位,很快廢掉東魏的傀儡皇帝孝靜帝,于550年(庚午年五月戊午日),即帝位。國號齊,建都鄴城(今河北省臨漳縣),史稱北齊。歷經(jīng)文宣帝高洋、廢帝高殷、孝昭帝高演、武成帝高湛、后主高緯、幼主高恒六帝,于577年被宿敵北周攻滅,享國二十八年。
隋末唐初,618年農(nóng)民起義軍夏王竇建德建立政權(quán),國號大夏。隨后遷都至洺州(今邯鄲永年縣廣府鎮(zhèn))。621年五月,建德被唐軍所敗,夏政權(quán)滅亡。竇建德舊部劉黑闥隨后起兵復仇,622年正月,劉黑闥在自稱漢東王,建年號為天造,定都洺州(今邯鄲永年縣廣府鎮(zhèn)),623年正月初五,劉黑闥兵敗被俘,二月,李建成在洺州將劉黑闥及其弟劉十善一并斬首。
邯鄲東部的大名(今邯鄲大名縣)卻在唐五代時悄然興起。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作為魏州首府的大名已發(fā)展成為黃河以北較大區(qū)域的中心城市。公元758年大名建為魏博鎮(zhèn),后稱魏州大名府。五代時,在大名設(shè)天雄軍節(jié)度使。公元923年,李存勖在魏州(今大名)登上了皇帝寶座,建立后唐,定都大名,史稱后唐莊宗。
宋代,公元1042年宋仁宗為抵御契丹的入侵,建大名為陪都,稱北京大名府,契丹聽說宋朝在大名建立了陪都,果然心里膽怯,就打消了這次南侵的念頭。
北宋末年,金軍南下侵擾,迅速攻破汴京,俘虜欽徽二宗,占領(lǐng)宋朝北方大片國土,但由于尚處于奴隸社會晚期的金國無法統(tǒng)治已處于封建社會頂峰的北宋國土,同時也為避免受到北方宋朝遺民起義的直接打擊,金國扶植北宋叛臣、原濟南知府劉豫在建立藩國大齊,定都大名,公元1130年劉豫在此稱帝。1137年十一月,金熙宗廢除大齊,大齊自然消亡。
邯鄲城出現(xiàn)于殷商后期,歷時3000余年。至此先后十個政權(quán)在邯鄲境內(nèi)建都,為邯鄲留下了寶貴的歷史財富,孕育了的燦爛文化,保留了眾多的文物古跡,產(chǎn)生了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傳說,被譽為“成語典故之鄉(xiāng)”。現(xiàn)代的邯鄲城,不但有著雄偉的壯麗景觀,而且繼承和反映了它的歷史文化風貌。邯鄲這座伴隨中華民族歷史艱難跋涉了三千多年,并對中國古代文化全局面貌形成作出過突出貢獻的古城,現(xiàn)在正在以全新面貌迎接屬于它的新的歷史。
2. 臨漳古村落
5月30日,會議表決通過的《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guān)于深入推進農(nóng)村改廁工作的決定》提出,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在農(nóng)村社區(qū)綜合服務中心、文化活動中心、中小學、集貿(mào)市場等公共場所,以及中心村等人口較集中區(qū)域建設(shè)農(nóng)村公共廁所。根據(jù)需要在城鄉(xiāng)接合部、公路沿線鄉(xiāng)村和鄉(xiāng)村旅游景點建設(shè)公共廁所。
農(nóng)村公廁不能只建不管。決定規(guī)定,縣級人民政府應當對農(nóng)村公共廁所用地、用水、用電及后期運維管護等方面給予政策支持。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隨意拆除公共廁所。確因村莊改造、道路拓寬等公共利益需要拆除的,應當遵循拆一補一、就近建設(shè)原則,不得減少現(xiàn)有公共廁所數(shù)量和建筑面積,不得擅自占用或者改變公共廁所使? ??性質(zhì)。
關(guān)于農(nóng)村戶廁,決定要求,要因地制宜改廁,宜水則水、宜旱則旱,鼓勵各地探索使用改廁新模式,鼓勵農(nóng)村戶廁退街、進戶、入室。
為破除資金不足瓶頸,決定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應當將改廁資金納入本級一般公共預算,統(tǒng)籌相關(guān)渠道資金,重點支持廁所改建、新建、后續(xù)管護維修、糞污無害化處理和資源化利用等。依法合規(guī)吸引社會資本參與投入,推動建立政府補助、用戶付費、市場化管理的運行維護機制。各級財政應當采取以獎代補、先建后補等方式,引導農(nóng)民主動改廁。
3. 臨漳的歷史古跡
1.平原君趙勝墓
與蘭陵王一樣,歷史上有多為平原君,但趙勝名氣最大,是趙武靈王之子,趙惠文王弟弟,是戰(zhàn)國四君子之一。 趙勝墓位于肥鄉(xiāng)區(qū),交通便利,開車從城區(qū)出發(fā)10多分鐘就可到達。陵區(qū)占地12.6畝,保存完整,規(guī)模較大,一進大門就可以看到巨大碑樓,石碑正面由明嘉靖年間驃騎大將軍張懋忠書寫的“趙平原君墓”。碑樓向北沿神道59步的距離便是平原君的墓冢,寓意平原君59歲。陵墓原高近20丈,2000年歲月滄桑,如今的墓冢不足4米,規(guī)模的縮小使得美景 “趙陵春雪”不再顯現(xiàn)。值得一提的是,戰(zhàn)國四君子只有平原君善終。
2.趙奢墓
趙奢墓位于邯鄲市區(qū)西部紫山半山腰上,距離市區(qū)20公里左右,修有專門的旅游大道并開通了公交車,紫山被稱為邯鄲第一山,歷史上很多名士在隱居讀書、潛心修煉。 趙奢是戰(zhàn)國時期東方六國八大名將之一,被封為馬服君,他的后人為了紀念他改為馬姓,趙奢是中華馬姓始祖,墓前矗立淡紅色花崗巖墓碑,刻有“趙馬服君趙奢墓”七個鎏金大字,墓的周圍是漢白玉欄桿圍城的活動廣場,2008年這里舉辦了第五屆世界馬氏肯親大會,共同祭拜中華馬氏始祖。
3.藺相如墓
藺相如墓位于邯鄲市復興區(qū)羌村,在廉頗墓的西面,占地20畝。村子規(guī)劃建設(shè)的非常好,在當?shù)厝藷崆橹更c下我們找到了藺相如墓,整個陵區(qū)為前廟后冢結(jié)構(gòu),前面的藺相如廟氣勢恢宏,后面墓冢呈園形,坐落在一寬闊的方臺上,寓意為天圓地方。據(jù)景區(qū)碑文記載:這里原有古廟三楹,內(nèi)有塑像,藺相如墓在其廟后。歷經(jīng)戰(zhàn)亂,幾次復檢,現(xiàn)存規(guī)模為1997年3月重修,2000年8月完工。值得一提的是,陵墓前方的墓碑上刻著:林末,趙上卿藺公相如之墓。其中,“林末”是什么意思?至今是迷。
4.白起墓
白起墓位于邯鄲市區(qū)西部邯武快速路旁的林村,屬于戰(zhàn)國至漢代古墓葬保護范圍內(nèi),雖然經(jīng)歷了2000年風風雨雨,至今仍具規(guī)模。白起,秦國名將,因戰(zhàn)功被封為武安君,是我國繼孫武、吳起之后又一杰出軍事家,戰(zhàn)國四大名將之首。 秦國名將為什么會埋葬在邯鄲呢?據(jù)傳說長平之戰(zhàn)后,趙韓楚魏四國聯(lián)軍攻秦,白起拒絕領(lǐng)兵出戰(zhàn),被秦昭王賜死并做了替罪羊,尸首被趙軍帶回邯鄲埋葬在現(xiàn)在的林村位置,以示向趙國謝罪之意。
5.廉頗墓
廉頗墓位于邯鄲市邯山區(qū)北張莊鎮(zhèn)西孫莊村。盡管白起墓很具規(guī)模,但是和廉頗墓相比還是相形見絀,站在村子很遠的地方就可以看到碩大的墓冢。 廉頗冢占地約10畝,冢前建有廉頗祠為上世紀村民自發(fā)復建,祠前雄偉的廉頗塑像。據(jù)碑文記載:廉頗客死楚國后,漢朝時廉頗的后人將他的遺骨遷葬至此,安葬這里有落葉歸根的意味。
6.毛遂墓
毛遂墓位于邯鄲市永年區(qū)的永年洼地,原占地幾十畝,是“平干八景”之一,現(xiàn)如今的毛遂墓是我在邯鄲見過的最荒涼的戰(zhàn)國名人墓,在約一畝的菜地中間直徑約五六米的墳丘,墓? ??前極其簡單的墓碑上“毛遂之墓”四字向人們表明了這里埋葬著平原君趙勝最為出名的門客毛遂。據(jù)資料顯示,韶山毛氏是毛遂的直系后裔。
邯鄲作為古代重要的城池之一,不僅戰(zhàn)國時作為趙國都城,漢朝是五大都會,臨漳更是五朝古都,厚重的歷史氛圍使得這里古跡眾多,英雄輩出,除了上文介紹的六位名相名將以外,還埋葬著:戰(zhàn)國名將樂毅、蘭陵王高肅、孝靜帝元善見等帝王將相,都是很值得游覽的景區(qū)。
4. 臨漳著名景點
駕車路線:全程約37.9公里
起點:邯鄲市
1.從起點向正南方向出發(fā),沿中華北大街行駛230米,左轉(zhuǎn)進入人民東路
2.沿人民東路行駛1.3公里,右轉(zhuǎn)進入滏河北大街
3.沿滏河北大街行駛810米,直行進入滏河南大街
4.沿滏河南大街行駛3.4公里,朝G4/成安/滏河大街/京港澳高速方向,稍向左轉(zhuǎn)進入S313
5.沿S313行駛6.3公里,稍向右轉(zhuǎn)進入S313
6.沿S313行駛2.6公里,右前方轉(zhuǎn)彎進入市區(qū)連接線
7.沿市區(qū)連接線行駛9.9公里,直行進入臨漳連接線
8.沿臨漳連接線行駛9.1公里,左轉(zhuǎn)進入玄武路
9.沿玄武路行駛470米,右轉(zhuǎn)進入銅雀北大街
10.沿銅雀北大街行駛2.0公里,左轉(zhuǎn)進入建安西路
11.沿建安西路行駛910米,過右側(cè)的陽光尚街約220米后,直行進入建安東路
12.沿建安東路行駛550米,到達終點(在道路左側(cè))
終點:臨漳縣
5. 臨漳名勝古跡
趙邯鄲故城在邯鄲市。歷經(jīng)8王,共158年,邯鄲一直是趙國的都城;漢代是五大都市之一。邯鄲故城是由趙王城及大北城兩部分組成。趙王城在市西南,距市中心約4公里,是趙都的宮城遺址,分東、西、北三城,平面呈品字形,總面積512萬平方米。遺址北臨渚河,地處太行山余脈,土筑殘垣高3-8米,蜿蜒起伏,氣勢雄偉。城內(nèi)地面上有布局嚴整的大型夯土臺,如龍臺、北將臺、南將臺等,地下有面積寬廣的夯土基址。龍臺最大,東西寬265米,南北長285米,高19米,是當時主要宮殿基址,顯示了我國封建社會初期都市建筑的基本面貌。
叢臺在邯鄲市內(nèi)。相傳是戰(zhàn)國時期趙武靈王(前325-前299在位)為閱兵與歌舞而建。原名武靈臺,登臺縱覽古城,樓閣園林,湖光山色,盡收眼簾。臺西有小湖,湖心有亭名望諸榭,以戰(zhàn)國時燕將樂毅號望諸君命名。臺北有七賢祠,內(nèi)有燕趙名人韓厥、程嬰、公孫杵臼、藺相如、廉頗、趙奢、李牧的塑像?,F(xiàn)叢臺已擴建為叢臺公園。
學步橋在邯鄲市內(nèi),南北橫跨沁河之上。據(jù)文獻記載,原為木橋,明萬歷四十五年(1617年)改成石拱橋。全長35米,寬8.3米,通高4米。橋名出典于《莊子·秋水》篇,謂春秋戰(zhàn)國時期邯鄲人步履優(yōu)美,燕國壽陵的少年前往學步,不但沒有學會趙國的步法,反而連自已固有的步法也忘記了,弄得不會走路,只好爬了回去。
回車巷又稱藺相如回車巷,在叢臺區(qū)。
左權(quán)墓在晉冀魯豫烈士陵園內(nèi)。左權(quán)(1905-1942),湖南醴陵人??谷諔?zhàn)爭時期任八路軍副參謀長。1942年5月25日,在山西省遼縣(今左權(quán)縣)南艾鋪十字嶺反掃蕩戰(zhàn)斗中英勇犧牲,當時安葬在涉縣石門村。1950年10月21日移葬邯鄲。
響堂寺石窟*在邯鄲市峰峰礦區(qū)。分南北兩窟??邇?nèi)石雕精美,聞名遐邇。和村東石窟始建于北齊。當時北齊王朝有兩個政治中心,一是鄴都(今臨漳縣),一是晉陽(今太原市)。響堂地處兩都來往必經(jīng)之地,山青水秀,風景優(yōu)美。北齊文宣帝高洋于此營造宮苑,鑿窟建寺。后隋、唐、宋、元、明歷代均有增筑和修葺。是我國古代建筑、雕刻、書法、? ?畫藝術(shù)的珍貴遺產(chǎn)。
響堂寺
北響堂寺石窟在邯鄲市峰峰礦區(qū)鼓山之腰和村東。山勢高峻,多峭壁懸崖。石窟筑于山壁,分南、北、中三組,每組有一大洞。共9洞。中組釋迦洞前有拜殿檐閣,窟外兩側(cè)各雕一高大天王。大佛洞寬13.3米,深12.5米。壇上坐佛高近4米,肌肉豐滿,線條柔和,面部雖經(jīng)千年風日侵蝕,仍圓潤光潔。刻經(jīng)洞內(nèi)外壁上滿刻經(jīng)文,旁有石碑,記北齊天統(tǒng)四年至武平三年(568-572)唐邕寫《維摩詰經(jīng)》等4部經(jīng)書的經(jīng)過。筆鋒犀利,剛勁挺拔。
南響堂寺石窟第七號窟外景。第七號窟為北齊時所鑿制,窟前雕出華美的仿木建筑窟,表明這是一座外貌模仿佛塔的洞窟,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征。
黑龍洞在邯鄲市峰峰礦區(qū)神麇山北麓的滏陽河邊。又稱龍洞珠泉。石洞深邃,洞下深潭,其色黛綠,清泉從巖縫噴涌,因有龍泉之稱。與鼓山的廣勝泉、滏陽泉及八字漳等匯流,為滏陽河的發(fā)源地?;蛑^泉水從沙際上涌,狀如釜中水沸,故名滏水,又因位于鼓山南段(一名釜山)之陽,故名滏陽。洞前山巒映翠,河柳成蔭,殿閣若隱若現(xiàn)。
武安市
舍利塔在武安市東門里。磚砌八角十三層,高40米。此塔造型玲瓏,外觀挺秀。塔始建于北宋,歷代均加修葺。
磁山遺址*在武安市磁山鎮(zhèn)東南約1公里的名河北岸臺地上。面積約13萬平方米。為新石器時代早期文化遺址,距今約7500年。發(fā)現(xiàn)有長方形直壁窖穴、組合器物坑、圓形半地穴式房址等遺跡。窖穴內(nèi)的糧食經(jīng)鑒定為粟。出土遺物有大量手制陶器、石器和骨器。磁山家雞骨胳為世界迄今為止發(fā)現(xiàn)的最早的家雞。以其為代表的華北地區(qū)新石器時代早期遺址被命名為“磁山文化”。
磁山文化石磨盤、棒,1978年出土。
定晉巖禪果寺在武安市活水鄉(xiāng)寺溝村東。始建于東魏,后唐天成年間(926-930)重修,以后歷代多次維修,增修。位于一峽谷內(nèi),東、南、北三面為懸崖峭壁?,F(xiàn)存有烏龍橋1座,單檐方塔3座,石塔14座,另有石造像5尊。塔均為磚結(jié)構(gòu)。
明修城隍廟在武安市內(nèi)。
東魏石刻北叢井造像碑在武安市西27.7公里陽邑鎮(zhèn)。
戰(zhàn)國古城遺址在武安市固鎮(zhèn)村及邑城鎮(zhèn)。
漢代冶鐵遺址在武安市固鎮(zhèn)村。
店子古城遺址在武安市東宋二莊鄉(xiāng)。
萬年古文化遺址在武安市南莊晏鄉(xiāng)。
北安莊古塔在武安市東南北安莊鄉(xiāng)。
東大河古文化遺址在武安市東南北安莊鄉(xiāng)。
石塔在武安市西北活水鄉(xiāng)。
三世佛像在武安市西北活水鄉(xiāng)。
法華洞石窟在武安市西石洞鄉(xiāng)。
南崗古塔在武安市南崔爐鄉(xiāng)。
天青寺大殿在武安市南崔爐鄉(xiāng)。
牛洼堡遺址在武安市崔爐鄉(xiāng)。
6. 臨漳古跡介紹視頻
望海潮·洛陽懷古
秦觀
梅英疏淡,冰澌溶泄,東風暗換年華。金谷俊游,銅駝巷陌,新晴細履平沙。長記誤隨車。正絮翻蝶舞,芳思交加。柳下桃蹊,亂分春色到人家。
西園夜飲鳴笳。有華燈礙月,飛蓋妨花。蘭苑未空,行人漸老,重來是事堪嗟!煙暝酒旗斜。但倚樓極目,時見棲鴉。無奈歸心,暗隨流水到天涯。
此詞追憶昔日在洛陽游賞名園的盛況,感嘆如今重游的愁怨,因而思歸心切。
上片著重寫景。從眼前的景色,生發(fā)出對昔日春游的懷念。
起頭三句,寫初春景物:梅花漸漸地稀疏,結(jié)冰的水流已經(jīng)溶解,東風的煦拂之中,春天悄悄地來了。“暗換年華”,既指眼前自然界的變化,又指人事滄桑、政局變? ??。此種雙關(guān)的今昔之感,直貫結(jié)句思歸之意。
“金谷俊游”以下十一句,都是寫的舊游,實以“長記”兩字領(lǐng)起,“誤隨車”固“長記”之中,即前三句所寫金谷園中、銅駝路上的游賞,也同樣內(nèi)。但由于格律關(guān)系就把“長記”這樣作為領(lǐng)起的字移后了。“金谷”三句所寫都是歡娛之情,純?yōu)閼浥f。“長記”之事甚多,而這首詞寫的只是兩年前春天的那一次游宴。金谷園是西晉石崇的花園,洛陽西北。銅駝路是西晉都城洛陽皇宮前一條繁華的街道,以宮前立有銅駝而得名。故人們每以金谷、銅駝代表洛陽的名勝古跡。但詞里,西晉都城洛陽的金谷園和銅駝路,卻是用以借指北宋都城汴京的金明池和瓊林苑,而非實指。與下面的西園也非實指曹魏鄴都(今河北臨漳西)曹氏兄弟的游樂之地,而是指金明池(因為它位于汴京之西)同。這三句,乃是說前年上已,適值新晴,游賞幽美的名園,漫步繁華的街道,緩踏平沙,非常輕快。
因憶及“細履平沙”故連帶想起當初最令人難忘的“誤隨車”那件事來?!罢`隨車”出韓愈《游城南十六首》的《嘲少年》:“直把春償酒,都將命乞花。只知閑信馬,不覺誤隨車?!倍畎椎摹赌吧腺浢廊恕罚骸鞍遵R驕行踏落花,垂鞭直拂五云車。美人一笑搴珠箔,遙指紅樓是妾家?!币约皬埫诘摹朵较场罚骸巴碇鹣丬嚾滕P城,東風斜揭繡簾輕,慢回嬌眼笑盈盈。消息未通何計是?便須佯醉且隨行,依稀聞道太狂生?!眲t都可作隨車的注釋。盡管那次“誤隨車”只是無心之誤,但卻也引起了詞人溫馨的遐思,使他對之長遠地保持著美好的記憶?!罢醴琛彼木?,寫春景?!靶醴琛?、“柳下桃蹊”,正面形容濃春。春天的氣息到處洋溢著,人這種環(huán)境之中,自然也就“芳思交加”,即心情充滿著青春的歡樂了。此處“亂”字下得極好,它將春色無所不至,亂哄哄地呈現(xiàn)著萬紫千紅的圖景出色地反映了出來。
下片著重寫情。以當年夜宴的熱鬧場面反襯今日的凄涼愁苦。
換頭“西園”三句,從美妙的景物寫到愉快的飲宴,時間則由白天到了夜晚,以見當時的盡情歡樂。西園借指西池。曹植的《公宴》寫道:“清夜游西園,飛蓋相追隨。明月澄清景,列宿正參差。”曹丕《與吳質(zhì)書》云:“白日既匿,繼以朗月。同乘并載,以游后園。輿輪徐動,參從無聲;清風夜起,悲笳微吟。”又云:“從者鳴笳以啟路,文學托乘于后車。”詞用二曹詩文中意象,寫日間外面游玩之后,晚間又到國夫人園中飲酒、聽樂。各種花燈都點亮了,使得明月也失去了她的光輝;許多車子園中飛馳,也不管車蓋擦損了路旁的花枝。寫來使人覺得燈燭輝煌,車水馬龍,如在眼前一般?!暗K”字和“妨”字,不但顯出月朗花繁,而且也顯出燈多而交映,車眾而并馳的盛況。把過去寫得愈熱鬧就愈襯出現(xiàn)在的凄涼、寂寞。
“蘭苑”二句,暗中轉(zhuǎn)折,逼出“重來是事堪嗟”,點明懷舊之意,與上“東風暗換年華”相呼應。追憶前游,是事可念,而“重來”舊地,則“是事堪嗟”,感慨至深。此時酒樓獨倚,只見煙暝旗斜,暮色蒼茫,既無飛蓋而來的俊侶,也無鳴笳夜飲的豪情,極目所至,已經(jīng)看不到絮、蝶、桃、柳這樣一些春色,只是“時見棲鴉”而已。這時候,宦海風波,仕途蹉跌,也使得詞人不得不離開汴京,于是歸心也就自然而然地同時也是無可奈何地涌上心頭。
全詞運用對比的手法,即景抒情。用昔日之歡樂,表現(xiàn)今日之悲苦。風格含蓄厚重,語言華美精致。
7. 臨漳古建筑
中國河北省邯鄲市的臨? ??縣,是古代三國時期曹操魏國的都城,這里有一座著名的銅雀臺,樓臺建筑雕梁畫棟,氣勢恢宏;銅雀臺是曹操于建安十五年也就是公元210年精心建造的,傳說是曹操為江東美人大喬、小喬而建。
公元810年的一天,唐朝詩人杜牧攜友人在黃州赤壁游玩。飲酒賞月間有人提議,無詩不成宴,請杜牧以赤壁為題作詩一首,這個建議立刻得到了大家的贊同。杜牧酒酣耳熱,心血來潮,用推測和諷刺的手法作《赤壁》絕句一首:
折戟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意思是說,如果將當年沉沙的戰(zhàn)戟重新磨洗,也許會是另外的情景;如果沒有東南風幫助周瑜火燒曹軍戰(zhàn)船,勝利者就是曹操了;那么,周瑜的愛妻小喬和孫策的寡妻大喬恐怕就要被送到銅雀臺上了。按照杜牧的說法,銅雀臺是曹操為鎖二喬而建,那么事實上真是如此嗎?曹操為什么要建造銅雀臺呢?
赤壁戰(zhàn)敗后,曹操途經(jīng)河北碣石山時,俯瞰大海,寫下了中國詩詞中著名的詩篇:
神龜雖壽,猶有竟時。騰蛇乘霧,終為土灰。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年事已高的曹操感到人生苦短,要實現(xiàn)統(tǒng)一天下的抱負和雄心,就需要有一個顯赫的建筑來作為自己事業(yè)的象征,表達壯志未酬的決心。
建安十五年,曹操正在與將士們商討戰(zhàn)事,忽聽有人報告,鄴城附近金光閃閃,派人前去挖掘,居然挖出一只銅雀來。曹操大喜,傳令建造銅雀臺。這年冬季,銅雀臺按照曹操的心愿筑成。
銅雀臺前臨河洛,北臨漳水,虎視中原,頗顯霸王氣派;其樓臺建筑飛閣重檐,樓宇連闕,雕梁畫棟,氣勢恢宏。銅雀臺上有房舍數(shù)百,儲存有大量的生活用品,臺下有景色秀美的銅雀園,的確是曹操金屋藏嬌,晚年享受的好地方,但是與大喬小喬無關(guān)。
建安十八年,也就是公元213年,曹操又下令在銅雀臺南建一金虎臺,后改名為金鳳臺,第二年,又在銅雀臺北建一冰井臺,合稱為三臺。銅雀臺位于三臺中間,南與金鳳、北與冰井相隔各60步,三臺用閣道式浮橋相連接,使得銅雀臺更加壯觀。
銅雀臺建成之日,曹操在臺上大宴群臣,慷慨陳述自己繼續(xù)匡復天下的決心和意志。三臺建好之后,好大喜功的曹操更加得意,傳令大宴三天以示慶賀
Hash:640e811f0ec3a4708d767fbe1634238f444e108d
聲明:此文由 鏈世界-開陽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