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有什么特色美食?
湖南省位于我國華中地區(qū),其境內(nèi)地形地貌多樣,山水風光奇特秀美,文化底蘊深厚,不僅有著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還有很多特色美食小吃,那么湖南最有名的小吃有哪些呢?今天小編為大家盤點了湖南最有名的十大小吃,一起來看看吧!
1、長沙臭豆腐
長沙臭豆腐是源自湖南長沙的一道傳統(tǒng)名小吃,不僅在湖南省非常有名,而且在全國也是家喻戶曉的,臭豆腐吃起來外酥里嫩,香辣可口,在全國各地都非常流行,是中國最受歡迎的十大小吃之一。
2、常德牛肉粉
常德牛肉粉是湖南省常德市的特色美食,其歷史十分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光緒年間,是使用湖南特產(chǎn)的米粉加上牛肉和其他香料制作而成的,吃起來十分美味可口。
3、糖油粑粑
糖油粑粑也是源自湖南長沙的一道傳統(tǒng)名吃,是使用糯米粉和糖為主要原料制作的,其制作工藝十分精細,吃起來十分香甜軟糯,雖然不能和山珍海味媲美,但卻深受廣大群眾的喜愛。
4、刮涼粉
刮涼粉是湖南省的名小吃之一,涼粉是使用綠豆淀粉制作的,刮成條后加入辣椒、麻油、醬油、蔥姜和花生碎等佐料涼拌而成,吃起來酸辣可口,非常開胃。
5、長沙口味蝦
長沙口味蝦是湖南省長沙市的傳統(tǒng)名吃之一,是將小龍蝦配上干辣椒、食鹽、胡椒粉等調(diào)料使用大火燒制而成的,味道麻辣爽口,深受當?shù)厝撕腿珖鞯赜慰偷南矏邸?/p>
6、湖南醬板鴨
湖南醬板鴨是源自湖南常德的特色美食,醬板鴨是使用當?shù)靥禺a(chǎn)的水鴨配上各種名貴的中草藥和香料經(jīng)過多道復(fù)雜的工序制作而成的,醬香濃郁,吃起來十分香辣可口。
7、姊妹團子
姊妹團子是使用糯米粉制作的一道湖南特色地方小吃,其內(nèi)餡有糖餡和肉餡兩種,外觀色白似雪,口感軟糯,如果兩種合吃味道更是非常獨特。
8、永州喝螺
永州喝螺時源自湖南永州一帶的特色小吃,是使用當?shù)靥禺a(chǎn)的鐵螺輔以各種調(diào)料經(jīng)過剁、炒、煮等多道工序制作而成的,不僅味道鮮美,還具有很高的營養(yǎng)價值。
9、腦髓卷
腦髓卷是湖南長沙的傳統(tǒng)名小吃,是使用面粉制作的面皮裹上豬肥膘肉和白糖制成的餡心蒸制而成,吃起來香甜細膩,口感極佳,深受廣大消費者的喜愛。
10、椒鹽馓子
椒鹽馓子是湖南長沙很流行的一道小吃,是以面粉為主要原料制作的,外觀粗細均勻,味道有甜有咸,吃起來香酥可口,既可以當做點心食用還可以做菜。
湖南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fā)祥地之一,相傳炎帝神農(nóng)氏在此種植五谷、織麻為布、制作陶器,坐落于炎陵縣西部的炎帝陵成為凝聚中華民族的精神象征;舜帝明德天下,足歷洞庭,永州九嶷山為其陵寢之地。湖南自古盛植木芙蓉,五代時就有“秋風萬里芙蓉國”之說,因此又有“芙蓉國”之稱。湖南的美食你知道多少呢?今天來看十個湘菜吧。
以下排名不分先后:
1. 長沙臭豆腐。
長沙臭豆腐是湖南長沙傳統(tǒng)的特色名吃,長沙當?shù)厝擞址Q臭干子。色墨黑,外焦里嫩,鮮而香辣。 焦脆而不糊、細嫩而不膩、初聞臭氣撲鼻,細嗅濃香誘人。
臭豆腐
相傳清朝康熙八年,由安徽黃山來京趕考的王致和金榜落第,閑居在會館中,欲返歸故里,交通不便,盤纏皆無,欲在京攻讀,準備再次應(yīng)試,又距下科試期甚遠。無奈,只得在京暫謀生計。王致和的家庭原非富有,其父在家鄉(xiāng)開設(shè)豆腐坊,王致和幼年曾學(xué)過做豆腐,于是便在安徽會館附近租賃了幾間房,購置了一些簡單的用具,每天磨上幾升豆子的豆腐,沿街叫賣。時值夏? ?,有時賣剩下的豆腐很快發(fā)霉,無法食用,但又不甘心廢棄。他苦思對策,就將這些豆腐切成小塊,稍加晾曬,尋得一口小缸,用鹽腌了起來,之后歇伏停業(yè),一心攻讀,漸漸地便把此事忘了。
秋風颯爽,王致和又重操起了舊業(yè),再做豆腐來賣。驀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趕忙打開缸蓋,一股臭氣撲鼻而來,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用口嘗試,覺得臭味之余卻蘊藏著一股濃郁的香氣,雖非美味佳肴,卻也耐人尋味。送給鄰里品嘗,都稱贊不已。
王致和屢試不中,只得棄學(xué)經(jīng)商,按過去試做的方法加工起臭豆腐來。此物價格低廉,可以佐餐下飯,適合收入低的勞動人食用,所以漸漸打開銷路,生意日漸興隆。后經(jīng)輾轉(zhuǎn)籌措,在延壽街中間路西購置了一所鋪面房,自產(chǎn)自銷,批零兼營。據(jù)其購置房屋的契約所載,時為康熙十七年冬。從王致和創(chuàng)造了獨一無二的臭豆腐以后,又經(jīng)多次改進,逐漸摸索出一套臭豆腐的生產(chǎn)工藝,生產(chǎn)規(guī)模不斷擴大,質(zhì)量更好,名聲更高。清朝末葉,傳入宮廷。傳說慈禧太后在秋末冬初也喜歡吃它,還將其列為御膳小菜,但嫌其名稱不雅,按其青色方正的特點,取名“青方”。
2. 長沙口味蝦。
長沙口味蝦是一道,非常有特色的地方風味小吃,主要制作食材是小龍蝦,配料是干辣椒、食鹽、胡椒粉,通過大火燒制而成。
口味蝦(小龍蝦)
長沙人愛吃口味蝦,只能用“瘋狂”這兩個字來形容。口味蝦自上世紀90年在長沙南門口出現(xiàn)后,經(jīng)過這漫長的十幾年時間,能一直得到嘴刁的長沙人的喜愛,可以說是創(chuàng)造了一個吃蝦奇跡。相對于酒樓、食府而言,雖然吃口味蝦的店面環(huán)境不是很好,有的甚至還是座在馬路邊上吃,但從名牌主持到影視名人到普通百姓,都抵擋不了這樣一只小小口味蝦的誘惑,一定要吃上一回才過癮。
3. 剁椒魚頭。
剁椒魚頭(英文名:Chop bell pepper fish head)是湖南省的傳統(tǒng)名菜,屬于湘菜系。據(jù)傳,起源和清代文人黃宗憲有關(guān)。
通常以鳙魚魚頭、剁椒為主料,配以豉油、姜、蔥、蒜等輔料蒸制而成。
菜品色澤紅亮、味濃、肉質(zhì)細嫩。肥而不膩、口感軟糯、鮮辣適口。
剁椒魚頭
剁椒魚頭的出處,據(jù)說可以追溯到清代雍正年間,反清文人黃宗憲因文忌“文字獄”而出逃。
路上途經(jīng)湖南的一個小鄉(xiāng)村,借住在一個貧苦的農(nóng)戶家。農(nóng)夫從池塘中捕回一條胖頭魚,農(nóng)婦便用做菜來款待黃宗憲。魚洗凈后,魚肉放鹽煮湯,再用自家產(chǎn)的辣椒剁碎后與魚頭同蒸,不想黃宗憲吃了覺得非常鮮美,無法忘懷。
事平回家后,便讓家廚將這道菜加以改良,于是便有了今天的“剁椒魚頭”,并成為湘菜蒸菜的代表。
4. 瀏陽蒸菜。
瀏陽蒸菜是一道湖南的傳統(tǒng)名吃,屬于湘菜,含油脂少、熱量低,易于消化吸收。蒸制過程中以水滲熱、陰陽共濟,清淡養(yǎng)胃。
蒸菜
相傳起源于明朝,歷經(jīng)500多年發(fā)展。瀏陽獨特的氣候地理環(huán)境蘊植出的天然食材,含有豐富的蛋白質(zhì)、微量元素、維生素等營養(yǎng)物質(zhì)。特別是氨基酸和含氮物質(zhì)非常高,使味道更鮮美。獨有的加工技法,豐富的食材品味,使瀏陽食材更具獨特性。
相傳明初時南京政權(quán)的朱元璋派兵與荊湘政權(quán)的陳友諒開戰(zhàn),因瀏陽人支持陳友諒,朱元璋便血洗瀏陽,造成“地廣人稀、不見炊煙”的慘象,使瀏陽周邊省份的人口大量遷徙到瀏陽。據(jù)《瀏陽縣志》記載,“宋德佑二年〔1276年〕,元兵破潭〔潭州,今長沙〕,瀏遭殲屠殆盡,奉詔招鄰縣民實其地”。于是外地移民紛紛遷入大圍山腳下插 草為標,當時移民大都來自江西,成為當?shù)厝丝诘闹饕獊碓?。明嘉靖年間,一批福建人避倭寇亂,逃入江西宜春,隨后,廣東人亦接踵而至,竟達數(shù)萬。他們搭棚而居,被稱為“棚民”,明亡后,“棚民”不斷反清,遭清廷捕殺,被迫逃亡。其中一部分潛入大圍山的深山僻壤,墾地開荒……這些遷入戶均保持原籍客家方言,世代相承,被稱為“客姓”,當時較平闊的地方均為江西移民居住,“客姓”只好進入山區(qū)定居。 客家人離親別祖,顛沛流離,歷盡艱辛,千里遷移,來到瀏陽繁衍生息,并形成了自己獨特的客家文化。
5. 麻辣子雞。
麻辣子雞始創(chuàng)于清朝同治年間,是具有濃厚地方風味的湘菜名肴之一。麻辣子雞通常選用母仔雞為主料,配以辣椒為輔料,經(jīng)食用油煉炒,再佐以紹酒、黃醋、大蒜等調(diào)料烹制而成。成菜后,雞色金黃,外焦里嫩,味道鮮美。
麻辣子雞
麻辣子雞在同治年間,首創(chuàng)于長沙玉樓東酒家。廚師選用500克左右的母子雞為主料,配以辣椒、黃醋、大蒜和多種調(diào)料烹制而成,味道鮮美,很受歡迎。清末曾國藩之孫、湘鄉(xiāng)翰林曾廣鉤登樓用膳,即席賦詩曰:麻辣子雞湯泡肚,令人常憶玉樓東。
后來,有廚師對麻辣子雞調(diào)制加以改進,有食客贊曰:外焦里嫩麻辣雞,色澤金黃味道新,若問酒家何處好,瀟湘勝過玉樓東。
隨著時間的推移,湖南長沙一代的酒家各顯其能,在配料和烹調(diào)上加以創(chuàng)新改進,使麻辣子雞風味更上一層樓。
6. 臘味合蒸。
臘味合蒸是湖南地方傳統(tǒng)名菜,屬湘菜系。是以臘豬肉、臘雞、臘魚、雞湯和調(diào)料,下鍋清蒸而成。做法簡單,其臘香濃重、咸甜適口、柔韌不膩,有開胃祛寒、消食等功效。
臘味合蒸
湖南地區(qū)地勢較低,氣候溫暖潮濕。新鮮的肉類食品不宜儲存,但經(jīng)煙熏后的臘肉卻能防腐耐貯。漸漸的,百姓也養(yǎng)成喜吃臘肉的飲食習(xí)慣。早在漢代時,湖南先民就用臘肉制作佳肴。到清代,此類菜肴已很出名,“臘味合蒸”就是許多臘味菜肴中的一種。
很久以前,開飯館的劉七,破產(chǎn)后。一天,他討飯來到一座縣城。將近年關(guān),大家施舍給他一些年貨,如臘魚、臘肉什么的。劉七把討來的臘魚臘肉調(diào)配一下用蒸缽盛了,在一個財主家的屋檐下,生火做了起來。財主在陪客人飲酒,忽然有香味溢上客廳??腿吮亲勇勔宦劊f:“老弟,酒已三巡,你為何留一手呢?快端出來嗎。”財主讓仆人把菜快端上來。仆人感到奇怪,明明把菜全端上桌了。到門外一看,發(fā)現(xiàn)墻角有個乞丐正從火上端下蒸缽要吃,香味就是從這里來的。于是就用兩倍的飯把菜換回去了,大家都覺得味道很好。這位客人是一家飯莊的老板,于是就想借財主家的廚子去兜兜生意。財主讓仆人告知劉七,劉七就答應(yīng)了。
劉七進了大飯莊著實的把他這道菜精心的發(fā)揮一頓,并取名“臘味合蒸”。果真以色、香、味、型俱佳,招徠了大批的顧客,飯莊的生意十分的興隆。
7. 乘火麒麟。
乘火麒麟是湖南長沙傳統(tǒng)的名菜,屬于湘菜系。
糖醋魚(乘火麒麟暫無資源0.0)
由傳統(tǒng)湘菜糖醋脆皮魚發(fā)展創(chuàng)新而成,它以3斤左右的鱖魚或鯉魚為原料,加工成糖醋脆皮魚,在加工時注意體形,使之象麒麟,置之盆中,澆以燒酒,上席時點燃,魚周發(fā)出藍色火焰,宛如麒麟噴火,四座皆驚,象征吉祥如意。此菜構(gòu)思精巧,造型奇特,而且昧鮮色美,酸辣甜脆,常為接待貴賓的壓席菜。
8. 發(fā)絲百葉。
發(fā)絲百葉又名發(fā)絲牛百葉,始創(chuàng)于19世紀20年代,是一道湖南名菜。以牛百葉切絲急火? ??炒而成。成菜后,色澤白凈,形如發(fā)絲,質(zhì)地脆嫩,集咸、鮮、辣、酸于一體。發(fā)絲牛百葉是湖南的傳統(tǒng)名菜,色澤白凈,形如發(fā)絲,質(zhì)地脆嫩,綜合了咸、鮮、辣、酸各種味道,口感極為豐富。
發(fā)絲百葉
發(fā)絲百葉和燴牛腦髓、紅燒牛蹄筋并稱“牛中三杰”,源自李合盛,據(jù)傳為該店掌勺名廚黃維安在19世紀20年代創(chuàng)制,被譽為“湘菜異苑中別具一格的佳肴”。
1938年,田漢、郭沫若在李合盛吃的那席菜里,就有發(fā)絲百葉;解放后,毛澤東到長沙視察時,也曾特意點過這道菜。
9. 醬汁肘子。
醬汁肘子是始創(chuàng)于清代光緒年間的傳統(tǒng)名菜,屬于湘菜系。醬汁肘子以豬前肘子、鹵汁為主料,先鹵后煨,制作而成。成菜后,肉爛味香,肥而不膩。
醬汁肘子
清光緒年間,馬明德在長沙馬王街開了一家熟肉店,以自己的名字起店名為“馬明德堂”。馬以祖?zhèn)髅刂品椒?,專做肘子、鹵肉為主的熟食,其中“醬汁肘子”、“虎皮肘子”、“水晶肘子”最為有名。做法獨特的“肘子”位居當時青石井十大名產(chǎn)“十子”之冠。肉香清純,油而不膩,落口消融,盛極一時。“馬明德堂”的肘子工藝是先鹵后煨。鹵水是一鍋祖?zhèn)麝惸犒u水,據(jù)傳由70多種香料熬成,作用是去腥提香。1938年11月發(fā)生的文夕大火,使“馬明德堂”毀于一旦,再沒能恢復(fù)。后來,馬氏祖?zhèn)麽u汁肘子秘方傳到了譚奚庭開的玉樓東。玉樓東烹制的流程為:先出水,后煨,再蒸。做好后,豐盈飽滿,肥而不膩,肉質(zhì)酥爛,鮮咸濃香,入口即化。20世紀八十年代末,湘菜大師許菊云從健康角度研發(fā)揉進脫脂技術(shù),使醬汁肘子既傳承了馬明德堂古法風味,又有了健康營養(yǎng)的新特色,肥而不膩、瘦而不木,色、香、味俱佳。
Hash:8cfa4b2715c68fc44356d25655ea7469c3fc62d1
聲明:此文由 謝絕崇拜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