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成人精品视频app,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中文字幕不卡在线高清,精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美女胸屁股无遮挡,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美女图片大黄

黿頭渚附近的旅游景點介紹(黿頭渚 景點)

導(dǎo)讀:黿頭渚附近的旅游景點介紹(黿頭渚 景點) 黿頭渚好玩嗎,無錫黿頭渚景點怎么樣 黿頭渚的介紹 黿頭渚的景區(qū)介紹 黿頭渚景點介紹 江蘇黿頭渚景點導(dǎo)游詞

黿頭渚好玩嗎,無錫黿頭渚景點怎么樣

來無錫必游太湖,游太湖必至黿頭。黿頭渚是橫臥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黿頭渚風(fēng)景區(qū)始建于1916年,現(xiàn)面積達(dá)539公頃。有充山隱秀、鹿 頂迎暉、黿渚春濤、橫云山莊、廣福寺、太湖仙島、江南蘭苑,中日櫻花友誼林等眾多景觀,各具風(fēng)貌。風(fēng)景區(qū)已成為中外馳名的旅游度假休養(yǎng)勝地。黿頭風(fēng)光,山清水秀,天然渾成,為太湖風(fēng)景的精華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當(dāng)代大詩人郭沫若“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句贊譽(yù),更使黿頭渚風(fēng)韻流揚境內(nèi)海外。

行湖春波吻石、碧水和天一色:凌山巔高閣振翼,孤鶩落霞齊飛。遠(yuǎn)眺湖光朦朧,鳥嶼沉?。唤[山巒迭翠,亭臺隱約。月晨日夕,景色幻變,陰睛雨雪,情趣迥異。仲春四月,櫻妍春橋,天高秋日,蘭香小蘭亭,各具風(fēng)采。

黿頭渚風(fēng)景區(qū)地廣景多,可先登臨鹿頂山舒天閣,遠(yuǎn)眺四方,一洗胸襟,再上黿頭渚,或步行盤桓于花徑,或赤足涉水于低灘,或乘船弄濤湖面,坐礁凝思,登樓品茗,領(lǐng)略太湖山水之美,最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島靈秀、神幻之妙。

黿頭渚水面波光粼粼,百花盛開,嫩綠的垂柳,我覺得我自己陶醉在這美好的春光里了。有那么多的鮮花,有白色的櫻花、紅白相間的郁金香、黃色的洋水仙、紫色的紫草花、金黃色的迎春花、粉色的木筆花、雪白的牡丹花、粉紫色的紫荊花。迎春花和紫草花象鈴鐺一樣垂下來,洋水仙的花芯象一個小嗽叭。木筆花就象一只只毛筆的筆尖。

黿頭渚的美麗景致,很早以前就被人們所向往。蕭梁時,此地建有“廣福庵”,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一處。明初,“太湖春漲”被列為“無錫八景” 之一。明末,東林黨首領(lǐng)高攀龍常來此踏浪吟哦,留有“黿頭渚邊濯足”遺跡。文人雅士詠唱之作頗多。清末無錫知縣廖倫在臨湖峭壁上題書“包孕吳越”和“橫云”兩處摩崖石刻,既贊美了太湖的雄偉氣勢和孕育吳越兩地(現(xiàn)為江蘇、浙江兩省)的寬闊胸懷,也蘊(yùn)涵了對此地風(fēng)光盡納吳越山水之美的中肯評價。

景點介紹

黿頭渚門樓 在充山腳下,呈牌樓狀,上蓋桔黃色琉璃瓦,建于1986年。由此前行3.5公里直通老門樓。入園有高架電動列車代步,全程3800米,越五里湖水面,穿鹿頂山隧道,直通老門樓。老門樓位于犢山村,建于1972年,飛甍重檐,琉璃瓦頂,正面有“黿頭渚”三個鎏金大字;背面書“山輝川媚”。入門左側(cè)為“太湖別墅”門樓,穿月洞門、循齊眉路可登七十二峰山館;順大路向前,走過300米的杜鵑坡,有通往太湖仙? ?的輪渡碼頭,此處露出太湖一片水域,被中犢山、小箕山(錦園)、大箕山諸峰環(huán)抱。湖水廣闊處,可見若沉若浮形如大龜?shù)?a href='/jingdian/29883' target=_blank>三山。湖堤上風(fēng)光明媚,著名旅美畫家楊令?,1935年回國時,為黿頭渚寫下“翠微嶂”三字,勒于湖堤山巖上。

“太湖佳絕處”牌坊 原為“橫云山莊”門樓,始建于1931年,結(jié)構(gòu)古典,北式風(fēng)格,斗拱連接,琉璃頂、飛檐翹角。1975年根據(jù)郭沫若詩句并集其手跡制額。牌坊右側(cè),有磚徹拱門,正反面有磚刻“利涉”、“問津”。1934年前的黿頭渚,都要乘渡船到此,渡船在此停泊,故稱“利涉”。渡船將游人送到這里,不知“桃花源”在何處,就得“問津”。進(jìn)牌坊,立以照壁,飾以鳳穿牡丹。壁后臨水而筑“涵萬軒”水榭,軒內(nèi)懸掛“湖山罨畫”一額,系乾隆手筆。1934年,園主得之于北京地安門外煙袋斜街,據(jù)說還是圓明園中故物。

長春橋 1936年建,位于涵萬軒和絳雪軒的一泓水池中,橋的前后筑湖堤同太湖水分隔。橋呈拱形,仿佛頤和園中的玉帶橋,橋洞映日成渾圓形。湖堤上引種日本野生大山櫻,已有60多年歷史。每年4月,花開如云,淡紅粉白相間,在青山綠水的掩映下,分外妖嬈,稱“長春櫻花”。長春橋向前,有古建筑半露水面,題額“絳雪軒”,與涵萬軒對景。絳雪軒旁為云逗樓,園主為紀(jì)念先祖楊度汪而建,上有蔡元培的題額。上坡,有花神廟,建于1931年,中供“花神女夷”像,高髻云裳,姿態(tài)端麗。

“具區(qū)勝境”牌坊 屹立于長春橋畔船塢處,面臨太湖,斗拱飛檐,古樸清雅。背額“橫云山莊”。具區(qū),是太湖古稱;橫云山莊則是公園的原名。牌坊前正中,湖石聳立,狀如作揖迎客。前行還有王蔭之的“到此忘機(jī)”刻,以示游人到此凡念頓消,超然世外。

藕花深處 建于1931年,得名于女詞人李清照的“興盡晚回舟,誤入藕花深處”句。在大片湖水的輝映下,蜿蜒小溪,曲橋清流,別有情趣。前有方亭,位于荷花叢中,因而亭上懸“藕花深處”匾額。亭北是清芬?guī)Z。四面環(huán)水,上有宮殿式祠宇五間,原為楊家祠堂。堂額“清芬”,為李苦禪重書。兩旁有安徽賴少其所書的“湖闊魚龍躍;山陰木香”楹聯(lián)。堂懸張正宇的“湖山春深”一額。兩旁武中奇書孫保圻的聯(lián)句:

鷗侶無猜,四面云水誰作主;

鴟夷安在,五湖煙雨獨忘機(jī)。

堂前水中立一湖石,婷婷玉立,若面拂輕紗,身披蟬翼,翩翩有神。對面有“凈香水榭”和“牡丹塢”。這里建筑疏密有致,濃淡相宜,游人觀察了浩渺雄渾的太湖,又覓得如此幽靜的古典園林小區(qū),頓覺怡然自得。

黿頭渚 是縱觀太湖山水組合最佳處。一脈青峰,從充山逶迤而下,伸入太湖洪 濤之中。那塊被神化了的渚頭巨石,三面湖水擁抱,沖波兀立,顯示出一只栩栩如生的神黿,昂首于碧水之中,雄姿英發(fā)。

登上黿頭,極目遠(yuǎn)眺,浩渺湖水,滌盡人間的囂塵,遠(yuǎn)山如黛,直舒胸臆。明華云吟有“瑤臺倒映參差樹,玉鏡屏開遠(yuǎn)近山”之句。無錫狀元孫繼皋,吟道“天浮一黿出,山挾萬龍 趨”。

黿頭渚有一燈塔,臨湖危立。1860年,無錫紳士華題蓉,一次舟行夜歸,迷航誤入湖心,險遭覆舟,其后裔在渚上立桿懸燈導(dǎo)航。1924年夏,錫湖輪船公司通船,地方人士集資建燈塔導(dǎo)航,以保航行安全。1982年進(jìn)行加固翻新,重檐琉璃頂,金山石貼面,高度從原來的12.6米加高為13.1米,改變了原似“鐵釘”船的形象,既能導(dǎo)航又點綴了景色。

黿頭渚刻石,兀立于燈塔后,高2米余。正面刻“黿頭渚”三字,為光緒間無錫舉人秦敦世所書。背面題刻“黿渚春濤”,原為清末狀元劉春霖所書,毀于“十年動亂”。后集唐駝為“花神廟”所書聯(lián)句“春色斗燕支,天教萬紫千紅,都?xì)w主宰;濤聲吼黿渚,地勝十洲三島,合住神仙”中的“黿渚春濤”四字,補(bǔ)刻于石上。

黿頭渚上還建有“涵虛亭”,八角形,亭中懸有清代陳夔龍1919年書的匾額。

橫云石壁 在涵虛亭下的一個天然大水灣里。這里,湖灘崖上,石壁列陣,怪石眠空;下側(cè)湖水吞波吐濤,古人有“千金能買太湖石,難買斷岸此千尺”的贊譽(yù)。明末,東林黨首領(lǐng)高攀龍,隱于蠡湖,常在這里湖灘濯足,取“滄浪之水濁矣,可以濯吾足”之意??箲?zhàn)勝利時,無錫人朱松黯書“明高忠憲公濯足處”八個隸字于石上,以示對東林黨人高風(fēng)亮節(jié)的敬仰。

“橫云”和“包孕吳越”摩崖石刻,為晚清無錫縣令廖綸所書。1895年春,廖綸偕友泛舟至此,覺得這里氣勢雄偉,欣然題書鐫于巖壁,以譽(yù)太湖似母親般地孕育著江浙兩省人民。

山坡上建有“霞綺亭”,方形,臨崖兀立,有楊壽楣的《霞綺亭記》刻石,林散之書于1990年的亭額。

澄瀾堂 雄峙于充山半山腰,建成于1931年,建筑仿宋、明宮殿式,面闊五間,氣勢宏偉?!俺螢懱谩必翌~,為清末無錫華世奎所書;中堂“天然圖畫”為譚澤?所書。兩旁有陳夔龍書于1933年的對聯(lián):

山橫馬跡,渚峙黿頭,盡納湖光開綠野;

雨卷珠簾,云飛畫棟,此間風(fēng)景勝洪都。

這里視野開闊,青峰碧波盡展眼前。早中晚,晴雨陰,景色變化莫測,故說可與滕王閣媲美。堂中還有林開謨書于1933年的楹聯(lián):

吳越有具區(qū),襟江帶湖,經(jīng)始樓臺都入畫;

春秋多佳日,陶元浴素,默參龍象欲逃禪。

堂下,列“震澤神黿”,青銅鑄成,高1.3米,長1.7米,重700公斤,龍頭鱉身,系上海青銅文化復(fù)興公司獻(xiàn)給1985年首屆太湖之春藝術(shù)節(jié)的禮物,雕塑家徐寶慶主持創(chuàng)作,朱復(fù)戡篆“震澤神黿”四字。

飛云閣和戊辰亭 從澄瀾堂旁,沿山坡拾級而上,有閬風(fēng)亭、飛云閣、秋葉澗、憩亭 、戊辰亭等一組隨山起伏的小品建筑,可從各種不同的角度領(lǐng)略太湖風(fēng)光。閬風(fēng)亭,立于懸崖石排上,建于1931年。亭呈圓形,根據(jù)“玄圃閬風(fēng),仙子遨游之地”命名。有曲徑通飛云閣,閣建于1931年,重檐飛角,其下層為“長生未央館”。秋葉澗是山路中段一條林蔭深邃的澗峽,澗上有黃石架成峽門,安徽葛家屏篆刻石上。

憩亭,方形,原額“云階”。1980年由上海任政書額。1981年移來《湖山歌》碑石一方,系明隆慶丁卯(1567)年71歲的無錫書畫家王問所書。山崖上還有他的“天開峭壁”、“黿頭一勺”、“劈下泰華”刻石。戊辰亭,建于戊辰(1928)年而得名。原兩層,1972年拓建成三層,琉璃頂。登樓靜眺,湖光山色,盡得其妙。

光明亭 建于號稱“巨黿之脊”的南犢山頂端。重檐八角,黃頂朱柱,如一金色明珠鑲嵌在翠巒深處。1953年,園林部門在這里建亭,工程曾一度停止。1953年,劉伯承登上山頂,看到這只尚未結(jié)頂?shù)耐ぷ樱L(fēng)趣地把它起名為“無上光明”,并建議把亭建好。后亭子建成,一直無名,想起往事,便函請劉伯承題字。1957年,他揮毫大書“光明亭”三字,署上7月1日,表達(dá)了老一輩革命家的風(fēng)范。1958年,郭沫若吟詩一首:

信步上黿頭,龜丘水面浮,

四圍騰黛浪,萬頃泛金漚;

范蠡祠猶在,女夷風(fēng)正遒,

光明無上處,帆影與歸舟。

廣福寺和陶朱閣 廣福寺,在戊辰亭上坡,峭壁絕巖間有山路可通。路旁有泉名“一勺”,是以“有源之水聚而為一勺,散而為三萬六千頃”而命名。峭壁頂端,就是廣福寺。1924年,楊翰西將一勺泉上山地一畝多,捐贈給量如和尚。量如原系軍人,脫下戎裝,削發(fā)為僧。他將后山的廣福寺(又名峭巖寺)遷到這里。原廟雖小,卻建于蕭梁。廣福寺建成于1925年,寺名含“廣土眾民同登福地洞天”之意,寺立于幽谷綠樹叢中,有深山古寺之風(fēng)。寺前古樸山門,三拱圈,兩旁立鐘鼓樓,中有磚刻“廣福寺”,尉天池書。頭幢天王殿,塑四大金剛、彌勒佛。中間天井,兩廂供觀音、地藏。大殿塑釋迦牟尼、迦葉、阿儺,1979年,由惠山泥人研究所重塑,頗具惠山泥人風(fēng)格。殿上“大圓滿覺”匾為趙樸初所書。寺后有蔡緘三的“退廬”和僧房“華嚴(yán)精舍”。已增設(shè)“文物陳列室”、“玉佛殿”和“三圣閣”。內(nèi)藏駝鳥蛋、古畫《百鳥圖》,以及明末隱士楊紫淵的鐵鞭。

小南海,在廣福寺左,為普善和尚所募捐。塑有鰲魚觀音和善才、龍女像,供應(yīng)寺院風(fēng)味的素面素菜。

廣福寺西是陶朱閣,重檐飛角,1925年由無錫商界人士集資建成,奉祀范蠡。當(dāng)年范蠡棄官,經(jīng)太湖泛舟去齊,止定陶,經(jīng)商致富,被奉為商賈之祖。閣中有《范蠡西施泛舟太湖圖》。1980年,林散之為之重書匾額。這里面對太湖,透過林隙,似可窺覓范蠡之 蹤。

江南蘭苑 在廣福寺下的齊眉路中,占地2.5公頃。無錫有較長的藝蘭歷史,清代已興盛于民間。黿頭渚引種蘭花50余屬,180種,數(shù)千盆之多,并建成一個青瓦粉墻、江南式庭院建筑的蘭苑,有國香館、留香亭、流芳澗、香簾等景點。茂林修竹,曲水清流,蘭香四溢。進(jìn)苑是倚墻而立的碑廊,壁間嵌王獻(xiàn)之、文徵明、鄭板橋、吳昌碩等歷史名人蘭花畫刻。南部山坡地,山石嶙峋,溪澗曲流,樹木蔥蘢,是蘭花的栽培區(qū)。以蘭居為中心的一組廳堂,是品賞蘭花的去處,室內(nèi)圓臺、方桌、高腳茶幾陳列蘭花展品。國香館面水而建。蔭棚區(qū)別具風(fēng)情,用平臺、曲廊,或讓蘭花自然生長在溪邊、石隙,或附生在喬灌木間,形成絕妙的幽境。

中日櫻花友誼林 是由日本“中國溫灸療法普及會”會長板本敬四郎和三重縣支部部長谷川清倡議,有五萬余人為中日櫻花林捐資而建。1988年,在鹿頂山下植櫻花150余株,建花崗巖友誼亭,并立碑撰文。石亭至太湖別墅處建800米長的櫻花道,組成賞櫻區(qū)。每屆陽春四月,櫻花齊放,絢麗多姿,引人入勝。

浪橋和蒼鷹渚 萬浪橋,在廣福寺東山坡下,沿湖有一處天然水灣,蘆葦叢生,有漁舟停泊其間。山坡上巖壁懸崖,松柏成林。三十年代,圍以曲堤,中建拱橋,淡泊寧靜。每當(dāng)東南風(fēng)大作,卷起萬千巨浪,濤聲如吼,從遠(yuǎn)處滾滾而來,拍打湖堤,水濺珠飛,恰如漫天雪花紛揚,因而得“萬浪橋”之名。

蒼鷹渚,位于萬浪橋南側(cè),是著名的太湖“湖東十二渚”之一。山渚形如鷹首伸入湖中,兩側(cè)群山如鷹展開的雙翼。渚上有卷雪亭,四角攢尖,朱欄翠環(huán),遠(yuǎn)眺湖光山色,可與黿頭渚媲美。1984年,渚頭立巨石,高2.20米,寬1.20米,石上刻周而復(fù)所書的“蒼鷹渚”三字。

湖山真意 在鹿頂山下的挹秀橋南。這里原為1931年無錫民族工商業(yè)者鄭明山建造的“鄭園”,所占山地百畝,內(nèi)有巖洞、石峰、假山、軒亭、小橋等。1983年改建成“湖山真意”一景。在面對挹秀橋處,有一仿佛古松形成的門樓,摩崖上為姬鵬飛所書“湖山真意”。由此拾級登山,山脊上松柏森列,小亭翼然,題額“點紅”。同點紅亭相對,緊貼石壁,建成半亭,名“隱勝”。穿亭而入,就是鄭園原有的山洞,長達(dá)數(shù)十米。過此境界豁然開朗。臨湖有兩層碧琉璃瓦、歇山頂?shù)摹疤爝h(yuǎn)樓”,軒昂宏麗,飛閣流丹,點綴在太湖美景之中。天遠(yuǎn)樓,取意于文徵明的“天遠(yuǎn)洪濤翻日月”詩句,倚欄望,兩側(cè)山巒錯落,中間湖水溶溶,湖中島嶼縱橫,景色變幻無窮。

鹿頂迎暉 鹿頂山,位于黿頭渚充山之東,山高96米,地理位置優(yōu)越,視野開闊。1983年,無錫市人民政府決定建“鹿頂迎暉”一景,1984年動工興建,1986年元旦正式開放。通鹿頂山的道路有四條,還有一條盤山公路,一般游人多從挹秀橋登山。

挹秀橋在充山和鹿頂山之間,凌空架一橋接通。橋洞拱圈形,像雄關(guān)聳峙在深谷中。橋上接連建三只亭子,頂端碧琉璃瓦。由此穿林登山,前有陳仲言所建的小屋三楹,名“雪影山房”,后有澗池名為“甘泉”,旁有百年茶梅。上坡有新辟的照影池,建有四子軒、浮望亭等紀(jì)念西施的建筑。

踏花亭,在盤山公路的停車坪上,六角雕花,飛檐攢尖,金山石鋪就的石級穿亭而過,通旱橋曲折上山。

呦呦亭,取《詩經(jīng)·小雅》“呦呦鹿鳴,食野之蘋;鼓我琴瑟,以待嘉賓”。亭呈長方形歇山頂。兩旁各立兩個漏窗。透過漏窗,六匹仙鹿雕像,悠然立于石間。在群鹿雕塑下面石潭之畔,巨石壁立,正面刻有元末以孝行著稱的無錫隱士華幼武《登鹿頂山》詩一首:

雨洗春泥軟,山高客興孤。

振衣臨絕頂,拊掌望平湖。

塵霧遙連楚,煙光直過吳。

乾坤萬里闊,不泣阮生途。

準(zhǔn)望亭,原為水準(zhǔn)測點,是鹿頂山的最高處。為金山石構(gòu)小亭,六角。金漚亭,四方琉璃頂,是根據(jù)郭沫若詩“萬頃泛金漚”之句命名。其旁碑刻,正面為劉海粟書寫的“鹿頂迎暉”四個大字;背鐫《鹿頂迎暉建設(shè)記》。其下有環(huán)碧樓,供游人品茗,有“靜觀”一額。

金漚亭下,通范蠡堂。堂歇山頂,三明兩暗。正中須彌座上有泥塑彩繪的范蠡,神態(tài)自若。兩壁粉墻上,四幀線條古拙的青銅色影壁浮雕《泛舟》、《養(yǎng)魚》、《制陶》、《經(jīng)商》,描繪了范蠡功成身退后的傳奇故事。

天閣,是鹿頂山的主建筑,座落在600平方米的平臺上,高24米,八角三層四重檐,黃琉璃頂。意為“四時有景,八方入畫”。登閣一望,一幅神奇而絕紗的太湖美景圖畫盡入眼簾。人們贊嘆湖山風(fēng)景建設(shè)者獨具慧眼,在群山環(huán)立的溪湖之交,選擇這個八方入畫的山峰,建高閣于山之巔。望太湖,湖光縹緲;望蠡湖,溪水漣漪;東南西北望,都是湖,盡是水,七十二峰錯落其間,可以把萬頃太湖、十里蠡湖、七十二峰瞧個夠,看個透,它標(biāo)志著太湖風(fēng)景區(qū)建設(shè)的嶄新面貌。

充山隱秀和聶耳亭 充山隱秀,位于鹿頂山東南山麓,原陳家花園所在地。陳家花園,又名若圃,是無錫民族工商業(yè)者陳仲言興建于1928年,建國后設(shè)苗圃。1983年,利用這里11公頃山地,建“充山隱秀”一景,內(nèi)設(shè)春花、夏蔭、秋色、冬景四個小區(qū)。如從公園大門順大路迤邐而行,轉(zhuǎn)入幽谷,便是春花區(qū)。這里利用山澗,形成“翠湖”。水旁有人工堆積的土山,高低錯落,廣植桃、李、杏、梅、玉蘭、杜鵑、月季等花卉,綴以楊柳、香樟、翠竹。春季花開,一派濃郁的春色。在翠湖水面上,架小橋兩座,直橋名“跨綠”,曲橋為“俯青”。翠湖南橫跨一橋亭,八柱,歇山頂,名“荇青”,有“魚撥荇花游”之意。臨水建有二層樓,青瓦粉 墻,名“醉芳樓”。樓旁水邊又有方亭,名“蓼風(fēng)”。在滿植翠竹的土山上,建有六角竹亭,仿制的竹柱,似可以假亂真,故名“個亭”?!皞€”為半個竹字,形如竹葉,頗具趣味。山坡上有古典建筑群——杏花樓,共五幢,設(shè)旅游飯店。西有菖蒲園,面積1公頃,水沼植菖蒲200個品種約2萬株,花開絢麗多姿。

夏蔭區(qū)之勝在于樹,這里有大可合抱,茂如翠蓋的雞爪槭;姿態(tài)優(yōu)雅,繁花如雪的百年白茶梅;挺拔雄偉,松針如拂塵的大王松,特別是兩棵濃蔭匝地的苦櫧,在鹿頂山麓,已是五六百歲的高齡壽星了。這些都是陳家花園的舊物。

聶耳亭,系樓閣式建筑。1934年,上海聯(lián)華影片公司到這里來拍攝《大路》外景,導(dǎo)演孫瑜,劇作家于伶,演員張翼、金焰、王人美、韓蘭根匯集于此,聶耳承擔(dān)《大路歌》和《開路先鋒》的作曲任務(wù)。1961年,于伶舊地重游,作《減字木蘭花》詞一闋:

太湖陳園憶聶耳

黿頭獨立,舊地重來何悒悒。

斷續(xù)歌聲,水天遙憶故人劫。

行行何去,湖畔盡多留情處。

《先鋒》、《大路》,灼灼陳園春長駐。

1981年,于伶又應(yīng)《無錫日報》副刊部之請,為“聶耳亭”書額,1985年,新塑了潔白的聶耳半身像,配建了廳屋三間作紀(jì)念室。名“聶耳遺蹤”。

茹經(jīng)堂 位于今寶界橋南堍琴山之麓,是近代著名教育家唐文治的別墅書院,始建于1934年。1983年進(jìn)行大修,改稱“唐文治先生紀(jì)念館”。

茹經(jīng)堂,占地二畝余,背山面湖,環(huán)境幽靜,建筑精美。門頭“茹經(jīng)堂”橫額,由陸定一書寫,背額“師表人倫”由朱世溱書寫。進(jìn)門有小池,如鏡照影。拾級而上,是具有民族形式的正房,上下兩層,小巧玲瓏,曲折多變。今廳堂已改成陳列室,上懸“唐文治先生紀(jì)念館”匾,系周谷城書寫,還有劉海粟的“山高水堂”題額。唐文治的兒媳俞慶棠,建國前后為社會教育事業(yè)作出貢獻(xiàn)?,F(xiàn)茹經(jīng)堂內(nèi)辟有這位社會教育家的紀(jì)念室,鄧穎超、胡愈之都分別為之題額。

太湖仙島 太湖仙島原名三山,俗稱烏龜山。位于梅梁湖中,距黿頭渚2.6公里。它是太湖七十二峰中的著名山峰,面積12公頃,實際上由4個小山峰組成。

頭尾二山名“東鴨、西鴨”,主山名“三峰”,另一小峰無名。主山高49.8米。五十年代始進(jìn)行開發(fā),造橋、建亭、綠化;七八十年代建聳翠樓,山頂建文徵明詩碑亭,東建“點鷗亭”等;1990年辟為猴島,現(xiàn)在已成為“太湖仙島”。

太湖仙島,展示著古老的道教文化和神話色彩,分洞天福地和天都仙府等景區(qū),中有古樸凝重、亭廊連結(jié)的會仙橋,會仙橋北的西鴨山,為洞天福地游覽區(qū),聳立著精雕細(xì)縷的“太湖仙島”大牌坊,漢白玉浮雕影壁“玉帝巡天回鑾圖”。有專供猴子棲息和表演猴藝的花果山、水簾洞、演藝場,還裝點著“神猴出世”、“齊 天大圣牙旗”、“花果山石碣”,重現(xiàn)著名的古典小說《西游記》中的情景。主峰為天都仙府,內(nèi)設(shè)天門天街、天都仙府、藥王、文王、財神殿、靈霄寶閣、蟠桃瑤池、月老祠、太乙天壇等。天街上商店鱗次櫛比,古色古香。仙桃形、石榴形、葫蘆形等雕花門窗,玲瓏多姿,恍若仙景。天都仙府的主體建筑占地1320平方米,主樓三層五重檐,歇山頂,高22米,內(nèi)設(shè)文昌、關(guān)帝、媽祖殿宇,兩側(cè)有六十花甲元辰廊。靈霄宮,七層四角,高38米,塑有玉帝神像。大覺灣,仙人洞,匯集著中國佛教、道教石窟藝術(shù)。其它還有祭天臺、月老祠、鴛鴦亭等不少景點。

三山以孤見奇,以小取勝,若翠螺置于玉盤之中,林木蔥蘢,山徑深邃,景觀開闊,文徵明詩碑中的《太湖》詩云:

島嶼縱橫一鏡中,濕銀盤紫浸芙蓉。

誰能胸貯三萬頃,我欲身游七十峰。

天遠(yuǎn)洪濤翻日月,春寒澤國隱魚龍。

中流仿佛聞雞犬,何處堪追范蠡蹤。

黿頭渚的介紹

黿頭渚是橫臥太湖西北岸的一個半島,位于無錫,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狀酷似神龜昂首而得名。黿頭渚風(fēng)景區(qū)始建于1916年,現(xiàn)面積達(dá)539公頃。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橫云山莊、廣福寺、太湖仙島、江南蘭苑,中日櫻花友誼林等眾多景觀,各具風(fēng)貌。風(fēng)景區(qū)已成為中外馳名的旅游度假休養(yǎng)勝地。

黿頭渚的景區(qū)介紹

來無錫必游太湖,游太湖必游黿頭渚。黿頭渚的風(fēng)光是山清水秀,渾然天成,為太湖風(fēng)景的精華所在,故有“太湖第一名勝”之稱。當(dāng)代大詩人郭沫若的“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詩句贊譽(yù),更使黿頭渚風(fēng)韻流揚境內(nèi)海外。行湖春波吻石、碧水和天一色:凌山巔高閣振翼,孤鶩落霞齊飛。遠(yuǎn)眺湖光朦朧,鳥嶼沉??;近覽山巒迭翠,亭臺隱約。月晨日夕,景色幻變,雨雪,情趣迥異。仲春四月,櫻妍春橋,天高秋日,蘭香小蘭亭,各具風(fēng)采。2012年10月26日,黿頭渚晉升為國家5A級風(fēng)景區(qū)。

黿頭渚風(fēng)景區(qū)地廣景多,可先登臨鹿頂山舒天閣,遠(yuǎn)眺四方,一洗胸襟,再上黿頭渚,或步行盤桓于花徑,或赤足涉水于低灘,或乘船弄濤湖面,坐礁凝思,登樓品茗,領(lǐng)略太湖山水之美,最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島靈秀、神幻之妙。

黿頭渚水面波光粼粼,百花盛開,嫩綠的垂柳,我覺得我自己陶醉在這美好的春光里了。有那么多的鮮花,有白色的櫻花、紅白相間的郁金香、黃色的洋水仙、紫色的紫草花、金黃色的迎春花、粉色的木筆花、雪白的牡丹花、粉紫色的紫荊花。迎春花和紫草花像鈴鐺一樣垂下來,洋水仙的花芯像一個小嗽叭。木筆花就像一只只毛筆的筆尖。

地理位置:無錫市濱湖區(qū)大浮充山村118號

黿頭渚景點介紹

黿頭渚位于太湖之濱的充山西端,因有石渚形如黿頭伸入湖中,故稱為黿頭渚。太湖,古稱震澤,亦名具區(qū)、笠澤、又名五湖。面積三萬六千頃,是我國五大淡水湖之一。太湖風(fēng)光以雄渾清秀見長,四季景色不同,晨暮意境迥然。黿頭渚是觀賞太湖風(fēng)光的最佳地方,“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

黿頭渚從1918年開始建園。先后辟有橫云小筑、鄭園、退廬等。游人進(jìn)園先至“太湖佳絕處”牌坊,過“問津”、“利涉”門后,漸行至長春橋邊。這里初春時櫻花破綻怒放,緋-白,一樹樹,一片片,像彩云,似晨霧,燦爛眩目。這些櫻樹是日本友人贈送的。

黿頭渚風(fēng)景區(qū)的美麗景致,很早以前就被人們所向往,文人雅士詠唱之作頗多。南朝蕭梁時,此地就建有“廣福庵”,為“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的一處;明初,“太湖春漲”被列為“無錫八景”之一;明末,東林黨首領(lǐng)高攀龍常來此踏浪吟哦,留有“黿頭渚邊濯足”遺跡;清末無錫知縣廖倫在臨湖峭壁上題書“包孕吳越”和“橫云”兩處摩崖石刻,既贊美了太湖的雄偉氣勢和孕育吳越兩地(現(xiàn)為江蘇、浙江兩省)的寬闊胸懷,也蘊(yùn)涵了對此地風(fēng)光盡納吳越山水之美的中肯評價。

江蘇黿頭渚景點導(dǎo)游詞

黿頭渚有充山隱秀、鹿頂迎暉、黿渚春濤、橫云山莊、廣福寺、太湖仙島、江南蘭苑,中日櫻花友誼林等眾多景觀,各具風(fēng)貌。下面由我來給大家分享江蘇黿頭渚景點 導(dǎo)游詞 ,歡迎大家參閱。

江蘇黿頭渚景點導(dǎo)游詞1

游客朋友們,此刻,我們來到的便是“黿渚春濤”景區(qū)的主建筑之一澄瀾堂。

沿階而上,大家請看,建于1931年的澄瀾堂,仿宋、明古宮殿式樣,面闊五間,玲瓏的游廊環(huán)繞四周。從下往上看,既有著正堂雄偉的氣勢,又有著江南亭臺的小巧精致。

堂外屋檐下正中懸掛著清末無錫書法家華世奎所書的“澄瀾堂”匾額?!俺巍保侵负嫫届o,水天一碧,云悠山閑?!盀憽?,則是指波濤洶涌澎湃。原先這澄瀾堂是讓游客親近太湖的地方。澄瀾堂雄峙于半山腰,背靠逶迤充山、前臨萬頃太湖,占據(jù)了黿頭渚風(fēng)景區(qū)觀賞太湖的最佳位置。“澄”“瀾”二字正好相互對應(yīng),正合了這堂內(nèi)的 對聯(lián) “霞飛杰閣,浩氣澄圓堪吐納;霧列雄州,滄波秋水有清漣。”

無錫的春天多東南風(fēng),太湖無日不起浪。晴天在這澄瀾堂賞景,遠(yuǎn)處的馬跡山巍峨如障,近處的三山島與黿頭渚遙相呼應(yīng),遠(yuǎn)近之間湖面云霧繚繞,就如同蓬萊仙境一般。風(fēng)和日暖,微波漣漪,濤聲清緩而流暢,和諧而有節(jié)奏,船行湖中,點點白帆,仿佛身在畫中游,令人心馳神往。連江南才子文徵明也感嘆道:島嶼縱橫一鏡中,濕銀盤紫浸芙蓉。但如果遇到陰雨連綿,我們便可倚在這回廊上,隔著從天而降的雨簾,靜靜體會這江南的煙雨朦朧。

堂前太湖則濁浪滔天,轟然而鳴,猶如萬馬奔騰。驚濤來自腳底,長風(fēng)起于眼前,沙鷗翱翔林間,孤帆游移天際,波濤偕松濤齊鳴,秋水共長天一色。而要脫離這世間的嘈雜,也許只有隔著珠簾的觀景人,才能平復(fù)起伏的心境,靜靜品味這片澄靜的天空。清末江蘇巡撫陳夔龍就體會到了這樣的意境,將此番風(fēng)景與王勃的《滕王閣序》相比,在這澄瀾堂堂內(nèi)柱上添上了神來之筆:“山橫馬跡,渚峙黿頭,盡納湖光開綠野;雨卷珠簾,云飛畫棟,此間風(fēng)景勝洪都。”在澄瀾堂看太湖,那見地,那氣勢,不知比贛江要壯觀多少倍;那神韻,那風(fēng)味,不知要比滕王閣醇多少倍,那感受,那回味,不知又要入夢多少回,沁心又幾層!大家請看這堂內(nèi)中間的橫匾上題額“天然圖畫”,真可謂畫龍點睛。

游客朋友們,澄與瀾是兩種不同的境界,雖為兩種場景,但卻澄先瀾后。波瀾的太湖正如同人生的跌宕起伏,有得意時的安閑舒適,也有低谷時的焦慮不安,有成功時的喜悅,有失敗時的痛苦。但無論生在何時,無論身處何方,無論應(yīng)對何事,重要的是要有一顆清澄透明的心,去平復(fù)起伏的情緒,坦然應(yīng)對萬事萬物,這才是園主人經(jīng)歷了風(fēng)風(fēng)雨雨后最想到達(dá)的人生境界。

江蘇黿頭渚景點導(dǎo)游詞2

太湖黿頭渚風(fēng)景區(qū)位于江蘇省無錫市西南。郭沫若先生贊為“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秉x頭渚風(fēng)景區(qū)層巒疊翠,林壑優(yōu)美,山環(huán)水抱,融淡雅清秀與雄奇壯瀾于一體,組合成了太湖山水風(fēng)光的最美處,向有“天然畫圖”之美譽(yù)。黿頭渚公園曾是蔣介石的私家園林,堪稱“無錫第一勝景”。青山綠水之中,長春橋、澄瀾堂、飛云閣、勁松樓、光福寺、陶朱閣等園林建筑點綴其間,太湖仙島、具區(qū)勝景、黿渚春濤、萬浪卷雪、鹿頂迎輝、充山隱秀等六大景區(qū)各具特色。登上黿頭,浩瀚壯闊的太湖展現(xiàn)眼前,心曠神怡。

黿頭渚的秀麗景致,在明代以前就為人們所向往,被認(rèn)為是無錫境內(nèi)的“桃花源”。明初,“太湖春漲”被列為“無錫八景”之一。明末,東林首領(lǐng)高攀龍常在此踏浪吟詠,留有“黿頭渚邊濯足”遺跡。清末,無錫知縣廖倫在臨湖峭壁上題書的“包孕吳越”和“橫云”摩崖石刻既贊美了太湖的雄偉氣勢,也是對此盡納吳越山水之美的高度評價。1920_年,黿頭渚始建園林,社會名流、達(dá)官貴人紛紛在黿頭渚附近營造私家花園和別墅。先后建有橫云山莊、廣福寺、陶朱閣、太湖別墅、陳園(若圃)、鄭園等,亭臺樓閣、小橋流水,園林建筑逐年增多。建國后,這些私家花園和別墅大都由政府接管,合并成“黿頭渚公園”。

80年代后,經(jīng)統(tǒng)一規(guī)劃布局,精心綴連,又大規(guī)模擴(kuò)建新景點,使這一太湖風(fēng)景名勝游覽之區(qū)日趨完美,面積擴(kuò)大到500公頃,成為江南最大的山水園林之一。現(xiàn)為國家aaaaa級旅游景點,江蘇省文物保護(hù)單位。黿頭渚風(fēng)景區(qū)地廣景多,可先登臨鹿頂山舒天閣,遠(yuǎn)眺四方,一洗胸襟,再上黿頭渚,或步行盤桓于花徑,或赤足涉水于低灘,或乘船弄濤湖面,坐礁凝思,登樓品茗,領(lǐng)略太湖山水之美,最后乘船渡湖,一探太湖仙島靈秀、神幻之妙。

江蘇黿頭渚景點導(dǎo)游詞3

各位游客:進(jìn)人大門后,我們正式進(jìn)入黿頭渚景區(qū)。首先參觀充山隱秀景點。充山隱秀位于充山最高處鹿頂山的東南面,原來是陳家花園的所在地。陳家花園,也叫若圃,是1928年無錫本地民族工商業(yè)者陳仲言所建。1984年開始建設(shè)充山隱秀景點。 種植 了各種花草樹木,分為春花、夏蔭、秋色、冬景四個區(qū)。面積為13.3公頃。

沿著空中列車站的石路向上,便到春花區(qū)內(nèi),大家看到的水池名叫翠湖,它利用地勢,順其自然回旋在幽谷之中。水邊的土山是人工堆積的,種植著桃李、杏梅、玉蘭、杜鵑、月季等花卉和竹、柳、香樟等樹木。在翠湖的水面上,架設(shè)著一曲一直兩座橋,直橋名為跨綠,曲橋名為俯青。水邊兩層樓是供游人品茗小憩的地方,上層為醉方樓,下層為春風(fēng)人座。樓邊的方亭,名叫家風(fēng)。大家繞過寥風(fēng)小亭,穿過俯青曲橋,便看到山坡上林邊有一六角形的竹亭。6根柱子仿照毛竹形狀,十分逼真。因個字形如竹葉,此亭命名為個亭。

各位游客:穿過荇春橋亭,我們到達(dá)夏蔭景區(qū),這里有許多名貴的樹木。其中兩株苦櫧,高20米,已有六七百年的樹齡,而高大挺拔的大王松,是當(dāng)年若圃園主陳仲言栽種的。

各位游客:現(xiàn)在看到的建筑是聶耳亭。這里原來是陳仲言于1928年所建的一座花園。1934年,22歲的聶耳隨電影《大路》攝制組來無錫時就居住在這里,并譜寫了著名的《大路歌》和《開路先鋒》兩首插曲。當(dāng)年,這里正在修建公路,聶耳來到筑路工地,將《大路歌》唱給民工們聽。電影尚未拍完,歌曲已在民工中傳開了。1959年無錫市政府主修了這座小閻,為紀(jì)念這位人民的音樂家,取名聶耳亭。1981年還雕塑了聶耳胸像供游人們瞻仰。

各位游客:現(xiàn)在我們來到鹿頂山的十里芳徑景點。它是由茂盛的樹木、開山留下的池塘、石壁串連在一起的游步小道組成。每到秋天,這里漫山遍地的原野景色,令游人置身其中,仿佛如在畫中暢游。

江蘇黿頭渚景點導(dǎo)游詞4

黿頭渚位于無錫西南郊的太湖之濱,距離市區(qū)約18公里。渚是指三面臨水的小陸地,因為它狀如黿頭而叫黿頭渚。它可以說是獨占太湖最美的一角,向南望,太湖有著青島海濱的氣概;向北望太湖又有著杭州西湖的明媚風(fēng)光。在這一片真山真水的自然景色中輔之以別具匠心的人工點綴,使之成為觀賞太湖最為理想的游覽勝地。難怪詩人郭沫若暢游太湖之后,作出了“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的評價。黿頭渚以其“山不高而秀雅,水不深而遼闊”的無邊風(fēng)月,以及早中晚、晴陰雨景致各異的神奇變幻和春花秋月、夏荷冬雪的四時之景吸引著歷代文人墨客和無數(shù)中外游人 。

民國初年,無錫人楊翰西在此購得60畝山地,并于192019年開始對黿頭渚進(jìn)行最初的開發(fā),開始建構(gòu)“橫云山莊”;1924年他又撥地1畝多給量如和尚,由量如募款將后山的廣福庵遷于此,更名為廣福寺。1925年,楊翰西利用無錫商團(tuán)會長的身份,在工商界集款建造了“陶朱閣”。抗日戰(zhàn)爭時期,改名為“橫云公園”。

黿頭渚地區(qū)還有王心如在1927年建的“太湖別墅”;1928年陳仲言建的“若圃”;1931年鄭明山建的“鄭園”;以及何緝伍和蔡緘三的退廬。當(dāng)時這些風(fēng)景都因為蠡湖的阻隔,交通不便,因而游人不多。1934年榮德生老先生60大壽,他利用壽禮在蠡湖上架起了一座長達(dá)375米的長橋,因南端架在寶界山上而取名“寶界橋”,從此溝通了蠡湖南北兩岸的陸路交通,把梅園、蠡園和黿頭渚等景色連成一片,便于游人游覽觀光,同時長橋臥波,恰給蠡湖攔腰一束,平添幾分秀色,橋下的60個橋孔又正好象征著榮德生老先生的60大壽,提醒人們過橋不忘修橋人。

解放后政府將這里原有的園林、別墅合并為“黿頭渚公園”。1982年開始進(jìn)行了大規(guī)模的擴(kuò)建,面積從原來的480畝,擴(kuò)大到1950畝,統(tǒng)稱“具區(qū)勝境”。園內(nèi)有十大景區(qū)(黿渚春濤、萬浪卷雪、蘆灣消夏、湖山真意、鹿頂迎暉、充山隱秀、藕花深處、十里芳徑、中犢晨霧、三山映碧),我們所要游覽的是黿渚春濤景區(qū),它是整個園林的精華所在。

江蘇黿頭渚景點導(dǎo)游詞5

現(xiàn)在我們所站的位置就是黿頭渚了,郭沫若老先生所說的“太湖佳絕處,畢竟在黿頭”就是這個地方。我們向南望,這時煙波浩渺的太湖有著青島海濱的氣概;向北我們可以看到碧波的蠡湖,那是太湖的一個內(nèi)湖,它又有杭州西湖的明媚風(fēng)光。我們既可以看到太湖的雄偉、遼闊、無邊無際,又可以遙望湖中山巒起伏、山重水復(fù),所以說黿頭渚占據(jù)了太湖最美麗的一角。

我們再回過頭來看這座燈塔,它是作導(dǎo)航之用。1920年,無錫紳士華題蓉壁居南鄉(xiāng),一次舟? ?夜歸,迷失了方向,誤入了湖心,險遭覆舟葬身魚腹之禍。于是在此立竿懸燈導(dǎo)航。1924年,錫湖輪船公司首航太湖,地方人士集資建一座燈塔以示祝賀。1982年,進(jìn)行了徹底翻新,底部和中心進(jìn)行加固,四周覆以金山石,高度從原來的12.6米加高為13.1米,飾以粉紅色、紫醬色,顯得更為雅致。

這塊“黿頭渚”的刻石高2米,正面的“黿頭渚”三字是光緒年間由無錫舉人秦敦世書寫的。另一面刻“黿渚春濤”4字,是我國歷史上最后一個狀元劉春霖寫的。劉春霖與園主楊翰西是同科進(jìn)士,他在光緒三十年(公元192019年)殿試中獨占鰲頭,但沒有想到192019年廢除了科舉制度,他竟成了末科狀元?!包x渚春濤”四個字是在192019年題書的,這里的“春”字用的最妙,一是劉春霖來錫時正是仲春時節(jié);二是這里面對著太湖的一個內(nèi)湖,叫梅梁湖。根據(jù)《具區(qū)志》記載:“梅梁湖在夫椒山(今馬山)東,吳時進(jìn)梅梁至此,舟沉失梁,后每至春首則水面生花。”(梅梁指的是楠木,楠木是上等的好材料,那么它是不是就是現(xiàn)在的梅樹呢?當(dāng)然不是,楠木的“楠”在古代寫作“枏”,“枏”是“楠”的古體字,是“梅”的異體字,所以“梅”在古代不是指現(xiàn)在的梅樹,而是指“楠木”。)后人據(jù)此 典故 把黿頭渚、馬山、拖山之間的水面稱為“梅梁湖”。每逢春天,這里會出現(xiàn)神話般的奇景:春濤好似古梅在水上開花一般,顯得美麗極了;三是無錫正處在太湖北岸,春天時多東南風(fēng),太湖無日不起浪,尤以黿頭渚一帶水勢浩大,波濤洶涌,聲勢雄壯。黿渚濤聲是這里的一大特色。若遇風(fēng)和日暖,微波漣漪,濤聲則清緩而流暢,和諧而有節(jié)奏;若遇狂風(fēng)怒號,濁浪滔天,則轟然巨鳴,猶如萬馬奔騰,真有“濤聲吼黿渚,地勝十洲三島”的感覺。所以黿渚春濤是黿渚濤聲中最神奇的。

江蘇黿頭渚景點導(dǎo)游詞相關(guān) 文章 :

★ 江蘇黿頭渚導(dǎo)游詞五篇

★ 江蘇黿頭渚導(dǎo)游詞

★ 5篇介紹江蘇黿頭渚的導(dǎo)游詞范文

★ 黿頭渚導(dǎo)游詞6篇

★ 無錫黿頭渚導(dǎo)游詞

★ 關(guān)于江蘇黿頭渚的導(dǎo)游詞5篇

★ 介紹江蘇黿頭渚的導(dǎo)游詞

★ 江蘇黿頭渚的導(dǎo)游詞范文5篇

江蘇無錫黿頭渚導(dǎo)游詞3篇

★ 最新的江蘇黿頭渚導(dǎo)游詞范文

Hash:e76f42a221037119e42f8caa429161e09ba34d27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