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崗石窟游覽攻略
云岡石窟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處的武周山南麓,東西綿延1公里,是中國最大的石窟之一、國家5A級旅游景區(qū),全國首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云岡石窟現(xiàn)存主要洞窟45個(有的說51個,這是因為三期是一些小石窟,比較凌亂,不好統(tǒng)計、區(qū)分造成的),佛像51000余尊,1200余個佛龕。曾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1961年國務(wù)院將其列為全國第一號重點石窟。
云崗石窟是舉世公認的與印度犍陀羅佛教藝術(shù)、阿富汗巴米揚佛教藝術(shù)齊名的東方藝術(shù)瑰寶。
石窟文化起源地為古印度,是沿著絲綢之路傳入我國的。我國最早的石窟在新疆拜城明屋達格山,叫克孜兒千佛洞。(有到新疆旅游的記住這個地方)然后沿著絲綢之路東進,新疆還有柏孜克里克千佛洞,進入甘肅,有敦煌莫高窟,安西榆林窟,永靖炳靈寺,天水麥積山石窟,寧夏彌須山石窟,山西大同云崗石窟,河南洛陽龍門石窟,四川大足石刻。云崗石窟以高超石雕藝術(shù)典籍,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到石窟交通:大同站有直達景區(qū)的旅游專線;市內(nèi)3路公交直達景區(qū);自駕游也很方便,停車場很大。
參觀游覽時間:如果是自由行,在近段時間內(nèi)選擇中午時間進入園區(qū),這個時段游人相對少些。
吃飯安排:景區(qū)外有各類飯店,在進景區(qū)前或出景區(qū)后可以用餐。但本人建議你最好安排在市里吃飯。游覽路線及重點景點,景區(qū)較大,進門后是景觀園區(qū),和前戲鋪墊部分。重點是參觀石窟。
石窟按地形分為東、中、西三個區(qū)。
我們首先進入的是東區(qū)。
第一窟、第二窟是唯一一組塔廟式雙窟。
第二窟中央為一方形三層塔柱,每層四面刻出三間樓閣式佛龕,窟內(nèi)壁面還雕出五層小塔,主像為釋迦佛。
第二窟前原有一個泉水,叫石窟寒泉,該泉水含有豐富的礦物質(zhì),是可以直接飲用的。石窟改造后,此泉移至窟前坡下,一般游客都不知道這個泉。
第三窟,是云 岡最大的石窟,前面斷壁高約25米,開窟面寬50米。也是造像最少的石窟??叻智昂笫?,前室上部中間鑿出一個彌勒窟室,左右鑿出一對三層方塔。后室南面西側(cè)雕刻有面貌圓潤、肌肉豐滿、花冠精細、衣紋流暢的三尊造像,本尊坐佛高約10米,兩菩薩立像各高6.2米。
第四窟,窟的中央雕一長方形立柱,南北兩面各雕六佛像,東西各雕三佛像。南壁窟門上方有北魏正光紀年(公元520~525年)銘記,這是云岡石窟現(xiàn)存最晚的銘記。
接著我們進入中區(qū)。
第五窟與六窟為一組雙窟。
第五窟分前后室,后室北壁主像為三世佛,中央坐像高17米,是云岡石窟最大的佛像。窟的四壁滿雕佛龕、佛像。拱門兩側(cè),刻有二佛對坐在菩提樹已頂部浮雕飛天,線條優(yōu)美。兩窟窟前有五間四層樓閣,現(xiàn)存建筑為清初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重建。這個閣樓,叫做窟檐,曾是云中八美景之一的石窟摩云。
第六窟,被譽為第一偉窟??咂矫娼叫?,中央是一個連接窟頂?shù)膬蓪臃叫嗡?,高約15米。塔柱下面叫層大龕,南面雕坐佛像,西面雕倚坐佛像,北面雕釋迎多寶對坐像,東面雕交腳彌勒像。塔柱四面大龕兩側(cè)和窟東、南、西三壁以及明窗兩側(cè),雕出33幅描寫釋迦牟尼從誕生到成道的佛傳故事浮雕。大家可以細細的把這段故事看完。第七、第八為一組雙窟。
第七窟,窟前建有三層木構(gòu)窟檐,窟內(nèi)分前后兩室。后室正壁上層刻有菩薩坐于獅子座上。東、西、南三面壁上,布滿雕刻的佛龕造像,南壁門拱上的六個供養(yǎng)菩薩,形象優(yōu)美逼真??唔敻〉耧w天,生動活潑,各以蓮花為中心, 盤旋飛舞,舞姿動人。
第八窟,窟內(nèi)兩側(cè)有五頭六臂乘孔雀的鳩摩羅天,東側(cè)刻有三頭八臂騎牛的摩醯首羅天,這種雕像在云岡極為罕見。
第九到第十三窟為著名的五華洞。第九、十為一組,第十一、十二、十三為一組。
第九窟,分前后兩室,前室門拱兩柱為八角形,室壁上刻有佛龕、樂伎、舞伎,造像生動,動感強。
第十窟,與九窟同期開鑿,分前后兩室。前室有飛天,體態(tài)優(yōu)美,比例協(xié)調(diào)。
第九、十窟頂部的飛天群,可媲美敦煌飛天造型。
第十一窟,窟中共有直達窟頂?shù)姆叫嗡?,四面雕有佛像。正面,菩薩像保存完好??咧鼙谏戏瘕惿蠞M刻造像和小佛。大家可以讀讀東壁上的題記。
第十二窟,正壁上端刻有伎樂天人,手執(zhí)弦管、打擊樂器,神情迥異,形象生動。他們手中的排簫,箜篌等古典樂器十分珍貴,是研究中國音樂的重要資料。
第十三窟,正中端座一尊交腳彌勒佛像,高12米多,左臂與腿之間雕有一托臂力士像,這是云岡石窟僅有的一例。南壁門拱上部的七佛雕像,雕飾精美,姿態(tài)飄逸。
第十四 窟,僅存西壁上部,尚存部分造像,東側(cè)存有方形佛柱。
第十五窟,雕有一萬余尊小佛坐像,人稱萬佛洞。
第十六至二十窟,是云岡石窟最早開業(yè)鑿的五個洞窟,通稱“曇曜五窟。”這五個窟巍峨壯觀、氣勢磅礴,備受矚目。
第十六窟為平面呈橢圓形。正,中主像釋迦像,高13.5米,立于蓮花座上,周壁雕有千佛和佛龕。
第十七窟,主像是三世佛,正中為交彌勒坐像,高15.6米。東、西兩壁各雕龕,東為坐像,西為立像。第十八窟,正中立像高達15米多,右臂袒露,身披千佛袈裟,刻畫細膩,生動感人。
第十九窟,主像是三世像,窟中的釋迦坐像,高16.8米,是云岡石窟中的第二大像。窟外東西鑿出兩個耳洞,各雕一身8米的坐像。
第二十窟,窟前帶大約在遼代以前已崩塌,一千多年來,造像一直露天坐著。立像是三大佛,正中的釋迦坐像,高13.7米,這尊佛像面部豐滿,兩肩寬厚,造型雄偉,氣魄渾厚,為云岡石窟雕刻藝術(shù)的代表作。
第二十一窟往后是西區(qū),主要為三期工程,我們可以有選擇的觀賞。
石窟建造時間:云岡石窟的開鑿從文成帝和平初(460年)起,一直延續(xù)至孝明帝正光五年(524年)止,前后60多年。
按建造時間分為早期、中期、晚期三個階段。
早期石窟:第16~20窟,被稱為曇曜五窟。由著名的高僧曇曜選擇在武州山開鑿。從此揭開了京城石窟開鑿的序幕。早期的“曇曜五窟”氣勢磅礴,具有渾厚、純樸的西域情調(diào)。
中期石窟:是云岡石窟雕鑿的鼎盛階段,主要有第1、2窟,第5、6窟,第7、8窟,第9、10窟,第11、12、13窟以及未完工的第3窟。這一時期(471-494年),是北魏遷洛以前的孝文時期,是北魏最穩(wěn)定、最興盛的時期,當是集中了全國的優(yōu)秀人才,以其國力為保證,雕鑿出繁華精美的大窟大像。用現(xiàn)代的說法就是云崗石窟是當時的國家重點工程。這些石窟主要特點是:漢化趨勢發(fā)展迅速;石窟藝術(shù)中國化在這一時期起步并完成;所呈現(xiàn)的內(nèi)容繁復(fù)、雕飾精美;雕刻造型追求工整華麗;內(nèi)容和風(fēng)格已漢化。
晚期石窟:北魏遷都洛陽后(494年后),云岡石窟以國家層面的開鑿活動停止了,但親貴、中下層官吏以及邑人信眾充分利用平城舊有的技藝在云岡開鑿了大量的中小型洞窟,約有200余座。洞窟大多以單窟形式出現(xiàn),佛像和菩薩面形消瘦、長頸、肩窄且下削,這種“秀骨清像”的藝術(shù)形象,成為北魏后期佛教造像顯著特點。并影響著龍門石窟的表現(xiàn),同時對中國石窟寺藝術(shù)的發(fā)展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
Hash:11e60fb9bd97b3074e346fa02cd8d8b75ef86b70
聲明:此文由 不侖哥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