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5大旅游景點,讓你流連忘返
皇城相府位于晉城市北留鎮(zhèn)境內(nèi),是康熙的老師、《康熙字典》總閱官、清代名相陳廷敬的府邸。整個建筑群由內(nèi)城(原名斗筑居)和外城(中道莊)兩部分組成,建筑風(fēng)格和喬家大院、王家大院相似,都是典型的明清北方大院,不同的是,明清時期生活在這里的陳氏家族科甲鼎盛,有多達38人走上仕途,而且大多政績顯赫,可謂是翰林世家。除了古建筑外,在這里感受到更多的是書香門第的文化氣息。來到皇城相府,首先到達的是外城,外城是清朝陳廷敬時期建造的,供他及其太太、孩子們居住。在門口就能看到御書樓上康熙爺御賜的“午亭山村”匾額以及至今依舊保存完好的“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jié)香”對聯(lián),贊美陳廷敬的功績。城門內(nèi),兩座石雕的牌坊上刻著陳氏一門所受的官職和皇恩,在這兒能感受到陳氏家族仕途的榮耀。經(jīng)過大學(xué)士第往里走就是點翰堂,在這里可以看到陳家的事跡展覽,“點翰堂”的牌匾也是康熙的御筆。由此往北走,便來到專為女眷而建的小姐院。假山、魚池歷歷在目,小姐院內(nèi)最為著名的是玉石鑲嵌的松鶴延年圖,兩側(cè)還配有乾隆御筆的“蒼松萬古青永駐,云鶴千年壽無疆”楹聯(lián),相當精美。官家小姐的閨中生活可見一斑。
王莽嶺相傳因西漢王莽追趕劉秀到此安營扎寨而得名。景區(qū)包括華北最大的生態(tài)旅游目的地王莽嶺、世界圍棋起源地棋子山、世界奇觀掛壁公路和世外桃源錫崖溝等。王莽嶺地處黃土高原與中州平原斷裂帶之最險要處,由高低錯落的五十多個山峰組成,最高海拔1665米,最低處僅800米。駐足山頂、太行雄姿盡收眼底。中原大地舉目可睫。這里的云海、日出、奇峰、松濤、掛壁公路、紅巖大峽谷、立體瀑布,形成了八百里太行最著名的自然景觀。王莽嶺境內(nèi)植被茂密,森林覆蓋率達95%以上,險絕之境,林海蒼茫,松濤彌耳,整個山上,處處是美景,處處皆可入畫,是影友拍攝風(fēng)景的絕佳境地。暑期氣溫保持在18度—20度之間,素有“清涼圣境”之美譽。山上由下氣候迥異,氣象變化萬千,一年四季皆為旅游勝地。
玨山位于晉城市區(qū)東南13公里處的丹河南岸。主峰海拔973米,玨山風(fēng)景素以險峻、雄奇馳名,古有“晉魏河山第一奇”、“小華山”、“小武當”之美稱,其勢之凌崢,確可與華山的奇?zhèn)デ碗U,武當山的秀媚風(fēng)光相媲美。“玨山吐月”為晉城四大名勝之一。玨山自然景觀迷人,人文內(nèi)涵豐富,寺、觀、殿、門構(gòu)筑了豐厚的道教文化積淀。玨山月、天下奇,雙峰捧月,絕無僅有,婦孺兼知,自古就有“中國賞月名山”的美譽。丹河從玨山腳下流過,宛如銀色的飄帶纏繞著玨山,呈現(xiàn)出一派深山藏秀的桃源佳境。不僅如此,玨山還是一處道家仙境、仙家寶地,自古就有“南武當、北玨山”之美譽,同奉真武帝君,文化淵源、一脈相傳,異曲同工。玨山在東漢時就被辟為道場,興盛于唐宋時期,有“中國道教圣地”之稱?,F(xiàn)在,晉東南地區(qū)最大的拓展訓(xùn)練基地、激光野戰(zhàn)對壘場落戶玨山,玨山蘊月灣片區(qū)對游客開放。
九女仙湖位于太行山沁河峽谷中,東距晉城市30公里,地理位置優(yōu)越,交通便利。是一處占地面積約13平方公里,以水上游樂為主的自然風(fēng)光旅游景區(qū)。主體景觀為一回水長達20華里的高峽平湖,擁有晉城市境內(nèi)最大的水域面積,并以湖中聳立的巨石奇觀——九女仙臺及九仙女的傳說而得名。九女仙湖的湖水源自于澤州第一大河——沁河,發(fā)源于長治市沁源縣,往南經(jīng)安澤、沁水、陽城、晉城,切穿太行山,流入河南,最后注入黃河。此外,延河泉也是最主要的補充水源,延河泉是省內(nèi)最著名的泉水之一,素有“第一大泉”的美譽,是我國北方不可多得的軟水之一,不僅水量大,而且水質(zhì)好,硬度低,適用于日常飲用和深加工,可謂得天獨厚。
陽城天官王府是明代杰出的政治家、改革家,官至刑、戶、吏三部尚書,曾輔佐明王朝達四十年之久的重臣王國光及其家族數(shù)代相承建造的大型官居建筑群,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其內(nèi)部閣樓高聳,古廟森嚴,官宅豪華,民居典雅,共有保存基本完好的官宅民居四十余處,涵蓋了居住、宗教、祭祀、文化、商業(yè)等建筑類型。其民居文化包括了我國現(xiàn)存并仍然能夠居住使用的各個朝代建筑。從我國存世最古老的元代民居,明清兩代留存的官宦巨宅,到民國時期中西合璧風(fēng)格的“樊家莊園”在這里無不具備。被古建專家稱為古村落保護的杰出典范。已被市、縣兩級列入《國民經(jīng)濟和社會發(fā)展第十二個五年規(guī)劃綱要》,同時陽城縣委、縣政府也把保護開發(fā)上莊天官王府列為陽城縣“十二五”期間重點旅游開發(fā)項目之一。 這里自古以來就有文化之鄉(xiāng)的美譽,從明朝中葉至清初的百余年里,共走出了五位進士、六位舉人,貢、監(jiān)生員有數(shù)百人之多,特別是清順治三年(公元1646年),這個只有幾百口人的小山村,竟一榜出了王蘭彰和王潤身一門兩位進士,轟動了朝野,當時有一首流傳很廣的民謠“郭峪三莊上下伏、舉人秀才兩千五”充分體現(xiàn)了人文的鼎盛。
Hash:a067edd5206e264b53e03e07445e9fe9321388f3
聲明:此文由 守護我家的妮妮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