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格王朝遺址,曾經最接近上蒼的國度!
在西藏阿里地區(qū)的象泉河畔扎達縣有一塊神秘而又奇特的土地,在這夢幻般的群山之中,一座雕塑般的古城遺址鑲嵌在巨大的雅丹山體之上——這就是青藏高原上著名的古格王國遺址。
對于許多人來說,古格王朝是一個陌生的名詞。但自從1985年以來,人們越來越重視這個消亡了350年的王國的歷史價值,將它和中美洲瑪雅文明、意大利的龐貝古城相提并論……
公元十世紀上半葉,古格王國奇跡般地出現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荒涼高原上,并延續(xù)了七百余年之久,先后世襲了二十八位國王,最興盛時期人口達二十萬之眾,相當于現在扎達縣人口。
古格王朝遺址,在阿里的札達縣,海拔3889米。公元10世紀,由吐蕃王室后裔逃到此處后所建,宮殿和城堡建在一座300米的高山上,在此雄踞700年,傳承了16個國王。
據說繁盛時有六、七千人住在那里,管轄古格人有十萬之眾,弘揚佛教,抵御外敵,成為西藏地區(qū)歷史上重要的一頁。17世紀曾經輝煌的古格王朝一夜覆滅,那宮殿和城堡也成了廢墟。
古格王朝遺址周圍都是土林地貌,相傳遠古時期這里是一片汪洋大海。占地約18萬平方米,共有房屋洞窟300余處、高達10余米的佛塔就有3座、各類佛塔約有28座。城堡有紅殿、白殿、大威德殿、度母殿和壇城殿等五六座殿堂和寺廟。
殿內有許多的古老的佛像,屋頂和四周的墻壁都有壁畫,其中一個廟內,用金粉和紅色涂料繪制的多面、多手佛像,手持花朵等各種法器,形態(tài)栩栩如生,四周有成百上千幅各式形態(tài)的小佛像所圍繞,繪畫藝術吸收印度、尼泊爾和喀什米爾等地區(qū)的藝術風格。
那些由于雨漏和風蝕日照變得陳舊而色彩斑駁的壁畫,就好像是從某個歷史的深處,被一種獨特的敘事音樂慢慢地呼喚出來的圖景。那似血的紅艷是古格時代的一種熱烈的象征。
無數朝朝暮暮,曾經的生命早已凋落或“轉世輪回”他鄉(xiāng),那個時代的文化和精神、 理想和情操卻彌漫在這一幅幅或艷麗華彩或依稀斑駁的圖繪里……
我總不相信廢墟會死,覺得它以另外一種形式活著,并隱隱地感覺到有一股未死的氣息在浮動——那便是廢墟間殘留的璧畫。它以色彩圖案繪出生命之魂,留下了往昔的榮櫂與盛況,留下了一墻墻撲面而來的歷史。古格沒有死,活在璧畫的描繪之中,在我驚異目光的一瞬間,仿彿那就是它永生的微笑。
古格王朝距今有700多年的歷史,然而,神秘的古格王朝300年前一夜之間在歷史上突然消失,留下的只有這一座城堡,令人們遐想聯翩。目前所能考證古格歷史的記載僅存于衛(wèi)藏的史書和當時西方傳教士的一些往來信函的只言片語之中。
據史料記載:公元843年,吐蕃王郎達瑪實行滅佛政策,引起了王室中的一系列動亂,吐蕃王朝終告崩潰,其中維護佛教的王室后人為躲避災難,逃到了阿里地區(qū),他的三個兒子又分別在阿里古代的三環(huán)地區(qū)建立了三個王國,其中三兒子德祖袞在公元10世紀前后建立了古格王朝,其統(tǒng)治范圍最盛時達阿里全境。另外兩個王朝遺址是否尚存,還有待考證。
古格王朝的建立在西藏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首先,它是吐蕃世系的延續(xù);其次,佛教在吐蕃瓦解后重新在古格得到了發(fā)展,并以此為根據地,逐漸達到全盛。古格王朝的時間大概從公元九世紀開始,到公元十七世紀結束。
古格王朝的前身可以上溯到象雄國,王朝覆亡后,并入拉達克(今克什米爾)一段時間,后被以達賴喇嘛為首的西藏地方政府重新收回。
從公元9世紀至17世紀,古格王朝前后共世襲了16個國王,700余年。每個國王都對城堡進行了擴建,因而規(guī)模十分龐大。它由王宮、寺廟、碉樓、佛塔、洞窟組成。城堡依山疊建,居高臨下,地勢險峻,氣勢恢宏。內有四通八達的地道,外有堅實的城墻,有如銅墻鐵壁。王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歷史,于17世紀滅亡,給后人留下了無數珍貴的文物和歷史資料。
點擊頁面下閱讀原文,進入微店查看具體
Hash:72ab77623ce568c42fe34e9051d8dfe31fae0c2b
聲明:此文由 手機攝影周刊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