浦東新區(qū),傅氏六灶故人祠
小時候,奶奶說老嗲的老家在六灶還記得,那八仙桌將他帶去了天堂記憶中,那久遠的巷陌已成了空白沒成想,還有座祠堂在那鄉(xiāng)間守望丙申年三月初四,陪著88歲的老爸來到了六灶,按著當?shù)厝说闹更c,終于找到了掩藏在巷陌中的祠堂,可惜只能外觀,不能進入,老人家特地登到對面的四層樓頂,一看究竟。(老嗲:小時對爺爺?shù)姆Q呼。)
滬郊南匯六灶鎮(zhèn)東,有傅家祠堂,乃明朝開國元勛傅友德的后人所建,祠堂有古柏,目睹滄桑興衰。
網(wǎng)絡有載:傅友德為朱元璋收云南,克武昌,轉戰(zhàn)南北,在四川、山西等地屢建奇功。后被封為潁國公,食祿三千石。但飛鳥盡,良弓藏,天下本是將軍定,不許將軍坐太平。傅友德也被從山西任上召回“賜死”,一人倒霉,株連全族,傅家?guī)缀踉鉁玳T。 大廈傾倒之際,有兩人幸免于難。一個是傅友德的孫子,傅友德的一個兒子娶了朱元璋之女,當了駙馬爺,公主為傅家生了個小公子,公主愛子情深,朱元璋愛屋及烏,網(wǎng)開一面,免其一死。另一個是傅友德的大兒子傅榮,他得知父親被賜死后,星夜從水路逃亡,船過黃浦江,突遇大風,船翻人亡,合家葬身魚腹。只有傅榮靠一塊木板躲過一劫,顛沛流離,來到六灶,當?shù)氐年惣铱此?a href='/kelian/' target=_blank>可憐,收留了他,見他人才好,人品好,人又勤快,就招他為婿。他生下五個兒子,子孫繁衍,現(xiàn)在南匯傅氏之后已達8000之眾。傅榮曾因父親開國有功,卻死于朱氏之手,要求后代“不謀仕進”,因此傅氏后人雖事業(yè)有成者不少,但少有做官?,F(xiàn)代著名翻譯家傅雷、音樂家傅聰,就是傅氏后人。 傅友德一案在其死后120年得以昭雪,而此時已尸骨消然。1734年,傅家后人傅維周、傅煥文等捐地興建祠堂,紀念蒙難先人。同治二年,太平軍途經南匯,毀孔廟,毀祠堂,殺書生,傅家祠堂也遭了殃。太平軍滅后,祠堂由傅氏族人捐資重建。重建的祠堂前后兩進,東西兩廂,此后又不斷擴建。到了民國,傅氏祠堂建有報祖橋、儀門、戲臺、庭院、禮堂等,占地面積達7000平方米,建筑面積900平方米。文革中,它再歷浩劫,歷經滄桑,已經破舊剝落,滿目瘡痍。2010年3月,浦東新區(qū)將傅家祠堂登記為不可移動文物,加以保護。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興旺一時的高堂大院,總是要被一抹斜陽、一叢野草所替代!
外掛一篇@新場古鎮(zhèn)
從六灶往西南車行半小時,帶二老到新場覓食,嘗一嘗南匯的土菜。
新場建鎮(zhèn)約在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至今800余年歷史,得名源于下沙鹽場之南遷形成新的鹽場,故名“新場”,元代初年,即有兩浙鹽運司署松江分司遷衙于此,是一座因鹽而成、因鹽而興的江南古鎮(zhèn)。
隨著鹽業(yè)的不斷發(fā)展,商人鹽販紛紛聚集于此,歌樓酒肆,商賈云集,其繁華程度曾超過上海縣城,有“新場古鎮(zhèn)賽蘇州”之譽,是當時浦東平原上的第一大鎮(zhèn)。后來因鹽場變遷及戰(zhàn)亂變化,幾經興衰,古鎮(zhèn)上穿鎮(zhèn)而過的狹窄河道,雕刻精致的一座座石拱橋,傍水而筑的民居,高壘的石駁岸,沿河人家的一座座馬鞍形的水橋,有1200米元、明、清時代的石駁岸,69座古儀門,是體現(xiàn)古代上海成陸與發(fā)展的重要載體,近代上海傳統(tǒng)城鎮(zhèn)演變的縮影,上海老浦東原住民生活的真實畫卷。
“十三牌樓九環(huán)龍,小小新場賽蘇州”,電影《色戒》《葉問》《擺渡人》都在此取景。
Hash:6e6e178a4f2a2e31910df7c33a37b0f6380abf0b
聲明:此文由 中華傅氏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