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国产成人精品视频app,亚洲一区二区三区高清视频,中文字幕不卡在线高清,精品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美女胸屁股无遮挡,久久久久久91香蕉国产,美女图片大黄

沒想到桐廬這個千年歷史古村,就是嚴子陵當年的隱居之地!

【村史沿革】·基本概況

富春江鎮(zhèn)

孝門村

孝門村

孝門村,屬桐廬縣富春江鎮(zhèn),東轄嚴子陵釣臺,南臨建德煤灰山,西與芝廈村相鄰,北與七里瀧村相交界。下轄孝門、外垟、上陳家、下陳家、廟塢里、竹梓塢、大路邊、喬麥塢、包塢、東崗塢、陳家后、柯竹弄、祝家橋、周家、廟邊、嶺腳、長坑(其中柯竹弄、祝家橋、周家等6個自然村又總稱石塘下)17個自然村486戶1537人。村域面積4.45平方千米,耕地面積93.53公頃、山林面積440公頃,以種植水稻為主,兼產木材、毛竹等。

孝門村舊屬孝泉鄉(xiāng),1956年為嚴陵鄉(xiāng)孝門高級農業(yè)社,1958年為富春江公社芝廈大隊孝門生產隊,1961年為芝廈公社孝門大隊,1965年為富春江公社孝門大隊,1981年為嚴陵公社孝門大隊,1984年改為嚴陵鄉(xiāng)孝門村委會,1992年為富春江鎮(zhèn)孝門村委會。

孝門開村于晉朝,為歷史文化古村。村中的晉柏、孝泉、表孝亭,構成了孝門村一道特有的風景線。特別是孝泉,為村內孝文化集顯而流傳于世。

夕陽里,三兩年長談笑亭中,兒童牽手繞膝其下,聆聽孝子遙遠的故事,流風余韻,至今不衰。

【小村溯源】

富春江鎮(zhèn)

孝門村

外垟一角

孝門村村民以張姓為主,另有季、吳、嚴、潘、占、陳、劉、吳、蔡、鄭等姓若干。

孝門聚落于低山田弄中,呈長塊狀。據乾隆桐廬縣志》記載:“晉,夏孝先父亡,負土成墳,廬其側。一夕,野火燎山,將近塋域,孝先繞墓號洞,忽群鳥濡翼沃滅,尋于火處得泉,名之曰孝子泉?!庇谑敲鍨椤靶㈤T”,鄉(xiāng)為孝泉。晉代浦江縣孝門橋張姓遷此,元代蘇州閶門張姓又遷此。

外垟聚落于筆架山腳外,村前畈垟臨溪向陽,故名。又稱外洋。民國初,潘崇仁、占榮典二戶自溫州遷此定居。

上陳家聚落于田垅山坡上,地處陳家上方,故名。民國廿年,季姓由下陳家分遷至此居住。

下陳家聚落于大塢弄出口處,以姓名村。后因該村地處上陳家下方,故名。清初,陳姓首遷此地居住成村

廟塢里聚落于山塢中,村道通往七里瀧支線公路。村處塢中,塢中有廟,故名。民國初,劉五弟自溫州來此墾山定居。1961年,新安江水庫移民遷入。

周家聚落于石塘下山弄中,以姓名村。清咸豐年間,周姓居此,后遭兵亂絕戶。周之外甥吳姓遷此。

柯竹弄一角

柯竹弄聚落于七里瀧支線公路南側山灣中,昔日此山弄長苦竹,故名,后諧音為柯竹弄。民國初,蔡金竹父自溫州遷此居住。

竹梓塢聚落于竹梓塢中,以塢名村。民國初,季啟躍祖先遷此居住。

嶺腳聚落于狄洲嶺腳,以嶺腳名村。清道光年間,武科舉人吳如佩祖先自新安遷此居住。

長坑聚落于十里長坑內,四面環(huán)山。此處有條長溪坑,流水經此入富春江,故名。昔為裝運石灰船埠,現部分已被水庫淹沒。原村民居于長坑入江處,1958年因建七里瀧水電站,全部移居此地。

祝家橋聚落于石塘下低山弄中,昔為祝姓居地,村西有石板小橋,故名。1960年,鄭有財、陳三田等遷此居住。村名依舊。

喬麥塢昔此地種植蕎麥,俗稱蕎麥塢。村處塢中,故名。清朝末年,陸續(xù)有人遷入居住。

陳家后落于大塢弄近口處,三面臨田,東靠山。村處陳家后,故名。民國初,陳、劉兩姓自青田遷此居住。

【前年古村孝門】

富春江鎮(zhèn)

孝門村

孝泉井

孝門是千年歷史古村,它的得名則要從晉時的村人夏孝先說起,因為無論是孝門村的村名、孝泉鄉(xiāng)的鄉(xiāng)名,還是村中的孝泉井、表孝亭,都源自于夏孝先的孝行。

據乾隆《桐廬縣志》載:“晉,夏孝先父亡,負土成墳,廬其側。一夕,野火燎山,將近塋域。孝先繞墓號慟,忽群鳥濡翼沃滅。尋于火處得泉,味甘冽,溉田數百畝。景龍(707—709)年間,縣令李師旦名之曰‘孝子泉’,改其鄉(xiāng)曰‘孝泉鄉(xiāng)’?!焙蟛痪?,此孝子泉被村民擴建成水井并更名為孝泉井。乾隆丁酉年(1777),村中庠生張圣壽又在井上加建了石制井蓋,使井變得更加安全、大氣。

有關夏孝先的故事,除志書上記載的外,社會上還流傳著另一種說法:夏孝先的母親得了眼疾后,他遍求名醫(yī)不見效果。后來得人指點,需用釣臺的新鮮泉水來洗眼。從此,夏孝先天天翻山越嶺到釣臺取水為母親洗眼。無論是寒冬臘月,還是盛夏酷署,年年如此,從不間斷。夏孝先的孝行感動了蒼天,派了神仙點化他說:你不用天天到釣臺取水,先在村口那株柏樹下方挖一口井,再到釣臺山泉中撒下米糠。如果你挖的那口井中有米糠溢出,那就是釣臺的泉水。夏孝先依計而行,果然在村口取得了釣臺的山泉,終于治好了他母親的眼疾。為弘揚孝道,后人便將這口井命名為孝泉井,井邊的那株柏樹也被命名為孝柏。

孝泉井的地下水源十分充沛。民國二十三年(1934),桐廬干旱嚴重,附近水塘溪灘不見滴水,而孝泉井井水不減平時,依然噴涌如舊。

為紀念夏孝先的孝行,后人曾在孝泉井北側建了一座木結構的孝感亭。清雍正十年(1732),村中庠生張汝升出資將木亭改建為石亭并更名為“表孝亭”。亭中有石刻楹聯兩對:“井號孝泉遠近居民無不行吟孺慕,里名邑瑞往來逸士有時坐聽弦歌”;“道孝子猶存勉作亭軒傳勝跡,愿征人且止徐飲井泉記盛名”。此外,亭子石粱上還刻有張汝升之子張圣迪書寫的《孝亭泉序》。2001年,桐廬縣人民政府曾撥款將表孝亭予以重修。2016年12月,杭州市民政局將孝門村命名為千年古村落

【孝門古柏】

富春江鎮(zhèn)

孝門村

孝門村的古柏

孝門村的古柏與村里的石碑亭、孝泉井被村里人視為“村中三寶”。古柏生長于孝泉井邊上,高16米,直徑1.6米,平均冠幅覆蓋面7米。據考證,古柏樹齡已有1400余年。

孝門因孝而聲名遠播,井邊的柏樹亦稱之為“孝柏”,故而樹下香火不斷。1989年,由于一位祭拜者不小心用香火引燃了柏樹的樹干,致使古柏遭受重創(chuàng),本以為是無力回天了,可出人意外的是兩年后古樹竟然又長出了新芽,死而復生。如今雖然其下部軀干被大火焚燒痕跡依存,樹心已被蝕空,部分枝干枯死,但上部軀干依舊虬枝盤曲,枝葉繁茂濃密。夏天烈日當空時,古樹的樹冠遮蔽在孝泉井和表孝亭上空,不遠處的山谷習習涼風徐來,這里成了村民們乘風納涼的最好去處。

如今,承載著千年滄桑的孝門古柏、孝泉井、表孝亭已成了孝門人的精神寄托,更成了孝門人對年輕一代進行孝文化教育的重要載體。

【富春山】

富春江鎮(zhèn)

孝門村

富春山山麓

富春山位于孝門村東、富春江大壩上游右側,其產權為孝門村所有。富春山包括老鷹巖、水牛頭、大山尖諸峰。

老鷹巖,位于廟塢里自然村東,海拔291米,因形似老鷹而得名。巖際有路,瀕江險極。明成化年間,嚴州府同知張升曾命工匠琢巖砌石。水牛頭,位于東崗塢自然村東,海拔211米,也因形似而得名。大山尖,位于祝家橋自然村東,海拔310.6米,為富春山主峰。下有田,為東漢隱士嚴子陵故廬舊址。

富春山因臨富春江而得名,又因曾是嚴子陵隱居之地,故又稱嚴陵山。嚴子陵是東漢的大隱士,因拒絕光武帝劉秀之召而名動天下,富春山也因此而成了中國名山。曾有無數的文人墨客對其贊美有加、謳歌之至。唐朝大詩人李白《古風》:“身將客星隱,心與浮云閑。長揖萬乘君,還歸富春山”;元朝詩人貢師泰《登富春山》:“江流浩蕩石巑岏,千里來尋一日閑。慚愧白頭奔走客,題詩也到富春山”;清朝詩人朱英《多麗富春山》:“富春山,丹崖綠樹蒼蒼。盡遨游,山南水北,都成畫里鄉(xiāng)村”……富春山更是歷朝歷代丹青大家永恒的創(chuàng)作素材。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之所以能成為無價之寶,葉淺予的《新富春山居圖》之所以會受世人追捧,正是因為有了“奇山異水,天下獨絕”的富春山和富春水,才成了享譽天下的稀世佳作。

【嚴子陵釣臺】

富春江鎮(zhèn)

孝門村

嚴子陵釣臺

嚴子陵釣臺位于富春山東側山麓瀕臨富春江處,距桐廬縣城15公里,距富春江大壩3.5公里,離孝門村約5公里(從孝門出發(fā),有山路可通釣臺)。她與處于渭水之濱的姜尚釣臺、山東濮州的莊周釣臺等并稱為中國十大釣臺。而十大釣臺中,聲名最著則是嚴子陵釣臺。

據《辭源》記載:“嚴光,字子陵,會稽余姚人。少曾與光武帝(劉秀)同游學,有高名。秀稱帝,光變姓名隱遁。秀派人覓訪,征召到京,授諫議大夫。不受,退隱于富春山。后人稱他所居游之地為嚴陵山、嚴陵瀨、嚴陵釣臺。”成書于北魏晚期的《水經注》:“(桐廬)自縣至于潛,凡十有六瀨,第二是嚴陵瀨,瀨帶山,山下有一石室,漢光武帝時,嚴子陵之所居也。故山及瀨,皆即人姓名之?!?

嚴子陵釣臺分東西兩臺,東臺相傳為子陵垂釣處,右側有石坪一塊,可坐百余人。西臺為南宋愛國志士謝翱慟哭文天祥處。東西兩臺之峽建有雙清亭。

釣臺下方山臨江處建有嚴先生祠堂范仲淹守嚴州時,曾作大規(guī)模重建,并作《嚴先生祠堂記》,“云山蒼蒼,江水泱泱,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引得無數文人騷客紛至沓來。

自北宋至民國,嚴先生祠堂先后修建26次之多。除祠堂及雙清亭外,祠東祠前祠西還建有招隱堂、清風堂、遂高樓、山高水長閣、高風閣、羊裘軒、清風軒、高節(jié)軒、問隱堂、鎮(zhèn)江亭、玉泉亭、天下第十九泉亭、釣臺書院等等。這些建筑物有建于宋、元、明、清的,但大多是幾毀幾建。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富春江電站建成后,祠堂及周邊的建筑物均沒入水庫之中?,F存的嚴先生祠堂以及牌坊等,為1983年桐廬縣人民政府重建,同時還增建了“富春江詩文碑林”石刻長廊,及李白等數十位大家的石像。

【孝門村的古建筑

富春江鎮(zhèn)

孝門村

建于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籃球場

孝門村雖說是千年古村,但遺存古建筑并不多。除釣臺及釣臺周邊的古跡,村中的孝泉井、表孝亭外,還有張氏祠堂、蕭明王古廟,石塘下吳氏祠堂及自駐亭、繼志亭。

張氏祠堂亦稱“孝感堂”,位于孝門村中,內懸庠生、民國時曾任桐廬縣參議的孝門張氏族人張錫華題的“孝感堂”“百忍堂”二塊匾額。祠堂曾辦過學校,當過倉庫,毀于上世紀六十年代。

蕭明王古廟位于孝井泉側,順治三年(1646),由張繼堯、徐大宗、張國茂建;康熙二十四年(1685),里人重修;解放后因失修而倒塌,舊址被村民改作屋基。

吳氏祠堂位于石塘下周家村,解放后因村民建造房屋地基緊張,由吳氏家族自行折除,這也是如今吳氏家族引以為憾的一件事。

石塘下的繼志亭為汪姓所建,自駐亭修建人不詳。兩座亭子,一座在柯竹弄自然村,一座在嶺腳自然村,柯竹弄的亭子,2014年因擴建公路被拆。

【隱士趙叔英】

富春江鎮(zhèn)

孝門村

孝門村一角

趙叔英,約出生于明朝中葉,父親趙永和為世代居于孝門的趙宋皇室的后裔。趙叔英“天性淳淑,雅敦禮文,方弱冠之年,奮然有匡世志”,但因為受其父親趙永和、叔父趙永寧的影響,成人后則一心致力于孝弟忠信之行,“于家庭鄉(xiāng)黨間,厚而散之周于人,薄而聚之敦于義,其視榮名利祿淡如也。”——成了孝門歷史上一個樂善好施、濟貧救窮的善人,視富貴如浮云、視功名如敝屣的隱士。為寄寓自己的處世情懷,趙叔英在自家房子南面種了一片梅,將此地命名為“梅坡”,并請好友姚夔為他寫一篇記。

姚夔曾歷仕明英宗、明景帝、明憲宗三朝,官至禮部、吏部尚書,加太子少保。他和趙叔英同時代人,對他的身世和為人十分的了解,于是便答應了他的請求。

姚夔在《梅坡記》中先介紹孝門的地理位置,說此地十分適于隱者居住;然后介紹趙永和、趙永寧“含仁茹義,韜機晦華”,是真正的隱君子;重點介紹趙叔英的身份、志向、為人以及植梅的緣由。“今夫梅,玉骨冰肌得蓮之潔,暗香雅韻得菊之逸,疏枝奇干得竹之清,凌霜傲雪得松之勁……”“當夫春日載和,緋桃與縞李爭妍,丹杏與橘梨競麗,梅且不動聲色,恬然自處……及乎窮冬固寒,呈秀于江皋野壑之間,會芳于短墻疏籬之下,無妖冶之態(tài),有幽閑之芳……”“叔英君其庶幾見取于梅而寓其志者在此也。不然,人何以呼之曰‘梅坡居士’?

姚夔在《梅坡記》中對趙叔英給予了熱烈的贊頌和極高的評價。趙叔英曾經為孝門人做過大量的好事善事,一直到清時村人們仍然記得他的梅坡。

清郭時:

先生心地愛清奇,手植寒梅玉萬枝。

冰雪襟期甘作友,歲寒心事許相知。

賞花更促開樽飲,就影頻教坐席移。

番笑東園桃與李,芬芳能有幾多時!

清葉萱:

其于巖谷托孤根,不媚春風桃李村。

一自題詩東閣后,風光今屬趙王孫。

【接骨神醫(yī)季玉芳】

富春江鎮(zhèn)

孝門村

季玉芳

桐廬人,尤其是靠近富陽一帶的桐廬人都知道富陽上圖村有一個被稱為“富春江畔活華陀”的骨傷科醫(yī)生張紹富。他憑著祖?zhèn)鞯摹吧紭淦ばA板固定治療骨折”的方法,數十年中治愈了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qū)和美國、加拿大、日本、東南亞各國及港澳地區(qū)數以萬計的骨折病人,他自創(chuàng)的技術也因此獲得1979年杭州市優(yōu)秀科技成果獎。其實,孝門村也有一個醫(yī)技絲毫不亞于張紹富的骨傷科醫(yī)生,他就是被人譽為接骨神醫(yī)的季玉芳。

季玉芳,1881年生于一個拳師的家庭,祖籍青田。舊時的拳師都懂得一點醫(yī)道,在拳師父親的影響下,加上自己長期的刻苦努力和名師的指點,季玉芳最終也成了方圓百里聞名的骨傷科醫(yī)生。他治療骨折包括三個方面的內容:一是將小松樹根的皮砸爛,然后混合當歸、紅花等,再用老酒拌勻放入鍋中炒熱作外敷;二是與張紹富一樣,也用杉樹皮小夾板固定骨折部位;三是用青藤根等草藥煎湯內服。

季玉芳的醫(yī)術好到什么程度?說來你也許不信:骨折的如果是年青人,只要一個來月就能痊愈;如果是中老年病人,也不過是三四個月的時間。如果是骨裂,十來天就能解決問題。至于手臂脫臼、下巴掉落,二三秒鐘他就能給你復位。

季玉芳的病人近的有歌舞、鐘山、蘆茨、金西的,遠的有建德、淳安浦江的,大部分時候是病人上門求醫(yī)。病人病重無法行動的,他就送診上門。有些上門求醫(yī)的的病人經濟困難,他不但分文不取,還供吃供喝供住,給予無微不至的關懷。季先生醫(yī)德之高尚,非一般醫(yī)生能企及。

1957年,鐘山長丘田一位六十多歲的姓朱村民干農活時,不慎從三四米高的田埂上跌到亂石堆上,造成大腿嚴重骨折,不能動彈。當時季先生已經是77歲高齡,村民們用躺椅將先生從孝門抬到長丘田村,經他的精心治療,半年后,病人竟又能下地挑擔干農活了。

季先生去世近50年了。但鐘山、欽堂、富春江一帶的百姓至今仍念念不忘他的好處。令人遺憾的是季先生的高超醫(yī)術沒有被后人傳承下來。

【中國民主同盟盟員張寶書】

富春江鎮(zhèn)

孝門村

張寶書

張寶書,1914年2月15日出生于孝門,中國民主同盟盟員。1938年7月畢業(yè)于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學士學位。解放以后,曾歷任上海汽車發(fā)動機廠總工程師(1951.2—1956.10)、上海內燃機配件廠總工程師(1956.10-1960.10)、上海拖拉機廠(后改名為上海拖拉機內燃機公司)副總工程師(1960.10—1976.12)。1981年獲高級工程師職稱;1989年享受教授研究員待遇高級工程師。上海市政協(xié)第二、三、四、五、六屆委員會委員。

張寶書早年就讀于浙江大學機械工程系,抗美援朝時期,他設計了“統(tǒng)一式分電器”“發(fā)動機化油器”“汽油泵”等,解決了戰(zhàn)時運輸汽車車輛緊缺的困難;1956年主持鳳凰牌轎車(即上海牌轎車前身) 的造型設計及發(fā)動機的測繪試制工作; 1960年擔任上海拖拉機廠副總工程師期間, 負責開發(fā)工農七型手扶拖拉機獲得成功并投入生產;與此同時參與上海50中型拖拉機的研究和開發(fā),為我國的拖拉機發(fā)展作出了重大貢獻。上世紀60年代初在參加一次全國性會議時,受到了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1976年退休后, 又受聘于上海機械工程學會, 負責組織二噸級三類汽車底盤的設計,并主持對全上海市小電梯廠的電梯設計和安全評審工作。

2006年12月22日,張寶書因病在上海逝世。

【畫家葉嵐】

富春江鎮(zhèn)

孝門村

葉嵐

葉嵐,字古墨,號逍遙墨客,別號搜天堂主人。1963年出生于石塘下廟邊自然村。當代職業(yè)畫家、美術教育家、藝術理論家、隱士、中國美術家協(xié)會會員,中國人民大學等多所大學客座教授,兼任中國西部書畫藝術院副院長,中國國際書畫藝術研究院終生特約書畫家等職。為桐廬籍著名畫家葉淺予先生入室弟子。

葉嵐精通山水畫,同時對花鳥畫、人物畫、詩詞、書法以及藝術理論都有深入的研究,曾經在中國大陸、臺灣地區(qū)、香港特區(qū),以及法國、美國韓國新西蘭德國等地舉辦過個人畫展,并多次在國內外美術大展中獲獎。2010年被《神州詩書畫報》評為十大年度人物,被《華人報》評為最具收藏價值與發(fā)展?jié)摿Φ膰嫾抑弧K淖髌废群蟊?a href='/jingdian/93776' target=_blank>中南海國賓館、人民大會堂、英國大使館等數十家大使館、博物館、美術館、國賓館收藏。

葉嵐的山水畫功力深厚、意境深遠、卓爾不群,融南北藝術精華于一體,博采眾長、兼容并蓄、秀雅古樸、浪漫壯美,其大幅作品每多頂天立地、壁立千仞。其小品冊頁常常是小中見大,青山冉冉、碧水澄鮮、寺觀村舍、橋亭舟楫、歷歷俱能刻畫得精微自然、境界靜謐清幽。著有《逍遙樓夜話》《古墨詩存》《葉嵐談藝術》等。作品入編于《當代中國畫作品集》《21世紀名家名作精品集》等數十種美術專著中。

2017年6月,葉嵐被推選為桐廬葉淺予研究會首任會長。

【今日孝門讀書人】

富春江鎮(zhèn)

孝門村

吳旻

孝門村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可以追溯到晉朝乃至東漢,但令人費解的是,舊時孝門的讀書人少之又少,除張圣壽、張汝升、張錫華三位庠生外,貢生以上功名的讀書人一個也沒有;民國時出了一個張寶書;解放以后至上世紀七十年代末,沒有出過一個大學生。這與他悠久的歷史很不般配。

改革開放以來,孝門的讀書人有了驚人的變化。至2016年底,村中有本科以上的大學生48人,可謂人才濟濟。其中浙江大學3人、復旦大學1人、南京大學1人、西安交通大學1人、天津大學1人、北京航天航空大學1人……有碩士生1人,在讀博士1 人,博士后1人。

碩士生張宏偉,1966年出生于孝門,1985年畢業(yè)于西安交通大學,同年考取西安交通大學電工材料及絕緣技術碩士研究生。畢業(yè)后分至原機械部電器科學研究所工作。1992—1998年任廣州華成電器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現任廣州市工信委副主任。

在讀博士生張國清,1991年出生于孝門村,2014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同年考取浙江大學理論物理博士研究生。主要攻讀重整化群理論(實空間量子重整化群及重整化密度矩陣群)結合量子信息理論研究多體系統(tǒng)量子變相。他雖然博士在讀,至2017年6月,已在國際一流期刊《Phys.Rev.A》和《J.Phys.A》發(fā)表有關論文2篇。

博士后吳旻,1986年出生于孝門,2008年畢業(yè)于浙江大學物理系,同年考取浙江大學材料學博士研究生。博士畢業(yè)后,他前往加拿大薩斯喀徹溫大學深造。2015年10月回國,被浙江工業(yè)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聘為教授。幾年來,吳旻已在國際一流期刊《NatureCommun》《PNAS》《Sci.Rep》《J.Phys.Chem.Lett》《Geophys.Res.Lett》等發(fā)表學術論文10余篇。(作者:朱關法)

微村志內容:由縣委黨史研究室提供

微村志

“微村志”是由桐廬縣地方志辦公室(縣委黨史研究室)創(chuàng)辦的一種史志編修新模式。其編纂從“微”字著手,本著“見微知著”原則,通過圖文并茂的形式、開門辦史的模式,來展現桐廬各個“美麗鄉(xiāng)村”的特色亮點。

歡迎各位朋友掃描下方的官方微信,加入“桐廬微村志”,讓我們一起來記錄我們村的“微村志”吧!

歡迎推薦您的鄉(xiāng)村!

投稿郵箱:187229246@qq.com

聯系方式:0571-64212736

0571-64219201

編輯:李瑤

Hash:84ad25d0f8869242cbc5b992e8b6dea414e08af7

聲明:此文由 同樂匯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