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這座山,是一座古剎而成名,是禪宗第33代傳人道場,門票5元
貴州位于我國西南腹地,這里的山峰頗多,旅游資源極為豐富,可惜的是,很多人只知道這里有個黃果樹瀑布,而忽略了其他景點,就好比說在貴州省的省會貴陽市里,就有一座山,名為黔靈山,是一處4A級景點,也是當?shù)厝似綍r休閑漫步之地,但是大家可能不知道,黔靈山之所以能成為“貴陽的后花園”,這還得多虧了山上的那座弘福寺。
黔靈山原名大羅嶺,其實早在明清之前,這里除了當?shù)匾恍┇C戶,其他人根本就不會專門來此,明洪武之后,這里才被那些愛好山水之樂的文人墨客挖掘出來,比如說明代三才子之首的楊慎,還有大名鼎鼎的旅行家徐霞客,都曾來過這里探索、游玩,但是那個時候的黔靈山還是人跡罕見,野獸橫行,直到清康熙年間,有一位和尚游歷至此,并建立了一座寺廟,黔靈山才慢慢成為了“黔南第一山”。
這位和尚就是赤松禪師,而這座寺廟也就是弘福寺,說到這里,就不得不提一下這位赤松禪師了,他雖然現(xiàn)在名聲不顯,但卻是由儒轉(zhuǎn)佛,為佛教“五家七宗”之一的臨濟宗第33代傳人,被稱為“佛門顏回”,他為了自己的道場,遍游貴陽諸山,最終選定了這里,名其為“黔靈山”,即黔之靈山,赤松禪師花了32年來植樹造林、改造地形,才建成了弘福寺,也讓黔靈山成為了現(xiàn)在這個鳥語花香的公園。
弘福寺建成于清康熙十一年(1672年),至今已有300多年歷史,建成以后,因為赤松禪師的原因,香火極其旺盛,僧眾多大幾百人,黔之靈山當時也與滇之西山、蜀之青城相齊名,為貴州首剎,里面的古建筑也大多保存完好,其中弘福寺的入口和出門是分開的,入口正對著一個九龍浴佛浮雕照壁,這是根據(jù)釋迦牟尼誕生時,九龍吐水為其沐浴的故事而建,而在山門外的右前方是座法華經(jīng)塔,是用經(jīng)過打磨的花崗石制作成六角形狀,高15米,有七層,塔內(nèi)藏有《妙法蓮華經(jīng)》,塔中刻有佛經(jīng)摘錄,塔后為功德碑,皆是非常珍貴的文物古跡。
入門兩側(cè)是鐘鼓樓,樓中有三千多斤重的銅鐘,在明朝成化年間鑄造,原本是放置在大興寺,后來移到弘福寺內(nèi)。進入寺院內(nèi),首殿則是天王殿,供奉的是彌勒佛和四大天王,南側(cè)則有地藏經(jīng)的碑文。二殿為觀音殿,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和韋陀菩薩,三殿為大雄寶殿,供奉釋迦牟尼和十八羅漢,在墻上有精美的佛陀畫傳。而在大雄寶殿前面有一個名為“游戲功德”的石臺,石臺中裝滿清水,水中有三個小瓶子,和常見的投硬幣類似,考驗能否在水中準確將硬幣投入瓶內(nèi),有點意思。
玉佛殿則是內(nèi)供奉的是從緬甸請回來的玉質(zhì)佛像,高1.5米,寬1.2米,約900多斤重,旁側(cè)是10多座玉雕造像,在大殿的后方藏著眾多詩詞碑文。在出口處有一個財神殿,殿前一株高大的“搖錢樹”掛滿了許愿的紅布條,仔細一看,大家的愿望也都非常實在,大多是身體健康、學業(yè)有成、財源廣進,至于靈驗與否,則是看緣分了。
在寺內(nèi)有時還能看到猴子,這是黔靈山的半個主人,極通人性,機靈乖巧,非常喜歡與游人打鬧嬉戲,膽大一點的獼猴還會嚇唬游客搶奪食物,黔靈山觀猴,這也成為登山的一種樂趣,不過聽說近些年,這些猴子有些潑,倒是有點像孫大圣了,恰好貴陽這里還有一個花果山,倒也有趣。
弘福寺交通便利,乘坐地鐵在北京路站即可到達,從黔靈山山腳出發(fā),經(jīng)過380多級石階,即可到達弘福寺,現(xiàn)在的弘福寺香火不算太旺,大多都是本地人前來祈福和散步,因此也顯得幽靜,也更像佛家清凈之地。至于門票,也就是5塊錢而已,大家如果下次來到貴陽旅游的話,不妨來此一游吧!
Hash:5125e63f047eef91a0ead0a01164f62da2a521ca
聲明:此文由 小虹虹聊旅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