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河三國摩崖石刻 | 傳說中的天書
沁河
沁河岸邊懸崖上有“天書”,附近村落里有幾個讀書人去抄寫過,回來比對后,都不一樣。父親讀中學時曾結伴去抄寫,半路遇到親戚,親戚說很危險,勸說他們回去?!疤鞎痹诤影哆?a href='/heishui/' target=_blank>黑水潭的懸崖上,沒有路,即使攀爬上去抄寫時也是膽戰(zhàn)心驚!父親說的“天書”就成了我心中的一個謎。
三國石刻拓片照片
讀大學時,有一年放寒假,我在市區(qū)裴池善先生那里看到懸掛著的拓片。拓片上有段生龍先生的題跋。我學過點兒書法,知道拓片是三國時期的隸書石刻,童年的天書之謎才得以解開。此后看到石刻在上世紀70年代被測繪人員發(fā)現的文字報道。后來,聽說修有石階可上去觀看,心更向往之。2004年夏,我終于有幸一睹拴驢泉三國摩崖石刻的風采。
懸崖上的石門和摩崖石刻
拴驢泉三國摩崖石刻在山西省澤州縣山河鎮(zhèn)境內。游客到景區(qū)沁河北岸懸崖崖壁上,在距地面約100米處方可仰視。摩崖石刻高約0.7米,寬約0.6米,共9行95字。鑿刻的文字為:“正始五年十月廿五日督治道郎中上黨司徒悌監(jiān)作吏司徒從采位下曲陽吳放督將師匠徒千余人通治步道作偏橋閣鑿開石門一所高一丈八尺廣九尺長二丈”。后有三行落款:“都匠木工司馬陳留成有、當部匠軍司馬河東魏通、開石門師河內司馬羌”。
三國摩崖石刻
石刻字形結體方正,透露著漢字演變由三國時期向魏晉時期過度的一些痕跡。石刻的筆調沉穩(wěn)中透露出少許率意,開始的兩行字“正始五年十月--- -郎中上黨”等字厚重方正。結尾的三行有的字用筆略顯纖細空靈,或許是因為落款謙虛使然。中間的“九”字行筆就有行書筆意,顯得很調皮?!拔?、尺”等幾個字的收筆燕尾向上挑出,能氣十足,在大多行伍般整肅般的字形里顯得調皮有趣。最后三行落款顯示是三個司馬合作完成此項開鑿工程的,司馬到漢代已經不屬高級軍階。我想這書丹刻石的地方叫人膽寒,也叫人心生豪情,書丹者和刻工的審美也各有不同,也許哪個司馬饒有興趣寫了幾個能氣的字,好像要在方寸間向后人展示了他們三個人的小三國。
黑水潭
據考證,我國古代建元“正始”者有四:北燕高云之正始,三年而終,且今晉城市不在其統(tǒng)轄區(qū)域﹔《北史·蠻傳》載樊素安之正始,今晉城市也不在其統(tǒng)轄區(qū)﹔北魏宣武帝之正始,五年八月便改號永平,無十月﹔該摩崖所載正始五年十月,只能是曹魏齊王曹芳所用年號。由此可知,這是迄今為止,山西境內發(fā)現較早的一塊摩崖石刻,也是迄今為止晉城市發(fā)現的最早的摩崖石刻。
沁河
在發(fā)現前當地人不識隸書,將其傳為天書。該石刻記載了三國曹操曾孫魏齊王曹芳當政五年前后的事情,記載當時的上黨交通官和工程兵部隊千余人通力協(xié)作而興建的從山西通往河南曲陽(今濟源市西)的一條通道,或作軍用,或作商道,兩者兼而有之。碑文中所記載的“石門”,是山西有史以來修建的最古老的隧道,比我國公元63年建成的七盤山古隧道還高出0.74米。
摩崖石刻附近方圓十幾里的群山中有名為備棧、漕河、拴驢泉、飲馬道、甕河等小村落。還有司馬懿藏兵洞和沿沁河的古棧道遺址。這些歷史遺存在沁河的濤聲里叫人遙想那將近兩千前的三國往事。
藝術欣賞
郭關簡介:一九七六出生于湖南,畫家,古琴家,道教全真派道士。作品涉及書畫、音樂、詩文、斫琴、裝置等領域;知周易、曉音律、好古琴、喜操《幽蘭》《廣陵散》;二零零六年閉關參禪一年,出關后系統(tǒng)研習中觀、唯識學,畫風大變;二零一三年入龍虎山修道,通齋醮科儀;其曾就學于人民大學,宗教哲學碩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美展、被國內外藝術機構及收藏家收藏?,F“郭關繪畫全球巡回展”已在臺灣、佛光山、英國、墨西哥等地圓滿舉行。臺灣建立有“郭關藝術館”,長年展示郭關作品數百件。
《東渡》 古琴演奏:郭關道長
Hash:fe115cb4b785d73b99bc798e9e74ada95cf7b90b
聲明:此文由 藝道書院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