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邵陽城步苗族自治縣您了解嗎?都有哪些特色景區(qū)呢?
【一、特色景區(qū)一:清溪古民居群】:
清溪古民居群位于城步苗族自治縣東北角,距縣城10公里。歷史上,這里曾擁有過享譽一方的政治地位。城步楊家氏族名將眾多,據不完全統(tǒng)計,自宋以來從這里走出去的將官就達五十多位。
據《楊氏族譜》記載,清溪始祖為楊再思第六世孫楊應魁,南宋開慶元年(1259年)時由稟生,任職綏邑蓮荷巡檢司,后下籍清溪,繁衍生息,形成聚居村落。聚居村民1500來戶,人口2150余人,苗族人口占80%,且多為楊姓,漢族及其他少數民族約占20%。全村現保存較完好的明清古民居有110余棟,完整的四合院落18座。該村總占地面積約35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約4.2萬平方米。
清溪的古民居建筑多以單門獨戶四合院為主,一般為二進或三進,分庭院、前廳、堂屋,左右?guī)浚骈熑廖彘g不等。建筑結構以穿斗式木構架為主,部分建筑以抬梁式與穿斗式建筑相結合的建筑手法,院中心的建筑以懸山建筑為主,沿圍墻砌筑的房屋均為硬山式,所有建筑除堂屋明間兩個檐柱是立在青石柱礎上外,其余所有的木柱都是立在磉墩石上的木質上的,這是清溪古民居的特點之一。
【二、特色景區(qū)二:孔 圣 廟】:
孔圣廟又名文廟,建于清光緒十五年(1889),民國三十四年增建魁星閣,系磚木結構四合院,廟北朝南,前后四進,依次為大成門,大成殿,后殿,魁星閣,兩側為廂房,大成殿前有四柱三門石坊,題為"櫺星門"。 1990年公布為邵陽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1960年公布為湖南省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孔圣廟位于縣城儒林鎮(zhèn)南側,巫水北岸,處東徑11°10′。北緯26°12′。距省會長沙市436公里??资R的東、西面是雪峰山余脈黔峰山和馬鞍山。南與巫水河相距100米。北面是城南路和印刷廠。座北朝南,北高南低,廟周圍緊鄰的是學校和居民區(qū),整個建筑呈梯形狀態(tài)修筑。
【三、特色景區(qū)三:南門城樓】:
南門城樓位于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縣儒林鎮(zhèn)南門街。它始建于原諸葛城舊址上,明弘治十七年(1504年)由縣官范山監(jiān)修。城圍五里三分,高1丈八尺,闊八尺,上覆樓二百二十間。明嘉靖二十二年重修。隆慶二年改名為"臨江門",清順治十六年改臨江門為臨江樓,后倒塌。在嘉慶、道光年間曾兩次進行全面維修,民國八年由知縣呂佐文主持維修,并改名為"利濟門",嵌石碑于城樓拱門之上。
南門城樓為雙層建筑,系石構件和木構件組成,拔地而起,氣勢雄偉?;爻?凹"字形,總面積733.3平方米,建筑面積505.3平方米。底層是拱形城門,全為石構件,用大條石砌成,獨成體格。城門高4.8米,寬4.8米。拱門上方嵌一塊長1.68米、寬0.7米的石碑,上鐫刻"利濟門"三個20公分見方的大字。城門口向下砌有長4.3米、寬5.1米的石坎踏步18級延伸向巫水河邊。城門上層為古典式的城樓,全為木結構。
【四、特色景區(qū)四:隱字聯】:
"隱字聯",亦稱缺字聯,藏字聯,即人們在作對聯時,故意空出某個字,讓別人填補,使之在填補的過程中領會聯語的"聯眼",是幽默和機智在對聯藝術中的體現。城步石刻"隱字聯"舊址位于湖南省城步縣儒林鎮(zhèn)南1公里處的巖底菜園沖,城步石刻"隱字聯"已傳世百余年了,但無人知其奧秘,這副對聯為湖南城步人清太學生肖子秀(1806—1887)所作,他在家門口立了一個大門樓(當地人稱"槽門"),門樓兩邊用大青石刻刻了一副對聯,左邊是"宅近青山□□",右邊是"門垂碧柳□□",橫批并不刻字,是一幅"雙鳳朝陽"的石刻圖案,一個光芒四射的太陽的兩邊各有一只鳳凰。
【五、特色景區(qū)五:高山紅葉】:
"高山紅哨"系南山防空哨所的譽稱,座落于牧場西山山頂,海拔1860米,為當時中南五省所建的海拔最高的哨所。環(huán)顧四周,"八十里南山"盡收眼底。哨所設施完備,結構堅固,由營房、碉堡、地道、戰(zhàn)壕、籃球場等5個部分組成,總面積3456平方米?,F為邵陽市青少年革命傳統(tǒng)教育及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清乾隆十年,寶慶二府曾在此修建鳴炮臺,以報平安。1934年冬,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第六軍團也先后經過此地,并挖筑戰(zhàn)壕阻擊敵軍。解放初期,境內一小撮國民黨頑固分子企圖將南山作為反共基地,并妄想得到臺灣當局的空運救濟。為防止海外反共勢力的空投空降,1963年6月,廣州軍區(qū)正式在此建立哨所,全稱為"中南某部國防防空所"。
【六、特色景區(qū)六:中山堂】:
中山堂,城步縣偽政府時期創(chuàng)辦的鄉(xiāng)村師范學校舊址。修建于民國31年(1942年),距今已有69年歷史。兩層磚木結構,外墻青磚砌筑而成,里面為木結構,底層原為講臺及授課、訓話場所,中空采光,二樓兩側均為教師教學、辦公、宿舍用房,四圍連通走廊。中山堂正面嵌巨幅石刻"中山堂"和"文化之源",為時任縣長王強毅所題。
【七、特色景區(qū)七:藍玉故里】:
藍玉故里位于縣城西南11公里處的丹口鎮(zhèn)太平村,小地名為"棕樹園",其東面是鳳凰山和皮沖界,南為本村松樹林,西南有丹口區(qū)公所及下團村,城綏公路自北而西繞故里而過,扶城河由西南向東繞故里穿過太平橋入沉江渡。
藍玉故里座北朝南,一正兩橫,前廳正中為戲臺,左右兩邊為廂房,有側門可出入,左廂房安置有"黔國先塋"等石碑,整個建筑面積667平方米,故里東西有橫跨扶城水的太平橋。
【八、特色景區(qū)八:楊氏官廳】:
楊氏官廳(楊氏宗祠)(縣級文物保護單位)位于儒林鎮(zhèn)大竹坪村,明末崇禎五年(1632年)開始修建,其名始于明隆武二年(1646年)。欽命太僕寺少卿、湖南巡按監(jiān)軍監(jiān)察御史楊喬然由京奉旨還鄉(xiāng)祭奠竹枝坡、鄧公沖、婆子沖先塋,偕七戶子孫修建次祠堂,而奏請以題名。直到清末宣統(tǒng)元年(1909年)先后分三次才建成。官廳為宮殿式建筑,古樸莊嚴。內立"楊氏世勛"石碑,載有楊喬然奉旨還鄉(xiāng)祭奠竹枝坡的始末。一直為當地楊姓后裔祭祀之地。
下一期,敬請期待!
Hash:c4ceab11c3da649beae9f2165288349cbb50febd
聲明:此文由 海洋太美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