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村落:回首往昔,她從歷史中走來!
古村落,慢慢走!上一站小愛和大家一起去了屏南,領(lǐng)略了那里的人文山水美景,第九站,我們繼續(xù)前行,今天要到達的是——古田。
古田縣是千年古縣。古田人民勤勞創(chuàng)業(yè),歷史上以產(chǎn)鐵、鑄鍋、造曲、制茶而出名,又因朱熹流寓而稱為“先賢過化之鄉(xiāng)”。
鄒洋:慢步鄒陵,靜畫心靈
鄒洋村位于古田縣大甲鎮(zhèn),這是一個風景恬靜,人文深厚的地方。鄒洋被評為首批省級傳統(tǒng)村落之一,至今有880多年歷史。因崇尚孟子,鄒國出孟子,因此取名鄒陵,希望子孫后代像孟子一樣知書達禮,后改為鄒洋。
村內(nèi)古跡豐富,較為完整地保存了“一宮、二祠、三古屋、四排棟”為代表的40多棟(座)元明清建筑。
“一宮”:為毓麟宮,也叫夫人廟、水尾宮。建于元至正十二年(公元1352年),坐落在鄒洋村尾之湖濱。
進入大門,穿過天井,登上石階,即為大殿,廟內(nèi)供奉著臨水陳、林,李三夫人,東岳泰山大帝及張圣君,觀音菩薩等神像。臨水娘娘是鄒洋村民眾最崇拜的神靈。
三個天棚上均繪有鳳凰彩畫,宮壁畫有漁、櫵、耕、讀等,年代久遠,至今猶存,彌足珍貴。
“二祠”:為鄒陵阮氏宗祠和鄒洋支祠。鄒陵阮世宗祠始建于南宋寧宗嘉定間,明洪武間毀于兵燹,建文四年重建。明成化間又毀于倭寇入侵。萬歷間重建時,增蓋兩旁小廳及支祠。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不慎失火,道光二十六年(1846年)再度修復。
歷經(jīng)歷史滄桑,三次舊地復建,規(guī)模不斷擴大,為鄒洋村最高大、最寬敞、最華麗的古建筑。自古以來,鄒洋阮氏宗祠除了祭祀祖先外,也是宗族執(zhí)行家法、宗親舉行重要儀式活動的場所。
“三古屋”:指三處明代古厝,鄒洋明代遺存的古厝小巧而玲玲,古樸端莊,不飾彩繪,格調(diào)高雅,設(shè)計考究。無論是插屏、門窗、隔扇等,還是外露的梁枋等都盡展中國明代建筑經(jīng)久實用的特點。三棟古屋至今仍有煙火,保存十分完好,是古田縣明代民間建筑的標本。
“四排棟”指四棟連成一排的清代古厝。其主體建筑以廳堂為中心,布局對稱,大門、二門、天井、廊廡、大廳堂順序排列。如此布局有利于采光、通氣、冬暖夏涼和人們活動的需要。
如此規(guī)模的民居建筑全村共有48座之多。古民居除了精密規(guī)劃外,還有許多令人嘆服的木雕、灰雕、楹聯(lián)、匾額和書法作品等。
鄒洋村是一座歷史悠久的古村落,大街小巷,交錯縱橫。巷子窄而幽深,高高的風火墻把一棟棟房子隔成一個個獨立的院落,將戶與戶連成一個有機、有序的整體。
走在崎嶇不平的鵝卵石路面上,駐足于書香飄逸的古宅民居中,就如同生活于阮氏先輩崇尚儒家文化,安享寧靜恬淡的田園生活中。
前洋:“五朝齊列一村寨,一眼望穿千百年”
前洋村位于古田縣卓洋鄉(xiāng)北部,無論誰,只要去一次前洋,都會留下終生難忘的回憶。因為前洋村特點鮮明,可以用四個詞語表達:風水寶地,傳承千年,民風純正,地靈人杰。
圖/李貴烈
前洋村有千年歷史,宋代已有人居住。村里的古民居貫穿“五朝”,歷宋、元、明、清、民國。宋、元兩朝的建筑已基本為千百年來的風雨侵蝕摧毀,只存遺址。如今保留較為完整的是明、清、民國三個時期的古民居群落。
圖/黃谷上
明代民居群:位于村落西北部,保存比較完整的有10棟。由于明太祖曾號令天下厲行節(jié)儉,并嚴格限定了各級官員及百姓房屋的規(guī)模和格制。其中規(guī)定平民的房屋不得超過三開間,禁止使用斗拱,禁止奢華裝修。
因此,明代的古民居建筑都相對較為低矮,內(nèi)部裝飾也比較簡單。然而前洋余氏明代的落堂祖厝之一,今余養(yǎng)健厝,堂屋軒昂,斗拱眾多,裝飾精美,顯得相當豪華。
圖/林澤健
這既透視出當年屋主的富貴與權(quán)勢,也使此厝成為不可多見的明朝村居代表性建筑。
清代古民居:前洋清代民居約有50棟,俱建造精工,各具特色。其中聲名遠揚的有余氏三棟排厝、余三江祖厝、余文明祖厝等。其中三棟排厝位于村落中北部。氣勢恢宏,厝前還有跑馬場,如今猶村遺址。
排厝三棟的規(guī)模格局相似,建厝人為三兄弟,有的以財氣著稱,富甲一方;有的以文化著稱,厝內(nèi)至今懸有“文魁”匾;有的以武功著稱,厝中原懸有“武魁”匾。
圖/謝丁洋
民國民居群:民國歷史較短,故前洋村此時期的民居也較少,至今保存較為完好的有5座。民國民居位于村落中南部,結(jié)構(gòu)大體上模仿清代,但又與之有所區(qū)別,內(nèi)外部修飾也顯得簡單得多。
民國古民居與清代的存在較大差異,孫中山倡導務(wù)真求實,反對奢靡之風。前洋的民國古民居,雖無精雕細琢,但也同樣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其地位絕對不容忽視。
古田是塊風水寶地,千百年來,古民居蔭護了前陽人,也孕育了古田的人文薈萃。
以上內(nèi)容摘編自《古田古民居》,圖片來自網(wǎng)絡(luò),編輯排版由【愛寧德】小編組完成,尊重原創(chuàng),轉(zhuǎn)載煩請注明出處。
Hash:f156708a970234ee48bbdac4c2dace1424a14f10
聲明:此文由 愛寧德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