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陰文廟:湘陰紅色記憶!湘陰革命見證地
— 2020年的第119天 —
湘陰文廟位于湖南省岳陽市湘陰縣城步行街,幾經興廢,現(xiàn)有建筑為清乾隆九年(1744)重建。
“文廟”一詞在《辭源》中的定義為:“孔子廟”。唐朝開元二十七年追封孔子為文宣王,稱孔廟為文宣王廟。元、明以后通稱文廟。
據(jù)縣志載,湘陰縣文廟始建于北宋慶歷四年(1044),與滕子京重修岳陽樓基本同時。此后一直到清朝道光年間,歷代官吏先后十多次對文廟予以維修,加修或重修。
大成殿系乾隆九年(1744)重修,是整個文廟的精華和核心。若登高遠望,在天空和云靄的襯托下,大成殿雄立于現(xiàn)代樓群中,給人悠然古樸之美感。
至清朝咸豐元年(1851),文廟已是“規(guī)模宏麗,遂甲于湖以南?!逼湄S富多彩的建筑群以大成殿為中心,組成若干布局合理的庭院。據(jù)光緒《湘陰縣圖志》載:湘陰文廟規(guī)模甲通省,占地達十余畝,西抵北正街,東至迎秀門(今東湖路),北至城隍司(今城北學校),南臨狀元橋街(靠近大操坪)。
2013年5月3日,湘陰文廟被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83年湘陰文廟被列為國家級文物保護重點單位之后,省文化廳撥款于同年至1986年對北段進行了第一期維修,主要修復了大成殿明顯存在腐朽、塌毀、缺少及脫落的部件或部位,并修復了東、西廂房。湘陰籍已故老作家,原湖南省文聯(lián)主席康濯曾于1985年撰寫《重修文廟記》以記之。1992年至1994年,又由國家文物局撥款進行第二期維修,主要修復了大成殿中軸線上的圣時門、大成門、鄉(xiāng)賢祠和名宦祠,并增修了孔子像、“四賢人”像及佛龕。湘陰文廟已成為全省保存最好的縣級文廟之一。
若臨近觀賞,則見大成殿雕梁畫棟,屋脊的陶制游龍呼之欲出,重檐歇山式的筒瓦屋面,其正面挑出與眾不同的廡殿式楣額,使人不得不佩服當年大殿建設者的聰明才智和精湛的建筑技藝。大殿為磚、木、石結構,須彌座式臺基,花崗石鋪砌,坐北朝南。沿石梯月臺兩側拾級而上,只見石欄桿上雕有多種動物和幾何形圖案,有的還屬于明代構件。登上平臺后再上梯三級,進入正殿外圍的環(huán)廊,推開高大的朱漆雕花格門,跨入大殿內,只見孔子和“四賢人”孟子、曾子、顏子、思子泥塑像及佛龕端立大殿中央和兩旁,使前來瞻仰的人肅然起敬。大殿內有不少絕妙對聯(lián),后壁兩旁分別嵌入康熙帝親撰的孔子贊和“四賢人”贊的青石碑文……
大成殿內景
文廟是湘陰著名的名勝古跡,更是湘陰革命的見證地。
第一次國內革命戰(zhàn)爭時期,湘陰農民運動、工人運動風起云涌,文廟成為縣城工農運動大會的重要場所。
土地革命戰(zhàn)爭時期,1930年11月20日,紅十六軍攻克湘陰縣城后,21日上午在湘陰文廟召開了群眾大會,宣傳黨在土地革命時期的主張和政策;動員青年參加工農紅軍。
抗日戰(zhàn)爭時期(1939年5月),湘陰文廟見證了日寇飛機對縣城的數(shù)次狂轟濫炸,縣城一片焦土,文廟雖幸免被毀,但損失也非常慘重,祠、亭、樓、閣多為所毀,忠孝悌義祠、詩禮堂、仰高亭、毓粹門、觀德門、鼓亭、鐘樓、仰高門、景行門、明倫堂、崇圣祠等已不復存在。
大成殿內景
解放初期,1949年8月2日,華國鋒率領的南下工作團與湘陰縣地下黨工委在文廟大成殿勝利會師,開辟了湘陰的歷史新紀元。
(文章來源:湘陰縣委黨史研究室編纂出版《湘陰紅色記憶——不可忘卻的烽火歲月》)
來源:岳陽日報
Hash:6c8c66ea333fde47d69a0accf59c7b0c0491c3e8
聲明:此文由 湘陰資訊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