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國古都城的前世今生
輸
朋友,你到過中山國都城遺址嗎?
見過她美麗的容貌嗎?
兩千年前的繁華
近期,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山國》正在央視記錄頻道、河北衛(wèi)視、石家莊各臺陸續(xù)播出。片中講述了春秋戰(zhàn)國時期的中山國三起三落,頑強生存于列強之間,并創(chuàng)造了輝煌燦爛文化的的一段歷史篇章。而位于河北平山三汲鄉(xiāng)的中山國古都城更是見證了中山國崛起、繁盛,最終由盛轉衰的全部歷程。
紀錄片以3D動畫的方式,結合考古成果,再現(xiàn)了當年這座繁華的都城。
中山國都全景3D想象復原圖
中山國都城門
中山國都城位今天河北省平山縣三汲鄉(xiāng)一帶的滹沱河北岸,南北約4.5公里,東西約4公里,面積約18平方公里,人口規(guī)模約為10萬人左右。都城分為東城和西城兩部分,中間設有隔墻。東城分布有宮殿區(qū)、大型建筑區(qū)、作坊區(qū);西城分布有墓葬區(qū)、平民區(qū)、商業(yè)區(qū)。都城城墻為夯筑,厚3-4米。中山國的商業(yè)區(qū)非常繁華,從中山國遺址出土的大量精美的青銅器、玉器,規(guī)?;a的商業(yè)用陶器,大量的貨幣都為后人拼出了一副熙熙攘攘的商業(yè)繁華景象。通過考古勘探發(fā)現(xiàn)這一帶的文化層有3米深,顯示出這里是經常使用的大型商業(yè)活動區(qū)。
繁華的中山國都
中山國都城功能區(qū)分布
這個繁華一時的國都,經過兩千多年的歲月洗禮,如今是什么面貌呢?
四十多年間的發(fā)掘與保護
中山古城航拍
兩千年過去了,林峰依然聳立,而滹沱河北岸的這片土地卻一直保持著驚人的平靜。
直到1974年開始的田野考古工作的開展,兩座大墓的發(fā)掘,中山國的神秘面紗被揭開,這座塵封了千年的古城再度煥發(fā)了自己的光彩。
2001年,在中山王厝墓北,建起了一座展館,這是在心系家鄉(xiāng)的賈延巖先生和賈雪陽將軍奔走下創(chuàng)辦的,成為了展示中山國歷史文化的一個窗口。
2013年,河北省中山國文化研究會成立,中山國各項保護發(fā)展工作有了領軍組織,在研究會的推動下,各項事業(yè)得以穩(wěn)步推進。
這一年,《中山國古城遺址保護規(guī)劃》被河北省人民政府正式頒布并實施,成為中山古城發(fā)展和保護的依據性文件。同時,平山縣委、縣政府委托北京建工建筑設計研究院、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編制了《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總體規(guī)劃》并啟動了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申報工作。
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規(guī)劃區(qū)域總面積為3339公頃,展示區(qū)總面積1130公頃。結構形態(tài)規(guī)劃為“一心、一環(huán)、兩軸、兩翼、多片”。具體劃分為戰(zhàn)國中山王厝墓展示區(qū)、中山古城遺址博物館(含考古工作站)、桓公墓遺址展示區(qū)、戰(zhàn)國中山古城址展示區(qū)、戰(zhàn)國中山國東堡城遺址展示區(qū)(靈壽境內)、小黃山景觀工程、張家廟臺遺址展示區(qū)、游客接待中心、游客服務中心、中山湖景觀工程、古城墻及護城河遺址保護展示區(qū)、入口廣場區(qū)、傳統(tǒng)農耕體驗區(qū)、西門闕及古道路遺址保護展示區(qū)等14個子項目,總體建設將分為三期進行,約3-4年完成。中山古城遺址保護范圍內涉及21個村落,共計總戶數(shù)約4800戶,常住人口約20000人,總占地面積近95萬平方米。
2017年12月,喜訊傳來,國家文物局批準中山古城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石家莊有了自己的第一個國家考古遺址公園。
2015年,大型歷史紀錄片《中山國》拍攝計劃啟動。紀錄片的拍攝需要多個景觀模型,怎樣再現(xiàn)中山國都城遺址,滿足拍攝需要,又把這些景觀完整地保留下來,繼而向觀眾展示呢?總策劃人張志平先生和總編導張軍鋒先生到中山國遺址實地走訪,他們將目光投向了王厝墓南一座閑置了十余年的建筑。經過多次考察和專家論證,最終決定,將這里改造為拍攝情景再現(xiàn)的重要取景地。張志平先生提議,設計展陳方案,在拍攝紀錄片的同時還要將這里打造成為一座展示中山國歷史文化及古城保護與發(fā)展的重要展館,為平山本地的人民留下一件寶貴的文化禮物。
在平山縣委縣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經過上級文物部門同意,在中山國都城遺址內,這座閑置了15年的爛尾建筑被重新進行包裝,建成了一個小型的中山王陵遺址陳列館,面積約為2000平方米,分為東西兩廳和中廳。展出文物100多件(套)。
中廳復原場景
西廳陳列
東廳陳列
中山國都城復原沙盤
2017年3月,展陳布展工作正式動工??粗鸩窖b飾一新的建筑,長期堅守在這里的中山古城遺址管理處和
中山國王陵文物陳列館的工作人員歡欣鼓舞。
2017年9月,紀錄片《中山國》情景再現(xiàn)拍攝劇組在裝飾一新的陳列館中廳順利完成拍攝。
中山國王陵陳列館展陳布展工程完成后,王厝墓環(huán)境整治工程、桓公墓保護利用設施建設工程、王陵區(qū)整體提升工程相繼開展。如今都已基本完成。在通往中山國遺址的沿途,種植有銀杏、國槐、雪松、玉蘭、海棠、櫻花、紅楓、月季等多種喬木、花冠木,地表種植了各種草花,從旅游路上一路走來,形成了一片燦爛的花海。來到遺址能感受到內容也更加豐富。
未來規(guī)劃的發(fā)展與建設
中山國王陵陳列館布展完成、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立項后,石家莊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中山國遺址的保護與發(fā)展工作。中共河北省委常委、石家莊市委書記邢國輝,市委常委、石家莊市長鄧沛然,市委副書記李德進、市政協(xié)主席劉明軒及政協(xié)主席團成員等領導先后到中山國遺址參觀考察。
根據十屆市委第38次常委會會議精神,市委成立了石家莊市中山國文化保護開發(fā)工作領導小組。下設了常設機構,專門負責各項工作的推進。為順利推進中山國文化發(fā)展工作提供了有力支持和保證。今年9月19日-20日,中山國文化發(fā)展定位研討會在平山召開,中山國保護與發(fā)展工作邁向了更高的領域。
邢國輝書記參觀考察中山國遺址
石家莊市中山國文化發(fā)展定位研討會專家合影
中山國文化的發(fā)展,保護是前提,研究是根本,發(fā)展是動力。博物館建設是重點。要建設成高標準的中山國遺址公園,中山國博物館的建設是中心工作。建成中山國博物館,就可以充分發(fā)揮其在文物收藏、社會教育、學術交流、文化傳播等方面的功能和作用。讓中山國都城遺址出土的一萬多件文物“回家”,將陳列藝術與遺址利用相互補充,使人們對中山國的形象有更加直觀的印象。
根據有關專家建議,中山國博物館的建筑面積應在10000-15000平方米之間,建筑設計要瞄準國家一流、世界先進的目標來定位。
讓燦爛的古代文明與外部復原的遺址、景區(qū)融為一體,使觀眾和游客產生置身于古中山國歷史的氛圍中,從而更直觀地認識歷史、感受文化、觀照現(xiàn)實。
拂去兩千多年的歷史塵埃,今天的中山國,正在以驚人的速度重現(xiàn)往日的輝煌。讓我們共同期待。
中山國遺址路線
主干線:
石家莊方向→ 平山縣城(向西)→鋼城路(中山醫(yī)院向北)→066縣道三汲道口(向東)→胡村(向北)→中山國遺址
自駕車:
北京→京昆高速→西柏坡高速→平山(東焦收費站)→縣城向西→鋼城路(中山醫(yī)院向北)→066縣道三汲道口(向東)→胡村(向北)→中山國遺址
天津→保津高速→京昆高速→西柏坡高速→平山(東焦收費站)→縣城向西→鋼城路(中山醫(yī)院向北)→066縣道三汲道口(向東)→胡村(向北)→中山國遺址
編輯:柴婷婷
Hash:cd7f1526dc7d804b6794214fff09eabf50d1ae45
聲明:此文由 中山國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