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密檐式磚塔嵩岳寺塔
嵩岳寺,又名大塔寺,位于在登封縣城西北6公里太室山南麓,早先是北魏皇室的一座離宮,后改建為佛寺。2010年8月1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中國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筑群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其中包括了嵩岳寺塔。
嵩岳寺始建于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原是宣武帝的離宮,后改為佛教寺院,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改名閑居寺。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改名嵩岳寺。唐武則天和高宗游嵩山時,曾把嵩岳寺改作行宮?,F(xiàn)在塔前的山門和塔后的大雄殿及兩側(cè)的伽藍殿、白衣殿均為近代改建。
嵩岳寺塔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初建于北魏正光四年(公元523年),塔頂重修于唐。該塔歷經(jīng)1400多年風(fēng)雨侵蝕,仍巍然屹立,是我國現(xiàn)存最早的密檐式磚塔,也是全國古塔中的孤例。嵩岳寺塔為磚筑密檐式塔,也是唯一的一座十二邊形塔,其近于圓形的平面,分為上下兩段的塔身,都與印度“stupa”相當(dāng)接近,是密檐塔的早期形態(tài)。
該寺除大塔之外,北魏時原建有鳳陽殿、八級殿、逍遙樓等,隋唐時有舍利塔、大佛塔、定光佛堂、無量壽殿、西方禪院和大通秀禪師浮圖等。唐以后寺院逐漸衰落。現(xiàn)僅存原嵩岳寺的塔院。塔前山門為近年所建,塔后為大雄寶殿,殿東為伽藍殿,西為六祖殿,皆為硬山式晚清建筑。
建筑構(gòu)造
嵩岳寺塔為磚筑密檐式塔,塔平面為十二邊形,是我國塔中的孤例。
嵩岳寺塔塔高37.6米,底層直徑10.16米,內(nèi)徑5米余,壁體厚2.5米,,系糯米汁拌黃土泥作漿,青磚壘砌而成。由基臺、塔身、15層疊澀磚檐和寶剎組成。塔基隨塔身砌作十二邊形,臺高0.85米,寬1.6米。塔前砌長方形月臺,塔后砌磚鋪甬道,與基臺同高。底層轉(zhuǎn)角用八角形倚柱,門楣及佛龕上已用圓拱券,但裝飾仍有外來風(fēng)格。密檐出挑都用疊,未用斗拱。塔心室為八角形直井式,以木樓板分為十層。
該塔底部在低平的基座上起兩段塔身,中間砌一周腰檐作為分界。其中下段高3.59米,為上下垂直的素壁,比較簡單,僅在四正面有門道;上段高3.73米,為全塔最好裝飾,東、西、南、北四面各辟一券門通向塔心室,四正面券門與下段門道通,券門上有印度式火焰券門楣,其余八面各砌出一座單層方塔形壁龕,各轉(zhuǎn)角處砌壁柱。
中部是十五層密疊的重檐,用磚疊澀砌出,檐寬逐層收分,外輪廓呈拋物線造型,其意匠顯然來自中國的重樓,其內(nèi)部則是一個磚砌大空筒,有幾層木樓板。
中部為全塔最富裝飾、也是最重要的部位。在轉(zhuǎn)角處,各砌出半隱半露的倚柱一根,外露部分呈六邊形,柱頭飾火焰寶珠與覆蓮柱下砌出平臺及覆盆狀柱礎(chǔ)。除辟門四面外,其余倚柱之間各造佛龕一個,呈單層方塔狀,略突出于塔壁之外,龕身正面上部嵌石一方,龕有券門,可入龕室內(nèi),室內(nèi)平面呈長方形,龕下部有基座,正面兩個并列的壺門內(nèi),各雕一蹲獅子,全塔共雕16個獅子,有立有臥,姿態(tài)各異,樸實逼真,生動雄健。塔身之上,是十五層迭澀檐,每兩檐間距很近,故稱密檐。檐間砌矮壁,壁上砌門窗,由于檐深壁矮,遠遠望去,兩層間好像一個半圓的柔弧,檐的深度不一,大概在一米左右,為使全塔上下塔檐外廊,呈現(xiàn)出輕快的拋物線型,諸檐迭磚的數(shù)目都是經(jīng)過精心設(shè)計。第一層,迭出十五磚;第二層至第四層迭出十三磚;第五至第九層,迭出十二磚;第十至第十一層,迭出十一磚;第十二至十三層,迭出十磚;第十四至十五層,迭出八磚,這種拋物線外廊造型的開創(chuàng),對以后磚塔建筑有著巨大影響,特別是對唐塔影響尤為突出。
密檐之上最高處有磚砌塔剎,通高4.75米,以石構(gòu)成,其形式為在簡單臺座上置俯蓮覆缽,束腰及仰蓮,再疊相輪七重與寶珠一枚。該塔塔心室作9層內(nèi)疊澀磚檐,除底平面為十二邊形外,余皆為八邊形。有剎桿,整個塔剎用磚砌成,約用七十層青磚,剎的外部敷有白灰皮,遠望與石雕非常相似。
全塔外壁都敷以白灰皮,從塔檐間矮壁上的彩畫可知,原來在各層門額內(nèi)外,均繪有朱紅、石綠、騰黃、赤紅等彩色圖案。
塔下有地宮。
塔內(nèi)部結(jié)構(gòu)也頗有變化,室中不用塔柱,卻砌出迭澀內(nèi)檐,將內(nèi)部塔身分作十層,顯然與外部十五層密檐矮壁結(jié)構(gòu)是不一致的,而且塔室的平面上下也有區(qū)別:下層仍出外壁做成等邊十二角形,而第二層以上至頂,則改作等邊八角形。
塔身外輪廓有柔和收分,呈一略凸曲線,塔剎也用磚構(gòu)成,在簡單臺座上置覆缽,束腰及仰蓮,再疊相輪七重與寶珠一枚。密檐間距離逐層往上縮短,與外輪廓的收分配合良好,使龐大塔身顯得穩(wěn)重而秀麗。檐下的小窗,既打破了塔身的單調(diào)、又產(chǎn)生了對比作用,也是較好的處理手法。
嵩岳寺塔的輪廓線各層重檐均向內(nèi)按一定的曲率收縮,輪廓線非常柔合豐圓,飽滿韌健,似乎塔內(nèi)蘊藏著一種勃勃生氣。塔體通刷白色,高高聳出于青瓦紅墻綠樹之上,為山色林影增添了一段神奇。
傳說故事
此塔因為無塔棚、木梯、游人不能登上塔頂,這不是建塔人的失誤,而是后人把塔棚木梯燒掉了。據(jù)傳,以前寺內(nèi)有個小和尚每天都去塔內(nèi)打掃塔房,每次他的兩只腳都會慢慢離地,徐徐上升,達到一定高度,便掉落在地,以后一次比一次升得高。小和尚便認(rèn)為他即將得道升天,便告訴了師父,師父感到驚疑。第二天小和尚打開塔門進去,師父在外觀看,果然小和尚雙腳離地,越升越高,師父仔細觀察發(fā)現(xiàn)塔頂口有一大黑蟒,口噓生風(fēng),便大喝一聲,黑蟒縮回頭,小和尚“撲通”一聲落在地上。為除掉黑蟒,老和尚鎖上塔門,放火把塔棚和大黑蟒一同燒了,這就是流傳很久的鎖塔燒蟒的故事。
歷史記載
卷第五說:“嵩高中有闕居寺、(示*西)禪寺、嵩陽寺、道場寺。上有中頂寺,東有升道寺?!薄瓣I居寺”即是“閑居寺”,后改為“嵩岳寺“。(見下文)明傅梅《嵩書》卷三說:“嵩岳寺在法王寺西一里許,元魏宣武帝于永平二年(509),幸馮亮與沙門統(tǒng)僧暹、河南伊甄深等,同視嵩山形勝之處,創(chuàng)興土木?!贝怂聞偨ㄒ潦?,就應(yīng)隸屬皇家的寺院?!段簳肪硎毒┱淄鮽鞲皆?zhèn)鳌吩疲骸罢馕迥辏?25)秋,靈太后對肅宗謂群臣曰:‘隔絕我母子,不聽我往來兒間,復(fù)何用我為?放我出家,我當(dāng)永絕人間,修道于嵩高閑居寺。先帝圣鑒,鑒于未然,本營此寺者,正為我今日?!膘`太后因為母子分開,故極為不滿,要求到閑居寺出家,他特意申明“本營此寺者,正為我今日?!币簿驼f明這是皇家的寺院,由皇室拿錢修的,也是為皇室人員所用的。唐淄州刺史李邕撰,胡英書《嵩岳碑》云:“嵩岳寺者,后魏孝明帝之離宮也。正光元年(524)牓閑居士(寺)?!贝苏f可能有誤。孝明帝是宣武帝之子,《魏書》中已明載為宣武帝時建有“閑居寺”,靈太后欲居之。
《魏書》
卷一九上,列傳第七上載:“初,太興遇患,請諸沙門行道,所有資財,一時布施,乞求病愈,名曰‘散生齋’。及齋后,僧皆四散,有一沙門云乞齋余食。太興戲之曰:‘齋食既盡,唯有酒肉?!抽T曰:‘亦能食之?!虺鼍埔欢?,羊腳一只,食盡猶言不飽。及辭出后,酒肉俱在,出門追之,無所見。太興遂佛前乞愿,向者之師當(dāng)非俗人,若此病得差,即舍王爵入道?!磶妆阌煺垶樯抽T,表十余上,乃見許。時高祖南討在軍,詔皇太子于四月八日為之下發(fā),施帛二千匹。既為沙門,更名僧懿,居嵩山。太和二十二年終?!贝耸掳l(fā)生在孝文帝期間,太興系京兆康王子推之子。孝文帝“南討在軍”是在太和二十一年(497),“六月庚申,車駕自長安。壬戌,詔冀、定、瀛、相、濟五州發(fā)卒二十萬,將以南討。”(《魏書》卷七、下帝紀(jì)第七下)次年太興去世。但在這一年春正月丙申,孝文帝“立皇子恪為皇太子”。(同上)“恪“就是孝文之后的宣武帝?!段簳肪戆说奂o(jì)八稱他“雅愛經(jīng)史,尤長釋氏之義,每至講論,連夜忘疲?!薄斗鹱娼y(tǒng)紀(jì)》卷第三十八引太興出家事時說:“勅皇太子以四月八日為落發(fā)于嵩岳寺?!比绻创苏f法,嵩岳寺的建造時間應(yīng)該更早,宣武帝即位以后,將曾經(jīng)“下發(fā)”的寺院,予以扶正作為皇家寺院。太興出家很可能就住在這里,并且終老于此。
《嵩岳碑》
又載:“(嵩岳寺)廣大佛剎,殫極國財,濟濟僧徒,彌七百眾。落落堂宇,逾一千間。藩戚近臣,逝將依止,碩徳圓戒,作為宗師。及后周不祥,正法無緒。宣皇悔禍,道葉中興。明詔兩京,光復(fù)二所,議以此寺為觀。古塔為壇,八部扶持,一時靈變,物將未可,事故獲全。隋開皇五年,隸僧三百人。仁壽載改,題嵩岳寺,又度僧一百五十人。逮豺狼恣睢,龍象凋落,天宮墜構(gòu),刼火潛燒,唯寺主明藏等八人莫敢為尸,不暇匡輔。且王充西拒,蟻聚洛師,文武東遷,鳳翔巖邑,風(fēng)承羽檄,先應(yīng)義旗,挽粟供軍,悉心事主。及傅奕進計,以元嵩為師,凡曰僧坊,盡為除削,獨茲寶地,尤見褒崇,實典殊科,明勅洊及,不依廢省。有錄勲庸,特賜田碾四所。代有都維那惠果等勤宣法要,大壯經(jīng)行。追思前人,髣髴舊貫。十五層塔者,后魏之所立也,發(fā)地四鋪,而聳陵空,八相而圓,方丈十二,戶牖數(shù)百,加之六代禪祖,同示法牙,重寶玅莊,就成偉麗,豈徒帝力,固以化開。其東七佛殿者,亦曩時之鳯陽殿也。其西定光佛堂者,瑞像之戾止。昔有石像,故現(xiàn)應(yīng)身浮于河,達于洛,離京轂也。萬軰延請,天柱不回,惟此寺也,一僧香花,日輪俄轉(zhuǎn)。其南古塔者,隋仁壽二年置舍利于群岳,以撫天下,茲為極焉。其始也,亭亭孤興,規(guī)制一絕。今茲也,巖巖對出,形影雙美?!鲀塾构鈫⑾笤O(shè),南有輔山者,古之靈臺也,中宗孝和皇帝詔于其頂,追為大通秀禪師造十三級浮圖。及有提靈廟極地之峻,因山之雄,華夷聞傳,時序瞻仰。每至獻春仲月諱日齋辰,鴈陣長空,云臨層嶺,委郁貞栢,掩映天榆,迢進寶階,騰乘星閣。作禮者,便登師子;圍繞者,更攝蜂王。其所內(nèi)焉,所以然矣?!保ā段脑酚⑷A》卷八百五十八)李邕是唐代人,他對嵩岳寺的描述應(yīng)是可信的。
李邕的碑文除了介紹了嵩岳寺的歷史之外,尤其對嵩岳寺的寺塔建設(shè)費了不少筆墨,其中特別指出了“古塔為壇”,說明嵩岳寺一開始就建造了佛塔,此塔由“八部扶持”,所謂“八部”就是指的“天龍八部”,由于人類的眼睛不能見到這些八部眾,所以又叫做冥眾八部??梢娺@這座“古塔”并不是一般的高僧舍利塔,應(yīng)是等級很高的佛塔。
《續(xù)高僧傳》
卷第二十載“高齊河北獨盛僧稠。”這位屢受帝王禮請的北齊高僧,就曾經(jīng)住過嵩岳寺?!独m(xù)高僧傳》卷第十六云:“釋僧稠,姓孫。元出昌黎,末居巨鹿之癭陶焉。性度純懿,孝信知名,而勤學(xué)世典,備通經(jīng)史,征為太學(xué)博士。講解墳索,聲蓋朝廷。將處器觀國,羽儀廊廟,而道機潛扣,欻厭世煩。一覽佛經(jīng),渙然神解。時年二十有八,投巨鏕景明寺僧寔法師而出家,落發(fā)甫爾便尋經(jīng)論?!鯊牡婪慷U師受行止觀。房即跋陀之神足也?!硪运酪?,因證深定,九日不起。后從定覺,情想澄然。究略世間,全無樂者,便詣少林寺祖師三藏,呈己所證。跋陀曰:‘自蔥嶺已東。禪學(xué)之最,汝其人矣?!烁谏钜<醋♂栽浪??!?/p>
隋文帝在仁壽元年第一次頒送天下舍利時自然更不能忘記嵩岳寺。史載“嵩州于閑居寺起塔,人眾從舍利者萬余。有兔逆坂走來,歴輿下而去,天時陰云,舍利將下,日便朗照,始入函云復(fù)合?!保ā稄V弘明集》卷第十七)《嵩岳碑》云:“其南古塔者,隋仁壽二年置舍利于群岳,以撫天下,茲為極焉?!鼻皝硭滤蜕崂娜耸菍汖彿◣?。《續(xù)高僧傳》卷第十二載:“釋寶襲,貝州人,雍州三藏僧休法師之弟子?!u十八,歸依誦經(jīng)為業(yè)。后聽經(jīng)論,偏以《智度》為宗。布響關(guān)東,高問時杰。從休入京,訓(xùn)勖為任。開皇十六年,勅補為《大論》眾主,于通法寺四時講化,方遠總集。逮仁壽造塔,又勅送舍利于嵩州嵩岳寺。初云霧暗合,七日蒙昧。襲乃擎爐發(fā)誓,愿將限滿下舍利時,得見日采。俄而所期既至,天開光耀,日當(dāng)正午,既副情望,遂即藏翳。”寶龔送來的舍利裝在了嵩岳寺的南塔,按照隋文帝的詔書,此塔就是“阿育王塔”,而且舍利還在這里發(fā)生了“天開光耀”的奇跡。裝舍利的“南古塔”,極有可能就是曾經(jīng)被燒毀的“古塔”后來又重新之后,作為隋文帝的舍利塔。李邕在講到隋文帝的舍利送到嵩岳寺之后,特意指出:“其始也,亭亭孤興,規(guī)制一絕。今茲也,巖巖對出,形影雙美?!边@就說明,原來的古塔已經(jīng)有了舍利,故“亭亭孤興,規(guī)制一絕?!蹦纤盅b了一顆舍利,所以“巖巖對出,形影雙美”。由此可知,當(dāng)時嵩岳寺應(yīng)有兩塔和兩顆舍利。到了唐中宗李顯以后,又在嵩岳南輔山內(nèi)古靈臺的基礎(chǔ)上,加頂增建成十三級佛塔。至此,可知到了唐代,嵩岳寺已經(jīng)有過三座佛塔的情況,其中兩至少兩座是阿育王塔,分別供奉的是佛牙與佛舍利。
到了唐高宗時,嵩岳寺仍然是嵩山地區(qū)的重要寺院,《宋高僧傳》卷第十九曰:“釋元珪。姓李氏。伊闕人也。稟氣英奇寬裕閑雅。既緣宿習(xí)乃誓出家。于永淳二年遂登滿足。乃隸名閑居寺以習(xí)毘尼。雖勤無懈執(zhí)律唯堅。后悟少林寺禪宗。大通心要深入玄微。遂卜廬于岳中龐塢?!蚤_元四年丙辰歲。囑累門人若委蛻焉。春秋七十三。遂營塔于岳之東嶺。影堂存于本院后。十二年告成。縣尉許籌追珪之德為記焉?!钡搅饲宕?,嵩岳寺仍然存在,清人施閏章撰寫了《嵩山游記》收在《學(xué)余堂文集》卷十五里?!坝斡洝狈Q:“從嵩岳寺塔院東抵嵩陽廢宮,有三柏。相傳漢武帝封三將軍,今存其二大。皆圍三丈,有竒輪囷盤蹙紋如垂鬘。稍北一石幢半沈土中,見韓歐諸公題字?!贝藭r的嵩岳寺塔院可能只是埋葬高僧的骨灰塔了,原有裝佛牙與舍利的十?dāng)?shù)級阿育王塔已經(jīng)坍塌毀滅了。
更多內(nèi)容歡迎關(guān)注微信:hqyzb77
Hash:756c552f62dd37445784fe5395b1025328fff882
聲明:此文由 天行者大圣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