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華英《宋代蜀地琴人琴事述考》(三)—— 文同、陳慥、魏了翁
往期回顧:
章華英《宋代蜀地琴人琴事述考》(一)
章華英《宋代蜀地琴人琴事述考》(二)——眉州蘇洵、蘇軾、蘇轍
4. 文同
文同《墨竹圖》 臺北故宮博物院藏
文同( 1018 ~ 1079) ,字與可,號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稱石室先生。遠祖乃西漢蜀守文翁,后移居梓州梓潼郡永泰( 今四川綿陽鹽亭) 。宋仁宗皇祐元年( 1049) 以第五名登進士第。遷太常博士、集賢校理,曾任邛州、陵州、洋州等地的知州。元豐初年( 1078) 知浙江湖州,元豐二年正月,至陳州( 今河南淮陽) ,忽留不行,沐浴衣冠,正坐而卒,年六十二。人稱“文湖州”。史載文同方口秀眉,以學(xué)名世,操韻高潔,善詩、文、篆、隸、行、草、飛白,深為文彥博、司馬光等人贊許。瑓瑦 范百祿《文公墓志銘》載,文同“平生所為文五十卷”,至宋徽宗崇寧、宣和間,已有散佚,后經(jīng)文同曾孫整理其遺集,編為“家集”四十卷。今存《丹淵集》四十卷。
文同善琴,一生退避黨爭,為官清廉,勤于政務(wù),深為時人推重。其政事之余,便“齋居一室,書史圖畫,羅列左右,彈琴著書,寒暑不廢”瑓瑧。他在詩中多處描寫了這種彈琴賦詩的閑適生活:
層巖敞戶外,淺瀨流窗前。邀客上素琴,留僧酌寒泉。
何當(dāng)俯清渭,解帶濯塵坱。掉手入巖谷,琴樽樂幽曠。
琴軒冰沼凈,書閣火爐深。默坐自有得,閑行誰可尋。
又如《靜中吟》:
客去復(fù)掩戶,高松下清陰。微風(fēng)動其間,對語雙珍禽。幽人獨憑幾,聽此古意深。起來南窗下,被以朱弦琴。彈之代佳話,俚耳誰知音。
又如《推琴》:
點點新萍帖水,蒙蒙亂絮縈風(fēng)。盡日推琴默坐,有人池上亭中。
正因如此,司馬光稱文同“襟韻瀟灑,如晴云秋月,塵埃不到,光心服者非特詞翰而已”。
文同與蘇軾是表兄弟,更是至友,二人交情頗深。蘇軾在《書文與可墨竹并敘》中敬稱其有“四絕”: “詩一,楚辭二,草書三,畫四?!狈栋俚摗段?a href='/gongmu/' target=_blank>公墓志銘》亦載:
公博學(xué),雖星經(jīng)、地理、方藥、音律靡不究,古篆行草皆能精之。好水石松竹,每佳賞幽趣,樂而忘返,發(fā)于逸思,形于筆妙。摹寫四物,頗臻其極,士大大多寶之。
文同以善畫竹著稱,有“墨竹大師”之譽,又被稱之為“文湖州竹派”。蘇軾也喜歡畫墨竹,曾向文同求教。文同在指點蘇軾畫竹時說: “故畫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執(zhí)筆熟視,乃見其所欲畫者,急起從之,振筆直遂,以追其所見,如兔起鶻落,少縱則逝矣?!贝思春笫馈靶赜谐芍瘛钡挠蓙?。而在竹閣之中,面對疏疏高竹,滿室琴書,這種閑曠清逸的生活,正是文同所心向往之的。如其《竹閣》一詩所述:
回廡抱曾閣,蕭然深且虛。畫欄憑曲曲,高竹愛疏疏。塵滓外不到,衣襟清有余。每來聊自適,幽意滿琴書。
蘇軾曾在文中解釋,因文同好作楚詞,故有“長言似君”之句,“醳”、“釋”同。因鄒忌論琴云: “攫之深,醳之愉。”故此處均在言其指法之妙。從中,亦可見文同是一個精于古琴的文人。
琴曲《水仙操》,取材于伯牙學(xué)琴的故事。相傳,伯牙學(xué)琴于成連先生,三年不成。成連說: “我?guī)煼阶哟涸?a href='/donghai/' target=_blank>東海中,能移人情。”于是,伯牙與成連俱至海上,然成連剌船而去,旬時不返。伯牙延望無人,但聞海水洶涌,林岫杳冥,萃鳥啁啾。悄然而悲曰: “先生移我情哉! ”援琴乃作水仙之曲。———文同對此曲中的杳渺之趣、清逸之韻,心有戚戚,作《水仙操》詩:
嗟哉先生去何所兮,杳不可尋。舍我于此使形影之外兮,唯莽蒼之山林。仰圓嶠之峨峨兮,俯大壑之沉 沉。長波澒涌以蕩潏兮,群鳥翻翻而悲吟。寂擾擾之煩慮兮,納冥冥之至音。先生將一我之正性兮,何設(shè)意 之此深。我已窮神而造妙兮,達真指于素琴。先生盍還此兮,度明明乎我心。
文同雖身居廟堂之上,但向往的卻是“不復(fù)入城市,亂山圍一村; 云霞供幾席,水石佐琴樽”瑖瑠、“攜琴秀野彈流水,設(shè)席芳洲詠落霞”瑖瑡 的生活。在他平日的交往中,有不少亦為隱士、僧侶,且精于古琴,繪事。有一次,他聽天臺處士彈琴,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處士得琴要,誰師師自然。為言秋思好,因聽夜聲圓。耳出淫哇外,心搖寂寞前。廣陵君且止,不欲慢商弦。
文同的好友居云也是個隱而不仕的文人。居云雖飽讀詩書,卻結(jié)茅層巒,幽隱于林泉之下。居云藏有一琴,名“古溜”,筑一室,名“棲枝”。他善彈《履霜操》,文同與常其在山水之中,彈琴同調(diào):
峨峨仙鸞山,杳杳山上閣。道傍問耕者,居云之所作。居云倜儻士,韁鎖不可縛。讀書三十年,議論寫不涸??v橫入眾藝,深曉不止略。自笑與世疏,回首念巖壑。安排事幽隱,終老期此托。結(jié)茅層巒巔,退比籬下雀。棲枝榜其號,意豈羨鵬鶚。時茲入岑絕,寄憤滿寥廓。江風(fēng)拂危欄,澗月滿疏箔。獨橫古溜琴,遠意追淡泊。蕭蕭履霜操,隱隱天外落。飄揚雜仙籟,泛響度林薄。其誰共高興,唯此猿與鶴。愿言解塵纓,一赴方外約。
元豐二年( 1079) 正月二十日,文同逝,蘇軾痛失摯友,以至于“夜不眠而坐喟。夢相從而驚覺”,“氣噎悒而填胸,淚疾下而淋衣”,他寫文致祭文同之靈: “與可能復(fù)飲此酒也夫? 能復(fù)賦詩以自樂,鼓琴以自侑也夫?”同年七月七日,蘇軾在湖州曝書畫,見文同昔日所繪墨竹,不覺“廢卷而哭失聲”,其親厚無間至如此也!
現(xiàn)存文獻中,有一篇《文與可論琴》,傳為文同所撰,實則為南宋文人姜白石側(cè)商調(diào)琴曲《古怨》,當(dāng)為后人所誤。
5. 陳慥
陳慥,字季常,生卒年不詳,北宋眉州( 今四川青神) 人。隱于岐亭( 屬湖北麻城) ,自號龍邱居士,庵居蔬食,徒步往來山中,不與世相聞。因人見所戴之帽,形似方屋高聳,故又曰“方山子”。
陳慥是蘇軾至友,蘇陳兩家原是數(shù)代世交,陳慥系陳希亮瑖瑦 第四子。陳希亮為官清正,嚴而不殘。蘇軾十分敬佩陳希亮的為人,寫有《陳公弼傳》。陳慥常與蘇軾論兵及古今成敗,喜好賓客,蓄納聲妓。北宋元豐二年( 1079) ,蘇軾貶黃州后,屢至岐亭探望陳慥,人始知其名。
陳慥是當(dāng)時著名的隱士,因懼內(nèi)而稱,人們稱他是“季常癖”,也是緣于蘇軾“龍丘居士亦可憐,談空說有夜不眠。忽聞河?xùn)|師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句而得之。季常信佛,飽參禪學(xué)。蘇軾曾稱他“河北有田,歲得帛千匹,亦足以富樂,皆棄不取,獨來窮山中”,可謂真高士之遺風(fēng)!
陳慥善琴,蘇軾的《雜書琴事》和《雜書琴曲》12 首,即是寫給陳慥的。元豐四年( 1081) 6 月 23 日,陳慥從岐亭去看望蘇軾,其間,攜帶精筆佳紙妙墨,讓蘇軾書法。其時,有來客中有善琴的人,請用蘇軾所藏琴彈奏,故蘇軾寫下了《雜書琴事》,“所書皆琴事”。
琴曲有《瑤池燕》,因其詞不甚佳,其聲亦怨咽,故蘇軾改其詞作《閨怨》,云:
飛花成陣春心困。寸寸別腸,多少愁悶。無人問。偷啼自揾殘妝粉。抱瑤琴,尋出新韻。玉纖趁。南風(fēng)未解幽慍。低云鬢。眉峰斂,暈嬌和恨。
因此曲奇妙,陳季常“勿妄以輿人”。
6. 魏了翁
魏了翁( 1178 ~ 1237) ,字華父,號鶴山,四川邛州蒲江人。慶元五年( 1199) 進士,授簽書劍南西川節(jié)度判官廳公事。開禧元年( 1205) ,除秘書省正字。次年,遷校書郎,出知嘉定府,以養(yǎng)親歸里,筑室白鶴山下,
授徒講學(xué)。嘉定初,知漢州。歷知眉州、瀘州、潼川府。理宗初,被劾欺世盜名,謫居靖州、湖湘、江浙之士多從之學(xué)。紹定四年( 1231) 復(fù)職。五年,進寶章閣待制,為潼川路安撫使、知瀘州。史彌遠卒,召為權(quán)禮部尚書兼直學(xué)士院。端平二年( 1235) ,同簽書樞密院事、督視京湖軍馬兼江淮督府。官終知福州、福建安撫使。嘉熙元年卒,年 60,謚文靖。有《鶴山全集》109 卷行世。
魏了翁是南宋中后期著名的理學(xué)家,窮經(jīng)學(xué)古,與真德秀齊名,也是真德秀的至友。兩人均曾私淑朱熹,得其真?zhèn)?,并常在一起切磋學(xué)問。黃宗羲曾在《西山真氏學(xué)案》中說: “從來西山、鶴山并稱,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不獨舉也。”魏了翁善詩能琴,他在詩中寫道: “醡頭新酒空似清,墻根新薺花如驕。便思傾罍芼鮮鯽,不妄為取琴徽調(diào)?!鄙朴跀矍俚?a href='/daoshi/' target=_blank>道士劉發(fā)云攜琴前去拜訪魏了翁,他專門給劉道士寫了一首詩:
劉師攜琴來,自言有術(shù)驅(qū)雷霆。聞之囅然笑,人心未動誰為聲。陽居陰位陽行逆,日循陽度日數(shù)贏。必嘗凝聚乃奮擊,不有降施誰升騰。劉師攜琴來,為我鼓,一再行。若知雷霆起處起,便知音是人心生。
對善詩能琴的蕭守中道士,真德秀為他屬文題詩,魏了翁亦頗為敬佩,寫有《題陳膚仲真希元詩卷贈蕭道士》詩三首:
手撇飛鳶上五溪,兩牛腰大送行詩。猶嫌言語無多子,古錦奚囊長自隨。
吾廬幾研半生塵,朋友相邀問保鄰。旅進群咻渾易事,鄰家老子是何人。
是間正位至虛靈,都把精神逐外明。勸子抱琴歸舊隱,亂云深處認真情。
真德秀與魏了翁,兩人同年生,同年舉進土,寶慶元年又同時遭貶,后又同時復(fù)出,經(jīng)歷基本相似。且兩人同為理學(xué)家,學(xué)問相近,在朝也是直言敢諫,惺惺相惜,互為聲援,且同樣的善詩好琴。故魏了翁在真德秀的神道碑上寫道: “吾與子生同志,死當(dāng)同傳?!就瑲夂希瑒t海內(nèi)寡二。”可謂至言! 難怪黃宗羲說道,西山之志鶴山,就如同司馬光和范仲淹,“后世亦無敢優(yōu)劣之者! ”
兩宋蜀地文人眾多,著述豐富。許肇鼎《宋代蜀人著作存佚錄》共著錄文人 1020 余人,各類著作凡 2530多部。事實上,蜀地文人遠不止此數(shù),在《全宋詩》《全宋文》《全宋詞》中有著述存留的,其數(shù)量要大的多。這其中,善琴的文人也有不少。他們不僅彈琴、聽琴、賞琴、鑒琴,并為后人留下了豐厚的琴學(xué)著述及不可勝數(shù)的琴詩、琴文、琴詞及各種琴學(xué)記載,對于研究宋代的琴學(xué)發(fā)展,具有重要的價值。
當(dāng)然,數(shù)量統(tǒng)計只是一個方面,更重要的是在兩宋時期的文化發(fā)展中,蜀地文人群以其獨特的藝術(shù)傳統(tǒng),在詩、書、琴、畫各個領(lǐng)域,均卓有建樹,而“三蘇”是為其中的杰出代表。文同、陳慥等在當(dāng)時也有一定的影響。至南宋時期,雖然整體的文化成就遠不如北宋,這時期的蜀地,雖沒有出現(xiàn)像蘇軾這樣的一代大家,但如郭印、馮時行、李石等文人也繼蘇氏遺風(fēng),擅琴能詩,無愧為一時名家。即使在濃郁的理學(xué)氛圍中,如魏了翁等,也抱道含章,以琴修身理性,返其天真。這種風(fēng)氣一直持續(xù)到南宋滅亡。入元的南宋遺民如家鉉翁、牟獻等,均是善琴愛琴的文人。因限于篇幅,不一一細述。
未完待續(xù)
律和古琴研習(xí)社
十六載相伴琴人
律呂人和,不忘初心
淘寶網(wǎng)店:律和古琴研習(xí)社 王寧古琴工作室
古琴、教學(xué)、琴弦、聽松琴軫、琴桌
北京線下地址:海淀區(qū)八里莊路61號院1號樓4單元472
Hash:62f06ed9933ae2a7913ef7f9ba884927728c29a0
聲明:此文由 姑蘇城外念史書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