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林中最后三個國軍特級戰(zhàn)犯,始終不肯接受改造:分別是誰?
解放戰(zhàn)爭中,國共兩黨展開了決定國家前途命運的大決戰(zhàn),俘虜了數(shù)以千計的國軍將領,其中有著重大影響力的百余位高級將領,又被關押于北京功德林一號戰(zhàn)犯管理所中。這些人在國民黨中身份很高,文官起步市長級,武將最低都是少將級。
一開始,這些國民黨高級戰(zhàn)犯對我黨頗為抵觸,他們認為自己之所以被俘,只是源于單純軍事上的失利,心中仍認為蔣介石才是中國的“正統(tǒng)”,自己備受蔣介石知遇之恩,忠臣不事二主,就算不為“黨國”成仁,也無論如何不能向我黨低頭。隨著改造工作不斷的進行,他們也開始感受到我黨的寬大,明白國民黨的失敗是民心向背,因此很多國軍戰(zhàn)俘開始慢慢轉變思維,回到與人民同一個立場中來。
鑒于很多國民黨戰(zhàn)犯,在經過改造之后確實已經從惡改善,他們中的很多人又曾為抗日做出巨大貢獻,主席認為應該給他們一條活路,于是從1959年至1965年之間,我黨分別組織了六次大規(guī)模的特赦。第一批特赦的時間為1959年,釋放了杜聿明、王耀武、增擴清、宋希濂等33名戰(zhàn)犯;第二次特赦時間是1960年,釋放了李仙洲、范漢杰 等33位國軍將領;第三次特赦為1961年,得到釋放的成員主要包括廖耀湘、何文鼎等68人,到第六次特殊結束,北京功德林一號的國軍將領已基本得到釋放。然而,盡管大多數(shù)國軍戰(zhàn)犯大多從善改過,卻仍有3位將領始終不愿接受改造,一直到1975年才獲得自由,他們分別是誰呢?
第一位是大名鼎鼎的十二兵團司令黃維,早年黃維對共產主義思想十分篤信,經我黨先驅方志敏引薦進入黃埔一期,第一次國共合作失敗后追隨蔣介石。淞滬戰(zhàn)役中,被譽為“血肉磨坊”的羅店之戰(zhàn)就是黃維的杰作;武漢會戰(zhàn)中,黃維對日軍逐次截擊、堵?lián)?,使日軍迂?a href='/dean/' target=_blank>德安的企圖遭到破產;淮海戰(zhàn)役中,黃維的第十二兵團被粟裕包圍于雙堆集,本人也因此被俘。
在功德林,黃維表現(xiàn)得十分頑固,認為自己“無罪可悔”,拒不接受改造、拒絕批判蔣介石。他強調自己平生有兩不罵:一是不罵蔣介石,因為蔣介石是自己的校長和最高長官;二是不罵陳誠,因為陳誠對自己有知遇之恩,沒有陳誠的提拔就沒有黃維的今天。改造到了最后,他也只是這樣評價了一句蔣介石:“他是一個過時的英雄”。1975年,黃維成為功德林最后一批獲得釋放的戰(zhàn)犯,時年黃維71歲。
第二位是原國民黨中將文強,他是南宋愛國將領文天祥的后裔,早期在我黨擔任要職,后受王明等左傾領導人排擠憤而脫黨,隨后在程潛的推薦下進入國民黨軍統(tǒng)局。抗日戰(zhàn)爭結束后,文強被蔣介石授予中將軍銜,淮海戰(zhàn)役時,文強與杜聿明一起在陳官莊被俘。功德林改造期間,文強仍對當年受排擠一事耿耿于懷,拒絕寫悔過書,說自己到了今天這個地步,全是黨沒有把自己教好。1975年,文強與黃維同期得到特赦,時年68歲。
第三位是64軍軍長的劉鎮(zhèn)湘,他并非黃埔系出身,抗日時期,率部打響了廣東抗日第一槍。淮海戰(zhàn)役時,劉鎮(zhèn)湘隸屬于黃百韜的第七兵團,鑒于陳官莊的有利地形,劉鎮(zhèn)湘建議留守碾莊,直接導致了黃百韜第七兵團最后的全軍覆沒。碾莊戰(zhàn)役后,劉鎮(zhèn)湘被我軍俘虜。改造期間,劉鎮(zhèn)湘除了頑固還經常滋事,并因看不慣功德林的日軍與之大打出手,1975年,第七批功德林戰(zhàn)犯被悉數(shù)釋放,劉鎮(zhèn)湘同在其中。
Hash:ceaa41bd189106c4ec7c2d0f4d6ef6b01c8ab5e6
聲明:此文由 寒馨星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