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文章了解神秘的石家河文化
石家河文化是中國長江中游地區(qū)的新石器文化。因湖北天門石家河遺址群而得名。主要分布在湖北及豫西南和湘北一帶。為承襲屈家?guī)X文化演變而來,年代距今約4600~4000年。該文化出現(xiàn)如石家河遺址群那樣的中心聚落,由鄧家灣、土城、肖家屋脊等數(shù)十處遺址組成。當時的經(jīng)濟生活以稻作農(nóng)業(yè)為主。在鄧家灣遺址發(fā)現(xiàn)了銅塊和煉銅原料孔雀石,標志著冶銅業(yè)的出現(xiàn)。琢玉工藝崛起,特色鮮明,玉器有人面雕像、獸面雕像、玉蟬、玉鳥、玦、璜形器等,都屬于小型玉器。鄧家灣遺址的個別地段,集中出土了大批小型陶塑,有的一座坑中竟達數(shù)千件之多。所塑有鳥、雞、豬、狗、羊、虎、象、猴、龜、鱉以及抱魚跪坐的人物等。
石家河文化以出土小型精致的玉件而倍受關(guān)注。玉人頭、玉鷹、玉虎頭和玉蟬屬于石家河文化玉器中的精華部分。這些玉器體積小、重量輕,紋飾簡潔,做工卻很精細。它們大多出土于成人甕棺之中,顯示石家河先民具有特殊的原始宗教信仰。
石家河文化中的玉人頭基本都具有“頭戴冠帽、菱形眼、寬鼻、戴耳環(huán)和表情莊重”的特征,但在造型上富于變化。這些玉制的人頭形像可能代表著石家河先民尊奉的神或巫師的形象。石家河文化的動物形玉器多為寫實造型:展翅飛翔的玉鷹生動逼真、惟妙惟肖;玉虎頭方頭卷耳,生氣勃勃;玉蟬寫實的形象,開創(chuàng)了商周時期玉蟬造型的先河。
在已出土的石家河玉器里
有這樣幾種可以反映其特點
小型的神像在這里大量出現(xiàn),類似的神像也出土于商代和周代的遺址,這就是說在龍山時期,江漢平原的文化對后來的商和周曾產(chǎn)生過相當?shù)挠绊憽?/p>
這些神像有著奇特的造型,但不是千篇一律的,我們從這里可以看出凌家灘的因素,三星堆的因素,可能它們曾對長江長中上游的巴蜀地區(qū)產(chǎn)生過較大的影響。一般來說,南方的玉器都不太有較完美的圓雕,在良渚,圓雕作品少之又少,但是在這里,我們可以看到相當高超的圓雕藝術(shù)。
一時間似乎很難考證這是哪一族留下來的作品,這些神像代表什么?但總讓人覺得石家河文化玉器為后來的商代神像藝術(shù)開創(chuàng)了先河。
在新石器晚期,各個遺址都留下了蟬,但是石家河文化的蟬,最少是這個時代的姣姣者,商代的玉琮上常常飾有蟬的形象,所以蟬,確實有某種特殊的含義,對蟬的崇拜,一直延續(xù)了幾千年。蟬的神性,在于它的羽化和重生。在漢代,蟬的應用幾乎登峰造極,它同時被用于生者的佩飾和死者的殮葬。
精美的虎頭飾,是石家河文化玉器的一大特色。傳說巴人尚虎,且古代又有以白虎禮西方的傳說。這些雕飾與線條,已經(jīng)初具商代玉雕的特征。
在甲骨文中,曾經(jīng)記載著一個虎方國,但那是商代的虎方,而不是石家河時期的虎方。石家河時期基本處于龍山時代,那時中國史前部落的爭霸已轉(zhuǎn)移至黃河流域,或許,虎方就形成于北方諸部落無暇南顧之時。
關(guān)于虎方,有的說在漢南荊楚故地或者淮水的上游,有的說在鄱陽湖以西、洞庭湖以東,這些地點其實大致上與石家河文化產(chǎn)生的地域相差不太大。
在這里,我們也看到了山東龍山文化的一些影子,這兩件玉器,與山東龍山文化的獸面紋或者神面紋如出一轍,所以不排除,虎方曾是龍山時期北方王朝的諸侯之一。
這些龍和鳳的玉雕,對商代玉雕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可以想象商的祖先,與南方部落都有著十密切的關(guān)系。
這樣的玉鷹,人們會以為它出自于北方的紅山文化,但是它竟然是南方的作品。難道,石家河人的祖先,曾經(jīng)是東北的移民?這讓人想起炎、黃大戰(zhàn)之時,北方的應龍和玄女最后都沒有北返的傳說。透雕的玉鳳,更是一絕,就算是商代晚期的作品,也少有能與之相比。
這些笄,都飾有鷹的圖象,在整個龍山時期,黃河流域都曾出土過類似的物件。就連神木石峁遺址也不例外,看來,石家河才是這些鷹形玉笄的老家。
石家河出土的玉笄有很多,這與石家河出土的神像很不相配,也就是說,那些神像,可能并非是石家河人形像的寫真。也許,他們雖然在南方,但卻是北方人的打扮,或者,這些笄是分性別使用的,神是男性,不用笄,而貴族女子才用笄?
玉柄形器,這讓我們看到了夏代玉柄形器的一些原形,但是,它們又和良渚大量出土的玉錐形器很接近,而實際上,石家河文化晚期已經(jīng)進入夏代的紀年。
總的來說,這些物件有著后良渚時期和龍山時期的色形,即既有著良渚文化的殘跡,又有著山東龍山文化的烙印。
玉喇叭,曾在凌家灘出土過一只,但是在這里出土了三只,所以,石家河文明總有著長江文明揮之不去的色彩。玉喇叭用途不明,可能是組佩中的一個物件,也有可能是某種樂器的配件。
這些圓牌,大概是一種帽飾,相當于后來的帽準?
這些玉璜的樣子已經(jīng)很舊了,它們最少是五千年前長江流域的舊物,只不過,這些舊物與石家河遺址相重合了。
但至少有一部分玉璜是新式的,比較精美,這是典型的炎帝族的玉璜,不同與良渚玉璜,或許,這反映了新老南方部落在文化上的融合。
玉璧一直在中國各地流行著,這種古老的玉器有著很強的生命力,在長江、黃河流域都有,也一直在流行。
這只琮出土于湖南,年代非常晚了,龍山時代的琮在湖南極少見,在四川較多。還有一只殘琮出土于荊州,也都是龍山時代的琮。龍山時代的琮黃河中西部出現(xiàn)較多,當然這些琮都已不是良渚制式的琮。
這里出現(xiàn)了兩只玉璋,讓人想到了“禹娶涂山,執(zhí)玉帛者萬國” 的傳說。在中國,什么樣的玉器分布范圍最廣?在裝飾玉器里面,傳播最廣的是玉玦,而禮器之中,傳播最廣的不是玉琮或者玉璧,而是玉牙璋。玉牙璋極有可能是各地諸侯或者方國臣服于中央王朝的憑證,無論各地區(qū)的文化差異有多大,總有牙璋出土,他們曾出土于香港、海南、越南、福建,這些都是極偏遠的地方。
商、周遺址出土的帶有石家河文化風格的神像,還有英、美一些博物館展出的石家河式神像。這是饕餮還是祝融,一切有待于研究。
良渚和紅山,一南一北兩大玉器文化閃爍的耀眼光芒,令石家河玉文化黯然失色,鮮為人提及。但仔細研究會發(fā)現(xiàn),石家河玉器如同遠古的和氏壁,如果剝掉玉皮,其燦爛輝煌不亞于良渚,紅山。
Hash:dbc7696079c06a338f0d7fb8ab65ec802162a258
聲明:此文由 國韻文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