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住城市記憶,探訪余杭章太炎故居
在余杭,除了有大運河這處世界文化遺產以外,還有一筆我們倍感自豪的文化財富,就是那些散落在余杭大地上的眾多鄉(xiāng)土建筑。2009年—2017年期間,余杭境內有近200多處農村歷史建筑得到修繕。
(請在WIFI情況下觀看)
章太炎
在舉世聞名的京杭大運河的南端,余杭倉前的塘河畔,曾經誕生過一位中國近代民主主義革命家、思想家和超一流的國學大師。他就是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璀璨星空中一顆熠熠生輝的巨星——章太炎。
章太炎(1869.1.12—1936.6.14),名炳麟,幼名學乘,曾改名絳,字枚叔,號太炎。生于斯長于斯的章太炎,自幼就接受祖、父、兄輩極其嚴格的漢學熏陶和排滿抗清的教育。青少年時期就立下以天下為己任的鴻鵠之志。23歲后離家赴杭求學,后投身于推翻滿清腐朽統(tǒng)治的運動,開始了波瀾壯闊的革命生涯和學術生涯,成為“一身而二任”的革命家和學問家。
他一生被清廷七次追捕、三入牢獄而矢志不渝,“并世無第二人”;
他一生留下的四百萬字的學術著作,涉及小學(文字、音韻訓詁)、經學、諸子學、史學、文學、哲學、醫(yī)學、佛學等,是中華文化寶庫中彌足珍貴的財富;
他一生弘揚國學,嘔心瀝血培養(yǎng)了一大批大師級的人才,在傳統(tǒng)文化的薪火傳承上作出了極大的貢獻;
他一生性行耿介,愛國情深,晚年還抱著病弱之軀奔走在抗日救亡的第一線……
魯迅先生曾經高度評價這位對其影響最大的恩師:“太炎先生留在革命史上的實在比在學術史上的還要大,戰(zhàn)斗的文章乃是先生一生中最大最久的業(yè)績。”
“大好頭顱拋不得,神州殘局豈忘君”,太炎先生雖然已經離我們遠去,但他的業(yè)績和精神卻彪炳史冊,輝耀古今。太炎先生是從倉前走出去的中華民族的優(yōu)秀兒子;太炎先生不僅是余杭的驕傲,浙江的驕傲,更是中國的驕傲!
對太炎先生的一生我們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了解,接下來我們再了解一下故居的概況。
故居坐北朝南,位于老街的中段。說到老街,我們也來了解一下老街的歷史。據(jù)清朝嘉慶年間的《余杭縣志》記載:臨安便民倉在縣東十里,今名其地曰倉前。也就是說倉前鎮(zhèn)的命名距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了。800年后的今天,倉前又成為全國“四無糧倉”的首創(chuàng)地。晚清“四大奇案”之一的楊乃武與小白菜案中涉及的錢記愛仁堂藥店遺址也在此地。就是這樣一個古老的小鎮(zhèn)孕育了一代儒宗——章太炎先生。
那么故居是怎么發(fā)現(xiàn)的呢?1985年文物普查時發(fā)現(xiàn)此地為太炎故居,因為倉前老街上的人都把這座老房子叫做“章六房”,據(jù)周圍老人回憶,太炎祖上確為六房。1985年之前,故居里開過旅館、供銷社、學校、稅務所、搬運工會、食堂、供銷社社員住房,一進還開過“培昌南貨店”。1985年發(fā)現(xiàn)之后,當時的余杭縣政府撥款修復,1986年正式對外開放。并公布為余杭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7年又上升為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06年又上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故居共四進一弄,建筑面積為811平方米,前三進為晚清建筑,第四進為民國初年所建,每進的主體均面寬三間、硬山頂,呈縱向逐層推高,并由東側過弄前后貫通,各進間既相互關聯(lián)又相對獨立。
2009年我們對故居進行了全面的維修和重新布展,在2010年6月14日,太炎先生逝世74周年,對外試開放。2011年1月12日太炎先生誕辰142周年正式對外開放。布展后的故居,前三進充分保留了太炎先生青少年時期的生活場景,充分體現(xiàn)“請大師回家”這樣一個布置理念,第四進作為陳列用。
哇!原來章太炎故居里還藏著這么多的故事
這些被歷史封存的鄉(xiāng)土建筑里
有沒有保留你的余杭記憶呢?
END
圖文:余杭文體
圖片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lián)系小編刪除
Hash:96073c7aa75dfb5375e3142d0fd80efb735e7d1b
聲明:此文由 杭州歷史建筑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