碑林記憶之三學街
編者按
碑林區(qū)歷史文化積淀深厚,古色古香的街巷縱橫交錯,為了讓大家更好了解碑林古街巷的歷史文化典故,我們將不定期推出碑林記憶之老街巷系列,歡迎大家關注支持。
三學街街區(qū),南端與中國最為完整的西安城墻緊鄰,西邊與號稱大南門的永寧門相望,四下馬陵、柏樹林,文昌門、順城巷,安居巷及書院門西口南大街,東木頭市等數(shù)條大小街道,圍出一個四四方方規(guī)整面環(huán)以的街坊。
三學街街區(qū),歷史上形成了“一廟三學”,即 “官學與文廟同地”的格局?!叭龑W”一名西安府學,一名咸寧縣學,加上長安縣學,一下成了老西安官學教育集中之高地,而遐爾聞名?!耙粡R”為文廟,也叫孔廟?,F(xiàn)今成了碑林博物館所在地。
《續(xù)修陜西通志稿》記載:“西安府學在省南門之東,設教授一員,訓導一員。西安居省會,故三學而廟(孔廟)一。咸寧邑治在東,故學亦在東; 長安邑治在西,故學亦在西; 府學居中,名曰三學?!?/p>
西安府學
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在長安城務本坊(今文昌門外仁義村一帶)設立國子學、太學和四門學。唐末天祐元年(公元904年)佑國軍節(jié)度使韓建放棄長安宮城和外郭城,以皇城為主縮建長安城,名為“新城”, 太學從移務本坊移于城內(nèi)“尚書省之西隅”,太學后來移遷三學街街區(qū),成為京兆文廟。即今日之碑林博物館。
值得一說的是太學,屬全國最高教育機構,就誕生于長安。漢武帝罷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納董仲舒的建議,始在長安建立太學。而董子祠就在三學街緊鄰之下馬陵。而建孔廟也最早始于西漢長安城,從漢平帝始,并開創(chuàng)了太學立廟,祭祀孔圣的先河。
太學立廟,其實早在周代就初步形成?!抖Y記·文王世子》中有:“凡始立學者,必釋奠于先師先圣?!奔茸鳛楣糯鷮W校的一種典禮,又是學校的一項制度。所祭奠者,在周代為周公,漢代以后加入孔子。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后多建孔廟(也稱文廟、夫子廟)。唐朝貞觀四年(公元630年),太宗下詔:“天下學皆各立周、孔廟?!弊源丝讖R遍及九洲。
北宋景祐元年(公元1034),知永興軍事范雍奏準,在京兆文廟創(chuàng)辦了京兆府學。元豐三年(公元1080)將京兆府學遷至“府城之坤維”。崇寧二年(公元1103)又遷至“府城之東南隅”,即今府學巷處。其后,金京兆府學、元奉元路學、明清西安府學,皆沿設于此。
幾棵千年唐槐,虬枝婆娑,蒼翠蓊茂,郁郁蔥蔥,簇擁在孔廟碑林與府學巷之間,給你一種古風悠悠的爽氣。
人們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試的年頭稱“槐秋”,考試的月份稱“槐黃”。 《三輔黃圖》載:漢朝在京城長安的太學附近街上種有一排排槐樹。唐李淖《秦中歲時記》載:“槐花黃,舉子忙。”太學、文廟旁種槐樹,意應在此。
古人認為槐樹進祿,而且古漢語中槐與官相連。槐樹亦被稱為“國槐”。有傳說國槐為唐高祖李淵在長安所封,并得名。因而,每當筆者佇立在這幾棵唐槐之下,就深感這三學街中“一廟三學”內(nèi)涵深厚。
碑林博物館鄰三學街的這面墻上,一棵高大粗壯千年唐槐,一斜枝騎墻而過,形成一景,甚為奇異。槐蔭下半遮半掩一面巨型磚壁。壁長三丈,高丈余,青磚到頂,墻壁高闊,墻頭雕有花朵和云紋,給人古樸整飭的美感。壁正中鑲嵌有兩個蒼勁有力的描金大字“孔廟”, 筆力雄渾,結體寬博而大氣磅礴,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是由清末陜西著名書畫家劉暉所書。
劉暉 (公元1851—公元1926) 字元賓 , 號春谷, 陜西長安人。當年就住在白鷺灣。清末舉人,曾任四川永寧縣知事,辛亥革命后任長安商務會長,曾主講于“少墟書院”。書法諸體皆能,尤長篆書和行書。精于篆刻。著述有《秦漢瓦當考》《景教入中國考》《石鼓賦》等。碑林博物館出版有《劉暉書畫選》。西安城西門“安定門”三個字,就是劉春谷題寫的,可見其在陜西畫壇影響的無比巨大。
而“孔廟” 兩字能保存至今,其中有一段逸聞趣事。說“橫掃一切”“破四舊”的無產(chǎn)階級文化大革命來臨之際,碑林博物館這面南墻上“孔廟” 二字被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眼看將逃不脫被搗毀之命運??陕斆鞯谋秩?,用泥灰把磚墻壁糊住粉成白墻,再用紅油漆刷了一條毛主席語錄。借助毛老人家的語錄,神奇保護這面“孔廟” 二字的墻壁。曾任碑林博物館館長、書法家的高峽先生說:“記得1966年文化革命初起時,闖進來了一批可能是革命串聯(lián)來西安,河南洛陽的紅衛(wèi)兵,聲稱他們在河南砸了孔廟,要砸碑林的孔廟。那時正好碑林臨時組織了紅衛(wèi)兵,做了十多個袖章,讓職工戴上阻攔,說封資修的東西我們已經(jīng)清理過了,這里是碑林,不是孔廟,國家文物保護單位。河南洛陽紅衛(wèi)兵懷疑地質(zhì)問我們碑林的紅衛(wèi)兵為啥年齡大?也被搪塞過去。終于這一批年輕的紅衛(wèi)兵才退走。而給南墻上“孔廟” 二字糊泥,寫上毛主席語錄。就是要把孔廟兩字蓋住,否則就不好說啦!”這讓我對碑林人的智慧,不得不佩服至極。
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廢科舉,改學制,西安府學停辦。府學內(nèi)建筑,歷經(jīng)百年風雨滄桑,歷史變遷,已損毀散落,難得一見完整的磚瓦和木石雕刻啦!。好在有乾隆年間《西安府志》記載,才能讓后人大概了解府學內(nèi)建筑分布。“大門前有坊,內(nèi)有泮池,儀門內(nèi)當甬道為魁星樓,中為明倫堂,兩旁四齋,曰志道、據(jù)德、依仁、游藝。堂后為尊經(jīng)閣,閣后神器庫。”
時光荏苒,白駒過隙,走近今日府學巷,已難覓舊時光景,唯見小巷一分為二,形“丫”字型,三岔口處的三學街社區(qū)委員會即為魁星樓舊址,其北今已改造成碑林博物館展室。
長安縣學
縣學,為縣級學府。始于宋金,建筑規(guī)模、師資配置,以及地位自然和省一級的府學,不可同日而語。
府學巷西即為長安學巷。長安縣學原在西安府城西門外西關正街上,明洪武三年(公元1370年)移于府城內(nèi)西大街縣治西,成化九年(公元1473年)巡撫馬文升再徙于府城門東府學西側(cè)。后經(jīng)明萬歷三十七年(公元1609年)、清順治八年(公元1651年)和乾隆七年(公元1742年)多次增修。其主要建筑原有春風化雨坊、射圃、魁星樓、泮池等。現(xiàn)僅存數(shù)棵孤孤單單,樹干老空仍郁郁蔥蔥的古槐樹和空寂的大門、二道門。
長安縣學的建筑單單從這兩處門址來看,比關中書院要簡陋樸素得多,這也是縣級學府同省級學府的差別吧。也只有大門檐下的簡單木雕能顯示出此處曾經(jīng)的風光一時。
明清時咸寧、長安二縣依鐘樓東西分治,而把長安縣學建在咸寧縣的地界上,可能是為了扎堆集中,形成一個中心,以方便統(tǒng)一管理。抑或是促進教學,造成一種對比競爭氛圍。
其實,這里面決定因素是尊奉“官學與文廟同地” 的教育傳統(tǒng),以及學子們接受教育首先要尊孔敬圣的禮義制度。因了孔廟在儒學傳播中的歷史地位,孔子地位以達“大成至圣先師”。這才有,無論你歷史如何演變,最終必然形成 “官學與文廟同地”格局。
咸寧縣學
過碑林朝東,就是咸寧學巷。咸寧縣學創(chuàng)自明初,設于咸寧縣治西(今西安市東縣門街西段),歷經(jīng)明清兩代多次增建葺修。原有建筑有儒學大門、明倫堂、博文齋、約禮齋、敬一亭及東西生員齋房等,現(xiàn)尚存 魁星樓和奎星閣。
魁星樓位于西安南門城樓東,傳說在明朝萬歷年間,一年一度的鄉(xiāng)試公榜,咸寧縣被剃了光頭,竟無一人上榜,使得本地的父母官顏面盡失,深感愧疚。為了咸寧縣文脈興旺,只有以求文曲星護佑,并在縣學對面城墻上建造了這座供奉魁星神像的魁星樓,希望咸寧縣秀才們能文光射斗牛。該樓臺基為正方形,邊長9.4米,樓兩層,通高為14.65米,均設有回廊。建于明朝萬歷四十七年(公元1619年),后來遭兵火所毀。清代乾隆四十六年(公元1781年)陜西巡撫畢沅在大規(guī)模維修城墻時,曾予以恢復,后來民國末年又遭圯毀,1986年在原址復建。樓閣為塔式四角雙滴檐,畫棟雕梁,華貴中孕典雅之風韻,壯觀中顯俊朗之精致,紹凡脫俗,獨有一份文氣向四方彌漫。
現(xiàn)存的奎星閣,已被層層民居包圍,所留空間不足盈尺。閣高兩層,二層北有龕,內(nèi)供泥塑魁星一尊,單腿高抬,雌牙裂嘴,面目猙獰,煞是威猛??上У谝粚右蜒蜎]在民居房屋之中,想靠近十分困難。只有期待三學街區(qū)開發(fā)建設折掉這些有礙觀瞻的現(xiàn)代建筑垃圾后了。
咸寧學巷在清代建有“崇圣祠”和“文昌宮”, 民國時先后傾圮。殘跡修補后為“健本小學”所用。清末,同盟會員焦子靜等人西大街富平會館創(chuàng)辦“健本學堂”。 作為同盟會秘密機關。健本學堂為反清革命培養(yǎng)了不少人才,胡景翼就是其中之一。 辛亥年后,改為健本小學。1948年移至咸寧學巷。五十年代,改名三學街小學。今碑林區(qū)少年宮是也。
此外,街區(qū)內(nèi)還包含了關中書院、臥龍寺、寶慶寺等知名文物保護單位,再有柏樹林、大吉昌、安居巷、書院門文化一條街等老街巷。以及文昌門外文藝路上匯聚的多家文藝單位,陜歌、京劇院、戲曲研究院、省人藝、省雜技團、西安市群藝館等。朝外延伸還有下馬陵的漢董仲舒墓、董子祠,東木頭市清代左宗棠的左公祠。顯示這街區(qū)文脈深厚,歷史悠久,西安非同一般的文化氣質(zhì)和那獨一份雍榮爾雅。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現(xiàn)任西安市詩書畫研究會名譽會長、西北大學中國節(jié)慶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磚漢瓦研究會副會長、西安市文史館館員。系中國作協(xié)會員、國家一級作家。出版詩集《哭泉》《靈石》《夢石》《朱文杰詩集》(上、下卷);報告文學《老三屆采訪手記》;散文集《清平樂》《拾穗集》 《長安回望》《吉祥陜西》(上、下卷),《郵票上的美麗陜西》。
(來源:碑林區(qū)文化體育局)
END
Hash:71ce9b66dbe42a09cf79d0e04cfadc04e2d4b6a6
聲明:此文由 魅力碑林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