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湖群山里,探尋蘇軾留在杭州的印記
游杭州,如同讀一部經(jīng)典小說,小說里的主人公,是蘇軾。
蘇軾兩度赴杭。
第一次是1071年-1074年,在與王安石變法的矛盾中,35歲的蘇軾感到“眼看時事力難任,貪戀君恩退未能”(《初到杭州寄子由》),主動申請外派,到杭州任通判。
第二次是1089年-1091年,為避元佑黨爭,52歲的蘇軾又以龍圖閣大學(xué)士的身份出任杭州太守。
冷泉亭——蘇軾在杭州的辦公之所
在杭州,他的文學(xué)作品噴薄而出:有學(xué)者統(tǒng)計,作詩39年的蘇軾,平均年產(chǎn)量60首,在杭州期間,幾乎每年產(chǎn)百首。在杭州的群山古道中穿行,偶爾會遇到蘇軾寫的各種碑文。
石屋洞——蘇軾題刻
現(xiàn)在,就跟著“老市長”蘇軾,循麥嶺古道和梅嶺古道,探尋蘇軾留在杭州的印記。
01.麥嶺古道
從滿覺隴東經(jīng)石屋嶺可到達南高峰、三臺山下的小麥嶺和大麥嶺。大小麥嶺地處西湖南北兩山之間,因早先這里適宜種麥而得名。當(dāng)年蘇提尚未筑成之時,從北山到南山最便捷的通道就是麥嶺。
北宋以前,杭州城里的官商、老百姓往靈隱、上天竺進香拜佛時,往往先坐船經(jīng)西湖水面,然后在湖西的赤山埠、茅家埠等處泊舟上岸,再取道麥嶺出洪春橋經(jīng)九里松前往,所以當(dāng)年麥嶺又是熙熙攘攘的燒香大路。
當(dāng)年蘇軾與同僚好友前往天竺途經(jīng)大麥嶺時的摩崖石刻,如今依然字跡清晰。
02.梅嶺古道
從靈隱通往天竺、梅家塢的梅靈古道如今已開辟成富有現(xiàn)代山野氣息的山間公路。千年前的北宋,蘇軾常常騎馬至冷泉亭辦公。他曾寫詩贊冷泉,說“在郡依前六百日,山中不記幾回來”。600日,兩年光陰,可見其愛之深。
在杭州,他與好友辯才法師于上天竺交游。在杭期間,蘇軾曾寫下“僧圓澤傳”,描寫了唐朝僧人圓澤和李源兩個男人三世友誼不改的感人傳說。
今天,到靈隱寺天竺法鏡寺不起眼的小路上,游客們還可以見到三生石,上面鐫刻了蘇軾寫的“僧圓澤傳”,記錄了蘇軾在杭州的過往。
03.石屋洞
947年前,蘇軾與友同游石屋洞,刻下了25個字:“陳襄、蘇頌、孫奕、黃灝、曾孝章、蘇軾同游。熙寧六年二月二十一日?!边@是蘇東坡留在杭州的目前為止發(fā)現(xiàn)最早的摩崖題刻。
04.煙霞洞
煙霞洞匯集了五代、宋代、清代和1979年補塑的四個時期的造像。五代羅漢造像被學(xué)術(shù)界一致公認為是現(xiàn)存最早的十六羅漢。
05.三臺閣
三臺閣位于風(fēng)光旖旎的三臺山頂,為游客登高望遠的好去處。臨閣遠眺,山巒疊翠,碧湖如鏡,湖西全景可盡收眼底。
站在閣中,大家極目遠眺,可見西湖、龍井、茶園、山脈錯落有致,這三臺山路串起的一溜美景正可謂“登山兼可看湖,游湖又可賞山”。
06.大麥嶺
《大麥嶺蘇東坡摩崖題記》是杭州現(xiàn)存唯一的蘇東坡題記原物,位于大麥嶺東麓,系北宋元祐五年(1090)蘇軾第二次來杭任知州時,與王瑜、楊杰、張壽同游天竺過麥嶺時所題。
07.飛來峰
飛來峰面朝靈隱寺的山坡上,遍布五代以來的佛教石窟造像,多達三百四十余尊,為我國江南少見的古代石窟藝術(shù)瑰寶,堪與重慶大足石刻媲美。
蘇東坡曾有“溪山處處皆可廬,最愛靈隱飛來孤”的詩句。
西湖群山像一個天然的畫卷,留下了蘇軾的印記。這些印記不是像在博物館里一樣只能隔著玻璃觀賞,它們就分布在群山之中,你可以去尋找它,觀賞它,觸摸它。
-END-
編輯|Doris
部分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luò),如有侵權(quán)請聯(lián)系刪除
有溫度的人文旅行,藝旅文化一直在路上!同各個領(lǐng)域的文化達人、文化專家和大家同游中國,探索世界,重返歷史現(xiàn)場,尋訪文明遺跡。關(guān)注公眾號“藝旅文化”,解鎖更多文化體驗。
Hash:1c93a3e47f5d730da577437a90f6bae2225741c1
聲明:此文由 藝旅文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