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古城區(qū)要建造42座牌坊
古樓西大街進士坊
古樓大街孝行坊
傅氏先塋牌坊文革中被砸毀1957年拍攝
聊城古城是一座具有一千多年歷史的文化古城,關于早期牌坊的建筑記載,由于時間關系,可考的史料不多。但明清時期,關于古城牌坊的記載還算不少。
據康熙二年聊城狀元傅以漸作序、何一杰等修撰的《聊城縣志?建置志》“坊牌”記載:聊城城內共有牌坊56座,其中明代建53座,清代3座,東門里樓東大街8座,包括魁第坊、進士坊、三俊坊、繡衣坊、奕世承恩坊、金榜題名坊、八世科第坊、九代恩光坊。
清光緒三十二年陳慶蕃、葉錫麟、靳維熙等主修的《聊城縣志?建置》“坊牌”記載:聊城城內共有牌坊19座,其中明代13座,清代6座,東門里樓東大街兩座,包括八世科第坊和九代恩光坊。
初步規(guī)劃聊城古城內將建造42座牌坊。其中恢復性建設牌坊共19座,景觀節(jié)點性牌坊23座。
聊城城內牌坊原有:
一、東關大街
東關大街見于清代縣志的有牌坊13座,分別是:
黃甲開先坊,洪武年間進士丁志方立;丁志方正德九年進士,仕至參政。
耀英坊,永樂年間舉人梁棟立;
青云接武坊,景泰舉人丁毅立;
鐘秀坊,天順舉人梁璉立;
世美坊,成化舉人丁璉立;
經亞坊,弘治舉人王祿立;
繼美坊,弘治舉人丁孔暲立;
五馬歸榮坊,進階同知郝希賢立;
進士坊,正德進士丁孔暲立;
旌青孝行坊,孝行裴俊立;
東省掄魁坊,嘉靖癸卯舉人丁懋儒立;
南宮吁俊坊,嘉靖乙科進士丁懋儒立;
敕贈坊,封光山縣知縣丁堯佐立。
二、樓東大街
八世科第第九代恩光坊,在東門里“許府”大門前,距東門口約有五六十米。此牌坊建于明末,毀于民國,矗立街心三百余年。子孫中科第而父祖受皇恩封贈即稱恩光。
據 宣統二年刻印的《聊城縣志》載,八世科第坊是紀念平山衛(wèi)(明代聊城曾設東昌、平山兩衛(wèi),負責漕運安全管理)許氏家族中的舉人或進士許麾、許堂、許路、許東 望、許觀象、許東漸、許正學、許典學等八人而建。許麾,成化丁酉科舉人;許堂,弘治舉人;許路,弘治甲子科舉人;許東望,弘治甲子科舉人,嘉靖戊戌科進 士;許觀象,許路曾孫,萬歷戊子科舉人;許東漸,許路之子,嘉靖丙午科舉人;許正學,許堂曾孫,萬歷辛卯科舉人;許典學,許正學胞弟,萬歷丙午科舉人。他 們都曾名揚鄉(xiāng)里,在聊城具有很高的威信。
明代共有五座牌坊立于牛天麟府的前、后門處。
進士坊是牛天麟考中進士后立的;
繡衣坊繡衣坊是牛天麟擔任御史后立的。牛天麟,正德三年(1508年)進士,授武陡縣(河南)縣令,升至監(jiān)察御史。
奕世承恩坊奕世承恩坊是牛天麟父親牛政和祖父牛升被朝廷誥贈右副都御史后建立的。這三座牌坊都位于牛府的北門附近。
在樓東大街上另有為牛天麟而建的“大中丞坊”和“大廷尉坊”,在古樓的東南方向,即牛府的南門附近。
樓東大街明代時還有四座簡介如次:
魁第坊:是為景泰元年(1450)舉人朱舉建立的。
孝行坊已 建成。已建成的樓東大街“孝行坊”為“四柱三間五樓”形制,東側上方寫著“孝行坊”三個大字,西側上方則寫有“順德可風”四個大字。牌坊東西兩面的兩側石 柱上都刻有對聯。牌坊上部不但刻有“雙龍戲珠”“獅子滾繡球”等吉祥圖案,而且有二十四孝內容的人物圖案。牌坊底部設有“抱鼓石”,起到穩(wěn)固石柱的作用。 這座牌坊的主人為明朝孝子朱舉??滴醵辍读某强h志·建置志》記載:“是有名的孝子,皇帝下旨樹牌坊表彰他”。
金榜題名坊:在東門內。為嘉靖十六年(1537)舉人、嘉靖二十三年(1544)進士朱熙載立。朱熙載,平山衛(wèi)人,官至陜西參議。其祖父朱榮,字世昌,成化四年(1468)舉人,官至苑馬寺少卿。
三俊坊:嘉靖七年(1528),田濡、陳鉞、許東望同時考中舉人,被人譽為“三俊”,共同建立了這座牌坊。田濡,字少生,嘉靖八年(1529)又考中進士,官至南京太仆寺卿。陳鉞,東昌衛(wèi)人,任職遵化知縣。
節(jié)孝坊,在樓東為某妻某氏建;
三、樓西大街
進士坊康熙二年建,《聊城縣志》記載:在樓西,正統為張勉建。張勉,正統四年進士,仕至戶部郎中。
四、樓南大街
鳳祥千仞坊康熙二年《聊城縣志》記載:“明弘治年間,為舉人許成名建。
節(jié)孝坊節(jié)孝坊在樓南大街為生員劉澤盛之妻孫氏立的。
五、樓北大街
承芳坊康熙二年《聊城縣志》記載:“在樓北,弘治年間為舉人梁相建”。
六、狀元街
狀元坊位于街的中部,元代馬氏擢高科,郡人建牌坊榮之;據清末《聊城縣志》轉引《永樂大典》的記載:元朝有一位馬姓書生,科舉高中,家鄉(xiāng)人為其建立牌坊以彰顯榮耀。《永樂大典》所記載之“馬氏”,就是元代首科蒙古色目人榜狀元護都沓兒。馬氏系其漢姓。
護 都沓兒又名護都答兒,元延祐二年乙卯科(1315 年)右榜狀元。依例授為集賢修撰?!对贰芳o第二十五卷仁宗之二中記載:“三月乙卯,廷試進士,賜護都沓兒、張起巖等五十六人及第、出身有差?!保ㄋ脑拢?“辛已,賜進士恩榮宴于翰林院?!薄靶脸?,賜會試下第舉人七十以上從七流官致仕,六十以上府、州教授,余并授山長、學正,后勿援例。”
昭勇坊在今狀元街??滴醵赅嚤憬?。明代鄧氏世襲昭勇將軍,故名。此后鄧秉恒曾孫鄧鐘岳狀元及第。
七、二府街
聊城“二府街”是東昌府“同知署”的所在地,同知為知府的副職,“二府”是府
同知的別稱,即第二知府之意,“同知”負責分掌督糧、捕盜、海防、江防、水利等。司馬是同知的別稱,故二府街也叫司馬街。明代后期至清代前期,二府街有兩座牌坊矗立。
青瑣納言坊, 為都給事中田濡立;田濡,字少生,別號南畹。嘉靖八年(1529年)進士,初授行人司行人,擢授工科給事中,甲午遷禮科右給事中,再進刑科都給事中,嘉靖 中,再擢南京太仆寺少卿、正卿。忠正耿直,不畏權勢。田濡在監(jiān)修都城時,曾劾治不法宦官多人。后又彈劾吏部尚書汪和武定侯郭勛貪橫無狀,受到時人贊譽。他 對當局“馬政”的弊端,提出切實可行的改進建議,受到嘉許。老年退職歸里。又說田濡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進士。
遺澤揚休坊,為誥贈少卿田壽立。田濡的父親田壽,任職廣昌縣訓導,誥贈太仆寺少卿。
八、前王園街
蘭省正堂坊是為任克溥立的;
恩綸重褒坊是為任懷茂立的。
任克溥于清順治二年(1645)中舉,順治六年(1649)成進士,初授河南省南陽府推官,歷經升遷,于順治十七年(1660)任翰林院提督四驛館太常寺少卿。
任克溥的父親任懷茂被誥封同等職位。于是宅前樹立起兩座巍峨壯觀的牌坊,一是為任克溥立的“蘭省正堂坊”,一是為任懷茂立的“恩綸重褒坊”。
任 克溥為官清正,機智多謀,才智過人。還鄉(xiāng)后,在聊城北壩村筑綺園和敦睦堂,自居其中,與家人團聚。康熙年間,任克溥曾任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刑部左侍郎等 職,后加刑部尚書銜??滴跞四辏?699),康熙皇帝南巡,過臨清,克溥前往接駕??滴跛氖辏?703),康熙再次南巡,過聊城,至綺園,賜“松 桂堂”匾,并題“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青山原不老,為雪白頭”聯以贈,賜尚書銜。
九、清孝街
清 孝街曾有“赤帝當陽”坊。清初在此街南頭建有關帝廟,曰“赤帝當陽”。廟宇山門南向,門外有木牌坊一座,上刻“赤帝當陽”,據說是任克溥的筆跡。廟內有殿 宇兩座,前供劉備,后供關帝,均為高大泥塑神像。廟的前后有古槐數株,夏日濃蔭蔽日,涼爽宜人。廟毀于何時無考,兩棵古槐尚存。
六、樓西大街
據宣統二年《聊城縣志》載,縣衙門前原有“ 興禮坊”,街名由此而得。
十、傅家墳
誥贈三代坊,在城南傅氏先瑩(傅家墳),為贈光祿大夫武英殿大學士傅諭、傅天榮、傅思敬建。聯曰:“浩浩陰功,千年篤佑狀元后;煌煌誥命,三代同稱宰相家?!睓M批“皇恩寵賜”。
張總鎮(zhèn)坊,在瑩前,為御前侍衛(wèi)南陽鎮(zhèn)總兵張軾建。
十一、文明街
文明坊,在文明街,“文明坊碑”在文明街南首;
十二、閘口北
閘口北運河西關帝廟前有木制“赤帝當陽坊”
另外,據宣統聊城縣志記載,聊城古牌坊還有:
金繩坊、文化坊、常平坊、琳宮坊;
玉井坊,在神宵宮前;
雄藩坊;
麟碣坊,在東昌府學;
武定坊;
城隍廟街和辛巳牌坊口的兩座牌坊,不知毀于何時。
Hash:e8ce0b9f93aba2d7102e40f3a9ec5fd68b582f19
聲明:此文由 聊城新聞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