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圣古廟何其多!只因法力無邊,這些村子紛紛請洪圣大王坐鎮(zhèn)
廣州瀕臨南海和珠江出???/a>,地處亞太海洋交通要沖,擁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良港區(qū)、地理區(qū)位優(yōu)勢和深廣經(jīng)濟腹地。廣州因海而興,倚海而立,成為舉世聞名的東方大港、中國海外貿易中心和海上絲綢之路樞紐,海洋經(jīng)濟、海外貿易歷來是廣州經(jīng)濟的強項。
在此過程中,南海神崇拜應運而生,與海絲的發(fā)展歷史有著非常密切的互動聯(lián)系。南海神信俗的歷史遺跡,成了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遺產的重要代表。
南海神 / 廣利王 / 洪圣王南海神名祝融,本是南方居民的始祖,又號祝赤。南方屬火,火又是光明的象征,而火之本在水,因此祝融合水火于一神。歷代加封其為“南海廣利洪圣昭順威顯靈孚王”,俗稱廣利王或洪圣王。
南海神主管海上風云,據(jù)說法力無邊,凡雷電潮汐,疾風波濤,海產奇珍,旱澇水濫,均屬南海神管轄,因此沿海地區(qū)的民眾有祭拜南海神的傳統(tǒng),祈求消災除難,風調雨順,威靈顯佑。
古代的來華朝貢使、中外商人等出入廣州,都要向南海神祈求庇護,以祈“海不揚波,一帆風順”,南海神管轄“遠涉重洋必經(jīng)之地”,因此又被譽為“海上外交之神”。
洪圣古廟何其多,黃埔的你見過幾座?洪圣古廟(簕竹舊村)
洪圣古廟(簕竹舊村) 位于東區(qū)街火村簕竹舊村街14號。始建于明代,曾多次重修。坐北朝南。面闊三間9.2米,深兩進16.8米,占地面積154.6平方米。懸山頂,龍船脊已毀,人字封火山墻。正立面青磚石腳墻,雕花封檐板,其余為夯土墻。
頭門面闊三間9.2米,深兩間6.3米,十一架,檐口2條石柱,次間設木連系枋,兩側墀頭已損壞,大門口石匾額刻“洪圣古廟”四字,石夾門口有石刻對聯(lián)“靈德歷朝徽赫濯 渥恩隨地沐休嘉”。
天井寬3.6米,深3.5米,兩廓各寬2.8米,東廊鑲石碑4方,分別為《贈地帖碑》《重修南海神廟碑記》《重修南海神廟碑記》和《重修本鄉(xiāng)洪圣廟碑記》,記錄贈地帖及各次重修事。第一次重修在清嘉慶丁卯年(1807),后又多次重修,最后一次重修在民國九年(1920)。
后殿面闊三間9.2米,深三間7米,十三架,檐口2條石柱,中間4條金柱。神像已毀,墻壁破舊,梁瓦腐敗,已屬危房。
《重修本鄉(xiāng)洪圣廟碑記》碑文如下:
《重修本鄉(xiāng)洪圣廟碑記》
□□典所載,能御大災,捍大患,有功德于民者則祀之。今洪圣大王是能御災捍患,有功德于民者,所以□□□□御祭于波羅各鄉(xiāng),建廟以奉祀,皆仰其神靈,而沐其恩澤而為之也,豈獨吾鄉(xiāng)之奉祀而已哉。然吾鄉(xiāng)之建立洪圣廟,原與官山嶺同建,由來久矣。因舊重修,已經(jīng)數(shù)次,今歷歲月多年,又為風雨所飄搖,若不復為重修,則傾頹立至,又何以奉神靈而沐神庥也。但本廟香燈之費,全無積貯,每遇重修,皆計戶口科合以為使用而已。今亦欲依舊科合,無奈屢年饑荒,各家貧乏者多,官山嶺遂不允科合,是則此廟任其廢墮也。吾鄉(xiāng)之人,見此廟為一約之香火,豈可任其廢墮哉。遂倡率檢題銀兩以勷美舉。廟成之日,勒碑于廟,以垂永遠。庶使科合無幾,而貧者亦易矣。于是各皆踴躍樂助,共解慳囊。遂卜吉重修,鳩工庀材,不日成之,此皆神仿默佑所至也。將見輪奐翚飛,而廟復興,神靈顯赫,而家家共沐洪恩于靡崖矣,是為記。 (按:助銀芳名略) 嘉慶元年仲秋建書立石洪圣古廟(火村)
洪圣古廟(火村)位于東區(qū)街火村蟹口山西側荔枝山舊路口。始建于明代,清乾隆壬子年(1792)重修。坐南朝北。面闊三間11米,深三進24米,占地面積264平方米。懸山頂,雕花封檐板。
頭門前廊面闊三間11米,深兩間6米,十一架。博古脊。前檐兩條石柱,蝦公梁。正面為青磚石腳墻,其余墻壁為石腳夯土墻,石板地面。石門夾,上方石額刻“洪圣古廟”四字和“乾隆壬子重修 仲冬吉旦立”字樣。后檐2條石檐柱。
頭門后天井寬11米,深2.5米,無兩廊,石砌地面。中堂面闊三間11米,深三間5.5米,共九架。龍艙脊。中堂后天井深2米,寬6米,兩廊各寬2.5米。后堂面闊三間11米,深三間8米,十三架。龍船脊,檐口2條石柱,中間4條石圓柱。
廟內神像、神龕已拆毀,兩側山墻嚴重剝落,檐瓦殘缺,漏雨,屬破舊房,現(xiàn)空置。
------------------------------------------------------
聲明:本文編撰推送屬非商業(yè)行為,如涉及著作權問題,請著作權人或著作權持有人與我們聯(lián)系,聯(lián)系郵箱:3461003623@qq.com(本QQ為工作號,不加好友),我們將妥善處理。轉載請注明轉自“黃埔文化遺產”(ID:hpwhyc)。
Hash:95c45c57f85aa9e364c6e2138cfe865e92178462
聲明:此文由 黃埔文化遺產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