贛南著名仕宦家族中的三支袁氏
一、信豐竹村袁氏
信豐大橋鎮(zhèn)竹村袁氏,始遷祖袁明,隋朝大業(yè)末(公元618年)任江西南康郡丞。因隋末大亂,不得回籍,乃至南野(信豐)之公田坊、武山之陽,地名竹村。袁明觀其山水秀麗乃自嘆曰:此吾之可創(chuàng)基也。遂立業(yè)于竹村。袁氏在竹村立基,凡1396年,名副其實的千年古村。千百年來,竹村袁氏丁裔繁茂,或本地孝第力田,或播衍他鄉(xiāng)異域。自唐以來,竹村袁氏詩書儒業(yè),科第相望,家學淵源,彪炳一時。若以歷史久遠、衣冠之驟發(fā)、人文之蔚起,在偌大信豐、眾多姓氏中,竹村袁氏堪稱翹楚。自唐至清共進士12人。
袁誦之,字孔成(852——912),唐懿宗咸通十三年(壬辰,872年)進士,官大理寺卿。
袁啟之,字孔彰(849——913),唐僖宗中和元的年(辛丑,881年)進士,初授道州永明縣丞,調(diào)弋陽尉,復擢洪州觀察推官。
袁東震,字天拱(987——?)宋仁宗天圣年間進士,其著作《溪山集》行世。
袁應(yīng)瑞(東震之子),字孔宗(1007——1079),宋英宗治平年間進士,授建昌縣丞。
袁在德,字尊三(1100——1172),宋進士,官河南封儀縣丞。
袁補袞,字替猶(1168——1230),登宋光宗紹熙四年(癸丑,1193年)進士,授秘書省校書郎。
袁承恩(補袞之子),字君錫(1194——1253),南宋寧宗己卯科(1219年)南省第一人,官四門助教。
袁文佐,字必達(1230——1295),南宋理宗寶祐年間進士。
袁時敏(惟遜),字逐齊(1403——1478),明永樂年間進士,授后屯經(jīng)歷,復升福建省延平府太守。
袁道廷,字啟盛(1701——1764),乾隆辛巳(1761年)蒙賜進士第,敕授承德郎,禮部主額清主事。
袁鐘秀(懋森),字耘湄,(1701——1764),清雍正壬子(1732年)舉人,乾隆丙辰年(1736)登二甲進士,任四川省順慶府鄰水縣知縣。
清乾隆十六年《信豐縣志》“人物卷”中有袁鐘秀小傳,在其鄰水縣知縣任內(nèi),“俗健訟,多侜張、假案以試令,初至訟牘二百余,乃一一親質(zhì),得其隱情,剖決如流,訟者半息。夫役舊例供于鋪戶,縣正佐及營牟分領(lǐng),河道官塘責綱戶納魚,課悉罷之,民勒碑以頌”,“而川多巖塹廢寺,為奸匪所潛。臬司奏允,填塞拆毀,以杜其弊。鐘秀以邑無書院,乃即以毀寺之材,修建書院,而藉僧田無主者,以充生徒膏火”。離任時,百姓“咸以其去為惜”。
據(jù)不完全統(tǒng)計,其他由貢入仕者,共18人,任職諸如陜西鹽運副使、山西布政司理問、廣西桂林推官、直隸上海縣丞、浙江海鹽縣丞等,不一而足。
袁廣文(伯卿),字大如,號仲圭,生于明萬歷年間,明辛巳年(1641年)貢于太學,授玉山縣訓導。
袁玭,廣文子,字聲倩,號醒菴??滴醢四辏?669年)貢,授峽江訓導,擢山西交城縣丞。
竹村袁氏科舉、仕宦表
(以上資料摘自信豐縣政協(xié)編寫的《信豐往事》一書。)
雩都(于都)西郊(今貢江鎮(zhèn))袁氏
于都西郊袁氏(袁端家族)自袁端起四世有進士兩人、舉人兩人。
袁端,字自中,雩都西一坊人。景泰元年庚午(1405)中江西鄉(xiāng)試,二年任程鄉(xiāng)縣教諭,遜志苦學,行已端方,樹立學校,教誨生徒,程士為之丕變。遷永興縣教諭,升順慶府教授。初,端署永興教諭,時奉勘合撰修《郴州實錄》,寓京師,上書條十事:一曰隆圣學以端天下之本;二曰開言路以決天下之弊;三曰正士習以清天下之俗;四曰謹官常以善天下之治;五曰策賢良以任天下之事;六曰去貪暴以安天下之民;七曰修武備以防天下之變;八曰久任使以成天下之化;九曰節(jié)財用以濟天下之乏;十曰嚴保舉以收天下之才。疏入,憲宗嘉納之,奉旨該禮部著擬復奏。刑部侍郎何喬新手札與端曰:“疏內(nèi)條議俱中肯綮,詞雖約而意巳盡,置之座右亦可以資圣德?!睂ひ阅咐掀蛐荩綄W使石淮列端行誼上之,都御史張瓚遣官以禮慰留之。任滿當升秩,以養(yǎng)母告歸。既歸,孝養(yǎng)備至,居喪毀瘠逾禮。郭祐嘗曰:“袁公正學懿行,我輩弗如?!蹦竼屎缶共黄穑瑑?yōu)游林下四十年,擇地西郊瀕河處構(gòu)軒自適,名曰適軒,學者稱之曰適軒先生。弘治間纂修《雩都縣志》。所著詩文不為奇崛雕琢語,而溫厚正大,殊類其為人。入祀鄉(xiāng)賢祠。有《適軒集》藏于家。子慶祥、慶云、慶麟。
袁慶祥(1450~1531),字德征,號崖松,晚年自號野翁,袁端子。慶祥生而穎異,有大志,博宗群書,文章渾雅博大,有先秦西漢風,字法遒勁。性剛正,深嫉逢媚,心所否者,雖權(quán)力不能奪。成化四年戊子(1468年)領(lǐng)鄉(xiāng)薦入太學,歷事內(nèi)府,上書陳五事:“一曰省國費,以節(jié)民用;二曰嚴選舉,以重守令;三曰修武備,以防邊患;四曰存公道,以守國法;五曰起民望,以惜才能?!备宄杀娊詾閼c祥危,共諷止之。不聽,曰:“茍利國,雖死不恤。”忤旨被杖,遣還國學。成化十四年中進士,任潛山知縣,百姓相戒不敢為不法事。后任刑部主事,因辦案能力出眾,成績卓著,加封為承德郎,升廣東按察司僉事、提督雄韶等府兵備,總管廣湖軍事,遂以親老,連疏乞休,帶銜致仕。晉階朝列大夫。年八十一卒。著有《崖松集》《歸來稿》《讀史錄》《古今雜議》等。羅洪先曰:“予嘗過雩,耳袁公事甚悉,因嘆曰:‘浩然之氣,上為日星,下為河岳,貫萬古而不朽者也,’昔人慷慨一時,淹沒后世,氣餒大故耳。公初以孝廉扶持國是,逆鱗抗疏幾殞身而弗恤,繼秉節(jié)鉞,清海宇,肅嵐煙,開辟疆土,紓天子南顧憂。急流勇退,解組養(yǎng)親。剛介這志,金石不渝,風節(jié)所垂,百世俱瞻,真盛世君子也。”今安徽天柱山有袁慶祥石刻二方(2011年6月安徽美術(shù)出版社《天柱山山谷流泉石刻》P81、P82)
袁慶云,宇德亨,端子。博洽莊凝,有父風。弘治九年歲貢,任上杭訓導,日進諸生講貫不輟,都御史韓邦問巡按至汀(韓邦問任南贛巡撫在弘治十五年至十七年),慶云陳民間利弊六事,韓以國士稱之。親老乞歸,奉養(yǎng)未嘗離左右。親歿,哀毀踰節(jié),遂以疾卒。初端側(cè)室生子慶旸,母卒旸幼,云撫弟成立,友于之風,鄉(xiāng)人服之。著有《龍門集》。
袁慶麟,字德彰,端子。初為諸生,矻矻攻舉子業(yè)。忽自悟曰:“吾性自足,何事外求?”遂銳志圣賢之學。既膺鄉(xiāng)舉,以親老不仕。督學邵寶聘主白鹿洞,郡守吳鈺聘設(shè)教,俱不就。正德十三年,謁王公守仁。稱之曰:“是從靜悟中得來者也?!毕兴径Y聘,督本府社學。年六十五卒。守仁為文誄之,曰:“古所謂朝聞道夕死可者,德彰其幾庶焉?!敝小镀c蕘余論》??踢^王陽明《朱子晚年定論》。
袁淳,字育真,慶云孫。幼穎異,讀書過目不忘。年十二應(yīng)童子試,構(gòu)《五經(jīng)》題義,援筆立就,主司見而異之,補弟子員。嘉靖三十五丙辰成進士,初授楚承天司理,有治聲。尋召入內(nèi)臺,奉敕巡按浙直,進湖廣按察司僉事。淳好學,嘗謂近世士人討論工疏,聞見汩沒。于是取古人之書,上自周秦,下迨元明旁及稗官野史、柱下、天竺之語,分類編次第為二百二十卷,名曰《稽古大成》。論斷評閱,具有特識。今其書半軼焉。自著有《羅巖集》?!R風按,袁淳系嚴嵩黨羽,嘗彈劾淳安知縣海瑞,遂使落職。后因居鄉(xiāng)恣行侵并,被雩都知縣夏宗思上疏論罪。又,袁淳于嘉靖四十五年纂修《雩都縣志》十三卷。
于都西郊袁氏科舉、仕宦表
(以上資料摘自同治版《雩都縣志》)
贛縣七鯉鎮(zhèn)袁氏
贛縣七鯉鎮(zhèn)今屬贛州市章貢區(qū)水東鎮(zhèn),袁氏在有清一代科舉延綿,有進士1人,舉人5人。
袁嘉德,字粹中,號春舫,七鯉鎮(zhèn)人,乾隆庚辰舉人,登癸未進士,宦粵歷署劇邑補陽春令,所至有政聲,為粵府李恭毅所重,嘗陳利弊十余事,剴切詳明,甚見嘉納,高遞文報者,道田電白陽春間亡,去電白令某以風聞,三人于法已誣服,嘉德鞫其文書毀棄之,由辯其誣得平反,富民饑歲閉糴,鄉(xiāng)人譁于室逐之傷腦后死,太守欲寬其罪,嘉德力爭曰:譁者固有罪,今不拒捕,而擅殺是富民殺貧弱也,卒如議抵罪營兵,挾制民船為榻定其役,非縣雇不應(yīng)民立石頌德,調(diào)新會積勞成疾卒。著有《凝春藏稿》,父世紱,弟嘉保,子猷壯,俱孝廉,趙鹿泉學使合其文序以行世。/贛縣志/卷三十三/人物志/宦業(yè)
袁嘉保,號南莊,乾隆庚辰,與伯兄嘉德同舉于鄉(xiāng),挑發(fā)四川,值兩金川不靖,豐果將軍器其才,赴章轂打箭爐,幹辦軍務(wù),凱旋后,改發(fā)云南,歷署諸邑補恩樂縣,理煩治劇,綽有余裕,署永北永善時,凡土司贄儀及金沙廠銅廠,監(jiān)井陋規(guī),一切弗取,贛有居永善者,居奇甚豐,袖數(shù)百金,來謁謝,而卻之,其耿介類如此,及卒門下士御史嚴。/贛縣志/卷三十三/宦業(yè)
袁嘉言,號立軒,嘉德弟,由附貢生,授吏目,分發(fā)廣東,委辦科場,查獲傳遞,升香山少尹,旋補曲江縣尹,興利剔弊,不留余力,於疑獄多,所平反,大吏重其才,委署朝陽澄海并有政聲,卒澄海官署。/贛縣志/卷三十三/宦業(yè)
袁烜,號鯉泉,乾隆庚辰鄉(xiāng)舉,挑發(fā)安徽,補全椒令,興得剔弊,奸民蠹胥,無敢逞,兩為江南鄉(xiāng)試同考官,所拔皆知名士,丙午,江北大旱,捐廉俸三千金助賑,明年大疫,為棺數(shù)百殮死者,大吏初以譖者,言怒之,既面察救荒無如全椒令,大加獎異,歷署滁州和州,所至民愛,烜好表章幽操,全椒有貧婦,早寡率其子編竹器為食,子拾人遺金還之,烜為請玩具表其閭,日為制恒產(chǎn),有少女將嫁,而夫死矢志守節(jié),烜聞姑素悍親,詣其家,呼女出,揖之資之,食姑畏且感因養(yǎng)視其媳。及卒,河東鹽運使司沈業(yè)富志其墓。子獻增,爰例授府經(jīng)歷,分發(fā)湖南補長沙,歷署黔陽道州皆有惠政。/贛縣志/卷三十三/宦業(yè)
袁堂,字升甫,嘉德仲子,工詩古文詞,嘗游粵東,故多客中云作,著有《三十二硯齋詩文集》(府志新增)/贛縣志/卷三十六/人物志/文苑
袁盛瀚,號黎谷,大由鄉(xiāng)人,年十四入庠有至性母死寢苫枕塊四十九日而起篤志好學鉤深志遠凡天文地理岐黃之術(shù)無不通曉道光辛巳副榜刊有巳刻課藝文稿并周子太極圖說石刻。/贛縣志/卷三十八/人物志/孝友
袁獻福,字載之,歲貢生,世家之少孤事孀母陳氏承順無違奮志攻苦舅氏江督陳鑾以遠大相期招入幕就學福以母老不忍遠離當事重其品學爭羅致之薪水稍供即杜門不出依依孺慕待弟曲體母心弟歿婦無子以次子嗣扶持守節(jié)體恤備至。/贛縣志/卷三十八/人物志/孝友
袁學賓,諸生,兄弟皆早逝,學賓撫恤孤寡,上慰父母心,倡族人建宗祠,子弟秀良者獎勵,成就之居七鯉鎮(zhèn),建立社會倉,邑令張照乘,表為積行,君子有郭廷佐遺金於道,學賓拾而還之,年七十余無病卒。濂溪書院山長趙與鴻銘其墓,子世紱,乾隆壬申鄉(xiāng)舉,孫嘉德,嘉保,亦舉於鄉(xiāng),嘉德后成進士,與嘉保并官知縣,贈祖父如其階,嘉言由諸生例試吏目,以賢能陛縣丞,卓異陛知縣,曾孫猷壯,乾隆戊申鄉(xiāng)舉,元孫以下入泮而食餼中副舉者濟濟,人以為學賓余慶。/贛縣志/卷三十八/人物志/善士
袁嘉祺,號壽亭,例貢生,七鯉鎮(zhèn)人,為文力宗先正,五試鄉(xiāng)闈不遇,遂絕意仕進,兩兄早世,事老嫂有禮,撫孤侄及侄孫成立,宗族翕然稱之,性淡樸,粥粥若無能,勇於義舉不遺余力,及沒,教授劉謙志其墓。/贛縣志/卷三十八/人物志/善士
袁獻增,烜子,爰例授府經(jīng)歷分發(fā)湖南補長沙歷署黔陽道州皆有惠政。
袁嘉德,字粹中,號春舫,贛縣七鯉鎮(zhèn)人,乾隆二十五年舉人,二十八年進士。廣東陽春縣知縣調(diào)新會縣知縣。/贛縣志(同治版)/卷二十九/進士/卷三十/鄉(xiāng)舉;丙子科副榜/卷三十/貢士;以弟嘉 贈廣東曲江知縣。/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一/封贈
袁世璧,字冠儀,贛縣七鯉鎮(zhèn)人,清乾隆三年戊午科舉人。/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鄉(xiāng)舉
袁世紱,字步來,贛縣七鯉鎮(zhèn)人,清乾隆十七年壬申恩科舉人。/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鄉(xiāng)舉;戊午科副榜/卷三十/貢士;以子嘉德贈陽春知縣。/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一/封贈;
袁烜,字廷輝,贛縣七鯉鎮(zhèn)人,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恩科舉人。安徽全椒縣知縣。/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鄉(xiāng)舉
袁嘉保,字釐東,贛縣七鯉鎮(zhèn)人,清乾隆二十五年庚辰恩科舉人。云南恩樂縣知縣。/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鄉(xiāng)舉
袁猷壯,字碩膚,贛縣七鯉鎮(zhèn)人,清乾隆五十三戊辰科舉人。揀選知縣。/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鄉(xiāng)舉
袁泰,贛縣人,貢生,龍陽縣訓導。/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貢士
袁鳳,贛縣人,縣學貢,廣州府推官。/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貢士
袁崧,贛縣人,縣學貢,侯官教諭。/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貢士
袁學詩,贛縣人,縣學貢,懷遠縣丞。/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貢士
袁宗仁,贛縣人,縣學貢,推官。/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貢士
袁獻祜,贛縣人,恩貢,道光十五年府學。/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貢士
袁盛瀚,贛縣人,道光辛巳科副榜。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貢士
袁瑯,贛縣人,雍正十年歲貢,余干縣訓導。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貢士
袁世縉,贛縣人,歲貢,乾隆六年,府學。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貢士
袁猷璩,贛縣人,歲貢,嘉慶五年。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貢士
袁獻福,贛縣人,歲貢,咸豐五年,府學。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貢士
袁嘉祺,贛縣人,清例貢。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例貢
袁炳猷,贛縣人,清例貢。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例貢
袁獻祚,贛縣人,清例貢,附。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例貢
袁麟,贛縣人,清例監(jiān)。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例監(jiān)
袁正桂,贛縣人,八品頂戴。/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一/耆職
袁學賓,贛縣人,以孫嘉德馳贈陽春知縣。/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一/封贈
袁世紱,贛縣人,以子嘉德馳贈陽春知縣。/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一/封贈
袁世綱,贛縣人,以孫烜馳贈全椒知縣。/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一/封贈
袁嘉祺,贛縣人,以子烜封全椒知縣。/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一/封贈
袁嘉德,以弟嘉言贈廣東曲江知縣。/贛縣志(同治版)/卷三十一/封贈
贛縣七鯉鎮(zhèn)袁氏科舉、仕宦表
(以上資料摘自同治版《贛縣志》)
來源:袁錦燁360個人圖書館
Hash:18c695bbe1f6275dd335c43a86d09e6cd4c2e8e9
聲明:此文由 袁氏歷史文化傳承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