曇華一游:2017春季武昌城北片考察行記之十七(易亞偉)
武漢的春天少有晴天,幸得老天幫忙,周六無雨。我們得以去成曇華林,在遺跡被風華前聽他們講武漢這座城的故事。
因為行程較遠,小米老師安排我們1點30在螃蟹岬地鐵站集合,因為中午我和另一位同學去參加一個兩岸青年交流活動,緊趕慢趕卻還是誤了點。幸好有地圖導航,我們終在大部隊考察開始前找到了他們。但我們還是錯過了正在美院舉行的研究生藝術展,但我卻并沒有感到惋惜,因為我們的目的是探訪以前的記憶。
在美院門口隊伍集合后,小米老師簡單介紹了一下。我們向美院內部進擊。穿過一個大門,映入眼簾的是一樹白色的櫻花。以前只是在動漫里見到過櫻花,這次見到發(fā)現(xiàn)櫻花之美果然名不虛傳,仿佛是天空的云朵一樣。往南走約十步,我們到了樸園和榆園。這兩棟都是美式花園別墅建筑,以前是華中大學教授樓。
樸園是著名國學大師、教育家錢基博老先生的故居。得名于門口那棵經歷三百年風霜的樸樹。樹干分成兩半,一半已折斷,另一半被用鐵條支撐著,雖然這棵樹已經年齡巨大,但它的枝頭每年總會在發(fā)出新的枝丫。小米老師站在樹旁邊告訴我們,這里以前是武昌城的城墻所在地。榆園得名于門口的大榆樹,目前好像是被改建成了咖啡館,讓人有點淡淡的悲傷。
出了門,仿佛跨越了時空,一堵紅磚墻吸引了我們全部的注意力?!斑@里是云架橋 ,以前官兵就是走這里運輸糧草?!边@個坡很長,但卻比較平緩。順著坡往前走,我們一行人來到了棋盤街。
沒想到老師帶我們看的歷史遺跡居然這么破,更沒想到這些圓頂?shù)姆孔永镒〉木尤挥腥思??!拔覀儸F(xiàn)在算是私闖民宅嘍?!边@些房子雖然老舊,但卻有自己的獨特的風格,和旁邊的居民小區(qū)形成了巨大的反差。這應該就是所謂的西方閣樓式建筑了吧。房子頂有一個奇特的“老虎窗”。透光性應該挺好吧。
跟桃花拍完合照,我們繼續(xù)向前出發(fā)。往前是一條十分狹窄的路,遇到車過,我們的隊伍就只好站在兩邊“夾道歡迎”。路兩邊畫滿了奇奇怪怪的涂鴉,不愧是美術學院的學生,涂鴉果然獨立特行,就是不知在夜里會不會嚇到人。
走著走著,小米老師突然賣了一個關子:“等下你們會看到一個歷史書上見到過的東西”。我們的好奇心被調動了起來。往前又走了5分鐘,小米老師像哥倫布發(fā)現(xiàn)寶藏一樣,指著路旁邊的一堵墻向我們招手,我們一下子被吸引了過去。定睛一看,呵,原來是一塊刻有字的青磚,細細地看字是“署武昌府孫延樂造”。這正是我們以前思修老師在課上和我們講過的,古代為了明確責任,勒令工匠將自己的名字刻到自己做的東西上。我忍不住在心里竊喜,今天居然在這里見到實物了。
這應該原本是城墻的磚,城墻拆除后被用來建設民宅。我又禁不止嘆息了,這么有歷史價值的東西居然在這里慢慢被風化成粉末,他們難道不應該待在博物館里讓后人瞻仰嗎?
看看旁邊的牌子,原來我們已經到了半園。門口上有塊石匾,上書“半園”二字,是民國二十七年譚先生的手筆。旁邊是一個煙酒副食店,這里現(xiàn)在是民居,兩個萌萌小女孩圍著我們跑來跑去,時不時會跑到鏡頭里和這座古建筑搶鏡,讓我們忍俊不禁。
繼續(xù)前進,我們來到了下一個目的地----私立武漢中學,這是一所偉大的學校,是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黨的一大代表董必武等人于1920年創(chuàng)辦的一所獨具特色的學校,無數(shù)仁人志士從這里走出,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
走過了馬家巷,穿過了雙柏前街,我們到了湖北中醫(yī)藥大學。走進最吸引眼球的是一棟三層學生公寓,紅磚玻璃窗,充滿了濃濃了歷史氣息。原文華大學文學院和理學院從外觀上看難以分清,但其內部的風格卻迥然相異,可惜我們去的時候是周末,并沒有進去參觀,也算是一個遺憾。
在往前到了原文華大學神學院,這的建筑明顯被維修過,只有門口數(shù)十根柱子,好像雅典神廟一樣的建筑。可惜現(xiàn)在是學校辦公用房。往東走約百米,一個大操場出現(xiàn)在我們面前,小米老師卻指著前面一個建筑告訴我們,那個是全亞洲最早的學校體育館,我們從學校外面進入了體育館。雖然它外面看起來十分古老,但內部卻是十分現(xiàn)代的。
從中醫(yī)院忘北走約三分鐘,我們到天主教中南神哲學院,接待我們的是一個陽光的大學長??粗T大的天主堂,圣母的雕像,以及門口開放的茶花,心一下子安靜了起來。
從曇華林大石頭往東走,穿過繁華的小巷,小商小販們的叫賣聲不絕于耳。我們并沒有停下腳步,而是前往我們下一個目標,一個天文臺,但卻無比破舊。抗日戰(zhàn)爭中被日軍的炸彈毀掉了一半,只剩下另一半在原地矗立,時候已經不早,我們已經沒有時間在去欣賞瑞典式建筑的紅瓦了。雖然很疲憊,我們仍堅持去拜訪一下石瑛的舊居。很幸運,工作人員允許我們進去參觀。石瑛舊居門前有一株開花的鐵樹,感覺十分奇特,包含了濃濃的歷史感。
從美院門口到石瑛舊居,我們走了近15公里路,而我們僅僅只是大致瀏覽一遍,并沒有細致的欣賞。文物保護又有多少路要走呢?但無論多遠,我們總是不能停下腳步。歲月悠悠,花開花落。時間將人類留下的所有的痕跡慢慢抹去,但是我們不能僅僅嘆息,更應當付諸行動。從時間手里搶救古建筑。因為,那里有我們的故事,有我們的根。
Hash:70027d8d2fe61942becb46e3f3e83882894dec3b
聲明:此文由 老夏微課堂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