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巍山有個私人博物館,講述馬幫生存智慧
巍山古城有個梁大小姐繡樓,這幾年,繡樓搖身一變成了一間民俗博物館,古樸的大宅院里滿滿當當陳列著馬幫、土司、狩獵、繡樓等內(nèi)容的展品。在民俗博物館里,我們可以看見主人鄒敬謙老先生收集來的大量屬于巍山馬幫的老物件,大到馬鞍、氈子、皮領(lǐng)褂,小到馬鐙、調(diào)料罐、筷子,可以窺見當年馬幫生動的趕馬生活。
文/圖 楊建開 本文刊載于東航航機雜志《東方風(fēng)情》,未經(jīng)許可,請勿轉(zhuǎn)載!
馬鍋頭的才干
鄒敬謙說,巍山的馬幫很多,大的馬幫一家就有100多匹馬,而小馬幫則是小家庭拼組而成的,每戶人家3、4匹馬,一起組建100多匹馬的馬幫。馬鍋頭都很能干,出門趕馬非常講究,他們要會看天象。看天象時,用雞來拜祭財神,拜祭又細分為生祭和熟祭。熟祭完成后要看雞卦,通過看卦,來預(yù)測是否會遇到土匪、泥石流。
馬幫常年在路上,趕馬哥們總結(jié)了很多關(guān)于天氣狀況的諺語——“霧雨霧壩子,曬死干猴子”、“云走東,有雨變成風(fēng)”、“一晴一亮,石頭泡脹”。在日常用語中,馬幫也有自己的講究。馬幫經(jīng)常路過深山老林,最怕遇上老虎和豹子這兩種動物。在巍山,人們叫老虎“大塊”,叫豹子“二塊”,因此,馬幫人說起筷子時不能直稱“筷子”,而叫“幫手”。碗的諧音是“完”,為了吉利,趕馬人稱碗為“蓮花”,路上顛簸,他們還有專門放碗的竹籃。趕馬人在野外做飯,需要抱一些干柴來生火,但“抱”與“豹”同音,所以,趕馬人不能說“抱柴”,只能說“摟”一捆柴。
馬幫與百抖茶
“大年三十討媳婦,初一初二趕馬去”,這是趕馬人的趕馬調(diào),趕馬人的酸甜苦辣全在歌里。前路艱辛,突發(fā)的山洪、泥石流、野獸襲擊、土匪搶劫,數(shù)不清的艱難險阻在等待著趕馬人,唱幾句趕馬調(diào),喝兩口老燒酒,又趕著馬兒繼續(xù)前行。
到了晚上,趕馬人喜歡團團圍坐在火塘邊,慢慢拿出家中媳婦炒香的茶葉,放在小土罐里邊烤、邊抖,一下、兩下,抖上個100下,一罐香濃的百抖茶就成了。喝著百抖茶,唱著趕馬調(diào),思鄉(xiāng)之情才能暫解。
趕馬哥的行頭
每一個趕馬哥都有一個必備的行頭,那就是皮領(lǐng)褂。皮領(lǐng)褂是用麂皮縫制而成的,淋雨時可防潮保暖,使人不易生病。
皮領(lǐng)褂上面還巧妙地設(shè)計了很多口袋,背上的口袋放銀票等重要的票據(jù),離手最近的小口袋則放小刀,非常便捷。羊毛氈也是必需品,馬幫經(jīng)常在野外露宿,鋪上羊毛氈,有很好的防潮效果。
山間鈴響馬幫來
“山間鈴響馬幫來”。巍山的馬幫在本地收集了虎皮、熊皮等高檔皮子,還有草藥、春茶,順著茶馬古道運到昆明、普洱、甚至東南亞各國。狹窄的山道上經(jīng)常有馬幫狹路相逢,為了避免擁擠,趕馬哥們在頭馬的脖子上掛上大鈴鐺,鈴聲清脆嘹亮。這樣一來,只要聽見鈴聲,趕馬哥就知道對面也有馬幫過來了,可以通知對方讓道。這種時候,主動讓道的馬幫可以得到對方一塊銀元,這是馬幫與馬幫之間的規(guī)矩。
馬幫生存絕技
鄒敬謙說,馬幫經(jīng)常穿越大森林,森林深處瘴氣很多,直接喝森林里的生水會生病,趕馬哥們很聰明,想出了很多方法解決喝水的問題。如果見到芭蕉樹,就把芭蕉中間的芯砍下來,里面儲存的水非常干凈,可以直接飲用。蔓延的藤樹也可以利用,割斷樹藤,樹藤里會流出水分,收集起來也可以供馬幫飲用。馬幫經(jīng)常吃野生菌,為了防止吃到有毒的菌子,馬幫里會準備銀筷子或者象牙筷子,聽說碰到有毒的食物,筷子就會變黑。
馬幫還很了解山上的各種草藥。很多年前,一個姓畢的年輕趕馬哥參軍,隨其所在的部隊運送馱著糧食和彈藥的150多匹馬到西藏。過雪山時,因為沒有草,人困馬乏,險些走不出雪山。這名姓畢的小伙子曾是一位趕馬哥,他認識雪山上的一種草根是中藥材,他帶著其他士兵一起挖草根喂馬,馬匹吃了這種草根后,很快恢復(fù)體力,而且日漸強壯起來,最終,用馬匹把糧食和彈藥送到指定地點,圓滿完成了任務(wù)。
除了馬幫系列的收藏,這家民間博物館還有數(shù)不清的有趣收藏。
比如,豐富的甲馬木板:
早年間巍山的土知府物件:
巍山民間刺繡系列:
以及造型精美的骨灰罐:
地契,甚至買賣丫頭的賣身契都有:
總之,這里匯集了鄒老一家?guī)状说氖詹?,一件器物,一個故事,鄒老坐在這個繡樓里,守著這海量的收藏,不斷整理,如果你愿意,他會慢慢地告訴你這些物件背后驚心動魄的故事。
Hash:57a82808f034b4e629292b9b80483aa04aab2085
聲明:此文由 朋游云南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