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廟各種石雕石塔的來歷你知道嗎
石塔前身為古印度埋葬佛祖釋迦牟尼火化后留下的舍利的一種佛教建筑窣堵波。在漢代時傳入中國與中國本土建筑相結合形成了中國的石塔這種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在東方的傳播,窣堵坡與中土的重樓結合后,發(fā)展出了石塔這種極具東方特色的傳統(tǒng)建筑形式。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地區(qū)具有不同的地域文化特點,因此便派生出了各種不同風格、不同式樣的石塔。石塔經歷了唐宋元明清各朝的發(fā)展,并與臨近區(qū)域的建筑體系相互交流融合,逐步形成了樓閣式石塔、密檐式石塔、亭閣式石塔、覆缽式石塔、金剛寶座式石塔、寶篋印式石塔、五輪石塔、多寶石塔、無縫式石塔等多種形態(tài)結構各異的塔系,建筑平面從早期的正方形逐漸演變成了六邊形、八邊形乃至圓形,其間石塔的建筑技術也不斷進步結構日趨合理。
在東漢時期,漢明帝時佛教傳入洛陽,并于西門外建白馬寺。明帝死后,葬于西北的顯節(jié)陵,內建一印度式塔,這是典籍中記載的我國最早的佛塔。塔初入中國初期,具有明顯的印度式或受印度影響的東南亞佛塔造型風格,但很快就與中國的建筑結合起來,特別是與中國早有的木構的樓、臺或石闕等高層建筑結合起來,充分體現(xiàn)出了民族趣味。
南北朝時期佛教有了很大的發(fā)展,這一時期建造了很多的石窟和石塔。在云岡、敦煌石窟中都可見到那個時期石塔的造型?,F(xiàn)存石塔最早的實物是北魏天安元年(466年)的小石塔,原來在山西朔縣崇福寺內,后在抗日戰(zhàn)爭中被日軍盜去日本。此外云崗石窟中也有很多樓閣式塔的造型;河南嵩山嵩岳寺塔是保存至今的最早的一座磚石塔。這一時期主要發(fā)展了樓閣式和密檐式塔,建材則是磚、木、石并重。
隋代雖然很短,但佛教盛行,隋文帝楊堅為其母祝壽分三年在全國各州建塔約100多座。專家研究表明,所建都是木塔,已全部毀于兵火,現(xiàn)存的隋塔僅有山東歷城四門塔。
唐朝的石塔有了很大的發(fā)展,保存下來的唐石塔約有百余座之多,集中于中原、關中、山西、北京等地。唐石塔由于早期建塔的仿木結構,平面多是方形,內部多是空筒式結構,形式多為樓閣式和密檐式,與后來的石塔不同的是,唐石塔多不設基座,它身上也不做大片的雕刻與彩繪。
南詔國統(tǒng)領西南屬地時大興佛教,建寺造塔風行一時,此后一千多年寺院盡毀,僅剩昆明、大理的一些塔。南詔時代的塔與中原文化結合緊密,與唐塔的形制很接近。同期渤海國的塔也都具有中原、關中地區(qū)地區(qū)唐塔的特點。
唐朝以后的五代時期戰(zhàn)亂不斷,寺塔建造的數(shù)量都不多。這一時期塔的形狀從方形過渡到了六角形至八角形,塔的內部也由空筒式逐步過渡到回廊式、壁內折上式。
Hash:1e771fbbd929b20a9ae629618fdea53431e949a9
聲明:此文由 福建惠安東昇園林古建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