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堤項氏:詩書繼世長
草堂巷項驤故居
項氏族人以項驤為榮。他是溫州為數(shù)不多得到狀元頭銜的鄉(xiāng)賢。清宣統(tǒng)六年(1909),朝廷舉辦留學生考試,項驤中進士,第二年殿試,在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獲政治經(jīng)濟學碩士學位的項驤名列一等第一名,獲“洋狀元”桂冠,并授翰林院編修。
南堤項氏家族,是瑞安家喻戶曉的名門望族。在上千年的歷史長河中,他們之中出現(xiàn)過許多耀眼的明星,為中華振興,為百姓安康,他們盡情地綻放著光和熱。
聚族而居
今日的瑞安南堤街
南堤街會文里是一條有千年歷史淵源的古巷。因為早年,街坊內有一“會文牌坊”而得名。會文牌坊是朝廷為表彰南宋居住在此地的宋朝壬辰五年(1232)進士,官至中奉大夫項公澤(1201—1270)一門先后十八人登第而立。起初牌坊建在午堤橋旁,清時改遷到東門,改為“奕世流芳”,坊間百姓俗稱為“十八進士牌坊”。在這里,還有大夫坊(為表彰宋通議大夫項道生而立)、恩光坊(為表彰南宋著作郎項模而立)、世美坊(為表彰明工部主事項備而立)、雙桂坊(為表彰明項旻、項秉中叔侄聯(lián)登進士、舉人而立)。
當年南堤項氏門庭是何等榮耀!
項驤故居
清末民初,項家庭院多次擴建,是瑞安城內讓老百姓嘖嘖稱贊的大宅門。項氏故居南至南堤河,西至會文里,東接虹橋,北靠所坦街。庭院內還有三座藏書樓:珠樹樓、水仙亭、耕讀亭。據(jù)說,珠樹樓藏書有數(shù)萬卷,其數(shù)量與質量可與寧波的“天一閣”相媲美,它建樓的時間較玉海樓要早60多年??箲?zhàn)時,珠樹樓毀于戰(zhàn)火。前不久,有熱心市民提供信息,珠樹樓的舊址現(xiàn)在還可以找到,在南堤街14號。
當年的項氏聚族而居,他們和睦相處,相互照應,同舟共濟,一榮共榮。故居內亭臺樓閣,小橋流水,花木掩映,四季飄香,景色宜人。他們居住于此或耕或讀,或作文著書,或出謀劃策,將個人的智慧與能量充分發(fā)揮,服務于百姓,服務于社會,光宗耀祖,豐盈著項氏門庭。
項驤夫婦
在草堂巷內的項驤故居系瑞安市文保單位,坊間俗稱“狀元居”。這是一座融中西建筑風格為一體的青磚立面的江南民居,坐北朝南,由院門、主樓、左右?guī)拷M成,占地約500多平方米。主樓為平檐兩層樓房,五開間,坡式屋頂上鋪小青瓦,上下兩層都有前廊,樓上廊前設置直欞欄桿。沒有絲毫豪華,整座建筑給人感覺卻十分精致典雅,晚年項驤與夫人就一直居住在此,直到辭世。
群賢耀輝
從宋代到清代,項氏家族相繼登第共有24人,其中宋朝進士7人,舉人2人;明朝進士7人,舉人2人;清朝狀元1人,進士1人,舉人4人。
南宋紹定五年進士項公澤(1201—1270),字德潤,是《瑞安縣志》中流芳千年的人物。他小時被邑人稱之為“神童”。登第后,知昆山縣,后知臺州、安吉州、潮州。項公澤任內知人善任,為官清正。他情系民生,出資置學田,熱心興辦教育,充實廩膳,濟貧救困,勤政愛民,政績感人,后官至中奉大夫、吏部郎中。晚年告老還鄉(xiāng),居住在南堤。項公澤在南堤仁義待人,慈善仗義,高風亮節(jié)。他以詩書繼世,家風純正,子孫中人才輩出,十八人陸續(xù)中進士,朝廷下旨,敕建“會文坊”,以示標榜。
項旻(1430—1485),字崇仁,是項氏家族在明代時的一顆明星。他少年時在同輩中就特別出眾,文章卓越,口才超群。明成化八年(1472)中進士,任福建建陽知縣。項旻為官清廉,言行恭謹,治政有方,民風純正,在百姓中很有威望。據(jù)說離任時,當?shù)匕傩兆园l(fā)夾道送別。晚年號為隆山病叟,留世遺作有《隆山稿》。
清朝時項氏六祖房第28世孫項灴(1753—1801),字作豐,是嘉慶五年歲貢生,他不求功名,隱居在家鄉(xiāng),以慈善、公益為樂。他出資修橋鋪路,荒年捐糧食給災民,以錢物濟貧,在南堤一帶有口皆碑。項灴生有四子,分為元、享、利、貞四房。元房項俊、享房項霽、利房項傅霖、貞房項傅梅。項灴女兒嫁給瑞安潘岱名門孫家。瑞安玉海樓孫衣言、孫鏘鳴是項灴外孫,而孫詒讓則是項灴外曾孫。
清朝乾隆年間,項氏家族以項霽、項傅霖、項傅梅三兄弟為突出人物,他們個個能詩善文,著作等身,譽滿江南。
到了清末民初,項氏家庭中突出人物有“六杰”,除了項驤中“洋狀元”外,還有享房項霽孫輩項方蒨、項方良、項方綱;利房項傅霖孫輩項湘藻、項芳藍;貞房項傅梅孫輩項恕等。
項方蒨(1853——1919),字蔥畦,是光緒十六年(1890)歲貢生,少年時讀書勤奮,擅長詩文,曾師從孫衣言,學習桐城文章文法。著有《七政四余命學》《蔥畦文稿》《項氏藝文錄》等。他善長中醫(yī),醫(yī)術高明,藥到病除,深得邑人尊敬。在鄉(xiāng)閭,他處處以禮義自律,帶領族人舉善事、建橋梁、修宗譜、祭先祖、教育族人,族內街坊口碑頗佳。其子項葆賢(1879——1910),字茀滄,曾任瑞安速成公塾會計及庶務,后任清廷度支部(財政部)主事,著有《白鶴山房詩草》,可惜英年早逝。
第一排左老人為項家32世項葆賢夫人項葉氏,右老人為溫州“如園”張叔呂夫人張孫氏。第二排右三為張德懷。攝于1955年冬。
項方綱,字蟄修: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舉人,奉派留學日本,考察國外警務,回國以后以侯補知縣分發(fā)江蘇辦理學務,很有成效。著有《警察講義》。他書法造詣較高,留有書法《潛弇碎錦集》。
項芳藍(1859—1909),名崧,字申甫。少年入學孫衣言的詒善祠塾,聰穎強記,甚受孫衣言賞識。光緒二十年(1894)中進士,任戶部主事。后回故里,熱情響應維新變法之潮勢,與孫詒讓、黃紹箕、黃紹第等首創(chuàng)學計館(數(shù)學),與其兄項湘藻創(chuàng)辦方言館(外語),后兩館合并為普通學堂。因為瑞安無中學又與孫詒讓創(chuàng)辦了私立中學堂(瑞中前身),倡導學習數(shù)理化與外文。孫詒讓逝世后,項崧被推舉為浙江教育會長,他不負眾望,倡導維新變革,創(chuàng)辦新學,主張科技興國、興邦,其著作有《午堤集》。
項湘藻(1858—1918),字苕甫,精明能干,思想開放,有膽有識,他除了與弟弟項崧共同創(chuàng)辦方言館外,于光緒三十年(1904)協(xié)同孫詒讓開發(fā)永嘉孫坑礦業(yè),興辦地方實業(yè),組織富強礦務公司,后來又參與組建大新輪船股份公司,租賃商船開通瑞安至上海和寧波的航線,開創(chuàng)瑞安海航之路,后又在溫瑞塘河創(chuàng)辦永瑞汽輪公司,便利瑞安至溫州的內河航線。項芳藍曾撰文《創(chuàng)設永瑞汽輪公司碑記》記敘此舉。
項湘藻去世后,實業(yè)由其子項沇同等繼承經(jīng)營。
民國時期項氏實業(yè)家項湘藻、項恕、項沇同等還在南堤街創(chuàng)辦電力股份有限公司,給瑞安市民帶來照明設施;創(chuàng)辦了淀粉廠、糖廠,所生產(chǎn)淀粉、糖遠銷外省。
在社會大變革時期,項氏子孫思想開放,他們崇尚文化,崇尚科技,以辦教育辦實業(yè)為途徑,完成心中那份興邦振國的理想。
俊杰燦爛
群星燦爛的項氏子子孫孫中,項驤是值得大書特書之人物。
項驤(1880—1944),字渭臣,號微塵。是項氏享房項霽曾孫。項方良的兒子。他是首批進入瑞安新式學堂方言館讀書的學生,在專任教習蔡華卿的精心指導下專習英語,兼學數(shù)學及外國歷史、地理。
少年項驤不僅智商過人,而且勤奮好學,成績出眾,深受方言館創(chuàng)辦人、其族叔項湘藻、項崧的賞識。1899年,項驤到上海,入學梅溪書院,師從張經(jīng)甫。1901年考入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前身),與邵力子、黃炎培、李叔同等同學,學??偨塘暿遣淘嘞壬?。1902年11月14日,南洋公學爆發(fā)“墨水瓶事件”,引起學生退學風潮。項驤此時也退出南洋公學。
1903年,在上海徐家匯由項驤發(fā)起,與馬相伯一起創(chuàng)辦“震旦學院”(上海復旦大學前身)。項驤自任總干事,馬相伯任監(jiān)院。震旦學院章程也由項驤起草,并刊登在《翻譯世界》第二期。
震旦學院是中國第一所私立高等學院,以培養(yǎng)翻譯人才為宗旨。1903年3月1日,震旦學院舉行開學典禮,《蘇報》以“震旦學院開學記”為標題,如此報道:此震旦之設,實東甌項君渭臣發(fā)起之。院設于上海西鄉(xiāng)徐家匯,即天主堂古天文舊屋也。梁啟超在日本辦《新民叢報》,他不僅在報上發(fā)“震旦學院萬歲”的祝賀詞,還將震旦學院的章程刊登在報上,以示助陣。當年以“劉學裕”為名就讀震旦學院的國民黨元老于右任曾回憶:一時多人才,學長即項微臣先生也。
1904年冬,項驤赴日本視學;1905年入美國哥倫比亞大學政治、經(jīng)濟系深造,四年后,獲碩士學位。回國后,參加清廷留學生廷試,得進士,1910年參加殿試,獲甲等第一名,被人們譽為“洋狀元”,授翰林院編修。
中華民國成立,項驤三任財政部長兼理部委,并任鹽務署全國鹽務稽核總辦。他居官廉潔,公私分明,受到各界贊譽。任內,項驤親自擬訂金本位制度,這是中國貨幣制具有劃時代意義的改革。他總攬全國鹽務時,全年鹽稅收入不下數(shù)億元,而他清廉自持,拒腐蝕永不沾。雖然當時社會動蕩,但項驤忠于職守,把鹽業(yè)財務處理得井然有序。
1917年,項驤赴上海參加修改海關稅則國際會議時,他不畏強國勢力,力爭關稅自主,力挫列強,維護民族尊嚴和國家主權。
項驤畢生致力于幣制改革、修改海關及鹽務稅則,創(chuàng)辦財政、鹽務專門學校,并設計中國第一個所得稅等重要事項,功績顯著,其生平業(yè)績曾載入民國初期《中國名人錄》。民國政府授以一等大綬勛章,以示表彰。
項驤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為官清正,潔身自好,特別關心貧民疾苦。1931年,武漢一帶發(fā)生洪災,農(nóng)田沖毀,饑民遍野,項驤夙夜憂嘆,他以私人名義致電在留學時美國的同窗好友胡佛(后來出任美國總統(tǒng)),請求捐款賑災,后得到一批善款救助受災難民。
抗戰(zhàn)爆發(fā)后,項驤辭掉一切職務,回到瑞安南堤草堂巷老家專心教子讀書,并以詩文自娛。
對日寇踐踏中華國土、殘殺中國百姓,他非常義憤。在瑞安民眾召開抗日救亡大會時,他上臺演講,憤怒揭露日寇侵略中國,企圖滅我中華,獨霸亞洲的狼子野心和殘殺中國老百姓的滔天罪行。聽眾群情激發(fā),齊喊抗日口號。當場,項驤還將隨身的錢財從腰包掏出來,全部交給大會,作為抗日捐款。
1939年1月21日,瑞安抗日自衛(wèi)會在瑞安文廟組織瑞安書畫展覽會,項驤積極參加,拿作品參展。他還將自己在美國留學時購置的《哈佛叢書》連同書柜,全部贈送給瑞中圖書館。
1944年9月,溫州第三次淪陷,瑞安危在旦夕,他不忍再見到日本兵騷擾家園,決意絕食。1944年11月4日仙逝,享年66歲。為追悼鄉(xiāng)賢高風亮節(jié),1945年11月16日,瑞安各界特地在先生逝世一周年時,召開追悼大會。11月17日《陣中日報》以題為《瑞安各界追悼項微塵》為題,予以報道。
后裔不凡
枝繁葉茂的項氏后人走出南堤,他們的足跡遍布海內外。新中國成立,在又一輪時代變革中,他們又作出各自的嶄新選擇。盡管人生千姿百態(tài),不變的是滲透到他們骨子里的項氏遺風:忠孝持家遠,詩書繼世長。
項劍萍在項氏譜系中是南堤項氏第33世,是溫州知識女性的楷模。
項劍萍在十屆全國人大五次會議時接受記者采訪
1959年,從溫州師范學校畢業(yè)后,她在教壇辛勤耕耘近三十年。敬業(yè)愛生,忠于職守,桃李芳華。作為一名優(yōu)秀教師,她被提升為校長。后任民盟溫州市主委、溫州市政協(xié)副主席、溫州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九屆、十屆全國人大代表,還先后連任六、七、八、九屆民盟中央委員。
項劍萍的人生角色不斷轉換,但無論身居何位,她始終是認真工作、真誠待人、盡忠盡職。
項劍萍人生最精彩的一頁是她認真履行作為人大代表的職責,為人民發(fā)聲,為百姓講話。她說:我不能當個只是“吃吃饅頭,舉舉拳頭”的虛名代表,我要如實反映老百姓的心聲。
1988年,在擔任省七屆人大代表期間,在一次省人大教科文衛(wèi)工作座談會上,身為一線教師的項劍萍,把當時教師工資低、黨政機關侵占教師調資名額等問題直言不諱地抖出來,她的發(fā)言受到與會省領導的肯定,省長當場請有關部門負責人去打電話調查此事。浙江電視臺還播放了她在這次會議上的發(fā)言。
費孝通來溫時,項劍萍參加座談會
2004年,在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項劍萍領銜提出保護乙肝病毒攜帶者權利的建議。
提案產(chǎn)生的動因源于一則社會新聞:2003年4月,浙大某畢業(yè)生因為是乙肝“小三陽”患者而被除去報考公務員的資格。受害人情緒一時失控,持刀殺人。這件事,讓項劍萍感到非常痛心。她意識到人們的歧視、政策的不公平,會導致這類人灰心喪氣,甚至發(fā)生過激舉動,必須加以糾正。呼吁社會各方科學地對待乙肝病毒攜帶者,使他們同樣能獲得上學就業(yè)機會是自己義不容辭的責任,于是項劍萍深入地作社會調查;上網(wǎng)站看網(wǎng)民中這個群體的人的呼聲;與乙肝病毒攜帶著交談;參加上海的公務員錄用體驗適用標準專家論證會等等。
2005年1月,人事部、衛(wèi)生部宣布《公務員錄用體檢通用標準》開始實施,屢次被拒之門外的乙肝病原攜帶者獲得了參加公務員考試的通行證。
喜訊的背后,可是項劍萍與她的同仁們辛勤的奔走與呼吁。
每次大會上精彩發(fā)言的背后是會前化大量時間的精心準備。進京參會之前,項劍萍會先去采訪市人大常委會和“一府兩院”有關領導,征求審議有關工作報告的意見和建議;對選民和各有關方面精心征集來的建議,她還要請法律以及有關專家審核把關,然后再帶到人大會議上去,所以歷年來,項劍萍提出的議案采納率十分高。因為這位人民代表心中有一顆真正為人民之心。
項宇(左一)與父母合影
項宇是南堤項氏六祖房第34世孫(系元房后裔),僑居澳大利亞。
項宇的大學在由族伯祖項驤創(chuàng)辦的復旦大學就讀。畢業(yè)后,去澳大利亞留學,后被澳大利亞航空公司錄用,任澳大利亞航空亞洲商業(yè)發(fā)展公司首席代表。
項宇說:“祖父為項燧,曾在滿洲里(現(xiàn)長春)‘植邊銀行’ 任行長,后在云南大學當教師。后來祖父回故鄉(xiāng)瑞安,出任電力公司總經(jīng)理,并兼任瑞安中學教師。當年祖父的兄弟們都是瑞安中學的教師和學生。家父是復旦大學政治系1950年畢業(yè)生,母親是金陵女大畢業(yè),他們是在上海認識并一起從事教育工作。作為后來的學術權威,他們從30多歲到60多歲之前,始終處于一個‘奮發(fā)圖志、被批斗,再竭盡努力,又不斷被批判’的艱辛無比的生命歷程中,但他們始終告訴我們如下諸要為人生必備:一是為人的孝道和禮道;二是為人的正道和忠道;三是為人的書道和仁道。要持禮仁義,反身自律;要常習字勤詩書,時閱讀隨文筆;要永不自滿,精進人生。我想這是我們家族始終不移且千年流傳下來的習得之道和生命之道!”
2002年項宇返回中國,在上海創(chuàng)建了“行家”系列公司,做地產(chǎn)咨詢、酒店合作等。
2007年,由于項宇的“行家系列公司”捐贈,在上海慈善基金會屬下組成了“行家慈善文化教育專項基金”。項宇曾捐資過百萬以上的資金來提出對文化下鄉(xiāng)、捐贈書籍、幼兒教育等的扶持,還對一些知名的學者教授進行力所能及的公益努力。同時,該基金又與復旦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合作對中國近現(xiàn)代的“江南鄉(xiāng)賢”進行系列研究。
“我之所以有志于推動鄉(xiāng)賢研究,不僅僅是因為自己的家族參與其中,而且又同時看到家鄉(xiāng)有那么多對社會建設有意義的、并熠熠閃光的優(yōu)秀人才和先賢們的精神牽引,其中很有知名度的孫詒讓先生就是我們南堤項氏的外曾孫。其父親和叔叔是孫衣言和孫鏘鳴,都是影響中國文化教育的先驅者。我希望今后能在另外一個領域——精英家庭的建立和兒童養(yǎng)育方面作出貢獻,并能夠在提供未來發(fā)展方向等方面作出建議。先人的經(jīng)驗和總結乃至于精神,促使我們今天想要讓這些經(jīng)驗、案例、以及我的研究成果能夠幫助到更多的人。這也是‘行家慈善文化教育基金’想要做的主要內容之一,我們都希望能夠把這些培訓精英的要件無條件地、公益地供養(yǎng)給社會所需要的人群。這是我已經(jīng)在做的和能做的,因此渴望我們在這一生中實現(xiàn)‘復興家傳、再造優(yōu)族、貢獻社稷’的理想而無負先賢教導和哺育之恩?!边@是南堤項氏34世孫項宇一番傳承家族遺風的真情告白。
項潔(中)在故居
2016年6月26日,項驤的孫子、臺灣大學教授項潔來溫尋根祭祖,項宇與他同行。
近代瑞安南堤項氏推進現(xiàn)代化業(yè)績座談會留影
這次,項氏家族特地在瑞安華僑飯店四樓,召開“近代瑞安南堤項氏推進現(xiàn)代化業(yè)績”的座談會,項氏后人、部分宗親及文史學者50多人到會。大家歡聚一堂,對南堤項氏家族史及其在中國現(xiàn)代化發(fā)展中的業(yè)績作進一步發(fā)掘和探討。瑞安媒體對此活動作了報道,瑞安市統(tǒng)戰(zhàn)部部長陳世堯和市政協(xié)副主席、瑞中校長陳良明等接見了項潔、項宇等項氏后人。
近幾年,項氏后人項宇、項淞、項力克、吳樹喬以及致力于南堤項氏家族研究的洪振寧、王興雨、陳正煥、陳之川等先生一直在搜集家族資料、挖掘先輩的業(yè)績、傳承項氏家風等方面做了許多工作。瑞安是項氏后人魂牽夢繞的故鄉(xiāng),是他們心中無法抹去的鄉(xiāng)愁。
據(jù)悉,新中國成立后,項氏34世孫項維新、35世孫項力克父子都任過瑞安中學校長,為家鄉(xiāng)教育事業(yè)作出貢獻。后項力克還擔任過瑞安市副市長、浙江省政協(xié)辦公廳副主任等。
項瑞釗、項瑞錚等是項氏亨房項方蒨的曾孫。
曾讀過項瑞錚老師一篇回憶母親張德懷的散文,其敘述:南堤項家亨大房(項方蒨)一支兩代單傳,人丁稀疏。母親嫁到項家后,給項家孤寂的深宅大院里增添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母親共生育11個孩子,養(yǎng)活8個,四男四女。平時母親不大出門,除了相夫教子,就是在家靜靜地研讀項方蒨書房中累疊重重的中醫(yī)書籍,還拜瑞安兩名著名老中醫(yī)學醫(yī)術。這給家族、街坊都帶來好處。一些小病小痛,母親只要開幾帖中藥,就藥到病除。
張德懷是溫州謝池巷“如園”后人,是書香門第的大家閨秀,雖然限于條件只讀完私熟,但從小生活在書香家庭,耳濡目染,她追求知識,注重家教,把張家的“書香翰墨”帶到項家。她對8個子女要求十分嚴格,鼓勵他們崇尚科學,勤奮向上,讀書報國。
瑞釗、瑞深、瑞楠、瑞錚按輩份應屬于南堤項氏六祖房的34世孫了。項瑞釗,解放前夕畢業(yè)于之江大學(杭大前身)法學專業(yè),參加工作后先在溫州中學任教導主任、副校長,文革后調溫八中任校長(離休干部),一生致力于普通教育,桃李滿天下。項瑞深,僑居美國,一直從事貿易工作。項瑞楠,畢業(yè)于南京工學院機械制造專業(yè),是浙江省明星企業(yè)紹興飛花自行車總廠副總工程師(高工),曾任紹興市政協(xié)委員;項瑞錚,早年支援邊疆建設,調回溫州后,一直在市華僑職業(yè)中專從事職業(yè)教育,從普通教師成長為校長。
1963年出生的項后龍,是項瑞深的兒子,南堤項氏35世孫,臺灣輔仁大學法學學士 ,上海復旦大學工商管理碩士研究生。現(xiàn)在項后龍與妻子在上海創(chuàng)業(yè),為上海億宏工業(yè)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上??墒鎳H貿易有限公司總經(jīng)理、他有兩個兒子 ,都在美國求學。 長子讀博;次子今年底大學畢業(yè)。
文/施菲菲
Hash:3ae1710ac7731bffa67be7fcaff4b3e62884b882
聲明:此文由 溫州人真生活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