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進(jìn)楠溪江山水詩的畫廊麗水街
本圖文為作者原創(chuàng)首發(fā),轉(zhuǎn)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溫州作家協(xié)會會員、溫州旅游體驗師謝綺頻。看庭前花開花落,寵辱不驚;望天上云卷云舒,去留無意。夢想只要能持久,就能成為現(xiàn)實。
春天,我再一次來到了永嘉的麗水街,與那年的麗水街之行,竟然已有五年的時間,時間真的在不經(jīng)意間流逝,麗水街,還是五年前的樣子,古街又老去了五歲的年齡。
石階白墻黑瓦,小橋流水人家,木制欄桿靠椅,對于一個古鎮(zhèn)控來說,每一次腳步邁進(jìn)古樸老街和古村古鎮(zhèn),心情就會歡喜開朗起來,。
巖頭古村始建于五代末年,坐西朝東,背山面水,建筑布局非常整齊,而麗水古街是屬于巖頭古村口的一條古老的長廊街。
第一次走進(jìn)麗水街,那是五年前的一個深秋的季節(jié),本來秋天的天氣是天高云淡的,但那天是陰天,第二次走進(jìn)麗水街,是今年一個雨蒙蒙的春天。
最初麗水古街給我的印象就是那很長的一座長廊,呈半橢圓型的構(gòu)造,一條弧線型的卵石路老街,街上一邊是有成列的挨在一起的鋪面,鋪面大部分是木板的門面,鋪面前是條石的幾級石階,然后是2米多寬的卵石道路,另一邊是一條有300多米的依水而靠的長廊椅,當(dāng)?shù)厝朔Q為美人靠椅,弧線型的長廊沿著穿村而過的小溪而建。于是,從這一端拍過去,能看到弧線型長廊的全景。
很多人以為麗水街在麗水,其實麗水街的由來也是比較有趣的,因為這條街是建造在水利大壩上,街前面的溪是楠溪江的一座綜合水利設(shè)施,而村莊就是沿著這條溪而建造的,這也是楠溪江唯一的一個以水利設(shè)施來布局的村子,這條街原名叫“利水”,而因為這條長廊街實在是太有造型和唯美,利水就變成了麗水,然后就延續(xù)下來叫麗水街了。
那年行走在這條古街上,一班愛美的女人花們,就依著長廊,這樣一張那樣一張地拍著美美的照片,一路走來,大家累了,也可以就著臺階坐在這條上,玩下手機(jī),翻看下朋友圈。而我,竟然借了一位學(xué)生的自行車,騎行在老街上,老街那高低不平的卵石路,讓我這位單車?yán)@行過青海湖和騎過???/a>到三亞的騎手,在車上蹦跶得也有點吃不消。
我們可以靠在這大紅燈籠高掛的長廊屋檐下的椅子上,看遠(yuǎn)山云舒云卷,邊上的小溪靜靜流淌而過,靜靜的感受著這個村子的氣息,就像古詩里所說的:“水如棋局分街陌,山似屏幃繞畫樓”那樣。
從麗水街的一端到另一端時,要經(jīng)過一座麗水橋。麗水橋,又名“永慶橋”,是一座跨越麗水湖的石橋。該橋建于明嘉靖三十七年(1558),經(jīng)過幾百多年的風(fēng)雨滄桑,至今仍堅固如初。據(jù)說橋的兩側(cè)石條上分別刻有“麗水橋”、“明嘉靖戊午仲秋吉旦建”等字,但經(jīng)過幾百年的風(fēng)霜雨雪,石板上早已爬滿了青苔,那些刻在石橋上的字,也早已隱藏起來了。但這座充滿滄桑感的石橋與前方的長廊,長廊上的大紅燈籠,還有后邊的綠色草地,正好融為一體,毫無沖突感。橋頭蒼蒼郁郁的古樟樹枝粗得估計要好幾個人的手臂才圍得住,這看起來年紀(jì)比這座石橋還要古老得多。古樟樹蔭下有一南一北兩個造型古樸的亭子,南邊的是重檐歇山頂,氣派不小,看起來象個官帽,果然就叫做接官亭;北邊的是座結(jié)構(gòu)簡單的單檐歇山頂小亭,風(fēng)格很平民化,叫乘風(fēng)亭。
而走在村莊里面的橫街直巷中,古村給我的 感覺是那么地寧靜安逸,在一處古老的灰墻黑瓦的院子外,我看到一棵凌亂枝壓的梅樹上開滿了粉色的梅花,給古老的村莊點綴了春的氣息,而村莊里的水車,建在池塘邊的祠堂,那屋檐上的瓦黛和屋頂上的飛雕,無不顯示古村的古老氣息。
而今年春天,我們這群來春游的女人花真的很嗨,站在蒙蒙細(xì)雨的村莊廣場中,大家擺起了一個心型的造型,然后每人都捧出一個心來,團(tuán)隊建設(shè)的春游就是這么地有心有愛。
在麗水街古村里 生活的人正如穿村而過的溪水那樣淳樸,生活節(jié)奏緩慢,靜靜地 享受著生活的 美好。 這顆鑲嵌在永嘉楠溪江上的寶石,是楠溪江中國山水詩畫廊的縮影。
作者其他文章
▼
Hash:ce27add63e47ee67db35fca34837c561fe5e3931
聲明:此文由 溫州旅游體驗師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