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座古城,是西域古國中的重要遺址,更是漢代“田卒”集體屯墾的考證
這座古城,是西域古國中的重要遺址,更是漢代“田卒”集體屯墾的考證。其中一座古城是被李廣利攻克
輪臺古城探秘之旅
太行游俠
輪臺,是個一說起名字就能聯(lián)想起詩意的南疆縣城。“輪臺東門送君去,去時雪滿天山路”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中的詩句,輕易把人帶回那個金戈鐵馬、角弓爭鳴的漢代。
2017年12月份,央視新聞報道了西域都護府遺址在新疆取得突破性發(fā)現(xiàn),并基本確定就在輪臺縣境內(nèi)。遺址地理位置的確定,不僅是中央政府治理新疆的歷史明證、國家主權的重要標志,同時也是文化認同的關鍵地標和中華民族極其寶貴的文化遺產(chǎn)。
帶著這種情懷,2018年5月8日,我與西北油田的文學愛好者一行三人,探尋了地處輪臺縣東南方向20公里左右的一處古城遺址群,一睹千年古城的神秘面紗。
1圖為考察方向由此路口直行前往輪臺縣郊外東南方向。范明攝
越野車在郊外的土路上馳騁,時而遇到起伏處四輪騰空,加上飛揚的塵土,使人聯(lián)想到公元前1世紀戰(zhàn)馬嘶鳴的古戰(zhàn)場。按照我們預先的定位導航,到了目的地,卻不見古城影子,哪怕是一個不起眼的“土包”。一簇簇散落在地表的紅柳,因為地貌的廣袤和平坦,使人看上去一望無垠,卻又深不可測。在懷疑中,我們一行三人一次次在推斷中否定,又在否定中推測。不得已,司機師傅按照我們的猜測在具有可能性的土路上探尋。
2圖為路途上經(jīng)過的土路。范明攝
本來是一個小時之內(nèi)就可以到達的目的地,使我們繞行了數(shù)十公里。終于在原先到達位置兩公里外的一家農(nóng)戶處,經(jīng)問詢一位牧民指向了正南方的一處地界,才有了眉目。
3圖為向一位牧民問路。范明攝
路途的曲折并沒有影響到我們探秘古城的積極性,過了一座灌溉渠的木橋后,遇到一處蘆葦灘,遠處綠瑩瑩的蘆葦中間,一座小“山丘”掩映其中——神秘的氛圍陡然而生。
4圖為掩映在蘆葦灘中的“土丘”。范明攝
心跳由慢到快,視線由遠至近。古城遺址東南角有一高約十米來高的“土丘”,南低北高,長約100米,東西寬約30米。在其東面中部地基處落有漢白玉石碑,名曰:“卓爾庫特古城”,標注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這“土丘”就是戍堡遺址。
5圖為卓爾庫特古城遺址及其上面的其中一處“穹窿”型泥質(zhì)建筑體。范明攝
手機定位顯示卓爾庫特古城位于輪臺縣城東南約25公里的克孜勒河西岸。站在戍堡上,經(jīng)過千年風雨的洗禮,戍堡西北兩個方向分別兀立著兩座“穹窿”型泥質(zhì)建筑體,在陽光的照射下,堅硬且光滑錚亮。
6圖為卓爾庫特古城戍堡地基處的花崗巖石碑。范明攝
7圖為卓爾庫特古城遺址及其上面的另一處“穹窿”型泥質(zhì)建筑體近景。范明攝
戍堡東部最高端佇立著一個木桿子,雖然纖弱,但仍能使人想起那時“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的場面。
踱步在戍堡“龍脊”,不時出現(xiàn)垂直的孔洞,那應該是“洛陽鏟”留下的痕跡。在“龍脊”上不時還能看見動物的遺骨、陶片等。
8圖為“龍脊”上“洛陽鏟”留下來的孔洞。范明攝
9圖為在“龍脊”上看見動物的遺骨。范明攝
考古學家黃文弼曾在古城中挖出大量陶片、箭鏃、勞動工具等文物,確認該遺址是漢昭帝時代(公元前86—前81)賴丹校尉修建的校尉城。
在戍堡最高處放眼望去,古城一群羊在低頭肯草。這是一個每邊長300余米的略圓城池,現(xiàn)已淪為一圈約3米高的土埂,由于靠近克孜勒河溝,城中和四周為沼澤地。
10圖為2018年5月8日,卓爾庫特古城內(nèi)的羊群。范明攝
古城以西、以北的戈壁怪柳叢中、還能找到田埂、舊渠的殘跡和大小均勻、劃分整齊的田塊,是漢代“田卒”集體屯墾的考證。
11圖為風花掉的卓爾庫特古城墻,變成了一圈土埂。范明攝
在輪臺縣境內(nèi),像這樣的遺址有十來處,其中在上世紀就發(fā)現(xiàn)的有倉頭古城、恰庫木排來克城堡等。
倉頭古城遺址位于卓爾庫特古城向西4公里處。在輪臺縣城東南21公里的大道南鄉(xiāng)喀拉塔勒河下游荒漠平原上的紅柳叢中。古城呈正方形,每邊長230米。城中有一個由大土坯壘砌的建筑物,一層厚薄不均勻的紅色灰燼覆蓋在散亂的土坯上,標明它是被焚毀的,當?shù)厝朔Q輪臺城為“奎玉克協(xié)海爾”,大意是“灰燼中的城”。
12圖為路途上經(jīng)過的喀拉塔勒河濕地。范明攝
據(jù)《史記》和《漢書》記載:從漢太初三年(公元前102年)開始,漢武帝為征服匈奴,派貳師將軍李廣利兩次討伐大宛國,在第二次遠征討伐途中,路經(jīng)侖頭國都侖頭城,侖頭城閉關不提供糧草,被李廣利率部攻破,在公元前101年城被焚毀,從此侖頭城只留下遺跡。
恰庫木排來克城堡毗鄰于卓爾庫特古城西北2公里處,規(guī)模要比卓爾庫特古城小得多,若不是立有新、舊的兩塊水泥碑,已經(jīng)很難辨識出這是一個唐代的古遺跡。唯有一個像獸頭一樣的泥質(zhì)筑造,昂揚在荒原上,透露出歷史沉淀出來的滄桑遒勁。
13圖為恰庫木排來克城堡遺址。范明攝
14圖為恰庫木排來克城堡遺址“老石碑”。范明攝
15圖為恰庫木排來克城堡遺址“新石碑”。范明攝
16圖為恰庫木排來克城堡遺址上像獸頭一樣的泥質(zhì)筑造。范明攝
我們翌日來到拉依蘇烽燧遺址,它位于輪臺縣城西約20公里,此處分別矗立漢唐時期的烽火臺和小型戊堡遺址。
湮沒了黃塵古道,荒蕪了烽火邊城。如今的拉依蘇引人注目的是這片土地上屹立起的工業(yè)園區(qū),地下埋藏的石油、天然氣成為輪臺縣的重要經(jīng)濟支柱,中國石化西北油田、中國石油塔里木油田坐落于此。
輪臺作為漢代西域36國中的城邦之一,并在西漢神爵二年(前60年),境內(nèi)設西域都護府,歷時72載,統(tǒng)領西域諸國。暗淡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鳴。清光緒二十八年(1902年)改置輪臺縣,民國時期先后隸屬阿克蘇道和焉耆專區(qū)。
古人不見今時月,今月曾經(jīng)照古人。今夜適逢仲秋時節(jié),兩千年的歲月久遠,風蝕了殘垣斷壁,但樹梢搖曳中依然吐露出這片土地上文化氣息的底蘊……
Hash:a2691757bff6fe1065da83fd17b7c1050b479ba6
聲明:此文由 大漠旅圖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