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城百年歷史縮影丨濟南交行老建筑的故事
交通銀行山東省分行位于順河路的東側,順河,順的是古老的護城河,百年前,這河便是濟南城的西界。河東,是懷抱大明湖趵突泉的濟南城;河西,是廣闊的原野與村落?,F如今一條高架橋在河上架起,一路向北,架起了現代化的速度。
交通銀行山東省分行效果圖
順河而行,在林立的高樓大廈之間,還會見到普利街古老的磚房,濕潤了馬路的迎仙泉,打水的居民從未間斷,大概泉水噴涌多少年,便有居民打水多少年了。過了迎仙泉左拐是一塊以經緯命名的街群,面積與老城相當,與老城西東呼應。漫步在經緯路的街巷之間,高大的法桐和一幢幢老建筑,彷佛在訴說著古老的故事。
迎仙泉
在一幢幢風格各異的建筑中,經二路東首的山東省銀監(jiān)局辦公樓引人駐足。正面中間六根灰白色高大的希臘風格立柱直通到頂,莊嚴華麗,濃郁的西方古典建筑風格,白柱子兩側則是對稱方正的奪目的紅色磚墻。入口旁牌子寫著:第七批全國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濟南經二路近現代建筑群(交通銀行濟南分行舊址)。院內種植的梧桐樹已高過這四層的大樓,彷佛忠誠的衛(wèi)兵,守護著這座久經滄桑的房子,颯颯作響的樹葉,像在描述百年前的樣子。
交通銀行濟南分行舊址
烽火硝煙的一百多年前,時值風雨飄搖的晚清,甲午戰(zhàn)爭的炮火打開了中國的大門,列強入侵,西方資本主義也以各種形式一涌而入,舉國上下,在危機中掙扎、警醒、反省、抗擊,拉開了中國百年近代史的序幕。
1904年春,膠濟鐵路即將竣工。北洋大臣、直隸總督袁世凱與山東巡撫周馥聯(lián)名上奏:“擬請?zhí)黹_商埠,以擴利源……”開埠從申請到批準,過程迅速而順利,有理有據地阻止了德國勢力借由鐵路向山東內地擴張,牢牢把握了自主權,并利用鐵路交通優(yōu)勢,振興實業(yè)。
1906年1月10日,濟南正式舉行了開埠典禮。濟南開埠,為當時世人所矚目,也開啟了濟南新的發(fā)展進程。外資涌入,同時帶動了民族工商業(yè)的繁榮。一時間中外客商云集,店鋪、錢莊、銀行,落地開花。商埠區(qū)的選址規(guī)劃也頗具前瞻性眼光,在老城外西關開辟新城,與老城遙遙相對,相得益彰。既保護了老城的舊格局,又開啟了新的城市格局。洋商掀起了興建洋式建筑的風潮,從老城向商埠走去,恍然若從古色古香的中國城鎮(zhèn)步入了歐洲街市。
濟南老商埠現址
膠濟鐵路,催生了濟南自開商埠。而京漢鐵路的建造,促成了交通銀行的創(chuàng)立。1897年,清政府向比利時人借款修筑京漢鐵路,借款條件苛刻,意圖長期霸占路權以及投資經營權,引起了國人強烈反抗,各地收回路權的運動愈演愈烈。
加之甲午戰(zhàn)爭后,實業(yè)救國的思潮廣泛傳播,在救亡圖存的政治要求下,提出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以抵制外國經濟侵略的口號。民族工商業(yè)蓬勃發(fā)展,而當時民族傳統(tǒng)金融機構錢莊財力有限,市面融通大多依賴外商銀行貸款,民族工商業(yè)受盡其盤剝壓榨,迫切需要一個本民族自己的支持實體經濟的新式銀行。
此前成立的通商銀行和戶部銀行,更多是滿足政治需要,一個真正發(fā)展實業(yè)的銀行呼之欲出。郵傳部尚書陳璧奏請創(chuàng)辦交通銀行。奏折中表明,除了集中資金,靈活調度,以便贖回京漢鐵路外,還可利用銀行經理股票、債券,籌集資金,發(fā)展交通事業(yè)。交通銀行應運而生,1908年1月在北京成立并迅速開枝散葉,在全國地設立分行,1910年3月,在濟南試辦分號,地點便在商埠通匯街。
開創(chuàng),是一種責任
這期間,一位青年正開始他的求學之路。
1910年他考取庚款公費留學轉入清華留美預備學校,同年派遣到美國伊利諾大學學習建筑工程。他就是近代中國第一位獲得建筑工程學士學位和“建筑師”資格的莊俊先生。
莊俊先生1914年畢業(yè)回國,在清華任教,配合墨菲負責校區(qū)總規(guī)劃,主持了清華早期“四大建筑”的工程設計和監(jiān)造,建筑風格為西方古典主義。十年后再赴美國哥倫比亞大學進修。當時的中國建筑界都由洋人把持,受過正規(guī)建筑教育的他不甘心只給洋人做伙計,決心闖出中國人的天地。
于是回國后在上海租界創(chuàng)辦了第一個由中國人自己經營的“莊俊建筑師事務所”。他的第一件作品上海金城銀行(現交通銀行)在1926年建成,大樓設計有章有法,體現了歐洲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筑藝術和20世紀初的建筑水平,也證明了中國人也能設計出現代的、有高度建筑藝術含金量的大型建筑。
彼時的交通銀行,經過近20年的發(fā)展,歷經晚清、民國初期北洋政府,迅速擴張,分行覆蓋了全國各大城市及海外香港、新加坡。晚清時期經理路電郵航四政款項,北洋政府時期代理國庫,流通鈔幣,雖經歷兩次停兌風潮,元氣大傷,但已發(fā)展成為國家中央銀行。
莊俊在金城銀行設計的出色表現,得到了當時銀行巨擘交通銀行的欣賞,先后設計了濟南、哈爾濱、大連、青島、徐州等地的交通銀行建筑。這些建筑呈現了一種中西建筑風格融合的狀態(tài):在嚴格的西方古典構圖規(guī)則中,融合進中國元素。
交行濟南分行原址近景
讓我們再好好欣賞一下這幢老建筑——
建筑在正面入口立面,從正面看呈現以柱廊為中心、兩側方正紅磚墻嚴謹對稱的三段式劃分。中間高大的六根立柱形成柱廊,貫穿上下三層樓,立柱采用愛奧尼克柱,經典的希臘柱式,柱子造型做了簡化,柱頭為簡潔的卷草紋。兩端方正的磚墻,清水紅磚結構,表層不加裝飾,質樸的紅磚材質表露在外。兩肩紅墻各開兩個大窗,為造型簡潔的方窗,窗子上下層之間略有簡單裝飾。建筑總體秉承了西方古典主義風格特有的排列柱式、壓檐柱廊、三角山花(檐部上三角形山墻)等藝術元素的設計理念,烘托出銀行建筑肅穆、華麗之感。它所傳遞的美感形象是如此經典而恰到好處,這幢建筑被印在紀念交行成立20周年發(fā)行的紀念紙幣中20元券的背面。
再進一步觀察,整體建筑材質并非統(tǒng)一的灰白色清水混凝土,而是在兩肩采用大面積紅磚裝飾,這明顯不同于西方古典主義風格,僅在少量裝飾部位使用鮮艷色彩。而這種鮮明的紅白對比,正是借鑒采用了中國傳統(tǒng)建筑“紅柱子”與“白臺基”不同色彩搭配的方法。這種中西融合的風格,正體現了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思想。設計師潛藏的中國民族情結和骨子里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扎實的西方科學知識體系之上。
建成的交通銀行濟南支行坐落在商埠區(qū)經二路,落成于1926年,時值濟南開埠之后經濟金融發(fā)展的鼎盛時期。銀行、銀號、錢莊有200余戶,銀行20余家,以中國銀行、交通銀行為大,經營匯兌、存放款、儲蓄業(yè)務,并發(fā)行紙幣。自此濟南經濟金融走向混亂與衰敗。國民政府對交行進行了兩次重組,定位為發(fā)展實業(yè)的銀行,為政府、工商業(yè)、公共事業(yè)放款。當時國內軍閥混戰(zhàn),張宗昌督魯期間發(fā)行“三票”(公債券、金庫券、省鈔),嚴重毀壞了山東金融環(huán)境,各銀行、錢莊紛紛倒閉。
1928年五三慘案后,幾乎全部破滅,除少量銀元外,僅有中國交通兩行的紙幣還可流通。之后部分銀行號相繼復業(yè),金融業(yè)的實力逐漸集中于中央、中國、交通及民生四家銀行之手。
1935年國民黨政府實行“幣制改革”,集中封存庫存現銀,山東境內的現銀集中到濟南的中央、中國、交通三行保管。銀元銅元不公開流通,大量現銀經膠濟鐵路流向青島,被帝國主義掠奪,貨幣貶值,物價上漲。十幾年間,交通銀行勉力經營,堅持為工商企業(yè)放款。
1937年抗戰(zhàn)爆發(fā),日本在濟南成立偽“銀聯(lián)”,統(tǒng)轄全省金融。交通銀行與中央銀行、中國銀行和農民銀行組成四行聯(lián)合辦事處,集中力量服務于長期抗戰(zhàn)大局,推行國家政策,分擔戰(zhàn)時金融工作,重點對工商業(yè)進行救濟和扶助。期間這座建筑改為中國聯(lián)合準備銀行的辦公地點。
抗戰(zhàn)勝利后,1946年交行復業(yè)。1948年9月,山東解放區(qū)北海銀行隨軍入城,接管、清收當地銀行。1948年12月,北海銀行改建為中國人民銀行山東省分行。在此期間,建筑先后作為交通銀行、中央銀行、北海銀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作為山東省人民銀行辦公樓。后為山東省銀監(jiān)局沿用至今,如今這座老建筑高大的石柱之間,穿梭著新時代的金融監(jiān)管人員。
交通銀行,在改革開放后,做為金融改革試點,于1987年重新組建,成為國家所有的第一家全國性股份制商業(yè)制銀行。做為國家金融改革的先行軍和探路者,交通銀行這百年老行煥發(fā)著青春的活力,全牌照經營,業(yè)務種類齊全,以財富管理為特色穩(wěn)健經營,目前已是分支機構遍布全國各省市以及海外16個國家地區(qū)的現代化商業(yè)銀行,順應國家政策,服務實體經濟?,F在的山東省分行坐落在繁華的共青團路,圓形的大樓穩(wěn)重而現代,指向藍天,又與銀監(jiān)局的老建筑遙遙相望,默默致意。
正如約翰·羅斯金所說:建筑見證了歷史的變遷,靜靜地與其他稍縱即逝的事物形成了對照。
通過季節(jié)交替、時代流轉,王朝的衰落和肇始,變換的滄海和桑田,建筑憑借其優(yōu)美的造像在一個個跨越古今的時代里獲得了力量,將被遺忘的和即將來臨的世紀連接在一起……
(作者:段政 山東省分行供稿)
Hash:c3d7f03767967f159e67831ba2587bf9aed43066
聲明:此文由 文化交行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