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起的村落,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敖魯古雅
我在的城市從不下雪,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南方人,我從來沒有想過這個冬天會到中國最冷的地方,更沒有想過零下溫度的地方是這個怎樣的世界?然而當我真正走進這片曾經(jīng)達到零下五十八度極寒的地方,得知這里還存在著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時,我知道一切將不虛此行,等待我的將是超出預(yù)期的收獲。
抵達敖魯古雅的那天是2017年12月的第一天。毫不夸張地說,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在天寒地凍中度過的12月,當時溫度零下35度-37度。大門是原木構(gòu)建的,像一顆扎入雪地里的星星,上面寫著字讓我頓生敬畏之心。原來這里不僅僅是唯一的使鹿部落,還是中國最后的狩獵部落。
敖魯古雅的第一印象是白色童話世界的既視感。這一頂頂白色的帳篷,像極了森林里精靈的家。實際上這些由樺樹張制成的尖頂型簡易房屋是鄂溫克族獵民居住的"撮羅子"。后來了解到除了這種冬不防寒、夏不避雨的"撮羅子",鄂溫克族獵民還有的居住在“穿地為穴”的地窨子。當時的太陽還沒有升太高,站在門前拍照的幾分鐘里,我的帽子已經(jīng)開始掛霜,冷但內(nèi)心抑制不住的驚喜。
然而真正的驚喜在馴鹿突然出現(xiàn)的那一刻。不等我們?nèi)フ宜?,它就這樣突然地出現(xiàn)在眼前。原來俗稱“四不像”,也叫“角鹿”的珍稀動物就是它。頭似馬而非馬,角似鹿而非鹿、身似驢而非驢、蹄子似牛而又非牛,名副其實的“四不像”。大塊頭著實讓我一驚,腦海中忍不住想圣誕老人駕駛鹿車送禮物的畫面。
這是我最喜愛的畫面之一,那時候暖陽給整個樹林染上了金色的光芒??粗钍且坏皖^的溫柔,吃著雪地里的苔蘚,感覺在發(fā)著光。難怪人類的祖先總是把鹿視為圣潔,賦予了許多美麗的神話和傳說。
然而當越深入敖魯古雅部落,在極寒的溫度中呆越久,我的心不再欣喜,取而代之的是沉默。上圖中大家看到系著紅色飄帶的木板是敖魯古雅鄂溫克族嬰兒的搖籃。你能想象零下四、五十度襁褓中的娃娃在這里度過孩提時光的畫面嗎?其中艱苦不言而喻,長輩們只是為了從小鍛煉孩子們抗凍的生存能力。
在寫這篇文章之前,我看了很多關(guān)于敖魯古雅的資料。因為走過千山萬水,這是我第一次被深深震撼,內(nèi)心久久不能平靜的地方。在一個記錄片里,我看見在馴鹿發(fā)情期鄂溫克族人在冰天雪地里跋山涉水尋找馴鹿的艱辛。馴鹿是他們的經(jīng)濟支柱,一旦出走未必能尋回。尋找的途中,也許還會遇到熊,然而遵循自然規(guī)律的他們從不主動傷害熊。這就是鄂溫克族人的原則與堅持。
當馴鹿望著我的時候,我在它們眼里看到平靜。這平靜是馴鹿對鄂溫克族獵民的信任,讓它們對人類沒有戒心,更是作為中國唯一飼養(yǎng)馴鹿的少數(shù)民族鄂溫克族人善良的折射。當我們發(fā)現(xiàn)一個地窨子敲門時,正在用餐的他們,立刻放下碗筷,熱情地招呼我們進去,噓寒問暖擔心我們受凍。我沒有給他們拍照,謝過之后就匆匆離開,但我沒有遺憾。因為那一刻我想能給他們的最大的敬意就是不打擾,讓他們能安心吃好飯。
在我找到的資料中,觸動最深的一句話是:真正意義上的馴鹿為北歐拉普蘭人和中國北方鄂溫克人馴養(yǎng)的馴鹿,但在中國已經(jīng)不會有野生的馴鹿了,在北方廣闊的森林中,再也不會響起鄂溫克人召喚馴鹿時敲響樺皮桶的聲音了。
在掛滿小彩旗鄂溫克族祭祀的地方,我在想為什么敖魯古雅還有鄂溫克人在這里留守?回來后,我在紀錄片里找到了答案,老一輩的鄂溫克族獵民還惦記著民族的傳承。雖然鹿出走,她們?nèi)贾谉煹锐Z鹿回家是一種遙遙無期的守望;雖然年輕一代為了追求新生活離開這里出去打拼是一種難以挽回的無奈,但只要活著,他們依然守著馴鹿,留在敖魯古雅。
你看那雪地里最鮮艷的顏色是什么?是火紅的消防設(shè)備!再艱苦的環(huán)境,再惡劣的天氣 ,他們不離不棄就為了保護好這個中國最后的狩獵部落,中國唯一的使鹿部落。
如不是親身體驗,我感受不到步行10分鐘雙手就凍僵的刺痛,感受不到每一次呼吸的沉重,睫毛掛霜步履蹣跚的難過。而就是這樣的環(huán)境,他們?nèi)諒?fù)一日地在這里生活與堅守。他們“傻”嗎?在我心目中他們是偉大而神圣的存在。我為內(nèi)蒙古代言,我為敖魯古雅鄂溫克族打call。
希望大家能記住這個了不起的部落,中國馴鹿之鄉(xiāng)——根河的敖魯古雅。
Hash:1e836d5cf4fe08f1e1fa1029a2520380e968bffe
聲明:此文由 不旅不婷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