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山南洛扎著名景點介紹
洛卓窩隆寺
洛卓窩隆寺位于洛扎縣色鄉(xiāng)色村二組南面山坡上,是藏傳佛教噶舉派創(chuàng)始人瑪爾巴大師在29歲時所修建的,是藏傳佛教噶舉派的發(fā)祥地。
洛卓窩隆寺,洛”指的就是“南方”的意義,“卓窩”是“開始吉祥”的意義,“隆”就是“授記”的意義這地方就是上師預言授記的地方。當年瑪爾巴大師第一次去印度學經(jīng)時呆了12年,返回的時候上師那洛巴對他授記說,你回去雪域高原西藏,你弘法的道場是一個圣地,這個圣地是喜金剛的圣地,右山像一頭大象,這個山體一直連接到印度,這代表著佛法的傳承不斷,左邊的山谷像一個猛蛇下山,這個山脈一直連接到印度,代表著降服外道的意義,背山像一條哈達繞著一樣,代表著佛法興盛,對面的山脈流下許多代表功德的功德水,寺廟底像個獅子寶座。
洛卓窩隆寺主要分為白殿、紅殿、瑪爾巴寶塔、那洛桑普閉關中心、天葬臺、順緣田、半山閉關中心等部分。其中在寺廟腳下山坡上的一塊平地被經(jīng)蟠繞著,堆著石頭的地方就是順緣田,順緣田就是米勒熱巴和瑪爾巴第一次見面的地方。
庫拉崗日神山
庫拉崗日神山位于山南地區(qū)洛扎縣境內(nèi),距山南地區(qū)中心城市澤當鎮(zhèn)320公里,海拔7538米的庫拉崗日峰,是山南海拔最高的山峰,也是藏族傳統(tǒng)的四大神山之一:即東方神山沃德貢杰、衛(wèi)藏神山雅拉香布、北方羌唐神山念青唐古拉、南方神山庫拉崗日。庫拉崗日附近集中分布有6座7000米以上的山峰。遠遠望去,終峰并肩,宛若一道頂天立地的冰雪屏障,山脊的南北兩側(cè)是壁立千仞的基巖陡崖,峽谷中橫臥著四條冰川,北側(cè)的兩條均長達10公里。冰川上有奇麗壯觀的冰塔林,還有冰崖、冰墻、冰陡坡,但頻繁的冰、雪崩時常連續(xù)發(fā)生、轟鳴不息,驚心動魄。
山的北麓是寬敞的洛扎雄曲奔流向東。谷地以北,遼闊的藏南高原上靜臥著羊卓雍措和普姆雍措,它們倒映著冰墻雪壁的偉岸英姿。山的南面為蓮花生大師三大魂湖之一的朱措白瑪林湖。傳說山上有座用寶石和水晶砌成的宮殿,藏族英雄人物格薩爾王就居住在里面。山腳下,山巒起伏,峽谷深切,公路窄窄一線蜿蜒于河谷深處。1937年登山家臿曼和達瓦喇嘛首次登上這座山峰,從此以后此峰無人登頂。
賽卡古托寺
賽卡古托寺位于洛扎縣色鄉(xiāng)所在地,距今有900多年歷史,距縣城43公里,占地面積4700多平方米,坐東朝西,海拔3700米,原為噶舉派寺院,后改宗格魯派。該寺主供佛為釋迦牟尼和瑪爾巴大譯師,于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賽卡古托寺以一座宮殿為標志,這座宮殿外觀方正、高達九層,因此而得名“賽卡古托”(“賽”意為公子,“卡”意為堡,“古托”意為“九層”),也稱“九層公子堡(塔)”。寺內(nèi)現(xiàn)存大量壁畫,其中以西藏四大繪畫家之一門當畫派祖師門拉頓珠嘉措(唐卡鼻祖)所畫的瑪爾巴大譯師及米拉熱巴尊者的畫像等壁畫最為珍貴。還有噶舉派大學者巴俄·祖拉陳哇等人的手跡。壁畫從年代上看早晚不一,主要保存在賽卡古托古堡、杜康大殿的經(jīng)堂和佛殿、密宗殿、江久拉康、拉瑪拉康等建筑中。
寺內(nèi)還珍藏有大量吐蕃時期的手寫經(jīng)書和米拉熱巴靜修時戴在頭上的“多供”一一石制酥油燈;白瑪林巴大師挖掘出來的金剛手父子像;有關米拉熱巴尊者傳記的唐卡;瑪爾巴和米拉熱巴師徒等噶舉派諸大師的雕塑和他們使用過的許多有重要考古價值的佛教法器。該寺被信教群眾認為是積蓄福澤的一塊神圣之地。該寺建筑風格獨特,在佛教建筑史上有著重要地位。
卡久寺
洛扎卡久寺全稱“吉祥隱修院”,公元1570年所建,位于洛扎縣拉康鎮(zhèn)背后名為“佳普晉”的云霧繚繞的山巔上,距縣城75公里,海拔4019米??ň盟率?a href='/lianhua/' target=_blank>蓮花生大師五大隱修圣地之一,主供佛為朗開寧布,隸屬寧瑪派,是歷代努氏朗開寧布活佛學習佛教經(jīng)典、研修藏傳佛教密宗教義、潛心修行的祖寺??ň盟伦?007年被西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公布為第四批自治區(qū)級文物保護單位。
卡久寺四周群山郁郁蔥蔥,原始森林植被豐富,遠看卡久寺如同空中樓閣。置身于卡久
寺,四周忽而云霧升騰、云海涌波,忽而又云開霧散晴空方里,漫步其間就如同神仙漫步云海,時而享受著天降甘霖,時而又沐浴著明媚陽光,彩云、彩虹也經(jīng)常相伴隨行。卡久寺寺名的由來有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巖石像勝樂余剛騰飛天空,從巖石的縫隙中流下清泉,因此得名“卡久寺”。“卡“在藏語中是指巖石或城堡,這里指巖石?!熬谩痹诓卣Z中是指水。另一種說法是:如白色水晶堆積的雪山,向四方流下如牛奶般的八股甘泉,直流下到“卡”欽天母之山,因此得名卡久。
相傳蓮花生大師為普度眾生,讓佛法與世長存,在卡久修行法洞周圍埋藏了許多珍貴佛教經(jīng)典遺教及稀世珍寶,還親自修建并加持佛塔。
扎西根培
扎西根培拉康,位于洛扎縣洛扎鎮(zhèn)次麥居委會境內(nèi),距縣城20公里,海拔約3700多米,通公路,于2007年被洛扎縣人民政府公布為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該拉康于公元1479年嘎瑪巴四世紅帽系阿旺曲扎益西所建,阿旺曲扎益西活佛多年修行的同時打開了扎日巡禮這條朝佛的路線,該拉康內(nèi)還保存著西藏四大繪畫家之一門當派畫家頓珠加措所畫的唐卡等,還有很多有歷史研究價值的文物。
扎西根培拉康東、西、南三面有海拔5000至6000米的雪山,在雪山下方有108種花草樹木,據(jù)歷史記載和有關專家的判斷,這些大部分是名貴藥材。每當春風細雨喚醒滿山遍野的杜鵑時,就像不小心傾倒了畫家的顏料瓶一樣,那殷紅、鵝黃、粉白等各種顏色被隨意地潑灑到碧色的山坡上。在藍天、白云、雪山的映襯下,這些規(guī)模巨大的色彩以其無與倫比的磅礴氣勢和視覺效果給人以強烈的心靈震撼,無不使人心醉神迷,因而人們又稱此地為“彩虹溝”。
朱措白瑪林湖
朱措白瑪林湖位于洛扎縣色鄉(xiāng)措玉村白瑪林溝,傳說是蓮花生大師的三大魂湖之一,距色鄉(xiāng)二十五公里。
從色鄉(xiāng)去往朱措白瑪林,要經(jīng)過色鄉(xiāng)的措玉村,途中要翻越卻啦崗,此山也叫恰材拉。一路上我們可以聽著富有傳奇色彩的故事,循著圣人的足跡前行,一路上觸摸著瑪爾巴大師的公子達瑪多德在石頭上留下的頭印,米拉熱巴躲雨歇息的體印和石頭上的騎印,繞轉(zhuǎn)卻啦崗上空掉下的經(jīng)書形成的石堆,從瑪爾巴當年揉糌粑所用的石盆上沾取點福氣。“措玉”因村子上部有多種湖泊而得名,“措”在藏語里是湖的意思,“玉”是故鄉(xiāng)的意思,’‘措玉”就是“湖的故鄉(xiāng)”意思。措玉的地形形似“蝎子”,從這里行走四、五公里就到朱措白瑪林湖了。
朱措白瑪林風景秀麗,湖色因湖的深淺和周邊的景色呈現(xiàn)出藍、綠、白三種顏色.湖的周圍散落著蓮花生大師的手印和足印,還有他修行過的洞府和伏藏地。每一季的白瑪林湖都給人以不同的感覺,白雪皚皚,冰封湖面的冬季;鮮花遍地、雪峰矗立的夏季,曼妙的景致讓人流連忘返。據(jù)說,信徒還能從這湖底看見自己的今生來世,因此到了這里,不防撞撞運氣,看看自己的命運。
在卡久寺對面的山上,有三個美麗的高山湖泊。三湖湖水呈現(xiàn)黑、白、藍三色,沿上山順序依次是多追拉姆拉措、雍杰拉措、多吉玉珍拉措。據(jù)傳說山上21個山頭是21個度母而三大湖就是早上供奉度母的三杯圣水。
吉堆吐蕃墓群分布于西藏山南地區(qū)洛扎縣洛扎鎮(zhèn)吉堆 村委會所在地南側(cè)的半山腰上,面積約50萬平方米。從其形制、結(jié)構(gòu)上看,是一處典型的吐蕃時代墓地。整個墓群共有66座墓葬(其中2012年9月新發(fā)現(xiàn)18座),大小不一,有的墓大而層厚,每級間墊有圓木或墊有白瑪草(一種植物草),排列整齊,而且形狀有方形、圓形、梯形、亞字形、塔形。墓葬封土為覆頭狀,平面?zhèn)葹樘菪?。封土采用夾石夯筑的方法。另墓群周邊有11個祭祀坑。吉堆古墓群對于了解吐蕃歷史,洛扎地方史和吐蕃喪葬制度有很高的價值。吉堆吐蕃墓群是在西藏山南地區(qū)南部緊臨不丹王國邊界、緊靠喜馬拉雅山脈的一處大型墓地。加上有門當、得鳥窮兩處摩崖石刻為其證,實為西藏吐蕃時期不可多的一處可較為準確確定年代的古墓地,為研究吐蕃時期,特別是吐蕃中期佛教傳入西藏后的葬俗形式及其變化,提供了十分可貴的實物材料。同時也為吐蕃擴張時期的結(jié)盟及其形式、內(nèi)容提供了不可多得的證據(jù)。
洛扎兩處摩崖石刻和墓群的發(fā)現(xiàn),將為西藏古代的喪葬制度和習俗以及整個社會制度提供可靠的實物資料,于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轉(zhuǎn)自:西藏山南旅游
Hash:905c84c2958da6e38efc1ae6463b0eaa9595d617
聲明:此文由 中大南方旅游協(xié)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