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林德峨最后民族特色古老木樓群村寨恐難保住,呼吁村民和政府及時著手保護!
近日,筆者應朋友邀約,從百色驅車250多公里來到苗族古木樓建筑群——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鎮(zhèn)那地村馬弄寨。
馬弄寨,由德峨鎮(zhèn)南去5公里,道路泥濘,只有部分水泥硬化,經上下幾道彎后筆者來到寨口。一眼望去,石板石條石墩砌成的屋基,一根根大柱和木枋交錯架立,全手工建造的幢幢木樓在山間錯落, 40多幢相依在不大不小的谷地,層層疊疊,經歷百年風霜如今依然傲立山中。 幾片炊煙裊裊盤旋于半山里。踏過遍地桃花瓣散落的苗寨,但聞桃花香,難見寨中人。僅見兩三只狗和幾頭牛,一兩個倒伏的背簍里裝著正抱蛋的母雞。
馬弄寨老屋錯落有致,屋前鋪有石頭、石板。
在人煙稀少的馬弄寨寨尾,我們看到有幾位頭發(fā)斑白的老人,他們是苗寨古木樓的堅定留守者。
一位老人嘆氣說:“寨人外出廣東打工的打工,搬走的搬走。幾年前寨上大部分人就已搬遷去德峨街上起樓房居住,現(xiàn)只剩我們幾個。我們舍不得這百年家園,所以還堅持留守。如果我們也走了,也許路人一把火,這寨子這木樓就不見了?!闭f者聽者皆黯然神傷。
村民在老屋前飼養(yǎng)純種菜花雞。
據了解,馬弄寨是現(xiàn)在德峨鎮(zhèn)乃至整個隆林各族自治縣尚保存相當好的唯一苗寨古木樓群。在前些年次第進行的“危改樓”或年輕人闖廣東打工賺錢寄回鄉(xiāng)建起了片片“洋樓”“打工樓”“廣東樓”風潮中,各式閃閃發(fā)光、姹紫嫣紅、“高大尚”的白樓洋樓風“涌擠”進山中,與之同時進行的是一年消失了上千幢傳統(tǒng)古木樓。不到十年間,德峨鎮(zhèn)乃至隆林上萬幢古色古香的苗族傳統(tǒng)木樓消失。
老房屋的側面結構。
老房屋的屋檐柱子刻有花紋造型獨特。
如今馬弄寨40多幢木樓仍保存完好, 成了隆林“最后的苗寨古建筑群”。苗家古木樓是老祖宗留下的唯一可見家產,是蘊藏苗族千年建筑文化的物質文化遺產,是苗族傳統(tǒng)文化和建筑藝術瑰寶。這些木樓工藝獨特,高大寬敞,舒爽通風,風格別致。一幢木樓由四五十根柱和一百多條木枋條交錯搭建,不用一顆釘,不用半兩水泥,全憑卓越的苗族老藝人的智慧和一雙手用錘子“叮叮當當”敲打建造起來。馬弄寨這一古木樓群已超百年 ,最早的是晚清時建造,部分為民國初期建造。
苗族古老建筑具有獨特的民族特色。
留守在村寨的婦女。
據寨里見多識廣的陳老先生介紹:“如果不是前幾年幾個位老人下決心挺身保護,任由年輕人的性子瞎來……啊喲,每起一幢樓房就非得要同時推倒一幢古木樓,那么馬弄寨這些古木樓也早不見,早變柴火化做灰燼了?!?/p>
“這古建筑,怕也堅持不了三兩年了?”我們憂心地問。
陳老先生說:“苗族古木樓是苗族千年文化的見證,是苗族建筑活化石,我們不想讓這些幸存的古木樓也倒了,更不想讓它們消失。為讓這些古木樓不再消失,不再被推倒,我們想用這個古木樓群搞旅游,讓人們來隆林德峨民族風情旅游小鎮(zhèn)旅游時也來看一看我們這個小苗寨,來觀賞我們的苗族建筑文化,吃苗家飯,看苗家山,住苗家房,享受苗家舌尖上的美食——這是我們之所以留守苗族古建筑群的第二個初衷?!?/p>
馬弄寨子已經進行道路硬化,村子可以通車直達。
三位苗家姑娘走在硬化的村道上。
目前,德峨鎮(zhèn)和周圍鄉(xiāng)鎮(zhèn)村村屯屯上的苗寨木樓消失了,因而馬弄苗寨的古木樓群目前也就變得非常稀有,彌足珍貴。它的存在意義也不僅僅是文化上的,更是歷史的。馬弄苗寨古建筑群已成為德峨鎮(zhèn)乃至隆林各族過往生活貧困、現(xiàn)代經濟發(fā)展、民族進步、生活富足、社會文明的象征,也是國家強大、人民生活步入小康富裕的一個縮影。它承載著百年苗沖史。
據可靠消息,隆林各族自治縣德峨鎮(zhèn)已被列為隆林乃至百色旅游開發(fā)重點,德峨民族風情旅游小鎮(zhèn)的開發(fā)和旅游正在急速升溫中。相信不久的將來馬弄寨苗族木樓古建筑群一定會受到四方游客的青睞。苗寨幾位老人辛辛苦苦保護和留守下來的這片古建筑群的第二個初衷看來也一定會實現(xiàn)。愿馬弄寨這唯一最后苗族古建筑群能在隆林開發(fā)民族風情旅游熱潮中得到更好保護,更好開發(fā),成為人們去德峨民族風情小鎮(zhèn)旅游時前往觀賞苗族古老建筑和了解苗族歷史文化的最好去處,成為不朽民族文化符號和永遠記憶。
來源:右江日報
作者:楊文升 李乃松
Hash:7e7be5fe3445705a364b27869ab9b3876304c236
聲明:此文由 隆林信息網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