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溪山人游記】石桅巖記
本文為作者原創(chuàng)首發(fā),轉(zhuǎn)載請注明作者及出處。
文:溫州旅游體驗師鄭明曉,字愚之,號云溪山人,喜歡山水與旅行,自云“心與山俱寂,鳥與林同歡。人生本平淡,流水自涓涓?!?/p>
圖:胡炎。
楠溪江山水之美自不必說,不論泛筏而下,或是溯溪尋幽,泛筏則如詩如畫,溯溪則疑入桃源,其間奇峰險巖,灘林古村,幽谷飛泉,常使人留戀向往。但假如要我在楠溪江眾多名勝中只選一景,則我會毫不猶豫推薦石桅巖。
初識石桅巖,是在二十年前暮春參加的一個會議,其間有半日活動安排在石桅巖,那天下雨,時間又緊,大家都走得很快,我也不好意思在后面拖油瓶。
▲旅游體驗師金曉飛攝
第二次是楓葉飄紅的晴秋,我們還是從小三峽進去,溯溪而行。所謂“小三峽”者,即指峽中危巖危崖危峰壁立如三峽,因峽小,而謂之于小,現(xiàn)在全國各地此類峽谷,以“小三峽”命名的,已多如牛毛,早缺乏新鮮感了,山人在長江三峽大壩建成前,有幸坐長江輪駛過,那壯麗險峻處,不是什么地方可以比擬的。山人歸來得五詩。
其一:
群山如夢掠,絕壁神斧削。
兩岸秋葉紅,順流古跡謁。
江濤詩意奔,山壑畫思泄。
其四:
朝迎彩靄來,暮送夕陽墜。
舉目望歸人,傾身聞逝水。
夜深江月寒,神女愴然淚。
而此處小三峽雖小,也自有可取之處,記得上次入峽即聞水聲響壑,澗深而水急,山石相疊,水石相激,浪花如雪,水聲轟然如雷。壑道邊有涼亭,山人多事,拈“響壑”兩字為其名?,F(xiàn)在水勢就沒有這么大了,河床露出了一片片淡白干燥的水痕,溪寬處則水痕寬些,澗窄處則水痕窄些,沒有了之前的翻騰之勢。而溪澗兩岸山崖卻更好看了,紅葉點崖,在秋風(fēng)中搖曳,似乎是多情的村姑揮舞著鮮紅的頭巾。
沿溪棧行,溪徑隨山轉(zhuǎn),一轉(zhuǎn)一奇新。遇橋則過之,涉矴則濯足,水清而心靜。行良久,遇酒缸潭,潭狹長,路斷,潭水清澈,我們上船渡之,船上吟起“ 行到路窮處,移舟通幽深。潭寒生氤氳,波清閑客心”上次所得詩句。
棄船再行,林愈深,而路愈險,棧道繞崖,紅葉點綴其間,其下深澗,水聲潺湲。再行,路復(fù)緩,鳥聲斷續(xù),輕風(fēng)搖竹。
一路行來,奇峰奇石甚多,大象巖、烏龜巖、公雞巖、青蛙巖、猴子巖等等,或在溪中,或在路旁,或在山上,都在似與不似之間。
忽然,見一奇峰陡起,即石桅巖,峰下青松紅葉相間。天下奇巖,我見過不少,如雁蕩靈峰雖森立峭撥,但因在深谷故,諸峰互相掩映,反失其奇。縉云鼎湖峰,雖穹然獨起,但因步虛山峙于旁,各不相讓。不若石桅巖孤峰獨立,出眾山之上,自為變幻,愈顯其奇!
石桅巖相對高度306米,有“浙南天柱”之譽,因形似船桅,故名。山巖通體皆石,呈淺紅色,巖頂如并蒂蓮蕾,比肩而聳,巖東面有一巖突兀,謂“人頭巖”,似樵夫正在凝眸遠眺,悉心護航。巖四圍山勢險峻,與石桅巖相分相離,更突出石桅巖的清秀與雄奇。記得上次來時,云霧如潮,淹沒群山,唯石桅巖峰頂露出云霧,猶如茫茫大海中航船上的桅桿,石桅巖之名,非獨形似船桅,亦因云霧縹緲故。
云霧茫茫任吹拂,懸崖峭峭好逍遙。
云中山頂雖縹緲,霧里奇松更嬈妖。
若有云舟乘風(fēng)去,揚帆駕霧上重宵。
▲旅游體驗師金曉飛攝
這是山人上次吟得的詩,而現(xiàn)在天朗氣清,已不復(fù)云霧縹緲之勢,山中云海可遇而不可求。
出景區(qū),上公路橋,橋下有潭,秋林映水,云水悠悠,橋影如弓,石桅巖倒影水中。橋上游不遠處有一瀑潭,瀑寬而潭碧。歸來時,吟上次所記之《雨中游石桅巖》詩,詩云:
才渡三峽湖,漸入桃源行。
急湍亂石喧,深壑雷霆驚。
壑亭尚無題,我曰響壑亭。
坐聽松風(fēng)靜,行看雪波騰。
壑狹多山石,排闥又送青。
溪徑隨山轉(zhuǎn),一轉(zhuǎn)一奇新。
涉矴水濯足,涼意洗煩塵。
行到水崖處,移舟通幽深。
潭寒生氤氳,波清閑客心。
棄舟復(fù)登臨,棧道攀危嶙。
林深雨更濕,山遠云長存。
鳥去山愈靜,風(fēng)來竹獨親。
沿溪尋勝跡,迎來石桅峋。
獨出群峰間,屹立驚乾坤。
桅下水潺潺,桅上云紛紛。
問源在何處,但見云霧深。
流水逝如斯,歲月了無痕。
逐山共忘情,渾然天已昏。
作者其他文章鏈接:
▼
閱讀是一種智慧!
贊評是一種動力!
轉(zhuǎn)發(fā)是一種美德!
讓更多好友受益!
Hash:979b54b3f325923698e7472dd50ab3b6b99bbb58
聲明:此文由 溫州旅游體驗師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