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洪波:岱山游記
作者|徐洪波
好多年前,我曾與岱山某所學校的王校長一同參加教育考察活動。我們被安排同睡一個標間,王校長鼾聲如雷,至今不忘。除此之外,他跟我說起岱山風光,繪聲繪色,如臨其境,“海上蓬萊”四個字一直印在腦海,縈繞心間,總想有機會去走走看看。
一
說起蓬萊,我到過山東蓬萊城,游覽過聞名天下的蓬萊閣。它是一組古建筑群,時隔多年早已不記得具體有哪些景觀,依稀記得那蓬萊閣有五六層樓高, 上懸“蓬萊閣”金字橫匾。里面有許多古代石刻水墨畫,比較生動地描繪了蓬萊仙景……
讀過《山海經(jīng)》,書上有這樣的記載:海上有三座仙山,蓬萊、瀛洲和方丈,山上是仙境,有長生不老藥,而蓬萊海域常出現(xiàn)的海市蜃樓奇觀,更激發(fā)了人們尋仙求藥的熱情,秦皇漢武等古代帝王紛紛到蓬萊開始了尋仙活動。仙山蓬萊由此名揚天下,與黃鶴樓、岳陽樓和滕王閣并稱“中國四大名樓”。
我曾看過漢代東方朔的《十洲記》,里面就寫到了蓬萊:蓬丘,蓬萊山是也。對東海之東北岸,周回五千里。外別有圓海繞山,圓海水正黑,而謂之冥海也。無風而洪波百丈,不可得往來。上有九老丈人,九天真王宮,蓋太上真人所居。唯飛仙有能到其處耳。
我不管《十洲記》是否是東方朔所著,從文章里描繪的景象可以明顯的感受到作者對蓬萊仙境的夸贊。我覺得自古以來描繪蓬萊的文學作品對于蓬萊的聞名海內外無不起到了推波助瀾作用。
《山海經(jīng)》和《封禪書》中都把蓬萊等仙山描繪得活靈活現(xiàn),于是便引得齊威王、燕昭王派出探險家到海中尋求神山,秦始皇也隨之訪仙問藥,漢武帝甚至御駕訪仙……這些歷史故事以及家喻戶曉的八仙過海的神話傳說,都給蓬萊閣抹上了一層神秘色彩,因而蓬萊古來即有“仙境”之稱。
蓬萊,遂成了仙山美景的代名詞,也成了人類內心深處對美的一種追求和向往。
二
岱山島素稱"海上蓬萊",有"蓬萊十景"。傳說秦時徐福率三千童男童女為始皇尋求不死之藥,曾至此島。未至此島時,我主觀地認為這一傳說為岱山增色不少。這個“海上蓬萊”到底是怎樣的呢?這種好奇心常常促使我盡快出游。
然而現(xiàn)代快捷的交通,會讓出游不再是什么難事。如此又會放慢了追尋的腳步 ——反正時間有的是呀!
遙想當年徐福奉旨出京,是要經(jīng)歷怎樣的千辛萬苦,方能抵達心中所期盼的彼岸呢?也許正是這種歷經(jīng)磨難的過程或者是付出種種努力卻不能抵達目標的經(jīng)歷更賦予人們心中的蓬萊一種神秘感以及美感。蓬萊,也更令人心向往之。
一旦成行,譬如到了山東蓬萊,我會驚嘆于蓬萊閣的盛景,自然界的美妙絕倫會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又會漸漸淡忘,內心的那種怦然心動的感覺也會蕩然無存了。于是,岱山之行很自然地擱淺了。
三
非常巧合的是去年三月出差,與我同行同住的杭州某中學的戴老師居然也是舟山人,說起岱山,如數(shù)家珍。
他告訴我,岱山是舟山第二大島,盛產(chǎn)大黃魚,是天然的漁船避風港,島上有聞名遐邇的十大風景,以"蒲門曉日"最為有名,紅日自海際而噴薄,甚是好看。若步行至磨心山,則可以看到高亭鎮(zhèn)之全貌,可惜百畝鹽田已不復存在。山上兩處廟宇則香火甚旺,朝拜之人絡繹不絕。二頭洞則是采石場所在,現(xiàn)在卻成為非常漂亮的風景觀光之處,若要沐浴陽光,則可以到后沙洋,有優(yōu)質的沙灘玩耍……
如此美妙的“海上蓬萊”——岱山,再一次激發(fā)了我出游的熱情。
等到暑假得閑,我便前往心心念念的岱山。
從一開始心向往之到真正見了面,其實已經(jīng)相隔了五六年??傆X得我跟岱山就像是一對戀人,雖未謀面,但早已經(jīng)是熟識了的。有時候,這種似曾相識的感覺真的很好。
到了島上,我能真切地感受到這兒的歷史悠久。島上的建筑,島上風土人情,還有島上"大舜廟后墩遺址"和"北畚斗遺址"更是實證,這個5000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就已有人類在此勞動、繁衍、生息的地方,會讓人有無限的遐想。我有一種想長時間停留并用雙腳去丈量這里的每一寸土地的沖動。
事實上不任由自己支配的時間和體力很快就會淡化了你的想法,最終還是以有選擇的游覽來結束自己的行程。
四
岱山,撇開她的前世,她有山之名,其實只是一座島嶼。既然是奔海而來,鹿欄晴沙就成為此次出游的首站。
這個位于岱山本島北部的鹿欄山下的海灘,一眼望不到邊。我不知道她的具體長度,但我知道她是江浙沿海最長的一條沙灘。海灘的面積也很大,我想容納成千上萬的游客是不成問題的。我站立于海灘之上,遙望東海,看著潮起潮落,會油然而生感慨無數(shù)。想起自己走過的將近一半的人生歷程,遇見的人和事,今天放在這無邊的大海里,放在無盡的時間的流里,一切的一切又算得了什么呢?
人生如潮水,起起落落是太正常不過了。潮起時,似有千軍萬馬直奔我而來,只要我能從容應對,自會風生水起;退潮以后,不要以為風光不再了。這時的海灘上能看到各色海洋生物,這種耳目一新的感覺是潮水送給你的禮物,它同樣會給你帶來驚喜。這些感悟,沒有面朝大海聽風觀潮,你是不可能真正擁有的。
當然,在那天晴、無風的日子里,我也可以選擇懶懶地躺在沙灘上什么也不去做什么也不去想,這也不能說不是一種享受。
在鹿欄晴沙,我還看到一個灘中小嶼,遠遠望去,象一只碩大的泥螺爬向海中,不用說這便是有名的泥螺山了。在山頂上有一處刑馬石覽舊址,有關史料這樣記載:隋朝末年,隋煬帝欲開拓疆域,擴張領土,驃騎將軍陳棱率兵萬余人征流求,途經(jīng)岱山,在鹿欄晴沙一帶安營扎寨,殺馬祭天7晝夜。不久攻克了流求,隋煬帝賜封陳棱為“右光祿大夫”。事后,當?shù)厝罕姙榱思o念他,就在該景區(qū)附近修建了“陳將軍廟”,“陳將軍殺馬祭天征流求”的故事也一直流傳至今。
據(jù)說1998年拍攝的電視連續(xù)劇《徐福東渡傳奇》,其中秦始皇祭海送徐福、東渡船隊出征、東渡營地等場景均在該地攝制完成的。身處其中,電影的畫面常常會浮現(xiàn)在眼前,我仿佛也成了劇中人。
五
到了岱山,東沙鎮(zhèn)這個古老的漁鎮(zhèn)還真是不能錯過的。古鎮(zhèn)依著這一片海而建,在海的東邊,叫東沙。這與江浙一帶的陸地小鎮(zhèn)有很大不同。它的鎮(zhèn)中心沒有小橋流水,是實心的小巷小街和后院。
我特別喜歡古樸的建筑,這種原生態(tài)的建筑其實最實用,也離人類原始的需求最近。只可惜隨著渴望得到片刻寧靜的城市人大量的涌入,這座原本安靜的海島村鎮(zhèn)已經(jīng)不再有往日的安寧了。小鎮(zhèn)上的許多老舊的房子隨之改變了本來的面貌,似乎在一夜之間,成為了接待四方來客的驛站。
走在狹長的背街小巷里,可以看見斜陽斑駁的影子映照在墻上,偶爾落在潔凈的地上;時不時會撞見來往的客人,他們和我一樣,從令人窒息的城里逃到這里,呼吸這里新鮮的空氣,放松一下緊張的心情。我也看到了這里的一些原本靠海吃海的漁民,如今已沒有時間拾掇起他們的漁具,他們正忙著為游客們張羅住宿和吃飯。而這些本該是維持他們生計的家什卻堂而皇之地成了民宿的裝飾。
古鎮(zhèn)已經(jīng)發(fā)生了或是正在發(fā)生著變化,只有面海倚山這一點沒有變,它在海風呼嘯聲中在潮汐萬變中保持著相對的穩(wěn)定。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它不悲不喜。在我看來,生活在這里的人們是有福氣的,他們所擁有的蔚藍的天空和無垠的海域,是我們許多人所無法企及的。
六
聽說不去磨心山不算來岱山,這多少會吊人胃口,同樣也吸引著我前行。記得那天早上八點就出發(fā)前往磨心山景區(qū)了。
也許去得太早,那時霧挺大的,車沿著盤山公路盤旋而上,幾乎看不見山上的景物,感覺自己就在仙霧中一般。這樣的大霧,還真會讓人產(chǎn)生錯覺,我仿佛覺得自己就是秦王派來的徐福了。這樣想著,我很快就來到了山頂?shù)拇仍茦O樂寺,云霧裊繞下的寺院顯得格外寧靜,這也是我所喜歡的,穩(wěn)穩(wěn)地踩著腳下的石階,我一步一步地數(shù)著臺階,一步一步地接近我想抵達的目標,我的心情是平靜的,愉悅的。
但是到了大殿,我才知道自己并不是來得早的人,大殿里已經(jīng)人滿為患了!善男信女們有在四下里瞻仰佛像的,有手拈清香跪于佛前閉眼許愿的,有雙手捧著簽筒搖晃著的,有拾撿起落于地上的竹簽到師父那里領取簽書的,還有端坐著認真聆聽解簽人對簽書的解讀……。我對這些并不感興趣,我也不喜歡這樣嘈雜的場面,我所關注的往往是寺廟里高大柱子上鐫刻的書法以及有關寺廟的歷史。
在岱山的幾天時間里,我多次去了徐福亭。這是一座仿古式的雙層四角亭,四周有石欄修飾。亭內樹有一碑,雙龍合抱,由青石精雕而成。碑文紀錄了徐福求仙與岱山古名蓬萊的關系。
站在亭上,可遠望大海,俯視整片沙灘。或坐或立于此,任由陣陣海風拂面,我抑制不住內心的翻騰。看破了紅塵不過"沉?。⒍?,看破了愛情不過"聚散"罷了,看破了生命也就是"無常"兩個字。未來不可限量,我們只需關注當下,把眼前事做好。這是我在此刻真實的感受,我覺得我已經(jīng)不枉來此一游了!
山東的蓬萊閣也好,岱山這個"海上蓬萊"也好,她們曾經(jīng)都是古人神往的仙山圣地,曾經(jīng)是那么的可望不可及。如今已然成為普通百姓休閑度假的場所,這是古代帝王所想象不到的。
秦皇漢武為求得長生不老藥,或派人或親往,其結果是不言而喻的。現(xiàn)代的人們與之古代帝王所要達成的目標大不相同,人們除了飽覽祖國山河無限風光之外,更多的是為了放松心情求得內心的寧靜。
如此看來,岱山的確是一方凈土,值得一游。不過,我覺得眼觀蓬萊,實不如心中有"蓬萊"。如果可以,我想把"蓬萊"裝在心里帶回家。因為心中有"蓬萊",則時時處處皆風景。
作者簡介:徐洪波,浙江永康人,大學文化,小學語文教師,熱愛文學。
1.原創(chuàng)首發(fā)散文、小說、評論、詩歌3首以上編輯在一個word文檔用附件形式發(fā)送郵箱:779235484@qq.com。
Hash:9118d0be72c97eb5400825e9dda024b21fb65d09
聲明:此文由 作家聯(lián)盟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