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交口」交口千佛寺游記
解德輝~寧靜致遠
千佛寺,顧名思義,就是有1000尊佛像的寺廟。而交口千佛寺,因其洞中有1055尊雕工精細、栩栩如生、體軀合度、形態(tài)各異的石刻佛像而得名。又因其是印度婆羅門教傳入中國的唯一最早寺廟而名聞遐邇。
千佛寺位于山西省交口縣石口鄉(xiāng)山神峪村內(nèi)、209國道旁。地勢平坦,交通便利,景觀獨特,出游便捷。
千佛寺歷史文化源遠流長。據(jù)碑文記載,經(jīng)考古專家考證:千佛寺興于元初,毀于明末。后由佛教羅祖真派張老師父修復。又經(jīng)清朝歷代修繕,不幸在“文革”中慘遭破壞,瓦礫成堆,荒蕪不堪。現(xiàn)在所看到的千佛寺整個建筑,除千佛殿屬原存建筑外,其余均屬新建建筑。
從1992年始,歷時六載,交口縣政府對千佛寺進行了較大規(guī)模修復擴建。目前廟宇建筑面積約6000平方米,附屬建筑面積約10000多平方米,投資280余萬元,為歷史上最大規(guī)模的修復。
千佛寺現(xiàn)有大小殿宇20余處:從外到內(nèi),中軸線上分別建有山門、烏龜馱香爐、彌勒大佛;二門左右石麒麟、哼哈二將殿;二門門樓關公殿,左右鐘鼓樓;二進院內(nèi)正面羅祖師殿,東側華佗藥王殿、娘娘殿,西側老君殿、二郎神殿,二門里側左右四大天王神殿;再往上走第三進二層建有彌勒佛殿;后對韋馱殿,東有居士室、住持室,西有接待室,正面千佛殿;再往上走第三層大雄寶殿。
大雄寶殿鑿建在5,5米,寬3,1米,高3米的砂巖石窟中。洞內(nèi)正中是釋迦牟尼大型石刻造像,左右各有兩個菩薩和兩個侍者。釋迦像衣著莊重,面目慈祥,結跏趺坐,帛帶斜繞肩搭帔帛,右手兩指上豎,此手印舉世罕見。佛像基座為蓮,兩側侍立似為護法梵天。菩薩皆結跏趺坐,發(fā)髻高聳頭戴寶冠,周身嚴飾瓔珞。石窟四周刻有16厘米高、8厘米寬,排列整齊的佛龕內(nèi)分別刻有14厘米高神態(tài)各異的小石佛1055尊雕像,姿態(tài)各異,有的盤膝端坐、手結定印,有的雙手合什、虔誠供養(yǎng),有的足踏蓮花、超世脫塵,純系民間雕造風格。中軸線東側有地藏王殿、十地閻君殿、念佛堂、廚房、僧堂、鳳樓室塔、寺井;西側設有寺院小賣部??傆^廟宇建筑具有中國傳統(tǒng)的對稱式特點,整齊大方,古色古香,燦爛輝煌。
傳說,東漢明帝夜夢金人,乃遣秦景使于天竺,寫浮屠遺范,在“西天竺月氏國遇釋摩騰、竺法蘭二梵僧,白馬馱經(jīng)”,將佛教經(jīng)典引入漢地中原?!皷|漢明帝永平十年(公元67年),有印度釋摩騰竺法蘭二梵僧白馬馱經(jīng),在隰州溫陽縣(交口縣)創(chuàng)建皇家寺院白馬寺、興教寺、西明寺,建立梵宮翻譯梵文經(jīng)典傳授佛教;同時,有印度大德檀那,在溫陽山神峪千佛洞,傳授婆羅門教(印度教)。唐玄奘天竺梵本翻譯漢文的譯場有:今山西省交口縣大周西明寺??梢哉J定慈云山是中國漢傳佛教的發(fā)源地。這一成果已得到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歷史文化遺產(chǎn)評審委員會委員卡量古瑪切克拉瓦地博士確認。
千佛寺雕塑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大雄寶殿、含佛堂佛像為木雕;山門內(nèi)7噸重的烏龜馱香爐、3,5噸的彌勒佛像、千佛殿的1055尊佛像均屬石雕;其余殿內(nèi)佛像為泥塑。值得一提的是,這1055尊造像歷雖經(jīng)歲月滄桑,但至今保存完好,是一筆極其寶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舍利塔為清代所建,座落在寺廟的左側,高11米,為六角五層磚石結構,其雕刻精致。寺內(nèi)還有一些磚雕、木雕和彩繪泥塑藝術品,也是精雕細琢、臻于至美,與石刻雕像相得益彰,使千佛寺更具有觀賞價值和藝術感染力。
更為神奇怪異的是,這千佛殿內(nèi)還能預兆陰晴風雨天象。若天旱時,洞內(nèi)就發(fā)亮光。若大雨來臨時,洞內(nèi)之水就往外流淌。若遇小雨時,洞內(nèi)就發(fā)出滴水之聲。若刮風時,洞內(nèi)就有聲音發(fā)出。千佛寺上空,天色通常比周圍更加晴朗。還有更好更多美妙神奇的傳說,為千佛寺增添了更為迷人的色彩。最令人嘆為觀止的是,那3,5噸的石質(zhì)彌勒佛像,不僅能發(fā)出7種銅音,而且其銅音還能遠揚200米外 。種種奇象,令人驚嘆不已。
這悠久的歷史,精致的雕塑,神秘的傳說,怪異的天象,為交口千佛寺蒙上了一層又一層極為神秘的光環(huán)。有史以來,香火長盛不衰,遠近香客們至今都絡繹不絕。
據(jù)筆者在網(wǎng)絡初步搜索,除交口千佛寺外,全國還有10多個叫“千佛寺”名字的寺廟,如山西盂縣、新疆吉木薩爾、江西廬山,僅四川就有丹棱、自貢、宜賓和彭山4個等等??梢?,“佛”在人們心中的重要地位了。
由此,我想到了這樣一句話:“佛是覺悟了的人,人是尚未覺悟的佛”。人與佛的區(qū)分僅在于“覺悟”二字,這是佛家的觀點。若從字面上看,佛非人也,而是“覺悟了的人”,也可謂“曾經(jīng)的人”,或“僧”也。所以我們稱佛教徒也叫“僧人”。這樣看來,人就佛,只是尚未覺悟而已,一旦覺悟了,就立刻成佛也。
2014年春,筆者曾到此一游過,記得在廟堂黑板看到兩句話:“出家人在了生死中生活,在家人在生活中了生死”。這是“覺悟了的人”的生死觀。真乃“打通生死關,生來也罷,死來也罷”。將生死置之度外而“了”生活,看輕的是物質(zhì)生活,看重的是精神生活,這是“佛”之精神境界的升華。而“人”在為生活忙碌著,往往看重的是物質(zhì)生活,看輕的是精神生活。但其實歸宿是一樣的。不過,從古到今,從今往后,那“覺悟了的人”永遠是少數(shù)。對于我們這些凡夫俗子來說,一是成不了佛,二是也沒必都去成佛。在人間做人事,凡間做凡事,這正是這世界所需要的,也正是佛界所需要的。一個人應該在能做好事善事之時,努力多去做些好事善事吧。正如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時,有無數(shù)的志愿者義無反顧地站出來,走上抗震救災第一線做好事做善事。所以,我們應多做些諸如此類的對他 人、對大眾、對后代、對自然有益的事,也不枉作為“人”之稱謂罷了!
交口新聞辦
Hash:8f6c05cd4e5d1fdd9134064b2873cb552d125982
聲明:此文由 黃河新聞網(wǎng)呂梁頻道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