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祖有座九龍山,是古縣廣宗城的綿繡屏嶂
九龍山位于文祖莊東,
她海拔331米,
由九道山梁環(huán)抱組成,
形似九龍環(huán)拱,故名。
其中,虎尾嶺在山脈西北部,雙石屋溝、苗家峪、周家峪、李家峪、孫家峪位于山西,小虎峪位于山南,大碣石溝位于山北,小碣石溝位于山東。整個山脈蜿蜒起伏,形成九龍昂首翹尾之勢,甚是壯觀。當然,如今的地圖上,九龍山名為日本山。
1.傳說故事優(yōu)美
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名。九龍山就是這樣,因代代相傳九龍治水的故事而聞名。
很久很久以前,該區(qū)域被虎妖占領(lǐng)。妖孽化作俊俏后生或貌美女子,吸引上山或路過的異性,然后食之?;⒀噪[形吃人,主要是怕現(xiàn)出原形后,老百姓會恐慌搬遷,從而斷送食源。九龍山山神將此事奏報玉皇大帝,于是天兵天將前來討伐,但虎妖避于穴中不出。老龍王獻計,派來九龍在夏季伏天降妖,天上雷閃火閃,空中大雨瓢潑,洪水灌入虎穴?;⒀龆从?,被九龍合圍除之。從此,九龍鎮(zhèn)守此山。
不知過了多少年以后,周邊大旱,山上一片枯黃,老百姓眼看就要餓死。九龍眼看百姓遭難,便私自播雨。老百姓得救了,九龍卻被玉帝懲罰,永遠不能歸海。后來,九條龍的身軀變化成九道山梁,那曾經(jīng)的虎妖被九龍身軀覆蓋,只留下虎頭虎尾,虎頭在九龍山南,今有大虎峪口和小虎峪口兩個山峪,虎尾巴嶺在九龍山西北部。因龍能聚水,在虎尾嶺北側(cè)的旱河里,有股清泉長流,人稱甜水井。為懷念九龍,當代人在文祖莊北河道里修建水塘,曰九龍灣。水塘西側(cè),雕塑的九條龍昂首對天,活靈活現(xiàn)。
2.自然風景秀麗
九龍山上有雙石屋、歇虎坪、環(huán)山繩、龍茝石、隱龍洞、珠石峪、滑溜石、北岔崖等景觀。
“雙石屋”位于雙石屋溝半腰,不知建于何年,兩個石屋呈東北、西南斜形相對,正春周邊桃花紅艷,成為獨特風景;“歇虎坪”位于雙石屋山峰密林中,是一塊凸出的巨大巖石,平整光滑,傳說獵人曾看見老虎在上面臥躺,故名?!碍h(huán)山繩”是長地,從虎尾嶺南側(cè)山峰起端,穿越五道山背,到小虎峪左側(cè)山峰,長達近三里,故名環(huán)山繩;“龍茝石”在苗家峪左側(cè)頂峰,奇異多孔,石上有龍眼、龍鼻,巖石四周長滿茝草,香氣彌漫;“隱龍洞”位于九龍山主峰的巖石下面,就是傳說中九龍隱身的山洞,夏秋時節(jié)云霧從洞口溢出,在山林中彌漫。巖石縫隙中長出溜溜樹,樹下平面石上花紋從橫,如同寫有“天書文字”,形成又一景觀“天書臺”;“珠石峪”是小虎峪深處的一條山溝,柏林茂密,傳說這里能挖出珠寶石;“滑溜石”位于苗家峪下端北坡,寬三米有余,長八米之多,從上斜坡而下,平整光滑,因此苗家峪又稱滑溜石溝;“北岔崖”位于九龍山主峰南側(cè),數(shù)丈高的絕壁聳立,懸崖隙縫中長著野榆、柏樹,甚是好看,崖前鳥鳴婉轉(zhuǎn),有聲有色。
九龍山西面腳下,有齊魯古道蜿蜒穿越,九龍山之虎尾嶺曾經(jīng)桃樹連片,故而留下了“古道日夜響馬鈴,三月虎尾桃花紅”的不朽詩篇。
3.傳承愚公精神
九龍山是古邑文祖的東屏障,以柏樹為主的森林面積可達三千多畝。置身其中,傾聽山風穿林,吼聲震天,猶如狂浪拍打海岸。因而,游玩者來此靜聽柏濤,成為一種最美感受。這里是森林,但絕不是原始森林,這片森林的形成,是文祖勞動人民艱苦奮斗的一部史篇。新中國成立后,毛主席發(fā)出了“綠化祖國”的偉大號召,從解放初期高級社開始,共青團和青年先進積極分子及廣大的貧下中農(nóng)開始種樹,那一點點綠蔭就在光禿禿的山梁上逐漸擴大擴大。人民公社時期,每逢夏伏雨季,各個生產(chǎn)隊的社員背著樹苗冒雨栽種,一年一年,從不間斷。從高級社到人民公社改制,三十多年的崢嶸歲月,一身汗水,雙手老繭,磨短了多少鎬頭,使斷了多少鎬把……這就是文祖人民愛祖國愛家鄉(xiāng),發(fā)揚愚公移山精神戰(zhàn)天斗地的具體體現(xiàn)。如今,那一棵棵挺拔的柏樹,仿佛還在述說著那可歌可泣的往事;那陣陣柏濤,好像還在把那高漲的勞動熱情渲染。
九龍山周邊百姓,對這座大山別有感情,因為她對當?shù)厝擞叙B(yǎng)育庇佑之恩,山上沙參、半夏、枸杞、元胡、蒲公英等眾多中草藥,可為老百姓驅(qū)病去災(zāi),可為老百姓換來錢財;遍山的溜溜嘴、青青菜、杏珊苗、苦菜等野菜,讓人們度過了多少災(zāi)荒年;從山上開采石頭,筑起蓋屋的墻基;山上長出的大樹,成為房屋的檁梁;一片片黃草、茅草,披上了房屋的上蓋。從山上就地取材,蓋起的一座座草房,讓百姓遮雨避寒。山桃山杏、吃栗子、托盤等野果子,大飽山里漢子們的口福,一朵朵野花插在村姑的頭上,讓當?shù)嘏苏故境鎏貏e的風采。正是九龍山的恩惠,讓人們從古到今,繁衍了一代又一代……
4.書寫紅色史詩
九龍山不僅是塊風光秀麗寶地,也承載著光榮的歷史,在抗日戰(zhàn)中和解放戰(zhàn)爭中,無數(shù)英雄戰(zhàn)士在這里英勇犧牲,鮮血染紅了巖石草地。
1938年(民國二十七年)2月25日,日寇在炮火中攻占文祖鎮(zhèn),在九龍山上修起了碉堡,山峰上鑲上了鐵絲網(wǎng),并將九龍山更名為“日本山”。日寇之所以占領(lǐng)此山,因為這里是戰(zhàn)略要地,站在山頂,南北西三面十里地之內(nèi)看得清清楚楚。日寇在山頂可向文祖村和袁家洼煤礦據(jù)點的鬼子進行旗語聯(lián)系。因九龍山峰頂較為平坦,能通往九頂山、胡山等,鬼子從此出發(fā),可對鵓鴿崖、小石屋(雙龍)、東張等村莊進行偷襲。自從鬼子占領(lǐng)該山后,多次對山區(qū)進行大掃蕩,方圓幾十里之內(nèi)的村莊一片狼藉,民不聊生。
1943年10月,八路軍泰山軍分區(qū)第一次攻打九龍山,消滅一名叫山木的鬼子,其它鬼子逃竄。1945年6月3日,八路軍攻占九龍山,文祖村解放。兩次戰(zhàn)斗,犧牲了幾十名八路軍戰(zhàn)士,用生命譜寫出血染的壯歌。
日本投降后,國民黨部隊占領(lǐng)了九龍山,直到1947年2月21日(農(nóng)歷二月初一),八路軍攻占山頭,國民黨殘匪被徹底消滅。如今,九龍山在地圖上還叫日本山,這是警鐘,告誡人們“居安思?!?。
為了弘揚“保衛(wèi)大好河山”九龍山的民族精神,從2017年開始,文祖東村黨支部、村委會對九龍山進行了綜合開發(fā),修梯田、硬化上山道路、修建起多個水塘,形成了“山多高、水多高”景觀。同時,文祖東村利用資源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首先重點開發(fā)九龍山南的小虎峪,建起了環(huán)山棧道、登山臺階和山頂瞭望樓閣、彩色滑道等,使九龍山山脈,以嶄新的風景風情,展示在世人面前。
文圖/孫廷華 孫繼廣 張清河
▍免責聲明:我們尊重原創(chuàng)。此內(nèi)容整理自“愛章丘”,如有侵犯,請聯(lián)系刪除。
Hash:b54da9524c85467c7aa2af913825939a767d096b
聲明:此文由 章丘新聞中心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