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口月宮食堂雞冠餃在哪里 真的好吃嗎
漢口月宮食堂雞冠餃已經(jīng)開了24年了,這個也是老武漢最純真的小吃之一,現(xiàn)在的價格是1.25元一個,每天只需要3個小時賣完,店鋪就開始關門打樣了,下面給大家分享漢口月宮食堂雞冠餃在哪里。
俗話說,最地道的美食,總藏在市井生活的刁角零碎里。
我大武漢向來都不缺乏地道美食,只要有美味,無論地處多遠,環(huán)境多差,總能有一群忠實的食客追捧,不遠萬里也要來吃。
硚口區(qū)月宮食堂的這家雞冠餃便是如此。作為武漢“土生土長”的特色小吃,它還是20多年前的老味道!
早上七點,中山大道旁邊,硚口區(qū)委禮堂的窄巷里熱鬧起來。
“老板,4個餃子!”
“老板,一碗粉,一個餃子!”
“哎喲,怎么還有這多人,我餓死了!”
自家搭建的棚子下面,汪老板和他的三位職工一同開始擺攤。揉面的,包餃子的,炸餃子的,下粉找零的,分工明確,各自忙碌著,排隊的人送走一撥又一撥,這是月宮食堂雞冠餃門口的常態(tài)。
1993年,汪老板的餃子鋪正式開業(yè),作為硚口區(qū)委禮堂的一個小作坊,他就靠一口鍋,兩張桌子,三平米的鋪子,在此立足整整24年。
每天凌晨4點,準時起床,和面,剁肉,備料,忙碌兩個多小時后準時出攤,上午九點半收攤,下午繼續(xù)和面揉面,準備第二天的面團,周而復始。
早一點的時候,九點就賣完收攤,一般每天賣出800個,恰逢周末人多的時候,不到三小時,數(shù)千個雞冠餃就被一搶而空。
來這里吃餃子的大部分是附近的老街坊,幾乎都是回頭客,但也不乏從武漢四面八方聚集而來的忠實顧客。
每天早上六點半開始,來買餃子的食客付錢找零,拿上方便袋后,便開始自發(fā)地在門口排起長隊。等待兩分鐘,餃子炸好后,又自發(fā)地拿起夾子,打包裝好,不謀而合。
“這里的雞冠餃我吃了十幾年了,幾乎每隔個兩三天就來一次,他家的餃子是傳統(tǒng)老武漢的那個味道,就是來這里排隊的人越來越多了,我幸虧來的早。不光是我愛吃,我家里的小孫子們也都愛吃!”一位78歲的老婆婆說。
雞冠餃的做法,看似簡單,實際背后藏有許多玄機和訣竅。今年58歲的汪老板從十幾歲就開始學習這門手藝了,他們家的面全部都是老面發(fā)酵,得花不少的功夫和力氣,將面團反復的揉來揉去。
那功夫有點太極拳的感覺,柔中有剛,剛中帶柔,才能出來那富有柔韌和嚼勁的口感,也更加細膩些。
除此之外,老面發(fā)酵的溫度也是很有講究的,天涼發(fā)面的時間就得長一點兒,天熱時間就得短一點,如何才能發(fā)得恰到好處,這就全憑老師傅積累多年的經(jīng)驗所得了!
發(fā)好的面團十分具有柔韌性,拉很長都不會斷掉,這就是他家餃子好吃的秘訣之一。
他們始終堅持傳統(tǒng)的做法,肉餡只選用上好的瘦肉,再加上蔥和調(diào)味料,24年只做這一種口味,可謂最簡單的原材料,做出來的都是最純真的美味。
將面團揪成小劑子,輕輕一按壓,挑起一大團肉餡,一對折,餃子的雛形便已初現(xiàn),再用雙手鋪平,慢慢拉大,放進翻滾得正旺的油鍋,只等它由白白胖胖慢慢變成那一抹金黃油亮。
哪怕生意再好,他家每天堅持現(xiàn)做現(xiàn)炸,扔入油鍋的餃子瞬間就膨脹起來,圓鼓鼓地,個個都像發(fā)了福,金黃油亮的外皮越發(fā)顯得誘人。
輕咬一口下去,金黃色的外皮酥脆,里面的老面軟綿又不失嚼勁。吃到中間有餡料的位置,鮮嫩有彈性,吃得出瘦肉的質(zhì)感,滿口留香。
餃子的那種酥軟與餡料的融合,真叫人妙不可 言。
“我記得我小時候吃雞冠餃,總是不愛吃它的皮,第一口就從中間有餡料的位置,咬下去,然后皮全扔掉,但是汪老板家的雞冠餃,連皮帶餡料我一口氣能吃兩個,”一位年輕的食客說到。
除了這面和餡料外,汪老板強調(diào),炸雞冠餃的油一定要用干凈的油,他們一直使用最好的菜籽油,炸過一次的油也絕不能二次使用。雞冠餃也只能入鍋炸一次,再炸第二次就沒那個地道的味了。
店里經(jīng)常有慕名而來的“吃客”,不管多遠,只為一嘗雞冠餃的美味。曾經(jīng)有個顧客就坐在店門口,一口氣吃了7個。
Hash:b4f1d54900eed6504903a53b2189d32af1959efb
聲明:此文由 佚名 分享發(fā)布,并不意味本站贊同其觀點,文章內(nèi)容僅供參考。此文如侵犯到您的合法權益,請聯(lián)系我們 kefu@qqx.com